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不要再有下一次!

2020-12-21 博州網警巡查執法

9月10日,無印良品官方微博@無印良品MUJI在一條活動文案中採用了「法租界」的說法,引起廣大網民不滿。

公開宣傳文案中,活動的名字叫「都市WALKER-一-在法租界紅燈右轉」,活動內容含有「在法租界梧桐樹夾道間慢跑」

網友認為,這個伴隨著侵略與屈辱歷史的詞彙,被大型跨國公司用來做宣傳文案,是嚴重錯誤!

也有部分網友認為,「法租界」只是一個地名而已,是網友「太敏感」。

無印良品道歉:刪除微博,取消活動

據@梨視頻 報導,無印良品隨後回復稱,已經認識到錯誤,刪除了該微博,並已經取消了該活動。

↓↓↓

我們確無傷害民族情感的意圖,尊重中國的文化與歷史。

但是經過對此次事件的審視,我們在員工培訓、文案審核中存在缺失,導致此次事件的發生。我們已深刻認識到此次的錯誤,並深表歉意。

未來將加強內部培訓,加強對文案內容的內部審核力度。

微博發布後,相關負責員工再次審視時,發現該發布內容中有不當表述,為了防止錯誤信息的擴散,刪除了該微博,並已經取消了該活動。

但截至9月12日(今日)下午,無印良品仍未在官博、官微上針對此事進行表態。

網友對此道歉表示:不接受!

網友認為,就此問題進行批評,不是「太敏感」,將侵略和屈辱的歷史作為商業宣傳,缺乏最基本的尊重!

北京日報:對中國缺乏基本尊重

北京日報就此事發表評論稱,租界是中華民族記憶裡抹不去的一道傷疤,時至今日居然還有企業使用這個詞,說明該企業對中國缺乏基本尊重。

↓↓↓

租界,是一個充滿屈辱感的歷史名詞。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以堅船利炮敲開中國大門。

《南京條約》之後,西方列強紛紛通過各式各樣的不平等條約,從軟弱無能的清政府手中劃出「國中之國」。租界的存在嚴重侵犯了一個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是一種變相的殖民統治。

在那裡,中國人地位最低,飽受欺辱,「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就出現在曾經的上海租界裡。

可以說,租界是中華民族記憶裡抹不去的一道傷疤,時至今日居然還有企業使用這個詞,說明該企業對中國缺乏基本尊重。

無印良品並非初犯!

2018年5月,人民日報報導,無印良品因商品標註「原產國:臺灣」,被罰20萬。

2018年9月,央視新聞報導,北京市工商局海澱分局委託檢測機構,對無印良品(巴溝華聯店)銷售的商品質量開展抽樣檢測工作,面對抽檢,商家存在牴觸心理,並未積極配合。

天眼查數據顯示,無印良品中國的運營主體為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由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全資控股。目前,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共有8條行政處罰信息。

不必過於敏感,但更不能遺忘!

時過境遷,在商家的自媒體平臺上仍出現「法租界」三個字,實在容易勾起愛國公眾的回憶與聯想,產生不良觀感。而網友紛紛表達不滿的背後,是滿滿的愛國情懷。

對於「法租界」三個字,雖不必過於敏感,但更不能遺忘。對於商家而言,若是出發點為提醒公眾慢跑活動的地點,而採用早已成為歷史的地理名詞,則以此為戒,不可再犯。但若將「法租界」作為宣傳賣點來打廣告,那必將接受嚴厲聲討!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雖然無印良品刪除了引用「法租界」微博,但在國人的記憶裡已經留下了劣印。@無印良品,不要再有下一次!

