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青萍之末。藉助於孫正義對Plenty投資,一大波資本紛紛跟著下注砸錢,垂直農場一下子火起來。當前農業科技領域融資總額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三家是投資在垂直種植領域。垂直農場究竟是什麼?目前的投資狀況如何?在全球大城市人口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怎樣高效地用更少的資源養活更多的城市人口?垂直農場會是解決城市食物問題的現實可行之路嗎?目前垂直農場的行業痛點何在,在農業技術發達的荷蘭、以
左有風投追捧,右有足夠大的市場前景,就意味著垂直農場生存容易了嗎?並非如此。眾多垂直農場當前要面臨的重要問題是:如何賣出每一棵生產出來的蔬菜。由於缺乏需求,許多垂直農場甚至尚未能夠全年生產。
資本之風持續吹拂在垂直農場。
今年6月,阿聯航空與美國垂直農場創業公司Crop One籤訂4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協議。
這個投資金額與孫正義一年前砸在垂直農場初創公司Plenty上的2億美元相比,不算巨大,但體現了創投資本對該領域的持續關注。
今年1月,Plenty宣布,將在中國的城市裡建造300多家有機室內農場,第一個農場將有望在2019年啟用。
隨後,國內媒體紛紛用有機、室內、農場,這三個關鍵詞,來定義Plenty。但這三個詞,並沒有反映Plenty農場背後的實質。
實際上,這家農業科技公司所代表的,是一種已經發明了數十年、初衷就是為大城市而生的新型種植系統——垂直農場。
垂直農場希望餵養的是那些因為農田越來越少、土地越來越遭到汙染的大城市人口。按照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將達到97億,比現在人口多出33%,預計其中三分之二人將居住在城市,這個數目已經超過60億。
誰來讓 60 億張嘴吃上更新鮮、更充足的蔬菜?垂直農場可以嗎?如果300個垂直農場來了,中國的農業、消費者做好迎接它的準備了嗎?
美國市場研究與諮詢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 對垂直農場2018—2025年的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垂直農業市場規模僅為11.5億美元,但人口的空前增長增加了對城市農業的需求,預計到2025年,全球垂直農業市場將達到99億美元。
資本風口上的垂直農場
因為獲得孫正義的青睞,Plenty所代表的垂直農場一下子火了。
Plenty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矽谷。在軟銀旗下願景基金2017年7月宣布砸下2億美元在其B輪投資時,Plenty甚至還沒有對外公布任何盈利數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融投資資料庫Crunchbase的數據,該資料庫顯示Plenty年收入約為500萬美元。
Plenty為什麼能迅速吸引孫正義砸下重金?根據孫正義後來發表的聲明,他認為該公司具有幫助提升大城市周圍農作物產量的潛力,能變革現在的食品體系,提升人類生活質量。Plenty也描述其願景是,希望用1%的水,不到1%的土地,沒有農藥,沒有合成肥料,將最新鮮最好吃的水果和蔬菜帶到世界各地。如今,中國就是它的下一個市場。
其實,孫正義對Plenty敲定這筆巨額投資之前,垂直農場已經逐漸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
成立於2004年的AeroFarms,去年完成4000萬美元(約人民幣2.7億元)的D輪融資。投資者中不僅有高盛,還有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家族風投基金、金沙江創投等著名機構的身影。
農業風險投資平臺 Agfunder 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農業食品技術融資同比增長29%,其中,新型農業種植融投資總額達到6.52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233%。其中,Plenty貢獻了當中大頭。
在美國之外,垂直農場也獲得不少資本青睞。今年2月,德國垂直農業服務商Infarm完成了2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7億元)的A輪融資。Infarm計劃到2019年底在全歐洲擁有1000個種植點。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結合農業風投平臺Agfunder和融投資資料庫Crunchbase的數據統計發現,全球當前農業科技領域融資總額排名前十的公司當中,有三家專注於新型農業種植,Plenty 和AeroFarms 都是垂直農場。另一家BrightFarms則是溫室室內種植。BrightFarms今年6月底剛剛完成5500萬美元的D輪融資,刷新了AeroFarms的融資紀錄。
不只是把土地「疊」起來
垂直農場到底是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把如今種植農作物的農田從平面變得垂直、立體起來。更準確說,是把土地層層「堆疊」起來。這有什麼好處?最明顯的是,節約土地,提高單位土地的作物產量。
Plenty的種植方式更為奇特,不是平行堆疊,他們的蔬菜和水果,是從種植塔的側面生長起來的。
但不管如何奇特,垂直農場最初誕生的目標就是:用更少的土地,更少的水,種出更多的作物,養活越來越多的人。
1999年,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Dickson Despommier 提出,用屋頂花園為紐約曼哈頓約200萬人提供食物。但在發現屋頂不足以供養如此龐大的城市人口後,Dickson 教授轉而研究起室內垂直栽培。2001年,垂直農場在美國有了第一個輪廓。美國垂直農場創業公司Crop One 執行長 Sonia Lo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說,如今美國至少有 50 家創業公司在研究垂直農場。
不過,如果土地都堆疊起來了,作物又怎麼充分感受光照,進而成長、成熟呢?這就說到垂直農場的核心技術——光照。
過去30年來,土地資源極為稀缺的日本,一直進行著一種人造光源植物工廠的探索。被稱為「現代植物工廠之父」的日本千葉大學的 Toyoki Kozai 博士認為,人造光源植物工廠優點眾多:高氣密性、高保溫性、衛生級別高,可以生產乾淨、高品質的蔬菜,無需洗滌即可食用。無論是Plenty,AeroFarms,還是Crop One,皆是用人造光源為蔬果提供光照。
如今,日本這類工廠不僅僅「內銷」,還已經成功將技術「出口」。其中日本垂直農場的領軍企業——Spread,就在今年跟中東國家達成協議:從阿聯開始,建設20個垂直農場,為中東地區提供穩定的優質蔬菜。
垂直農場跟另一農業技術溫室農場,有什麼區別呢?
