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上湖村的老高每天開車去菜園上班

2021-01-10 搜狐網

  讓他大賺一筆的是手掌般大小的「迷你桔瓜」

  秋風徐徐,秋意漸濃。昨天下午,餘杭鎮上湖村村民老高開著新買的依維柯車,趕往上湖村七裡組的自家的菜園。前不久剛播種的「迷你桔瓜」,這兩天已有小苗破土而出。

一想到這一場景,儘管路途顛簸,老高的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容。

  老高就是高平良,今年42歲,家住餘杭鎮上湖村立新組28號,是個土生土長的村裡人。

  去年8月,高平良接到餘杭高新農業示範中心一家名叫杭州繡山美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農產品推廣宣傳單。宣傳單上印著一組科技新品種,其中有一種小南瓜,名叫「迷你桔瓜」,只有手掌般大小,每隻重量約三四兩。不但可以食用,還能擺在桌上當裝飾品,常溫條件下能存放一年之久。

  高平良動了心,立即回家闢出25畝地搞起試驗。

  這種瓜最早由上海農科院的專家研發,之後由「繡山美地」種植開發,種植成功後再將產品向當地農民推廣,並派專家親自到田間傳授種植經驗。

  高平良和鸕鳥鎮、餘杭鎮的其他幾十位農戶,嘗到了這頭口水。「迷你桔瓜」的種植季分春秋兩季,每年6月、11月是採收季節。畝產頗豐,平均每畝可收穫3000個左右的量。

  去年11月,老高田裡的小南瓜大批豐收,「繡山美地」以1.5元/個的價格全部買走。每畝近4000元的毛收入讓老高的生活得以改善,今年,他買了一輛依維柯車,讓鄰居們羨慕不已。

  除了大賺一筆,小南瓜的去向也讓老高津津樂道:「我這輩子還沒嘗過鮑魚、魚翅,可我種出來的小南瓜,進城後卻裝起了鮑魚和魚翅哩。

  很多高級酒店的廚師把鮑魚、魚翅放在小南瓜裡燉,客人吃完鮑魚、魚翅,還可以把小南瓜一起啃掉,富有創意。上海的一些冰激凌店則把小南瓜作為各式冰激凌的盛用器皿,很受年輕人追捧。

  老高笑著說,豐收時他特意藏了幾個在家裡作紀念,可還沒過幾天,就被左鄰右舍給「搜刮」走了。

  如今,老高去年的25畝菜園已擴展成48畝,除了已經播種「迷你桔瓜」,老高還種起了西瓜和蔬菜。老高說,其他農民和他一樣,也都靠小南瓜賺了一筆錢,今年還得好好幹,爭取明年把產量再提高些。

  老高笑呵呵地凝視著自己的菜園,喃喃自語道:「科技真是個好東西!」

  (記者李思婧 每日商報)

