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物暗藏致命毒物黃麴黴素

2020-12-21 騰訊大申網

[摘要]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還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一旦黴變也會含有黃麴黴素。

我們生活中有一種隱藏的致命毒藥,那就是黃麴黴素。黃麴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黃麴黴毒素是由一系列黴菌代謝產生的致癌物,主要汙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等,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B1是最危險的致癌物,經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一些乾果中常能檢測到。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產生螢光,根據螢光顏色不同,將其分為B族和G族兩大類及其衍生物。AFT已發現20餘種。AFT主要汙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

黃麴黴毒素主要損害人及動物的肝臟組織,表現為肝細胞核腫脹、脂肪變性、出血、壞死及膽管上皮、纖維組織增生,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同時腎臟也可受損害。黃麴黴毒素還會降低免疫能力。

那些是含有黃麴黴毒素又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食物呢?

1、發黴的一部分穀物

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還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一旦黴變也會含有黃麴黴素。也就是說米飯變質了也一樣含有黃麴黴素。一旦米飯有異味就不要再食用了,因為已經含有黃麴黴素,所以愛吃剩飯的人更容易感染黃麴黴素。

2、發苦的堅果

堅果一旦變質也會產生黃麴黴素,所以平時一旦吃到變味的堅果一定要吐出來,這可不是小事情哦,1毫克黃麴黴素就有致癌性了!

3、沒洗乾淨的筷子

筷子本身不會長黃麴黴素,但是我們平時可能會用筷子吃花生玉米,這些食物殘渣會浸漬到筷子縫隙中發生黴變就產生了黃麴黴素。腫瘤醫院的大夫告訴我們,一些年輕人的早期肝癌可能就跟使用筷子有關係,自從聽了醫生的科普我就把家裡的筷子都換成不鏽鋼的,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應對措施,還建議大家家裡的筷子要定期更換不要一套碗筷用到壞。

4、劣質的芝麻醬花生醬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但也比較容易被忽視,很多黑心商家為了商業利益會用不好的花生作原料,如果裡面含有黴變的花生就一定還有黃麴黴素,這也是我們平時不可忽視的一樣食物,所以選擇大品牌更有保證一些。

5、小作坊的自榨油

如果油的原材料中含有黴變的花生或者玉米生產出來的油就會含有黃麴黴素。小作坊的生產工藝過於簡單缺乏去除黃麴黴素的工藝,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怕為了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原材料的質量,所以買油也要定準有保證和信譽的大品牌。

如何健康應對?

不要以為炒菜的高溫就可以殺死黃麴黴素,黃麴黴素的滅活溫度為280度,一般的烹調手段都打不到這個溫度,所以那些認為煮一煮就可以殺菌的理念對黃麴黴素是沒有意義的,包括消毒櫃也不行,黃麴黴素對紫外線是有抵抗力的。那到底用什麼方法呢,看看以下幾個方面:

1、油熱後加點鹽

我們其實只需要炒菜之前在放入花生油的同時放入少量食用鹽攪拌10-20秒,這樣就可以消除大部分花生油中的黃麴黴素,因為食鹽對黃麴黴素有中和降解作用能消除大部分的黃麴黴素。

2、多吃青菜對抗黃麴黴素

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青菜中的葉綠素等物質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質黃麴黴毒素的毒性,並減少人體對黃麴黴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員指出,菠菜、西蘭花、捲心菜等青菜中富含葉綠素和葉綠酸。

3、購買食物儘量小包裝

保存應通風避光避免黴變,購買堅果、花生、糧食食用油等儘量選擇小包裝,不要儲存太久。使用前,打開包裝認真嗅一下味道,一旦有變味情況立刻扔掉。明顯生黴、破損的糧食、花生籽粒,應全部丟掉不要食用。

【健康攻略】秋老虎,毒如虎,小心熱症留下病根!

【深度報導】「自殺式」減肥後,真的瘦了還是離死不遠了?!

【食療養生】《如懿傳》裡的藥方藥膳,真能養生嗎?

【當令節氣】處暑|補氣血解秋乏,許你一季神清氣爽!

轉播到騰訊微博

歡迎關注大申網健康頻道微信(微信號:sh-jiankang)或掃描左側二維碼

回復「1」就可看到訪談預告:揪出沉默殺手,遠離卵巢癌!

回復「2」就可看到健康攻略:體檢查出脂肪肝,我該怎麼辦?