來源:中國青年報、央廣網、新浪微博、江蘇網警

相關焦點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北京「無印良品」給大家親身示範了一次雖然似曾相識,但卻刮目相看的「騷操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還打了一眾給日本無印良品叫冤人的臉。近日,北京「無印良品」和日本「無印良品」的「商標拉鋸戰」終於有了官方定論。
  • MUJI 無印良品(下)
    比如,日本有一位很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叫山本耀司。無印良品就派出自己的「不設計的設計師」與他合作開發服裝。山本知道什麼會流行,而無印良品的設計師知道無印良品的消費者想要什麼,兩者一匹配就成了。」是吸引點,「良品」是痛點,那麼「設計感」則是無印良品的爆點。
  • 無印良品也曾是配角 解析無印良品的前生後世
    不過,在這次發展當中,有一個非常奇特的例子,就是無印良品。無印良品誕生於1980年,在最初成立的時候,這並不是一家獨立的品牌,而是作為西友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而誕生的。當時的西友超市在日本已經非常有名,不過,那時西友總經理覺得日本的很多商品包裝過於奢華,完全扭曲了商品本來的價值,於是便希望開發一款更能突出商品價值,而不是過度包裝的商品,這就是無印良品最初開發的初衷。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RideIP玩轉智慧財產權」(ID:RideIP0606)同為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日本品牌,優衣庫時不時霸佔熱搜,無印良品則各種安靜低調,難得上一次熱搜,竟然是因為商標侵權敗訴……質樸到有點
  • 無印良品,涼了?
    其中,多款無印良品家具不合格,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合。公示中顯示,6件標稱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家具包括衣架、餐桌、實木椅、沙發椅、邊桌臺等,除個別產品耐磨性差,有5件全部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其中有3件標稱為「胡桃木」的產品,實際材質分別是「黑核桃」和「膠合板」,還有兩件標稱櫸木實木,實際是水青岡;標稱白橡木,實際上是纖維板。
  • 無印良品商標糾紛再升級
    無印良品商標糾紛再升級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曉然 魏茹)近日有香港媒體翻出了去年底的一項商標案判決,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因旗下擁有織物、布、毛巾、床罩等品類的「無印良品」商標,將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和母公司良品計畫告上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並判北京棉田勝訴。
  • 無印良品倒閉了?
    (順便提一下,同期誕生的還有優衣庫) 以至於當時日本的大街小巷,甚至便利店裡, 都有無印良品的貨架。 高價並沒有拉低無印良品的人氣, 15年無印良品上海旗艦店開業時, 你甚至需要排隊80分鐘才能進店。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深陷質量門的無印良品究竟怎麼了
    曝光之後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16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也作出回應:經核查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的進口記錄,未發現有來自於日本核輻射地區的產品。在被曝光之後成功逆襲,這在3·15晚會歷史中都並不多見。然而十分富有戲劇性的是,在3·15的考驗中屹立不倒的無印良品卻在後來的日子裡走了下坡路。
  • 原無印良品商品開發負責人:無印良品靠這8個優勢取勝
    如果「這樣就好了」是更多人能接受的,是無印良品追求的產品定位。當然這個產品可以進行小的改善,這是沒問題的。「這個好」是有一些個人主義或一些個人的個性在裡面的,但是「這樣就好了」,是一種意志消費,不要過度的一定要追求自己個人強烈的東西,是可以避開的。無印良品提供一種更具有自我意志型的個人生活方式體驗,而非讓顧客按照他們的要求進行生活。
  • 日本「無印良品」VS中國「無印良品」,究竟誰在「偷梁換柱」?
    然而,無印良品卻在布局中國市場多年後,同北京一家同樣以「無印良品」為品牌的家紡店不期而遇,並由此上演了一場商標大戰。一年前,一件由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棉田公司」)註冊在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等商品類別上的「無印良品」商標,曾讓「日本『無印良品』敗訴中國『無印良品』」的輿論甚囂塵上。
  • 無印良品爆品模式
    但很遺憾,無一取得成功。無印良品當時隸屬於西友集團,西友在商品開發上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關注顧客,無印良品也傳承了這種積極聽取顧客心聲和意見的優秀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觀察和發現,也給此後無印良品的商品開發帶來重要啟示。
