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是一種身體短小肥胖的小型哺乳動物,成年後體長不超過25釐米,雖然刺蝟全身布滿尖刺,但它幾乎不具備任何攻擊性,所以可以給人留下了一個善良可愛的印象,刺蝟在世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刺蝟最大的特徵就是除了頭部、腿部和腹部以外,全身都布滿互相交疊的尖刺,成年刺蝟全身大概長有5000根至8000根尖刺,這些刺受從頸部到臀部的一塊巨大肌肉的控制,平時可以平貼在體表,當遇到危險時便會通過收縮肌肉使尖刺豎立起來,並將身體蜷縮在一起,利用這些尖刺保護柔軟的腹部和頭部。
刺蝟身上的尖刺其實就是中空的毛髮,主要由角蛋白質組成,和我們的指甲成分幾乎相同,只不過刺蝟的尖刺更鋒利一些,但刺蝟只會利用這些次被動防禦保護自己,而不是像豪豬一樣遇到危險時豎起尖刺倒退著衝向敵人,片刻便會將對方紮成會「移動仙人掌」。
雖然這些尖刺給予了刺蝟很好的保護,但凡事有利必有弊,這些尖刺也同樣為刺蝟帶來了很多不便,比如在刺蝟親熱、生小刺蝟和小刺蝟喝奶時,尖刺就成為了一種「累贅」。
全身布滿尖刺的刺蝟是如何親熱的,相信不少人對這個問題都很好奇,其實刺蝟求偶需要很漫長的時間,一隻或者幾隻雄性刺蝟往往需要圍著雌性刺蝟幾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追求」。
刺蝟和其他動物不同,求偶過程中的主動權完全是由雌性刺蝟掌握的,雄性刺蝟想要霸王硬上弓是完全不可能的。
只有當雌性刺蝟接受了雄性刺蝟的追求,同意交配的時候,雌性刺蝟才會將尖刺平貼在身體表面,並將後腿向後伸展降低身體,這時雄性刺蝟會小心翼翼的用鼻子感受一下雌性刺蝟的尖刺還會不會傷害到自己,有時還會互相交流一下這些尖刺會不會豎立起來。
經過再三確認後,雄性刺蝟會用嘴咬住雌性刺蝟背上的某根刺固定住自己的身體身體,然後將身體緊貼在雌性刺蝟後背,使這些尖刺可以平貼在自己腹部,一分鐘後交配便會結束。
一個月左右,小刺蝟便會出生,而剛出生的小刺蝟,尖刺是藏在皮膚下面的,半個月後小刺蝟才會生長出一層軟軟的尖刺,雌性刺蝟在繁殖小刺蝟時並不用擔心會被小刺蝟扎到,小刺蝟在喝奶時,刺蝟媽媽則會平躺在地上,將背部的尖刺朝向地面,以確保尖刺不會傷害到脆弱的小刺蝟。
由於刺蝟是夜行獨居動物,所以刺蝟媽媽在餵養50天左右並教會了小刺蝟如何覓食後便會離開,留下小刺蝟獨自生存,通常情況下90%的小刺蝟因為種種原因,都活不過一年。
刺蝟雖然只在夏季的夜晚才會出來,但每隻刺蝟每晚能吃掉超過200克左右的蟲子,雖然有時也會偷吃農作物,但總體來說也是一種有益的動物,所以在戶外見到它們時,千萬不要傷害它們哦~
沒有評論的冷知識是沒有靈魂的↓↓
(本文由『守株不待兔』原創,每天分享最冷、最新、最全面的冷知識!喜歡記得關注一下哦~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