相關焦點

  • 致命毒物黃麴黴素,就隱藏在這些食物裡~
    不過這樣劑量非常小的攝入不用擔心,黃麴黴毒素如不連續攝入,一般不在體內積蓄。一次攝入後約1周即經呼吸、尿、糞等將大部分排出體外。   黃麴黴素可能隱藏在這些地方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最容易藏有黃麴黴毒素,如玉米、花生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特別是花生最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如果一包花生裡有一顆花生黴變,最好將整包花生都扔掉,因為黃麴黴菌是以孢子形式傳播的
  •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沒跟你開玩笑的黃麴黴素!
    ,發現這位女士家長期貯存著一種毒素——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致癌並不是空穴來風。1毫克黃麴黴毒素就可以致癌,20毫克則直接致命!1毫克是什麼概念?是多少呢? 1毫克其實很少,比如我們常見的一角硬幣,重量大概是1克,1毫克就是它的千分之一,可見這個量有多小。
  •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比砒霜還強的毒物就存在日常生活中?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比砒霜還強的毒物就存在日常生活中? 其實,生活中還有一種非常常見的毒物,它的毒性比砒霜還要強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它就是黃麴黴素。曾經在英國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曾有多家醫院報導過因攝入黃麴黴素而致癌的病例。
  • 3種米飯禁止食用,暗藏「黃麴黴素」,開水煮不死!誘發肝病元兇
    黃麴黴素主要在黃麴黴菌中產生,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在90年代將其劃為一類致癌物。特別是對於肝臟,輕微的黃麴黴素都會導致肝臟癌變。 "黃麴黴素"在食物中極易存在,所以,我們平時對吃的東西要特別注意。
  • 黃麴黴素是一級致癌物,哪些食物容易有?危害到底有多大?要重視
    有些時候,癌症是身體器官突變引起的,當然,導致癌症的出現,吃是大家不得不重視的因素,尤其是一種被稱作一級致癌物的黃麴黴素,更加的危險。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黃麴黴素規定為一級致癌物,足以看出其危險性之大。也是目前我們所發現毒性比較強的致命之毒。甚至有些人說黃麴黴素比砒霜毒性強68倍,比氰化鉀強10倍,即使沾上一點,都可能導致癌變。
  • 黃麴黴素到底有多毒?正常人攝入20毫克就會死亡
    黃麴黴素的毒性遠遠高於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B1的半數致死量為0.24-0.32毫克/千克體重,屬特劇毒的毒物範圍。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解釋,所謂半數致死量就是造成一半實驗動物死亡的劑量,按照黃麴黴素B1的半數致死量,如果一個體重70公斤的正常人,只需要攝入20毫克黃麴黴素就會死亡。
  • 黃麴黴素在哪些食物 這種致癌物家裡處處有
    我們生活中有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物質,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它就是黃麴黴素。那麼黃麴黴素都藏在哪些食物中呢?我們可以怎樣去除食物中的黃麴黴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黃麴黴素在哪些食物1、發黴的一部分穀物黃麴黴素通常都藏在發黴的食物中,尤其是澱粉含量多的食物,例如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類等。因為澱粉會在高溫和潮溼的作用下發生黴變滋生出黃麴黴菌,所以一旦發現這些食物有味道,就不要吃了,因為裡面很可能已經含有黃麴黴菌了,吃了會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1發黴的花生玉米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比如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溼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 強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其實有剋星,就藏在每個人嘴巴裡面
    左右的場所,方便能快速的產毒,雖然黃麴黴素的種類繁多,最主要的結構就是二呋喃環和香豆素,這些都是致癌的主要成分,高溫並不能對黃麴黴素造成一定的損毀,黃麴黴度的熔點可高達200-300度,只有在這個溫度下才可以將其破壞分解,由此可見黃麴黴素的毒性有多大!
  • 黃麴黴素1毫克致癌,比砒霜毒68倍,家中廚房這5種食物快扔掉
    黃麴黴素,不少人應該都有聽過它的大名,但它的危害非常有必要再給大家普及一遍!因為生活中不少人還是屢屢因為它「受傷」。1毫克致癌,20毫克能致命砒霜是一種劇毒物質,大家都知道,但在黃麴黴素麵前,可謂是「小巫見大巫」——黃麴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
  • 怎樣才能遠離黃麴黴素?醫生教你這樣做
