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宋樓鎮王崗集村王花樓:曾熬糖稀出名的專業村,如今還經營嗎

2020-12-13 愚伯的自留地

圖文:程守忠

通往豐縣宋樓鎮王崗集村王花樓的路,筆直而通暢,雖然已是三十多度的高溫,但在樹蔭下騎行,依然有說不出的愜意。

未到立夏,天氣燠熱。田間,百姓在收穫蒜薹。今年蒜薹行情特差,辛苦一天,還不如打工掙到的錢多;可是蒜薹還得拔掉,不然,影響蒜的產量。前來收購蒜薹的車輛,一輛接一輛,停在蒜地的旁邊。

不覺間,就來到了宋樓鎮王崗集村王花樓。超市,已經深入農村,極大的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不需要趕集,從青菜到五金,從米麵到食用油、調味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通往村中的水泥路,灑滿陽光。去年此時,楊棉肆虐;通過政府倡導,伐除楊樹,楊棉還有,已經不成氣候,百姓安居樂業。

農家少閒月,即使沒有到麥收時節,不到吃飯的時候,農家大部分是大門緊鎖。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居家已經搬走,或去出外打工,農村的空房,越來越多。

終於遇到一名兒童,我熱情的打招呼,他並不理我,甚至無視我的存在,只管走過去。「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種情形,而今太難的了。

簡陋的牆頭院、平房,老家上一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民居主流,而今充滿了滄桑,大多閒置。翻動記憶,當時童年的我們,放了學,不是推鐵環,就是去割羊草。

熬製糖稀的煙囪還在,只是沒有菸灰沾染,怕是閒置起來了吧?

當年,時興嶄新的房子,已經老舊殘破不堪了。再好的房屋,如果缺少人氣,破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樓房,漂亮的大門,院牆,太陽能,小車,是年輕人結婚的必備條件;更甚者,城裡得有套房才行。

通往田地的水泥路。

農家老式的門樓,旺盛的核桃樹,開了白花的芫荽,都透露出溫馨的氣息。

殘破的院落、堂屋,只有簡陋的門樓,還在勉力支撐。

農家丟棄的大砂缸,當時可是農家的寶貝;石磙,再也沒有用處了。

胡同口邊,一株蘑菇在自生自滅。令人唏噓。

虞美人開得不管不顧,給農家平添一縷生氣。

校友張克中的大嫂家,大嫂招呼我很熱情,說什麼也不讓我給她拍一張,只讓我拍攝她家的庭院。今天,是晾曬衣物的好天氣。平房,很接地氣,假如水泥地坪下面沒有鋪石子,就會返潮。

農戶和他們的菜園。

蒜,快該挖了。此時脆嫩的蒜,適合醃製糖蒜;搗雞蛋蒜,淋一點香油,夾在烙餅裡,想一想,就垂涎三尺。

豬圈建在院子外邊,只是養豬的太少了。當時的豬,要養一年多,甚至更長時間,當然豬肉味美醇香。

幽深的小巷,盡頭是樹林。

一棵不太老的老槐樹。咱們小時候,村裡的大樹、老樹不少,而今都去哪裡了?

不太老的樹,也已經焦梢了。

農家院牆外的笨韭菜,味道老美了,清炒、抱雞蛋,包水餃,都很好。

典型的農家新式門樓。

當時可算是美輪美奐的房屋了。

樓房與平房錯落有致,土路是家鄉的感覺。

曾經的好戶,而今再也沒有人住了。我們都是匆匆過客,以為無所不能,其實,我們還活不過一棵樹的年齡。

院子裡,是鬱鬱蔥蔥的銀杏樹。此刻,坐在濃陰下,喝一杯新沏的明前龍井,該是多麼開心的事情;而此時大門上有厚厚的塵土。

打開濃陰下的大門,把飯桌搬到大門下,炒一個雞蛋抱蒜薹,再來一個香椿拌豆腐,一口喝乾一大杯冰涼的啤酒,該是多麼愜意。

老舊的房簷上,已經長了樹,應該是臭椿吧?就是香椿芽,誰能上去摘下來?

