道教創立於東漢末期,在醫學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20-12-20 百家號

道教創立於東漢末期。相傳東漢順帝時,琅訝人宮崇曾把他的老師于吉傳給他的所謂神書—《太平清領書》,共一百七十卷獻給皇帝。這部《太平清領書》,即後世所謂的《太平經》,是道教最早的經典。于吉大約就是第一個總集道經經典,開始傳播道教的人。《太平經》內容十分龐雜。作者自稱著書的目的是要成為「帝王良輔,相與合策,共理致太平」。其中大量的是宣揚儒家綱常倫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言論。但也夾雜進一些曲折反映勞動人民不滿剝削,要求均等的思想。漢順帝當時認為這本書「妖妄不經」,收藏不用,對它並不欣賞。

道教初創階段,主要在受苦受難的被壓迫人民中流行。漢中巴郡一帶,有張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傳授五鬥米道。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有張角傳播的太平道廣為流布。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曾利用這種原始道教,在宣傳鼓動和組織群眾各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魏晉以後,統治階級為了防止農民反抗,在嚴禁民間道教活動的同時,從理論上和組織上,逐步對原始道教加以改造利用。於是道教的主流,便逐漸成為統治階級毒害和奴役人民,強化封建統治的工具。

把原始道教纂改蛻變為封建統治階級御用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為葛洪、寇謙之、陸修靜和陶弘景等人。晉朝人葛洪直接參加過鎮壓農民起義的活動。他著的《抱樸子》內外篇,便竭力詆毀農民革命運動,大罵張角等人領導起義,是「召集奸黨,稱合逆亂」,主張對革命農民,「犯無輕重,致之大闢(殺頭)。」他還對戰國以來「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從理論上作了系統的闡發論述。尤為重要的是,他把神仙信仰和儒家思想捏合起來提出什麼道教徒要以儒家的忠孝仁信為本,否則,雖然勤於修煉也不能成仙。通過葛洪的改造,儒道合流,道教深深打上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

葛洪可說是封建統治階級御用道教的奠基人,《抱樸子》一書,也被視為道教經典而受到尊奉。北朝嵩山道士寇謙之,早年「修張魯之術」。後來他迎合北魏統治階級的需要,假託:「太上老君」下界授予他「天師」之位,並賜給他道經二十卷,要他「清整(改造)道教,除去三張偽法」(指張陵祖孫傳授的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以後,寇謙之便以「清整道教」為己任,公開打出「專以禮度為首」的旗號,摒除了民間道教要求平等的革命思想成分,完全按照封建倫理觀念制定了一套教義。寇謙之鼓吹什麼:「於君不可不忠」,「不得叛逆君主,謀害國家」。他還再三勸導人們「勿怨貧苦」,「戒勿以貧賤求富貴」,要群眾安心忍受封建剝削壓迫。

他還襲用佛教輪迴轉生思想,用「若有罪重之者,轉生蟲畜」,進行欺騙恫嚇。寇謙之又在宣揚「修身煉藥,學長生之術」的同時,制定出一整套壇位禮拜,衣冠儀式,進一步把道教規範化了。此外在南方的劉宋,廬山道士陸修靜奉命在健康廣泛搜集整理道經,撰寫出最早的一部道藏書目——《三綱經書目錄》。他也對五鬥米道進行了改造,依據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吸收佛教儀式,編制了新的道教齋戒儀式。齊、梁時期的著名道土陶弘景,除了宣揚金丹修煉外,還以現實社會為模式,捏造出一個「仙亦有等級千億」的理論;然後又反過來,用神仙世界的等級差別,為世上不平等制度辯護。

這便使道教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進一步直接契合起來了。南北朝門閥專制時期,社會腐敗黑暗,階級對立十分嚴重。統治階級迫切需要利用宗教武器為剝削制度辯護,用來安撫、緩解人民的反抗。道教宣揚禳災求福,服丹修煉,引導人們忍受現實社會的痛苦,把希望寄托在虛幻的神仙境界,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因此受到帝王貴族的贊助提倡。另外,道教兼採儒、老、釋三家之說,把它們揉雜融匯在一起,以漢民族土生土長的傳統形式出現,有利於宣傳推廣,擴大影響。一些漢族統治者,當然願意利用道教作為維護自己統治的手段。但,正因如此,而使一些少數民族的統治者,也常利用道教作為統治漢族人民的工具。

例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寇謙之平城獻經之後,欣然改元「太平真君」,並在平城設天師道場,親往道壇接受符籙。以後的北魏皇帝,每逢他們即位,還要沿用這種儀式,以表示他們的統治順天合法。道教正式成為「國教」,這還是第一次。作為道教主要內容的服藥煉丹,是封建貴族腐朽生活的反映。司馬氏集團建立晉朝以來,外患內亂交並,統治集團內部廝殺混戰,政局多變,許多封建貴族感到生死無常,精神上極度空虛。他們不顧一切地縱情放蕩,生活極端腐化墮落。世俗的享樂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欲望。於是紛紛煉丹服藥,幻想長生不死,得道飛升,以尋求精神上的解脫。