    「食品工業加工會通過去除黴粒、加鹼處理、紫外線消毒等方法消滅黃麴黴毒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通過這些辦法處理食材或者器具。 」顧萍介紹道。高溫能殺死黃麴黴素嗎?能,但黃麴黴素是脂溶性的物質,要280攝氏度的高溫才能殺死,水的沸點是100度攝氏度,所以用水煮發黴的花生、玉米是很難殺死黃麴黴素的。
  • 被列為強致癌物的黃麴黴素,容易藏在家中物品中,可能你家也有
    黃麴黴素,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有聽說過的,它給身體帶來的危害還是比較嚴重的,可以說它的危害性要比砒霜還要毒。可是大多數人卻不以為意,覺得不會有太大關係。黃麴黴素其實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大家都沒有當回事而已,也就會容易助長它們的威風,人體若是攝入過多,對健康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大家應該要重視起來。如果家中藏有這樣的物質,就要趕緊的處理了。家中哪些地方會容易暗藏黃麴黴素?
  • 黃麴黴毒素是什麼?這些食物出現黴變,就別再吃了!
    一般饅頭髮黴之後,直接把饅頭的皮撕掉,然後放到蒸籠裡整一下就可以了;甚至有些人看到食物出現一點發黴,就直接把發黴的地方給挖掉,然後繼續食用。但是有些黴菌可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因為有些食物發黴之後,其發黴的地方存在有黃麴黴毒素,而這種物質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一級致癌物當中。而下面這些食物一旦出現黴變,就很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別再吃了,趕緊扔掉吧!
  • 臺灣消基會:半數花生醬樣品檢出黃麴黴素
    新華網臺北7月8日電(記者陳君 劉剛)黃麴黴素已被許多研究證實與肝癌病變有關,並廣泛存在於花生、大米及辛香料等食品中。臺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8日公布,抽檢的市售花生醬樣品中,有半數檢出黃麴黴素。臺灣消基會於今年4月在臺北和新北等地採集了20件花生醬樣品,其中檢出黃麴黴素的10件樣品多數來自印度、新加坡、英國等地,含量最高的一個樣品產自印度,黃麴黴素的含量達9.1ppb。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用ppb為單位,1ppb相當於1噸糧食中含有1毫克。臺灣地區的現行標準是15ppb。
  • 食物發黴,切掉壞的部分就能吃了嗎?大錯特錯;特別注意黃麴黴素
    食物來之不易,棄之不舍,這也是人之常情的。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儘量避免;食用之後輕者會腹瀉、身體不適,重者可能還會中毒;而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在作怪呢?沒錯,正是微生物;這些黴菌有非常強的致病性,是眾多疾病的根源;現目前科學界已知的黴菌毒素有200多種,它們主要在油脂、糖分等環境裡,不停的繁殖生長,導致很多人都容易誤食。食物發黴後,不僅會改變食物的色、香、味,降低了食物質量,而且還會使黴菌毒素直接侵入人體,導致病變。
  • 20毫克致命,比砒霜毒68倍,高溫無法殺死,卻幾乎家家都有
    海關緝私人員對這次案件查扣的294.39噸現貨進行抽樣檢測發現,有近50噸堅果的黃麴黴素大大超出國家標準。李明表示,這些未經檢驗檢疫的走私農產品入境,存在極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二、黃麴黴素——可怕的致癌物黃麴黴素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的代謝產物。
  • 家中哪些地方會有「黃麴黴素」?一旦接觸,小心致癌,要按時清理
    同樣的黴斑、黑點,還會出現在切菜板上,尤其是一些木頭製成的切菜板,上面的這些斑點更多,甚至一些家庭,切菜板從來不清洗,在潮溼的環境下,切菜板上都長毛了,這樣的情況,也暗示黃麴黴素超標,也需要特別注意。在切完菜後,清洗乾淨,放在通風的地方,把水氣蒸發掉,這樣的做法,都是很有必要的。
  • 什麼是黃麴黴素?4樣常見的物品,一旦黴變趕緊扔掉吧
    尤其是對減肥期間的人,非常在意食物中脂肪的含量。但是今天小編想要說的是,不知道你在日常飲食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食物中黃麴黴素的含量,像黃麴黴素和胡蘿蔔素的各種含量,幾乎是很少有人關注的,但其實這些東西比脂肪什麼的更為重要,而且獲取他們相對來說還比較困難。什麼是黃麴黴素?
  • 黃麴黴素:自然界中理化性質最穩定的黴菌毒素,270℃才分解
    黃麴黴素的毒性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真菌能夠產生黃麴黴素,黃麴黴是產生黃麴黴素的主要生物,黃麴黴素的衍生物有20多種,其中以B1型的毒性最強
  • 黃麴黴素嚴重超標 同安一小吃店被立案調查
    據介紹,唯一不合格的批次是位於同新北路「豪味來小吃店」的自製花生醬,其黃麴黴素B1項目檢測結果為71.2μg/kg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規定,黃麴黴素B1在花生醬中限值為20μg/kg,超標了3.6倍。商家對檢驗結論存在異議,提出復檢申請,結果竟為109μg/kg,超標了5.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