老媽媽告訴我,她剛剛送走了開著小車來看望老家人的四兒子,老伴癱瘓在床。老家,父母年輕,孩子繞膝,是多麼富有活力,等孩子們大了,各奔東西,老家就是空巢了。不由想起,讀過克中寫老家的散文,不由哽咽了,淚水再也沒有忍住。

多麼慈祥的老媽媽!

在村裡,遇到了我在楊樓中學教過的學生張淑慧。她在沛縣做教師,利用五一假期,回來省親。這是她娘家漂亮的門樓,門內,一名小丫頭分外活潑可愛。

影壁上雙松迎福,下邊月季開放,未進入家裡,已經感到勃勃生氣。

不大的庭院裡,遍植蔬菜,花香和綠葉,撲面而來。如今這樣的院子太少了,不由令人感到人間的美好。

蒜還沒有挖,已經要套種蔬菜了,澆水的痕跡宛然。質樸的農家,是見不得一寸閒地的。

角落裡,一群小狗崽分外可愛,不由人心生愛憐。

可愛的小丫頭撫摸著小狗。

老家的小土狗,一點也不兇。

但你不能接觸它的小狗崽。

春意盎然的菜園。薅一把嫩綠的小青菜,下手擀鹹麵條,那是老家的滋味。多久沒有品嘗到老家的飯菜了,外面的就是山珍海味,也容易吃壞腸胃,而老家的粗茶淡飯,是最養人的。

淑惠一家人的全家福。一家人,和和美美,是最幸福的,你不羨慕這種溫馨的氛圍嗎?想不到,淑惠的姐姐張允榮也是我教過的學生。

淑惠的爸爸,帶著我去看熬製糖稀的工具。他說,熬製糖稀的技術,來自豐縣城郊鞏莊,前些年非常紅火,其實掙得是辛苦錢。當時交通工具落後,推著盛糖稀的簍子走南闖北,那可是力氣活。我問他,簍子能盛得住糖稀,他說荊條編制的簍子,填上填充物,刷上桐油,很好使;當時哪有塑料桶等其他工業造的器具啊。

去了兩家,都是鐵將軍把門,但樸實的農家小院外觀,令我感到有回到老家的感覺。村子中間,有這樣一塊閒地,農戶栽上了榆樹,可能是因為春天的榆錢,價值不菲。嫩榆錢摻上面,捏窩窩頭,蘸蒜泥佐食,那是人間至味呢!

白色的小車前,是一棵榆樹。早春時,一定結滿富麗的榆錢。榆錢,圓圓的,真像古代的銅製制錢。榆錢,榆錢,說出來這兩個字,嘴裡有榆錢的清香。

老家的巷路裡,一位老人開著電動三輪車,載著他的孫子輩,好親切啊。

這一家,院牆上寫著「糖稀」二字,可是大門緊鎖。看樣子,只能留待下一次看了。

老家,還有當年一些痕跡,例如,這一條土道。

這一戶,春聯還在。老家不老,永遠鮮活在每一位遊子的心中。

牆跟前,也能栽一些蒜。

梧桐樹長上了牆,一叢二月蘭點綴著老家的胡同。

門前長滿了野草,主人好久好久沒有回老家了。

地標,隱藏在村莊深處。多少年後,王花樓可能只剩下名字了,可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人,只要聽到、看到三個字,就會想起這所鄉村。鄉愁,從自己感覺靈魂無所依傍開始!

院子間的地上,油菜已經結莢了。菜籽油炸藕夾,色澤是最棒的,燒出的藕夾湯,是老家的大席湯之一。

老家的愛車族,也挺有意思的。

老家的新居。

據說,這是熬製糖稀的大鐵鍋,有點像法海擴大的缽盂。

老家的韭菜和花椒樹。

鮮花椒燉西邊子午河的野生鯽魚,那一個美啊,嘖嘖!