北魏道武帝曾專門設置「仙人博士」,建立「仙壇」,替他煮煉百藥。結果,他自己因藥物中毒,精神變態,鬧到混亂發狂的地步。不少士族名流服藥之後,也是醜態百出。有的藥性發作難耐,隆冬裸祖食冰;有的疽背嘔血,脊肉爛潰,舌縮入喉,甚至因此家敗人亡。頹廢沒落的剝削階級,不但需要用宗教麻痺人民,也需要用精神鴉片自我陶醉。這也是道教特別受到封建統治階級寵愛提倡的一個原因。參,南北朝時著名的道士都很有權勢。魏太武帝尊寇謙之為「國。晉元帝封葛洪為「關內侯」。

陶弘景在梁武帝篡奪南齊政權時,曾派弟子奉表支持,後來又「援引圖讖,數處皆成梁字」,讓門徒呈報勸進。梁武帝即位後,對他十分敬重,「書問不絕,冠蓋相望」。國家每有吉凶徵討大事,還都要前去找他諮詢,當時人們稱他為山中宰相」。西晉永嘉年間張道陵(即張陵)四代孫移居江西龍虎山,尊張道陵為「掌教」和「正一天師」。以後歷代封建統治者多次授予張道陵子孫以「天師」、「真人」等封號。道教的天師職位也和孔子家族的封號爵位一樣,世代相傳。直到解放前夕,隨著蔣家王朝的覆滅,第六十三代天師追隨國民黨反動派一起逃往臺灣。

由於道教利用所謂仙丹妙藥,求不死之術,有些道家人物研究了一些藥物治病的方法,實為較為原始的藥物學家。葛洪、陶弘景就同時又是著名的大醫學家。他們的著作,如《金匱藥方》(已供)、《肘後百一方》、《神農百草經》等,大量吸收民間醫藥知識,長期為古代醫學家所應用,起過相當的作用。另外,道教徒搞的「煉丹術」,事雖荒誕,但由於採用礦物煉丹製藥,卻也包含著原始化學實驗的成分,擴大了古代的化學科學知識。葛洪《抱樸子》一書中就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科學史的材料。

