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據媒體報導,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獲中國政法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在法律界的卓越貢獻及成就。

何君堯1984年畢業於英國安格裡亞魯斯金大學,2011年獲得該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何君堯一直在香港法律界工作,曾任香港律師會會長。

2019年10月28日,英國安格裡亞魯斯金大學剝奪了香港建制派議員何君堯在2011年被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 得悉此消息後,何君堯本人發表聲明稱,對於上議院議員高調介入並公然向大學施壓,打壓一名中國香港人通過《基本法》享有的政治表達自由,這是公然政治打壓,對學術自由和自主的踐踏。

何君堯還在聲明中強調,這件事顯示英美已經窮圖匕現,所謂的程序公正像紙張一樣脆弱。取消他名譽學位的並不是言論,而是政治打壓和未來鬥爭的開端。

眾所周知,何君堯是愛國愛港的代表性人物。 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在我的餘生,可以為國家、為香港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不為什麼,只為一句我愛我的祖國」。

在何生微博主頁的簡介中,他寫下的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何君堯的 愛國 愛港從來不是停留在口頭上! 香港修例風波期間,何君堯一直敢於發聲,支持警察依法止暴,致力於以理性對話消弭社會衝突和矛盾。 但一直有人刻意攻擊抹黑何生,不僅打砸其辦事處、破壞他父母的墓地,甚至還有兇徒持刀對其謀殺。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何生依然表示「不畏、不悔、不退」。

所以,這樣一位不懼襲擊、不怕報復、不畏壓力,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守護香港的學者型勇士,獲得榮譽和表彰是實至名歸!

昨日,何君堯的微博粉絲已突破百萬。 為了表達感謝,何生特意發布了一首自己親自演唱的《獅子山下》,獻給支持他的粉絲們。

何生在微博中也闡明了挑選這首歌的原因,他稱「希望香港需要重拾獅子山精神,同舟共濟,依法止暴制亂,恢復安寧!

「獅子山精神」,也被稱作「香港精神」。 它是一種刻苦耐勞、勤奮拼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香港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和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獅子山是香港著名的地標,高495米,端坐於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因其形狀像蹲伏的雄獅而得名。

獅子山精神起源於一九七三年香港電視臺播放的一部劇——《獅子山下》。 該劇刻畫了當時香港民眾為生活努力打拼的時代集體風貌,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記錄下了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發展過程。 該劇一經播出後就轟動全港,經久不衰,不斷講述著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強、奮鬥不止的勵志故事。

何君堯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曾說:「為什麼電視劇和歌詞不寫成『太平山下』?因為港英時期,港島的太平山是『藍血人』(貴族)的代表,而內地過來的新移民則聚集在新界和九龍北部,獅子山周邊有很多公屋和平房,所以獅子山最能代表廣大香港平民的奮鬥。」

何君堯是客家人,出生在新界屯門良田村,網上有傳言說他家是屯門望族,在被記者問到時,他笑笑說,「自己祖上世代務農,家境只能算一般般」。在何君堯編寫的回憶錄《良田簡錄》中,他專門回憶了小時候吃大鍋煮的番薯和粟米的滋味,並感慨現在「總也吃不到當年的味道」。據何生介紹,從他的叔父出類拔萃地成為全村唯一一名律師開始,他這樣的後輩紛紛以此為榜樣,才逐漸實現階層的提升。而這種提升恰恰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與香港經濟的騰飛幾乎同步。

但是現在,老一輩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卻被很多香港年輕人摒棄,乃至歪曲,將其稱為「精神枷鎖」。甚至 有人還提出香港應有「新獅子山精神」,而香港黃媒對此大肆推崇,它們 往參加暴力示威遊行的暴徒臉上貼金,稱每代人追求的東西並不相同,比起追求改善個人的經濟狀況,新一代更加關注社會和政治領域。 對獅子山精神進行延伸,體現了他們對自由、民主等政治權利的追求。

實際上又如何呢? 這些年輕人不為家庭分憂、不為社會做貢獻,吃喝全靠父母和政府,卻對政府甚至整個社會充滿不屑和仇恨,稍有不滿就要上街遊行並付諸暴力,口口聲聲追求自由民主,張嘴閉嘴就是「香港沒有希望和未來」……

因為爭取民主自由,所以就能違法堵路? 因為爭取民主自由,所以就能打砸搶燒? 因為爭取民主自由,所以就能隨意私了? 追求民主自由,就是大於一切? 所有的法治、道德就應該為所謂的民主自由讓路?

如果還有人把這些年輕人的所作所為稱之為「新獅子山精神」,那只能說他是個「神經」……

的確,除了賺錢之外,還有很多事值得追求。 今天的香港,也已經有 不少新一代的年輕人不局限於追求物質,改為多關心社會,願意走上街做社會服務;還有人走向世界,去體驗各種文化與各地風情……這些都是他們的自我選擇,只要能夠自我滿足、自認成功就好; 若是能更多的造福社會,更可稱為傑出青年。這些才是年輕人應該追求的「獅子山精神」,這才應該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而因不合己意,或認為努力未必有回報,就套入一己思維進行批判,甚至想要「攬炒」,能給香港帶來希望和未來嗎?