回望花樓村,麥田連著村莊,綠樹掩映著,多麼的具有詩情畫意。可是咱們的鄉村,要漸漸老去。沒有誰能抵擋住城市化的浪潮,那麼,在咱們的村莊還存在的時候,就多看幾眼吧,回到村裡住上一段吧。這些,於事無補,但我們對老家的老去的遺憾,或許會少一些。

我們美麗的村莊,是我心中不變的聖土!

豐縣宋樓鎮王崗集村王花樓,是熬製糖稀的專業村,買豬仔子,就買一窩。幾乎家家熬製糖稀,剩下的塘渣,餵窩豬;一家養幾十頭的,屢見不鮮,曾經富甲一方。好多年,沒有去這所自然村了,且進去看看,是否濤聲依舊?重溫往日的,感覺生活充滿紫色的甜蜜。

相關焦點

  • 豐縣宋樓鎮狀元集村:以狀元李蟠命名的村莊,真的不一般啊!
    圖文:程守忠聯繫我進村拍攝的,是豐縣宋樓鎮狀元集村村民李成立。他在豐縣農貿市場開批發部,今天他有事不能來,就安排村幹部高民接待。右側的是我初三時的同學魏獻昭,他在村東指揮拓寬子午河西的沿河路。村東這一道窄窄的小橋,原來可是連接河兩岸的交通要道,不從這裡過河,就要繞道宋樓鎮東的大橋,或者向北去通往楊樓的大橋。遠離家鄉的朋友們,你還記得咱們村東頭的這道小橋嗎?如今,向南中間又修了兩道橋,向北也修了一道。雖不能說「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可以如今過河方便多了,咱們的老家越來越可愛了。
  • 豐縣宋樓鎮南李大樓村:有梨樹王存在的鄉村,魅力果然不同凡響
    經過孟莊村東側這口波光粼粼的的池塘,向南幾百米,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豐縣宋樓鎮南李大樓村了。就像一副對聯「東連島西連島,東西連島連東西;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一樣,宋樓鎮有兩個李大樓,處在此地的就是南李大樓村。
  • 豐縣宋樓鎮季莊村:最後一張照片令我欣喜,也令我心疼的落淚!
    圖文:程守忠豐縣宋樓鎮季莊村委會,位於原孫樓小學院內。孫樓聯中撤銷,合併到宋樓鎮初級中學,那麼小學就搬遷到了聯中的原址。村中散發著泥土清香的道路。今天引領我來到村子裡,就是這位帥哥:季鐵劍。他經營一個減震器廠,身後,是他家的院牆、大門、樓房。他內斂從容,能成大事。
  • 豐縣宋樓鎮辛莊村:果木盈野、綠樹環繞,儼然進入了森林公園!
    圖文:程守忠豐縣宋樓鎮辛莊村,位於縣城南16公裡處,緊靠宋樓鎮區,總面積2.4平方公裡。桃花灼灼之際,還有如此拉風的地方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樓不在高,和諧最好。門前坦途,房後桃樹,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 蜂蜜怎麼熬糖稀?蜂蜜能熬糖稀做糖嗎?
    蜂蜜是蜜蜂採集花蜜釀造而成,是一種甜潤好吃且健康的食品,而糖稀在各種烹飪中常用,那蜂蜜怎麼熬糖稀呢?糖稀又稱「飴糖」,由麥芽中的糖化酶作用於碎米中的澱粉所製成的一種糖,為淺黃色粘稠透明液體,主要成分為麥芽糖、葡萄糖及糊精,味道甜柔爽口,廣泛用於糖果、糕點製品。由於麥芽做法周期較長、工序較多,原本的麥芽糖稀已經很少有人做了,目前較為常見的是用紅糖、白糖、紅薯製作,也可以添加蜂蜜。
  • 豐縣宋樓鎮李雙樓村:樸實、安靜、祥和,簡直是詩畫般的生活!
    從北邊進村的水泥路東側,油桃大棚長在咧開嘴對我笑,鮮紅的油桃浮在綠葉間,時隱時現,怎能不近前,一探究竟。許多人經過多年的努力,進軍城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致夜晚鎖上門,關上窗戶,還感到不夠安全;而沒有任何防備之心的村民,夜晚睡在這靜謐的村莊裡,鼾聲如雷!幸福是什麼?
