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史上最大敗仗,死傷50萬,割讓大片「國土」,沙皇憤而自殺

2020-12-06 歷來現實

克裡米亞戰爭,俄國會吃敗仗,也會割讓領土,沙皇不堪受辱自殺

沙俄是世界上侵略性最強的國家,沒有之一;因為它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變成一個橫跨歐亞的世界領土面積第一國家,實在不是吹的,全都是真刀真槍拼的。

因此,有人叫它戰鬥民族,有人叫它北極熊。

兩個「至高無上」的榮譽同時被送給一個民族,在世界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可見沙俄是多麼恐怖和英勇善戰。

很多人認為沙俄在侵略擴張的時候,一向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都是它把別人打得服服帖帖,很少有被人打的。

但其實也是誤傳,風水輪流轉,沙俄也有挨打的時候。

如同一場拳擊比賽,比賽勝負結果更是要看雙方的抗揍能力。

一說沙俄挨打,大家都會不約而同想起20世紀初,那場酣暢淋漓的日俄戰爭。

橫行霸道慣的沙俄帝國,被東方小國日本狠狠教訓了一頓,被打得滿地找牙,心驚膽戰。

但鮮為人知的是,俄國被日本胖揍並不是第一次,半個世紀之前俄熊已經嘗過挨打的滋味了。

大家對土耳其在2015年擊落俄羅斯戰機的事記憶猶新,當時新聞播出後,大家都覺得土耳其捅了馬蜂窩,一場「核平土耳其」的戲碼在所難免。

可是結果出乎意料,一向牛哄哄的大帝竟然一著急,選擇了天高風雲淡,把打掉的牙齒吞肚裡了。

到底因為什麼,有人說是怕北約,其實他除了怕北約,也土耳其,因為土耳其在一百年前曾經把沙俄打得嘴啃地(儘管那場戰爭土耳其有英法幫忙,但沙俄對土耳其確實心有餘悸)。

十九世紀的時候,土耳其跟沙俄是鄰居。

跟沙俄是鄰居是件不幸的事,要麼被吃掉,要麼當它的兒皇帝,然後被吃掉。

因此沙俄跟土耳其之間的關係始終是劍拔弩張,從來沒有和諧過。

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時(1462-1505年),奧斯曼帝國滅掉東正教的掌門者拜佔庭帝國。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伊凡三世把拜佔庭末代公主索菲亞弄到家裡敬如上賓,還娶其為妻,並宣布東正教為自己的國教。

從那以後,俄羅斯搖身一變成為東正教的掌門,發誓要幹掉東正教的不共戴天的敵人奧斯曼帝國。

其實地球人都知道,宗教只是戰爭的遮羞布,沙俄的最終目的還是領土和擴張,宗教不過是個美麗可愛的幌子。

既然開打,就不愁找不到理由。於是,從1676年開始,沙俄就以為東正教報仇,為拜佔庭復仇的名義發動了對土耳其的討伐。

沙俄帝國也真夠頑強,對於奧斯曼帝國這個硬骨頭,他們毫不畏懼,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對其進行蠶食。

在8次連續不斷的對土耳其戰爭中,奧斯曼帝國丟失大片領土,被搞得支離破碎。

但即便如此,沙俄也不滿足,它的胃口非常大。於是它一邊吞併領土,一邊孜孜不倦發動奧斯曼帝國的東正教徒棄暗投明,發動起義,希望奧斯曼帝國撲通倒地。

1853年2月,尼古拉一世鄭重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一、把聖城耶路撒冷教堂置於沙俄的保護之下;二、奧斯曼境內所有信仰東正教的教民置於沙俄保護下;三、土耳其軍隊從黑山撤走。

奧斯曼帝國的蘇丹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雖然弱但並不傻,他一看沙俄這三個條件如果答應了,等於是讓自己把巴爾幹半島和耶路撒冷拱手交出,把自己的領土交給沙俄管理。

因此,蘇丹就斷然拒絕了沙俄的無理要求。

其實尼古拉一世正希望奧斯曼那邊拒絕呢,不然沒法開打。

談判桌上拿不到的,就通過戰爭手段拿到,這叫異曲同工,條條大路通羅馬。

於是,早就做好準備的沙俄軍隊露出獠牙,張開血盆大口,吞向奧斯曼。

五個月後,土耳其的兩個公國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位於東歐)被沙俄一口吞下。

十一月下旬,沙俄海軍又在錫諾普海戰把奧斯曼帝國的艦隊打得潰不成軍,土耳其指揮官奧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護衛艦和2艘輕巡洋艦被擊沉,土軍死傷3000人。

土耳其海峽眼看就被沙俄控制,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危在旦夕。

錫諾普海戰把奧斯曼帝國打趴下,卻把英、法打醒了。

他們明白,一旦沙俄控制了土耳其海峽、那麼地中海也會被沙俄拿下,到那時就沒有了英法的好果子吃,因為那是英法的勢力範圍。

唇亡齒寒啊,英、法馬上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宣布聲討沙俄,堅定不移跟奧斯曼兄弟站在一起。

