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異的古墓壁畫,一個拱手作揖的男人影子,至今不知從何而來

2020-12-21 送歷史個救生圈

近些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進展,越來越多的古墓出現在世人面前。雖然現在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仍然有一些歷史謎團無法破解。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座龜山漢墓,墓中更是有太多無法解釋的事情。

龜山漢墓

龜山漢墓發現過程

1981年2月,江蘇徐州群眾在龜山採石時,意外發現了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夫婦的合葬墓。此墓東西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在整個墓葬中,共有15間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在這些墓室中,臥室、客廳、馬廄、廚房應有盡有,儼然是一座地下宮殿。在墓室南端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端為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

墓道

龜山漢墓未解之謎

由於龜山漢墓有許多的未解之謎,所以被人譽為「東方金字塔」。大家對於龜山漢墓的第一個疑問便是崖洞墓的開鑿之謎,前面小編也給大家介紹過了,這座墓室共有15間墓室和兩條墓道,總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古人是如何掌握山體的石質和結構,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這一點,至今無法解釋。

墓室

第二個未解之謎:工精度之謎。漢墓的兩條甬道長5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誤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了1/10000。而這兩條甬道的夾角僅為20秒,誤差為1/16000,且墓道的兩壁都磨平如鏡。在工藝落後的古代,精度達到如此之高,讓人難以置信。因此人們都在質疑修建墓道的方法。

墓室

第三個未解之謎,便是詭異壁畫之謎。在劉注棺室北面有一幅巨大的墓室壁畫,在墓室壁畫的左側,有一個真人大小的影子。從這個影子的外形來看,他是一個漢朝男人的形象,身著漢服,峨冠博帶,作拱手迎賓狀,因此考古學家稱其為「楚王迎賓圖」。由於現在發掘的古墓中,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壁畫,所以這個男人的影子便顯得分外詭異。

詭異壁畫

影子的形成 

對於這個影子的形成,有人認為是長期滲水導致的,但在影子之外,卻沒有任何滲水的痕跡,這也成為龜山漢墓最大的謎。當然,也有腦洞大開者認為,這個影子是楚王劉注生前所憎恨的一個人,在劉注去世後,便將這個人的畫像刻在其墓室旁,讓他生生世世謝罪。