相關焦點

  • 誤解了一千年,道教根本不是由張天師創立的
    當代的道教史說到道教的起源,意見是比較統一的:都認為道教的實際創立者為東漢張道陵。張道陵以道教四大天師之首為老百姓熟知,也完全具備創立道教的資格。但仔細考究歷史,在張天師之前的那些神仙傳說、煉丹故事、道士事跡……如果都不是道教之事,不免令人困惑。
  • 影響道教的十大人物,張道陵與丘處機都在其中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距今約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的浮沉中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對道教產生深遠的影響,為道教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本期小編列舉了十位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分別是老子、莊子、張道陵、葛洪、魏華存、陸修靜、陶弘景、杜光庭、王重陽和丘處機。
  • 歷史上對醫學有突出貢獻的八位名醫
    華佗,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發明麻沸散、五禽戲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
  • 他們分別創立了道教的哪些派別?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道教以來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了。根據道教的不同思想教義及修煉方法,道教可分為全真派和正一派兩大派系,全真派是由王重陽所創,王重陽的七位弟子在其基礎上又各自創立了七個支派,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 道教的創立及發展
    道教的建立是在東漢時期。公元二世紀,一個叫張道陵的人在四川鶴鳴山創立了道教,大約比佛教傳入中國晚了幾十年。道教傳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教文化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去了解。
  • 牛頓的在科學上做出了許多重大成就,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牛頓的在科學上做出了許多重大成就,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伊薩克,牛頓(1642-1727年),是傑出的英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是經典力學體系的創始人。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許多重大的成就。恩格斯對於牛頓在科學上的貢獻曾經給予高度的評價:「牛頓由於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於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於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於認識了力的本性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
  • 道教中的醫學名家葛洪是何許人也?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一個神秘的宗教,它的信仰者統稱為道士,而要成為一名道士是非常艱難的,其中,最基本也要會道教五術,即山、醫、命、相、卜。道家醫學在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葛洪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不僅是一名道士,更是一位道醫。
  • 玄學與道教的關係,你知道嗎?
    道教的體系形成道教是我們中國本土唯一的具備強大影響力的宗教組織,它始成於東漢末年,由張道凌於川渝地區始創正一盟威道,在青城山和龍虎山開設道統,魏晉南北朝時期葛洪於茅山成立茅山宗,上清祖師楊羲得南嶽夫人魏華存授《上清大洞真經》等天書玉冊傳承上清派,葛巢南傳《洞玄靈寶部經》傳承靈寶派
  • 道教起源於道家嗎?有哪些代表人物?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何影響
    一、道教的起源東漢張道陵創教以前,只有道家而無道教但道教的思想萌芽早已潛伏在道家諸子之內,後來才逐漸得到發展。自從道教產生以後,有人認為它的繼承人永遠斷絕了嗎?其實不然。道家和道教是分不開的,先秦、西漢的道家和東漢以後的道教,兩者面貌不同,如何能夠結合?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仰,他們都崇拜老子,就是老子之道。
  • 晉代煉丹家葛洪,對我國古代化學、醫學方面的發展有所貢獻
    在醫學方面,他也做出了重要的成就,是東晉時期有名的醫藥學家。葛洪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官僚貴族家庭。在他,剛剛13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又逢西晉「八王之亂」,家境每況愈下。他從小刻苦好學,但因家境貧困只好白天砍柴賣錢,晚上讀書。葛洪靠自己掙的錢換取筆墨,夜間抄寫別人的書本,並將其中的內容反覆朗讀背誦。
  • 抗戰時期,我國的道教都在做什麼?網友紛紛表示:刷新了對道教的認知!
    ——卡爾·貝克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它是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時期,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從古至今,道士們都是以老子、莊子提出的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繼承發揚。因此,道教人士往往存在於深山老林,一般不會輕易深入紅塵。
  • 為你揭秘道教法術!
    關於五鬥米道的創立,《三國志》《後漢書》都記載大致相同,即:張陵客蜀,學道鶴鳴山,造作符書。筆者認為,張陵所學之道乃巴蜀少數民族地區盛行的包括巫術醫學在內的巫鬼道術,張陵學了這種道術後就以此來作為傳教手段。而五鬥米道也因此被人稱之為米巫、鬼道,正是由此而來。事實上,東漢時代瘟疫流行,也波及巴蜀,死亡枕籍。
  • 巴蜀的道教與佛教
    世界上的幾大宗教中唯一在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道教,道教的創教之地就在巴蜀。        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腰,有一道教名觀——古常道觀,建築雄渾莊嚴,金碧交輝,環境搖青聳翠,泉林交蔭。觀後有一巖洞,內有張天師石刻像。觀前有古銀杏一棵,
  • 道教創始人根本不是張天師,道教真正的歷史要久遠得多
    傳統認為,道教創立於東漢末,創始人是祖天師張道陵。但實際上,在張天師之前,就有很多的道士。如果說東漢末才有道教,似乎有點說不通。根據各種文獻記載分析,道教在春秋戰國時期,應該已經形成具規模的組織。後人耳熟能詳的方仙道,就是早期道教的代表。
  • 道教裡的供奉的太上老君,和影視劇中的太上老君是一個人嗎
    太少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大道的主宰,萬教的根源。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五是老君的誕辰,也是國際道教節日。說起老子,老子出生在春秋末期,著有世界舉世聞名的《道德經》,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是世界翻譯最多的著作之一,此書被譽為道家的開山之作。也是道家的經典之作。
  • 抗日戰爭期間,許多人都做出過巨大貢獻,哪幾個人做的貢獻最大?
    然而,在抗日戰爭的八年中,有五個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最大的貢獻。蔣介石也許人們對他的印象不太好,但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是他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無論他後來變成什麼樣,這都是無法抹去的。作為抗日戰爭時期國家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他為這場戰役的勝利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說他原來的妻子是因為蔣介石不肯投降而被敵機殺死的。面對日本人的威脅,他沒有妥協,堅持不做亡國奴。
  • 峨眉山上的道教古蹟
    峨眉山自古就有高人逸士在山上隱居,東漢張道陵創立道教後,傳入峨眉山,開始在山上建祠塑神像。到西晉時,峨眉山上已有較大規模的道觀祠廟。唐朝安史之亂後,道教在峨眉山盛行。唐朝著名道士司馬承禎著《上清天地宮府圖經》和杜光庭著《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都把峨眉山列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七洞天—「虛陵太妙洞天」,稱「為真人唐覽管治」。
  • 作為我國本土宗教,道教是怎麼建立發展的?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也是中國本土宗教裡最崇高的信仰。道教,前身是道家。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炎黃時期就開始有「順應自然」的理念出現,那時的道家著作有《太公》、《黃帝四經》等。直到百家爭鳴時代,春秋末期,老子的《道德經》橫空出世,代表著道家的成型。
  • 探訪武漢市唯一的道觀長春觀,解密信奉道德和神仙的本土宗教道教
    道教是一個宗教團體,由張道陵在東漢末年首創並叫五鬥米教,崇尚的是神仙信仰和長生不老,代表人物有張角、張道陵、張魯、葛洪等。道教和道家既有區別,又有關聯。通過前文的道教發展簡史可以看出,中國自古以來都有鬼神崇拜和神仙信仰。
  • 提起道教或醫學道士,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他!
    葛洪——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道教領袖。字稚川,號抱樸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道教靈寶派祖師)之侄孫,世稱小仙翁。葛洪出身江南士族。13歲時喪父,家境漸貧。他以砍柴所得,換回紙筆,在勞作之餘抄書學習,常至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