香港能有今日的繁榮, 靠的是獅子山下的香港市民們在逆境中的團結奮鬥、同舟共濟、守望相助與相互包容,靠的是「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的無畏無懼,而不是什麼所謂的「民主自由」!

香港的新一代年輕人應該明白, 獅子山精神不會因為時代的發展而「過氣」,更不能因為自己的不順,就可以隨意丟棄甚至進行歪曲污衊!

香港不需要所謂的「新獅子山精神」! 需要的是獅子山下能有越來越多的「何君堯們」站出來,共同守護香港,建設香港!

有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相關焦點

  • 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
    為了表達感謝,何生特意發布了一首自己親自演唱的《獅子山下》,獻給支持他的粉絲們。何生在微博中也闡明了挑選這首歌的原因,他稱「希望香港需要重拾獅子山精神,同舟共濟,依法止暴制亂,恢復安寧!」「獅子山精神」,也被稱作「香港精神」。
  • 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1973年香港電視臺開始播放系列電視劇《獅子山下》,它講述著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因此自播出以來就一直轟動全港。人生中 有歡喜  難免 亦常有淚我哋大家 在獅子山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獅子山下的貧民區,聚集了不少從大陸來的年輕人。他們窮困潦倒,身無分文,只能住在香港九龍港島一側的寮屋、唐樓、公共房屋裡,通過做苦力維持基本生活。
  • 獅子山下
    香港還有一片山地,叫做獅子山。逃到香港的大陸人,來到獅子山的腳下,從山上砍了樹木,為自己搭一座木屋。有了一個住處,然後跑到西環的碼頭去賣苦力,從大陸佬變成了香港仔。十幾年間,獅子山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外來貧民區。1973年,電視劇《獅子山下》上映,這部講述香港底層草根掙扎、痛苦、彷徨、逆境求生的電視劇在香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港人。
  • 員工專欄 | 重拾「獅子山下精神」
    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總是歡笑多於唏噓....」當《獅子山下》的音樂響起時,我的思緒飄向了獅子山.  獅子山,是橫跨九龍與新界的一座山。我依然記得,第一次邂逅獅子山時帶給我的震撼。那是我剛來香港不久,一次偶然的機會坐巴士經過獅子山隧道,一轉頭看見一頭獅子匍匐在遠處的山頂,威武雄壯,形神兼備。一剎那,我看呆了,內心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
  • 人文天下: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同期:《獅子山下》MTV解說:這首幾乎每個香港人都能哼唱的《獅子山下》由樂壇已故歌星羅文創作。1973年,有著「樂壇教父」美稱的羅文,以一曲《獅子山下》唱出千萬港人的心聲,此曲也成為代表「香港精神」的經典佳作。出鏡:新華社報導員 金小菲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
  • 推介:一天一首粵語金曲 羅文《獅子山下》
    《獅子山下》是羅文演唱的一首歌曲,黃沾作詞,顧家輝作曲。羅文(1945年2月12日-2002年10月18日),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中國香港歌手、音樂人、演員。1973年香港電臺開始播放《獅子山下》,為電影式的系列電視劇,過二百集,至1994年持續21年,為港島千家萬戶所耳熟能詳。劇中抒寫香港「草根」階層掙扎苦鬥、逆境求強,講述著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主題曲《獅子山下》多年來膾炙人口,有「香港市歌」之譽。
  • 歌神羅文:一首《獅子山下》,唱出無限香江情
    一獅子山,是香港的一座山,外型就像是一頭端坐於九龍塘和大圍之間的雄獅,面朝九龍西,在上億年的漫長歲月當中,靜靜俯視著腳下這顆神奇的「東方之珠」。獅子山下的人,歷經風雨挑戰洗禮,在拼搏中永不放棄,不斷創造奇蹟。
  • 香港優秀歌曲如此多,城歌為何是《獅子山下》?
    不過對於老一輩的香港人來說,《獅子山下》可能更能代表他們。電視劇——《獅子山下》1973年香港電視臺開始播放一部單元劇——《獅子山下》, 至1994年,播出跨度達21年。該電視劇有過二百集,用富裕的材料講述的獅子山下的難民們如何掙扎苦鬥、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體現了香港苦難中也要掙扎著不放棄的「獅子山精神」。而其中的同名主題曲《獅子山下》,黃霑的作的詞寫出了相遇於獅子山下的難民們一起建造屬於自己的家園時的那份樂觀、團結和無畏無懼,引發了香港人的共鳴,因而火遍香江。
  • 劉德華致敬羅文,翻唱港人飲歌《獅子山下》
    由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熱血合唱團》於今日釋出插曲《獅子山下》的 MV: 《獅子山下》是羅文於 1979 年發行的港樂經典,發行四十多年以來