  • 豐縣又一處網紅打卡地你去過嗎?
    就現在豐縣宋樓鎮辛莊村沙莊的銀杏林已經成片成片披上「黃金甲」啦!遍地的銀杏樹,是豐縣不可多見的一道深秋金色的風景線,距離宋樓鎮區1公裡,交通便利,環境幽雅。現有銀杏樹2300多棵,紅豆杉1000株左右,素有宋樓鎮「天然氧吧」的美譽,是遠近聞名的「銀杏樹之村」,也是宋樓鎮康居示範村。不僅氣候宜人,還有多個沙莊特色農產品品牌——沙土花生、沙莊古法炒制香油、沙莊芋頭等。近年來宋樓鎮政府依託辛莊村生態環境優勢因地制宜融入鄉愁記憶、拓展休閒旅遊空間。
  • 熬糖稀,忘不了那絲絲甜蜜!
    熬糖稀,忘不了那絲絲甜蜜!文:小阿飛編輯:小阿飛年越近,家越親。孩子的快樂很簡單,他的幸福來自於一點點的誘惑,如在這個時節,父母親正忙碌的一道鄉味,熬糖稀。這種手工製作,曾經在城鄉習以為常,而今卻絕跡的農家必備技能,只能在有些人的記憶中再現,或許在旅遊區的民俗中表演出來。可那時,一旦聞到淡淡的焦糖味,卻讓無數兒童讒涎欲滴 ,那怕能得到一筷頭的糖稀,那就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也是最幸福的表現。
  • 往事的記憶之——熬糖稀
    文:張佳軍圖:來自網絡說起熬糖稀,那可是我的家鄉農村四十幾年前廣泛流傳的特有技藝之一。我的童年就是伴隨著熬糖稀長大的。,這種特有的感覺那麼沁人心脾,仿佛已經有香甜的糖稀在嘴裡滑動,細細的品,慢慢的吮,滑過嘴唇,讓它盡情的遊曳於舌尖,口腔之間,再遊入舌根還不捨得咽下。
  • 全國十億鎮億元村,江蘇46個鎮村上榜,全國最多,有你的家鄉嗎
    近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布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名單公示。江蘇18個鎮、28個村入選,是入選村鎮最多的省份。具體來看,江蘇上榜的十億鎮是:宿遷市沭陽縣顏集鎮;徐州市邳州市鐵富鎮;常州市溧陽市天目湖鎮;淮安市淮安區蘇嘴鎮;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宿遷市沭陽縣廟頭鎮;無錫市濱湖區馬山街道;徐州市豐縣宋樓鎮;連雲港市灌南縣新安鎮;鹽城市鹽都區樓王鎮;鹽城市東臺市富安鎮;泰州市興化市垛田鎮;鹽城市東臺市三倉鎮;泰州市興化市安豐鎮;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常州市金壇區堯塘鎮;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
  • 豐縣2016旅遊攻略
    4、張天師故裡道教文化景區豐縣宋樓鎮是天師張道陵出生地,風水奇特,是道教文化聖地,有藥盒子、蓬萊島、天門穴等景點。張道陵,原名張陵,豐縣阿房村(今宋樓鎮費樓村)人,曾任江州令。曾在橋附近建廟立碑。1981年在張五樓鄉梁樓村東南挖出龍霧橋石碑兩塊,一塊為明景泰元年(1450)《重修豐縣龍霧橋廟記》,一塊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豐縣龍霧橋碑記》。從碑文上看,早在宋紹聖三年(1096)豐縣杜縣令因大旱祈禱龍霧橋,蛟龍顯靈,大雨滂沱,因而重修龍霧橋和橋北龍霧廟。此處現有龍霧橋碑亭2座,亭臺古雅,碑為明清年間鏽刻,載劉邦母遇龍受孕故事,及旱年求雨輒靈的事故。
  • 2019,梨花盛開的季節,我在豐縣等你……