  • 無印良品道歉了!
    圖/圖蟲「無印良品重提法租界」上微博熱搜9月10日,無印良品官方微博在發送一條活動文案時,採用了「法租界」的說法,引發網友爭議和不滿,「無印良品重提法租界」也上了微博熱搜。行政處罰決定書2017年8月,無印良品因發布廣告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而被罰款25萬元。天眼查數據顯示,無印良品中國的運營主體為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05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清水智,由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全資控股。
  • 無印良品困局
    時代周報記者洪若琳發自廣州良品「不良」,無印良品又出品質事故了。近日,微博話題「無印良品瓶裝水致癌物超標」被頂上熱搜,無印良品的品牌名譽再受衝擊。據日媒報導,因部分商品被驗出含超標的致癌物質溴酸,無印良品計劃將主動下架瓶裝的「天然水」與「礦泉氣泡水」共約59萬瓶,並在全球範圍內開啟召回。據悉,涉事商品在日本、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均有銷售。時代周報記者登錄無印良品日本官方網站獲悉,無印良品於2月22日已登出道歉與通知公告。而在其中國官網,截至發稿,仍找不到任何有關此事的聲明。
  • 國內各地出現「無印良品」高仿店無印良品,告日本無印良品侵權竟...
    而且是這個在國內比較有知名度的品牌   無印良品 MUJI   01   店鋪相似度99.99%   查了下,這家「無印良品Natural Mill」   是北京棉田紡織品公司旗下的品牌
  • 無印良品有哪些最值得買的零食?
    以前在印象中,「MUJI無印良品」是高端舒適的代名詞,現在好像總能買到打折的東西。後來發現原來無印良品也有吃的賣,一點點的拔草,吃了很多東西,大部分沒什麼印象。包括去無印良品大食堂吃的食物,價格也不便宜,精緻在都是用的無印良品牌的物品,布置與音樂很舒適,吃起來也很寡淡,沒什麼特別印象。
  • 無印良品的中國實驗
    「中國對無印良品來說,是最重要的市場。」無印良品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山本直幸對鈦媒體說到。在山本直幸的直接領導下,從他任職的2011年開始,無印良品在中國開啟了高速擴張的模式。可以說,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市場不僅是無印良品僅次於日本本土以外的最大市場,也正在成為無印良品新的增長引擎。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再掀波瀾 北京「無印良品」被判侵權日方獲賠...
    來自日本的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下簡稱:日本「無印良品」)與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無印良品」)針對「無印良品」商標的爭奪再掀波瀾,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3日獲取的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民事判決書顯示,針對日本「無印良品」起訴北京「無印良品」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一事,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近日一審判決北京「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廢話不多說,先拋出一個結論:無印良品的基因是一家賣貨公司,而不是一家品牌公司。我之前經常問國內消費行業的大咖如何看無印良品,現在國內有許多人對於無印良品的固有印象,甚至是討論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設計感十足的公司。就正是因為有如此這般的錯誤印象,我們接下來逐步梳理無印良品的發展歷程,帶大家一起來看無印良品這家公司本質的DNA。
  • 無印良品開始賣菜
    曾幾何時,無印良品帶著一身簡約高冷氣質進入中國市場,收割了一批文青和中等收入階層。時過境遷,這家日式零售巨頭開始走下神壇。MUJI菜市場來了無印良品開始在中國「賣菜」擁擠的生鮮賽道迎來了新面孔。這意味著,無印良品正式向中國生鮮市場發出猛烈進擊。早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就已經涉足生鮮行業。此前,無印良品已經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段相繼開了兩家菜市場。其中,其在大阪開業的菜場門店佔地面積達到4300平米,堪稱全球最大MUJI菜市場。
  • 你以為是買的日本的無印良品,有可能是國產的無印良品
    提到「無印良品」,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個充滿文藝氣息的「日本雜貨鋪」,從未知道我國還有一個叫做無印良品的店鋪。上為日本無印良品,下為國產無印良品也就是這個不被大眾熟知的國產無印良品,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把日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最終還勝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