  • 獅子山下的水餃皇后: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傳奇
    被視為香港「獅子山下」精神註腳的「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去世。2月12日,「灣仔碼頭」母公司通用磨坊香港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已經逝世,「一切有關臧女士的消息將於不日公布,謝謝關心。」
  • 獅子山下的香港往事
    大清先是1842年割讓香港島,1860年割讓了九龍半島,1898年又租借了獅子山以北的新界地區,租期99年。18年之後的1997年,九龍半島的租借條約就要到期了。英國打算的是:修建一道牆,97之後向中國交還位於獅子山以北的新界地區,然後匿下九龍和香港島。
  • 香港有座獅子山
    獅子山下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哋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 香港的獅子山精神還在嗎
    2018年《獅子山下》封面《獅子山下》 導演:徐克、許鞍華、方育平、張婉婷、劉國昌等。- 羅文電視劇《獅子山下》主題曲詞:黃霑曲:顧嘉輝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 《逆流大叔》:獅子山下逆流而上,不屈的香港電影
    香港影壇裡的獅子山吳鎮宇飾演的陳龍、潘燦良飾演的黃淑儀、黃德斌飾演的黎家泰和胡子彤飾演的威廉是香港某寬頻公司的四位職員,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生活上各自面對感情的危機:陳龍暗戀鄰居Carol多年,但Carol一直在等待前男友的回來;黃淑儀面對無休止的婆媳之爭家裡一地雞毛,黎家泰工作壓力巨大婚姻發生變故
  • 香港獅子山下美荷樓 見證港人打拼史
    獅子山下的美荷樓位於香港九龍石硤尾邨,1954年建成,是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徙置大廈,因為其擁有的獨特歷史價值,獲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美荷樓裡的生活正是體現了港人自強不息、同舟共濟、艱苦打拼的「獅子山下」精神,正是憑藉這種精神,香港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國際大都市。圖為現已改造成為青年旅舍的美荷樓新貌。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2013年,美荷樓被改造成青年旅舍。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特意在美荷樓地下和一樓撥出共14個120呎的單位,設立「美荷樓生活館」,面積逾400平方米。
  • 「灣仔碼頭」,獅子山下的奮鬥傳奇
    新華社香港2月12日電 題:「灣仔碼頭」,獅子山下的奮鬥傳奇  新華社記者張晶 戰豔  香港知名品牌「灣仔碼頭」創辦人臧健和日前離世,享年73歲。人稱「臧姑娘」的她上世紀70年代從內地流落香港,為謀生計,她靠推著一輛木頭車在灣仔碼頭擺賣水餃起家,成為獅子山下白手起家的奮鬥傳奇。  她的故事在1995年被香港無線電視臺拍成電視劇《水餃皇后》。12日多家香港媒體在顯著位置刊登了臧健和去世的消息。  2017年6月,記者採訪臧健和時,她住的是200多平方米的「豪宅」,窗外正對著一大片墓地。
  • 獅子山還有這樣的傳說
    獅子山是香港著名山峰,位於九龍和新界之間,為九龍群山之一,因其外表似獅子而得名。其山峰海拔495米,在九龍不少地方都可望到,是香港其中一個著名地標。獅子山為獅子山郊野公園的主要部分,亦為該郊野公園的名稱由來。
  • 從「下一站天后」到「獅子山下」 粵語歌中為何愛提香港地名?
    《下一站天后》「站在大丸前,細心看看我的路,再下個車站,到天后,當然最好」以前聽首歌的時候還不知道天后是個地名,以為只是單純表達兩個女孩想要成為樂壇天后的期望。直到來了香港才知道,原來真有天后這地方,而且每次坐港島線都會聽到報站名:下一站,天后。
  • 今天的香港,獅子山精神已經瀕臨消亡
    香港曾在奮發圖強的獅子山精神激勵下,走上快速發展道路;今天又因獅子山精神的萎靡,而走向亂局。所謂「廢青」,首先是精神上「廢」了,他們自己廢了,還希望拉著整個香港一起沉淪。於是,獅子山精神成為「廢青」、暴徒、激進反對派想極力扳倒的精神圖騰。但只要它還能延續,香港就永遠有希望!
  • 獅子山:亙古不變的「深情回眸」
    在星羅棋布的山丘中,獅子山可謂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座,也是最討人喜歡的一座,還是最「專一」的一座——她亙古不變地回頭望著虎丘,至今已持續了上億年,並且還在繼續望下去。獅子山佔地73.6公頃,最高海拔114.5米,山體由花崗巖構成,因形似臥獅得名,又名岞崿山、岞碓山、莋碓山、鶴阜山、皇妹山。說她最具傳奇色彩,理由至少有四個:這裡多奇石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