    開展 「相約梨花海,追夢新時代」網際網路媒體聯誼會活動盛世梨園位於宋樓鎮李大樓村佔地880畝始建於清朝嘉靖年間園內現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梨樹668株按八卦九宮栽植2009年,該園被評為市優秀觀光果園,2011年成功創建省三星級鄉村旅遊示範區。
  • 自製糖葫蘆,熬糖稀真可謂技術活,急不得!
    4、不停地攪拌,小火熬至糖稀濃稠,呈淺琥珀色,用筷子挑起能拉絲,將筷子放入冷水中,糖稀可迅速凝固,咬一下,硬脆不粘牙,就說明糖稀熬好了,粘牙的話說明還需要繼續熬。熬好的糖稀中加入適量白芝麻。5、穿好的山楂串放在糖稀裡快速轉動,使糖稀均勻地附著在山楂果上,拿出放在不鏽鋼容器中,晾涼即可食用。
  • 實拍豐縣華山鎮套樓村:宜養宜居,美的讓人感覺有些意外!
    圖文:程守忠豐縣華山鎮套樓村,解放前曾為天主教的聖地(1927—1992),而且還是山東省華山縣縣委、縣政府駐地。解放後曾設套樓鄉,為鄉政府駐地;後撤鄉歸屬華山鎮。套樓村轄套樓、新套樓、張安三個村,人口3280人,耕地2982畝,以蘋果種植為主,糧蔬和其他種植業為輔的產業格局。
  • 從小被父母丟掉,曾被從村婆婆嫌棄,如今出名後說親的人踏破家門
    如今國內的選秀節目眾多,但是真正屬於老百姓舞臺的卻非常少,《星光大道》可能是影響力最大的。今天要說的可能沒有大衣哥,旭日陽剛,草帽姐出名,但卻過得比誰都要幸福知足!她就是山楂妹。山楂妹,原名張月喬,出生在山東省滕州市,現為山亭區水泉鎮棠棣峪村人。因為在表演節目時,帶了一籃子山楂當場分給了現場評委和觀眾,讓評委和觀眾品嘗,感恩並推銷自己家鄉的特產,而被觀眾稱為「山楂妹」。
  • 豐縣老家的牽牛花
    路過宋樓鎮新街「大碗雞湯」小館,不知是其中的韭菜雞蛋大包子饞人,還是濃稠金黃色的小米粥香鬱,我就停來下來。要了兩個大包子,一碗粥,付了三元錢,這就是我的早餐了。新修的沿河旅遊公路還未全部貫通,但電車、小轎車如過江之鯽。向北,奔著縣城方向,是主流;向南,即將通到大沙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方向,車輛稀疏些。雖然有點凌亂、目不暇接,由於沒有卡車的駛入,依然心情大好,心穩神安。
  • 邳州497名村書記集體「充電」!
    集中授課本次「村書記論壇」活動精心設置課程,通過四個批次,實現集中培訓全覆蓋。培訓課程既安排了農業農村方面的政策解讀,又設置了「五星」鎮黨委書記講給支部書記聽的環節,同時還設置了黨風廉政建設專題講座。實地觀摩此次「村書記論壇」活動,還前往新沂市和睢寧縣、銅山區和賈汪區、豐縣,對農村基層黨建等工作進行了交流學習。
  • 百年梨園,一半梨樹是明清朝所植,地處豐縣鎮村,揚名省內外
    深秋時節,路過「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豐縣宋樓鎮。當地友人說,此處有百年梨園,值得一看。我知道,豐縣是江蘇最大的水果產區,使得紅富士蘋果曾揚名天下。更明白豐縣白酥梨大有與安徽湯山酥梨一較高下的資本。但說有「古梨樹森林公園」,是江蘇最美十佳賞花之地之一,我就有些孤陋寡聞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豐縣:依託「牛蒡之鄉」金招牌 打造...
    助力強村富民徐州豐縣範樓鎮齊閣村的村民單五景以往經營重點並不在牛蒡產業方面,不過自去年範樓鎮建設牛蒡產業園,引進眾多牛蒡深加工企業,單五景認為種植牛蒡前景廣闊,果斷承包了500畝土地,開始大面積牛蒡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