相關焦點

  • 餘杭街道上湖村打造「家在景中」美麗村莊
    2019-04-01 16:04 | 餘杭晨報村民在打理自己的庭院如今,走進餘杭街道上湖村,滿眼春色,處處是景。上湖村位於餘杭街道城鄉結合部,以前,村民的環境意識薄弱,房前屋後亂堆亂放比較普遍。一系列的行動,使上湖村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庭院是美麗村莊的重要細胞,從4年前開始,該村便著力在打好庭院環境整治、清潔家園上下功夫。他們採取「擺擂臺」的方法,每月一次對23個組的1023戶農家庭院進行檢查、評定,並上榜公布各家各戶的創建情況,以此來提高示範引領作用,號召各家各戶創建「美麗庭院」。
  • 參與美麗建設一個也不能少 餘杭街道上湖村環境面貌大變樣
    「清潔家園大家上,上湖環境大變樣;河道清清庭院靚,男女老少喜洋洋……」日前,餘杭街道上湖村的宣傳幹部梁惠珍向村民宣傳「美麗餘杭」建設時,用上了自編的順口溜。  上湖村位於餘杭街道城鄉結合部。以往,村民的環境意識比較薄弱,房前屋後亂堆亂放比較普遍,加上離城鎮很近,外來偷倒建築垃圾的情況時有發生。
  • 餘杭街道太平港雨天有黑水流出
    近日,有群眾舉報,餘杭街道上湖村太平港河裡有黑色的水流出,河水渾濁,河面上有大量浮萍與褐色絮狀漂浮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記者近日進行了實地採訪。  太平港位於上湖村村委的前面,是一條全長1700多米的村級河道,河道最寬7米左右,最窄的地方有3.5米。據了解,整一條河道共有31個雨水口。
  • 瑞典王室的宮殿,國王不住瑞典皇宮住這裡,每天開車去皇宮上班
    瑞典王室的宮殿,國王不住瑞典皇宮住這裡,每天開車去皇宮上班歐洲的王室中,瑞典王室的出身不高。現在瑞典王室的出身追溯最遠不過是拿破崙手下的一個律師平民出身的將軍。但是瑞典王室的宮殿都是很美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吧。
  • 餘杭街道9小時完成轄區湖杭鐵路項目徵遷籤約工作
    11月16日18時,隨著餘杭街道義橋村的最後一戶徵遷戶在徵遷協議上簽字,餘杭街道順利完成了轄區內湖杭鐵路項目46戶徵遷農戶的籤約工作,此時,距離第一戶籤約的時間,才過去9個小時。  湖杭鐵路是杭州西站南北向引入的高鐵線路,建成後將連接寧杭高鐵、滬蘇湖高鐵,對於餘杭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 博山,老高的油餅
    點擊上方↑↑ 美食博山,關注每周20萬人都在看的博山人的自媒體,可每天收到關於家鄉的新鮮事、文化故事,好看、好玩、好吃這裡都有!
  • 餘杭安置房建設「大提速」
    餘杭安置房建設西溪水鄉效果圖  挖地基、築圍牆、運材料……近日,餘杭安置房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轄區內的良渚新城、五常街道、東湖街道、倉前街道和餘杭街道等安置房項目順利開工,面積共計172.3萬平方米。從規劃藍圖到正式開工,餘杭安置房項目建設「大提速」。
  • 拆遷安置小區村民路邊開荒 綠地變身私家菜園
    60歲的老高說,本打算拿上樓留個念想,沒想到最近又派上了用場。    2009年,趕上拆遷的老高和家人搬到了離家幾裡的安置小區,住進了樓房。「忙碌了一輩子突然閒下來,平時都不知道該幹點什麼。」老高說,後來,他決定到附近的山上開荒種地。雖然山上的地較貧瘠,蔬菜長勢也不好,但他覺得,「這樣還是比閒在家裡強,不僅節省了買菜的錢,而且吃得也放心。」
  • 以前開車上班,路上要折騰一個多小時現在加入「地鐵族」,每天能掐...
    (原標題:以前開車上班,路上要折騰一個多小時現在加入「地鐵族」,每天能掐著點到崗)
  • 昌樂縣:庵上湖村鄉村振興「蹚」新路
    庵上湖村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城東南15公裡處,全村現有190戶,712口人。2007年以來,庵上湖村圍繞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創新實行「黨支部+合作社」模式,註冊成立華安瓜菜專業合作社,組織群眾「抱團」發展現代農業。
  • 大阪官員開車上班被罰的啟示
    當前位置| 評論首頁 >> 正文 大阪官員開車上班被罰的啟示 2012
  • 杭州餘杭這家麵館,一碗清水面賣60塊錢,還有人大老遠開車去吃