劉注棺槨

除此之外,專家們認為劉注在下葬時應該身裹銀縷玉衣,有鑲玉漆棺,但在墓中卻沒有任何發現。而這些都成了未解之謎,至今無法破解。

相關焦點

  • 千年古墓被打開,牆上驚現神秘影子,疑似男子作揖,至今無法解釋
    根據地質學家的分析,這些塞石的質地來自我國西南地區,如此沉重的塞石,古人是用了何種方法才搬到江蘇徐州,至今也是一個未解之謎。更令人驚嘆的是,26塊塞石層層堆疊,而石塊中間的間隙,狹小到連一枚硬幣都放不進去,著實讓人懷疑是現代人修的。
  • 拱手作揖,兩會代表興華夏傳統禮儀,有何可笑?!
    疫情當前,某地人大開會改握手為作揖,引起國民各種討論,稱讚者有之,詆毀者亦有之。其實,不管握手和作揖都是禮節的一種展現,不存在握手一定比作揖文明或進步的論斷。只是近百年來我國為了效法西方,所以學習握手。
  • 墓主在棺材中,影子為何會在牆上?不是投影,至今無解
    徐州自古以來就是大都市,所以這裡也藏著許多珍貴的古墓,漢代楚王劉注的墓地就坐落在徐州的龜山,因此它也被稱為龜山漢墓,這座古墓最著名的不是其中的陪葬品,而是牆壁上一道墓主的影子,正是因為這道影子,龜山漢墓成為了史上最嚇人的古墓。
  • 【傳統文化】拱手與作揖
    「拱手」是什麼樣的禮儀?那個拱手和作揖有什麼區別呢?
  • 拱手作揖,兩會代表興華夏傳統禮儀,有何可笑?!
    疫情當前,某地人大開會改握手為作揖,引起國民各種討論,稱讚者有之,詆毀者亦有之。其實,不管握手和作揖都是禮節的一種展現,不存在握手一定比作揖文明或進步的論斷。只是近百年來我國為了效法西方,所以學習握手。
  • 「拱手」與「作揖」有區別嗎?其中一種推廣最合適
    拱手、作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節。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它早已跨出國門,融進世界很多國家和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並成為他們生活禮節的重要形式。那麼,「拱手」與「作揖」的區別是怎樣的?清代學者閻若璩在對《論語》的注釋中曾提及:「古之揖,今之拱手。」不過拱手與作揖並不完全相同,拱手僅僅是雙手抱拳前舉而已,作揖則還要配合兩臂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性的動作,正式的作作揖還要鞠躬,後來揖禮簡化,在行用的時,往往變成拱手,而拱手與作揖也就經常混用了。再來說說「作揖」。這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行為,至今仍在行用。《說文解字》釋「揖」為:「攘也。從手咠聲。
  • 「拱手」與「作揖」有區別嗎?其中一種推廣最合適
    拱手、作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節。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它早已跨出國門,融進世界很多國家和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並成為他們生活禮節的重要形式。那麼,「拱手」與「作揖」的區別是怎樣的?清代學者閻若璩在對《論語》的注釋中曾提及:「古之揖,今之拱手。」不過拱手與作揖並不完全相同,拱手僅僅是雙手抱拳前舉而已,作揖則還要配合兩臂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性的動作,正式的作作揖還要鞠躬,後來揖禮簡化,在行用的時,往往變成拱手,而拱手與作揖也就經常混用了。再來說說「作揖」。這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行為,至今仍在行用。《說文解字》釋「揖」為:「攘也。從手咠聲。
  • 中國傳統禮儀作揖拱手 之二 倡議恢復禮儀之邦
    其實更加符合打招呼的禮,是漢代中期及前的拱手厭禮,就是現代今天的拱手禮,後來簡化為拱手作揖混合禮了。傳統古禮存留至今,除了民國引進日本文化象徵的、遺留的「鞠躬」,恐怕只剩江湖武林的抱拳禮了,那還有些許漢家大方中正的禮儀影子,只是今天會的人也不多了,更不要說周制漢禮的作揖了。
  • 江蘇有一座漢代古墓,古墓壁畫暗藏楚王迎賓,號稱東方金字塔
    王安安旅行,懂你的旅行:東方金字塔——龜山漢墓,至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無人能解!這幾年的盜墓題材以及影視作品,可以說是層出不窮,被我們所熟知的有「鬼吹燈」以及「盜墓筆記」這兩部電視劇的收視率,也是特別火爆,似乎網友對於「古墓」這樣的題材表現的特別感興趣。
  • 拱手、作揖、長揖、打躬屬於舉止類禮節,它們有何不同?
    站立禮 站立禮顧名思義就是站著行禮,大致分為拱手、作揖、長揖、打躬,按次序一個比一個重。站立禮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有手、臂的動作,如果表示禮重,加身軀動作,下面分別來講。 1,拱手,是最簡單的揖禮,就是雙手抱拳,是最常行的禮節,也是最輕的禮節。
  • 拱手作揖為佳
    拱手作揖為佳 我國傳統禮儀上,歷來提倡接客見面時施行作揖禮。
  • 今年流行新禮儀,見面作揖不握手