Sonia Lo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從種植形式來看,垂直農場用的是堆疊式的,而溫室大棚主要是單層的。因此,從所需要的栽培土地面積來看,垂直農場比溫室農場要小;而且,垂直農場可以更靠近零售商和終端消費者,溫室大棚相對難以做到。
在種植技術上,垂直農場有水培法、氣耕法等多種種植法,意味著植物可以種植在水中、懸浮在空中。無需使用土壤,便減少了種植在汙染土壤上的可能性,但溫室栽培往往是需要土壤的。「Crop One 栽培植物的水,甚至是可飲用的。」Sonia Lo說。
在消耗能源方面,由於溫室栽培需要大量的日常光照,輔以少量的人造光,而垂直農場多半使用人造光源,因此,溫室農場的電力消耗相對更少。但是,垂直農場種植用水更少,因為水能夠循環再利用。「在農田種植作物,大約有90%的水都會蒸發掉,這就浪費掉了」。
一眾垂直農場被資本看中,一定有其道理。用孫正義的話說,它具有幫助提升大城市周圍農作物產量的潛力,提升人類生活質量。
誰來消費垂直農場的產品?
如果從產量來看,各家垂直農場的產量並不低。各自報出的數據,更像是一場「數字競賽」:
按Plenty官方數據,按照傳統農田相同的面積,Plenty產量可高達350倍,但僅使用1%的水。
今年,Plenty 將走出矽谷,在美國西雅圖地區開放一個10萬平方英尺的農場。據美國農業部說法,這個佔地10萬平方英尺的倉庫,每年將增加450萬磅(約200萬公斤)綠色蔬菜,足以養活18萬美國人。
目前全球最大的垂直農場Aero Farms自稱產量可以達到同樣面積土地產量的130倍。
Crop One,今年6月跟阿聯航空籤署了4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協議,明年將聯合在杜拜建造「世界最大的垂直農場」,佔地13萬平方英尺,蔬菜產量每天可高達3噸(3000公斤)。
但是,前有風投追捧,後有足夠大的市場前景,就意味著生存容易了嗎?並非如此。眾多垂直農場當前要面臨的重要問題是:如何賣出每一棵生產出來的蔬菜。用Sonia Lo的話說,Crop One 團隊每天都在談論:我們的收益率是多少?我們能賣掉每一片葉子嗎?
垂直農場的蔬菜跟傳統農田種出來的蔬菜相比,憑什麼更吸引消費者?