    餘杭是杭州轄區內的一個區,這裡經濟發達,人們的生活富足,相對於其他區域,這裡的物價比較高一點。餘杭這家麵館一碗清水面賣了60塊錢,還有人大老遠,開車去吃,就讓人看不懂了。這家麵館就是餘杭人都知道的明華麵館,這是一家老字號的麵館,有人認為他家是餘杭最好吃的面。這家麵館的門頭很不起眼,就是一家普通的麵館,裝修的也非常普通,看不出跟普通的蒼蠅館子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可是這家麵館裡的面確實非常高檔,是普通麵館面的三倍。這家麵館有很多忠實的粉絲,他們每個星期都會到麵館來吃一碗麵。
  • 濰坊市昌樂縣美麗鄉村——庵上湖村(發展休閒農業的典範)
    庵上湖村位於濰坊市昌樂縣五圖街道,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國家級設施蔬菜標準園、山東省旅遊特色村、山東省美麗休閒鄉村、山東省農業旅遊示範點、山東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山東省精品採摘園、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濰坊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等稱號。
  • 杭州餘杭徑山長徑線因雪封道 繞城危化品車限行
    早上一上班聽到同事這麼說,我趕緊趴窗戶看看。果然,大片的雪花瀟瀟灑灑地飄,甚是壯觀。不過,今天開車上班你可得多加小心,下雪車輪打滑,容易發生擦碰事故。杭州市區早高峰交通正常餘杭徑山長徑線封道杭州交警指揮中心,今天早高峰杭州市區道路交通正常。
  • 陝北的橫山老高
    2020年的年未,乾渴的陝北高原迎來一場盼望已久的大雪,千溝萬壑蒼茫一片的陝北大地換上了一身銀裝素裹,在沒有溫度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在延安柳樹店梨園農家李軍的邀請下,驅車在雪後的高速路上,中速開往榆林橫山,去看望我的「忘年」朋友老高。認識老高是多年前在楊凌農高會上的相聚,老高真名叫高生亮,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黨岔人,黨岔是陝北銀州古城。
  • 距離公司12km,該騎自行車上班,還是電瓶車上班,還是開車上班?
    距離公司12km,該騎自行車上班,還是電瓶車上班,還是開車上班?上下班單程12公裡,已經算是比較遠的距離了,開車上班是最節省時間的途經,如果養車壓力大那麼就是自行車,不推薦電瓶車。綜合考慮市區各種路口、擁堵等情況,即便是開車上班估計也得二十分鐘以上時間,我平時開車上下班,單程接近8公裡,至少要花費20分鐘,路口多、車輛多,平均速度在三四十公裡/小時。
  • 老高說深房:龍華,龍崗,坂田怎麼選?未來誰的投資潛力更大?
    關注「鵬城老高」百家號,看更多房產知識問答。關注「鵬城老高」百家號,私信提問,為您解答房產知識問題!問:老高您好,我想諮詢一下觀瀾的中森公園華府怎麼樣,看了89平的三房戶型還不錯,帶裝修又是現房,同等價位的有什麼其他更好的推薦嘛?還看了勤成達正大城,在南山科技園上班,首套房不限制區域,請問考慮哪裡會更有價值,不想第一套房買錯,有更好的推薦嘛,感謝.
  • 大阪官員開車上班遭嚴懲 被停職3月返還交通費
    大阪官員開車上班遭嚴懲 被停職3月返還交通費 2012年03月31日10: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強姦不成竟開車撞向姑娘!義從胸中起,餘杭的哥英雄救美人!
    (以上視頻為張關富師傅今天午間接受天天看餘杭獨家專訪講述事發經過)民警調查後發現,事情原來並沒有那麼簡單。今天小編聯繫到了女孩的女伴小陳,她向我們講述了事情的完整經過。小陳和姐姐小阮是表姐妹,她15歲,姐姐19歲,她們都是跟著家裡人來餘杭的新餘杭人。麵包車男子是湖州人,與姐姐小阮是網友,他們是通過手機上的交友軟體認識的。
  • 【烏鎮一家人】民宿"房東"老高:在烏鎮,我們挺幸福的
    為了過上好日子,老高做起蔬菜生意。每天凌晨兩三點起床,一大早去嘉興郊區進貨,再拉回烏鎮席行街販賣。辛辛苦苦賺錢,只夠養活家人,更加買不起房子。  直到不久後,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啟動:修繕舊民居,重鋪石子路,外遷工廠,發展旅遊……老高守著菜攤,親眼看著一捆捆電線埋入地下,也第一次聽說了「網線」和「網際網路」這樣的新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