    別忘了,咱們還可以「見面拱手」(作揖禮)啊!!!見面不握手,保護自己,健康他人。作揖禮比握手禮歷史更悠久相較國際通用的握手禮,中國古人傳統的拱手禮更悠久、更有歷史底蘊。甲骨文上記錄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來。「揖禮」源於周代以前,於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傳統古禮存留至今,除了「鞠躬」,恐怕只剩「作揖」了,只是今天會的人不多。諸子百家先賢們的畫像,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無一不是行著拱手禮。
  • 雲對話兩會大家談|全國政協委員楊朝明:保持社交距離 提倡拱手作揖...
    全國政協委員楊朝明在今年「兩會」上提出《關於「推進拱手作揖禮,傳承中華傳統禮儀」的提案》,建議摒棄西方的見面握手禮,推廣使用傳統的拱手作揖禮,引發熱議。在視頻連線時,楊朝明闡述了提出推進「拱手禮」的緣由,並現場演示了「拱手禮」。楊朝明表示,「拱手作揖禮」是中國傳統的禮儀形式,體現了中華民族自謙敬人的品質。
  • 閒話「作揖」
    「作揖」是古代較為常見的禮節行為,至今仍在沿用。《說文解字》釋「揖」為:「攘也。從手咠聲。一曰手箸胸曰揖。」「攘」即推,「揖」的意思也就是雙手抱拳前舉。《康熙字典》中又有:「按攘同讓,增韻,遜也。」(《醉茶志怪·鼠怪》)一般說來,作揖時雙手抱拳是有規定的,即右手握成拳頭,左手五指伸開成手掌狀,包住或者蓋住右手,這樣的作揖手勢才是「吉拜」。相反的話,如果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則為兇拜,這種作揖方式一般只用於弔喪之中。
  • 李莫愁出自古墓派,一身毒功卻是從何而來?
    江湖之中,不知多少人死在她的手上。聽到赤練仙子的名字,都會聞風喪膽。那麼問題就來了,李莫愁出自古墓派,一身毒功是從何而來呢?李莫愁是古墓派弟子,小龍女是她的師妹,二人武功卻大相逕庭。小龍女從來沒用過毒,古墓派似乎也從未有過毒功,那李莫愁從何學得呢?這要從十多年前的一件小事說起。當年,李莫愁違背師父的命令,擅自出了古墓。
  • 無棺千年古墓,墓室壁畫精美設有防盜,專家:不解
    無棺千年古墓,墓室壁畫精美設有防盜,專家:不解一座千年古墓,非同一般,進一步的研究得知,這個墓葬呈南北向,墓葬形式為豎穴式券頂磚石。墓室長2.45米,寬1.8米,高2.25米。講這個古墓之所以沒有遭受人為的盜掘,這也說明了墓中為什麼如此精美的壁畫,以及墓床榻衣物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這個墓室設計得如此精緻,可是墓主人下葬沒有棺槨,更沒有隨葬品,有點不可思議,也不符合禮儀。也進一步說明墓主人不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更不是什麼貴族。更奇怪的是竟然沒有隨葬品。
  • 今年流行新禮儀,見面作揖不握手
    別忘了,咱們還可以「見面拱手」(作揖禮)啊!!!見面不握手,保護自己,健康他人。作揖禮比握手禮歷史更悠久相較國際通用的握手禮,中國古人傳統的拱手禮更悠久、更有歷史底蘊。甲骨文上記錄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來。「揖禮」源於周代以前,於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傳統古禮存留至今,除了「鞠躬」,恐怕只剩「作揖」了,只是今天會的人不多。諸子百家先賢們的畫像,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無一不是行著拱手禮。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道家基礎禮儀之拱手作揖篇(上)
    自古以來,我國就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文明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對我國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禮即是禮節,儀即是儀式。在禮儀中就是右手大指壓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著一個鼓,抱拳處約與頸部齊平,可略微晃動小手臂,是為拱手禮。而拱手禮是最常見的一種禮儀,無論平輩還是朋友相見,均是此禮。2、作揖禮「揖」這種禮節據考證大約起源於周代以前,有著3000年以上的歷史。作揖禮屬於相見禮。
  • 揭秘青峰鎮明代古墓壁畫背後的故事
    從清康熙至今,儘管歷經了從「裡」、「場」、「聯保」、「鄉」、「公社」、「革委會」、「鄉」、「鎮」的變更,但一直以「青峰」冠名且原有建制和管轄範圍始終未變,這在永川各鎮街中當屬唯一。施工隊挖出明代壁畫古墓時間回溯到2008年4月10日。青峰鎮凌閣堂村2社一村民們正在修建青峰鎮至來蘇鎮的公路。施工挖掘機一鏟下去,「轟——」的一聲響,泥土堆坍塌出一個洞,洞內美女壁畫紅光四射,村民們都被驚呆了。
  • 東方金字塔——龜山漢墓,至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無人能解!
    王安安旅行,懂你的旅行:東方金字塔——龜山漢墓,至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無人能解!主要是因為,歷代帝王在下葬期間,多數的陪葬品比較罕見稀有,正是因為這樣,讓很多人心目當中對古墓有一種很神秘的印象,甚至想要去一探究竟。在江蘇省內就有這樣一座漢代時期的古墓,它的古墓內棺室、以及甬道、包括棺槨,可以說各方面都保存得很完整,甚至是與小說、影視劇當中的古墓相關場景,描寫的是特別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