以美國為例。在美國,蔬菜種植是典型的中心化產業。蔬菜種植大州是位於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如果要運輸到美國東部去賣,這意味著要經過近3000英裡的運輸。東部消費者吃到的蔬菜,或許已經是兩個星期前採摘下來,進行冷鏈包裝、長途運輸後,再擺上你的餐檯。
但是,Crop One在離波士頓市中心30英裡的地方建起了垂直農場,Aero Farms離紐約15英裡的新澤西州建起了垂直農場。Crop One稱,從收成蔬菜到消費者的餐桌,甚至24小時內就能完成。「這無疑更新鮮」。也就是說,用跟有機食物相似的價格,吃到更新鮮的蔬菜,這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是一大吸引力。
如今,在波士頓的農場裡,Crop One每日生產大約0.25噸的蔬菜,銷售給38家波士頓的零售商。大約包括24種蔬菜,有生菜、羽衣甘藍、芝麻菜、小白菜、香菜、薄荷等。
尋找零售商困難嗎?至少Crop One認為,並不難。
「我確定零售商很愛我們的產品。零售商如今也面臨市場調整,像亞馬遜等網絡電商分食著零售商的市場,他們需要給消費者提供更為獨特的產品。」Sonia Lo說。阿聯航空作為Crop One當前唯一一個國際客戶,以及唯一一個餐飲服務提供商,是主動找到Crop One團隊要求合作的。2019年12月開始,Crop One的蔬菜將交付給阿聯航空集團旗下105家航班和25家機場貴賓室使用。
而 Aero Farms已經跟紐約州附近的有機超市全食(WholeFoods)等多家連鎖超市合作;Plenty 則在積極跟沃爾瑪和亞馬遜公司的高管會面,希望與其合作出售蔬菜。Plenty銷售的餐廳客戶當中,甚至包括世界著名米其林三星餐廳 「法國洗衣房」(The French Laundry)的前副廚師長 Anthony Secviar。
但是,也有垂直農場公司找不到客戶而死在成長的路上。
非營利組織美國垂直農業協會(AVF)成員、美國農業諮詢公司創始人Henry Gordon-Smith認為,首先要證明消費者需要這些室內種植的產品。他透露,由於缺乏需求,許多垂直農場甚至尚未能夠全年生產。
Sonia Lo 表示,日本去年有一大批垂直農場倒閉,具體原因並不清楚,但最終離不開「無法盈利」。
那麼,跟傳統種植出來的蔬菜相比,垂直農場的蔬菜營養成分會有差別嗎?
目前,並沒有任何官方報告對兩者的營養進行比較。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今年1月份啟動了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課題,將對垂直農業、溫室種植農業與傳統農業進行比較,包括碳、水等能源消耗,盈利能力,甚至包括對食物進行首次營養分析。
中國的大城市會接受嗎?
美國消費者喜歡,中東市場感興趣,中國消費者們會接受嗎?
六合資本投資副總裁劉雯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如果考慮終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我國國民平均收入水平決定了這類蔬菜當前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十分有限」。六合資本是北京市農業投資公司旗下的基金及資產管理平臺,目前旗下基金管理規模超過30億元。
以垂直農場如今對標的有機蔬菜為例,劉雯雯觀察,超市貨架上的有機蔬菜標價雖高,但常出現滯銷,具體表現為很多超市的有機蔬菜都會在晚上買一送一捆綁銷售,基本售價會降到普通蔬菜價格的2倍左右。
如果無公害、無汙染、更新鮮的口感等這樣的關鍵詞加在蔬菜上,必定意味著它需要更高的種植成本。然而,「我國目前終端消費市場中買菜的主力還是爺爺奶奶輩的人,這就決定了消費者對產品價格的敏感度較高。」劉雯雯表示。
相比中國,美國的農業種植土地並不少,這種情況下,為何資本會在垂直農場領域發力?劉雯雯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勞動力成本高。當種植蔬菜需要經過幾千公裡的運輸,而大卡車司機又是高薪職業時,僅中間冷鏈包裝、運輸成本,就佔去了成本大頭。
確實如此。AeroFarms的財務長透露,當前美國一棵蔬菜售賣的成本裡,運輸成本佔到了20%,冷鏈包裝過程中成本也佔到了20%-30%,這已經接近蔬菜售價的一半。
但中國的蔬菜主要是常溫運輸,並不需要冷鏈。目前主要加價環節還是在於中間商,從農民種植到超市,會經過收購商、批發商,可能有一批、二批,再到超市和市場。
Sonia Lo坦言,中國蔬菜市場確實很大。中國人目前每天平均吃1000克蔬菜,是美國人一日蔬菜分量的10倍。但是否進入中國,Crop One主要考慮的一點是:大城市人群願意為這些非常乾淨的蔬菜付額外的費用。因為如果離開大城市,小城市的消費水平是暫時無法達到的,這會讓公司難以實現盈利。
按照Plenty的說法,將在中國開300個農場,還計劃在北京和上海建設客戶可以品嘗農產品的體驗中心。這倒是符合當下國內農業探索的另一個風向: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走的屬於農場+ 休閒旅遊+產品銷售的方式。
Crop One透露,曾跟三個合作夥伴接觸過進入中國市場事宜,希望2020年能進入中國,但當下還是要找到很好的合作夥伴。
垂直農場在中國會爆發嗎?
六合資本的劉雯雯預測,根據中國城市化的進程,或許5—10年後垂直農場在中國會更有市場。
但最終,無論是種植商期待的大市場,還是零售商期待的不用打折出售,離不開的根本是——終端消費能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