於是在1854年1月,英法艦隊25艘戰艦浩浩蕩蕩開赴黑海作戰,為奧斯曼兄弟站臺,克裡米亞戰爭拉開大幕。

2月沙俄跟英法斷交,雙方正式開打。

與此同時,英法聯軍從高加索、波羅的海、堪察加半島、白海等地向沙俄軍隊發起攻擊,牽制沙俄軍隊。

1854年2月23日,第一批英國陸軍上船前往土耳其,預示著地面部隊進駐。

1854年2月27日,英法向俄羅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俄羅斯在兩個月之內撤離侵佔的奧斯曼的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

沙皇吞下的肥肉怎肯吐出去,予以拒絕。

1854年4月,英、法聯軍在克裡米亞半島登陸,在六周之內一鼓作氣要拿下沙俄的海軍基地塞瓦斯託波爾。

英法聯軍靠著先進的線膛步槍和人數優勢,把沙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原來跟沙俄站在一起的普魯士和奧地利見勢不妙,宣布中立,給沙俄來了個釜底抽薪,沙俄真正陷入了孤軍作戰的狀態。

更糟糕的是,沙俄的豬隊友轉眼變成了神對手。

1854年6月3日,奧地利出動大軍開進到匈牙利與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邊境,槍口對準俄羅斯,向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俄羅斯立即從所佔領的兩公國撤軍。

半個月後,奧地利又同土耳其籤訂條約,公開"叛變"。

好基友的叛變讓沙俄很受傷,但不屈不撓的俄熊還要硬著頭皮打下去。

6月22日,俄軍統帥米哈伊爾·德米特裡耶維奇·戈爾恰科夫親王親自指揮對斯裡查要塞的圍攻,但遭遇慘敗,不但沒有拿下要塞,統帥也掛彩了、

打到7月28日,俄軍丟掉了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俄軍弄得兩手空空。

沙俄這時候心裡發怵,有心求和,但英法不依,打算痛打落水狗,擴大戰果。

就在沙俄心神疲憊,驚魂未定的時候,又一個不利的消息傳:1855年1月,撒丁王國向沙俄宣戰,出兵15000人到克裡米亞,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牆倒眾人推,沙皇氣壯如熊的傢伙也扛不住了。

基友的背叛,戰場的失利讓尼古拉一世非常難堪,本來是去吃大餐的,結果被別人當大餐吃了,真是情何以堪?

為避免成為人肉湯,只有自己先到那邊去,那樣一來,講究食品衛生的歐洲人不會把自己當成火鍋食材了。

於是在2月18日,熊老大尼古拉一世端起瓶子一飲而盡,不過不是伏爾加,而是敵敵畏。

尼古拉一世自殺後,亞歷山大二世接過革命重擔,繼續死磕。

同年9月8日,塞瓦斯託波爾也丟了,克裡米亞半島插滿了英法軍旗。

亞歷山大二世一看不能再玩了,再玩沙俄就縮水到娘肚裡去了。

於是當年強迫大清籤約的一幕在巴黎重演,不過沙俄是從吃人者變成被吃者。

1856年3月,沙俄與英國、法國、土耳其多方在巴黎籤訂和約,克裡米亞戰爭閉幕。

經過此戰,俄熊把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把多瑙河口、南比薩拉比亞、卡爾斯等地割讓給土耳其,所謂的對聖地教堂、奧斯曼帝國境內東正教教徒的保護權也不要了。

侵略就像玩火,玩不好引火燒身;擴張有風險,訛人要謹慎。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沙俄侵佔了清朝多少領土?
    但事實上,主要吞併清朝領土的是北方的沙俄帝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沙俄侵佔了清朝多少領土。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裡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籤訂後喪失。不過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割讓的這片土地原本是蒙古人的傳統牧地,在清朝進駐這片區域之前,當地蒙古領袖已臣服俄國沙皇。後來清朝的疆域才拓展到這一地區。
  • 貝加爾湖是怎麼樣被清朝割讓的?
    比鴉片戰爭籤的《南京條約》割讓土地多5000倍!而貝加爾湖以西的10萬平方公裡則是雍正送出的。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由於《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籤訂,嘗到甜頭的俄國哥薩克不斷侵入蒙古,設立據點,中俄中段邊界的形勢日益緊張。一七二二年康熙去世,雍正即位。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於一七二五年(雍正三年)派出薩瓦·符拉迪斯拉維奇為全權公使到中國來談判貿易和邊界問題。
  • 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
    沙皇俄國放棄所有佔領區域,黑海領域不得駐軍,打了敗仗,丟了面子,俄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一場挑戰全世界的戰爭讓沙俄帝國跌下神壇,尼古拉一世在行將戰敗之際病情惡化去世仗打輸了,但事情沒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克裡米亞戰爭一戰打掉了8億盧布,等同於俄國四年中央財政收入。這一筆巨大支出給沙皇留下了一屁股爛事,首先是國庫債臺高築,沒錢了。再次俄國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 俄羅斯和日本,哪個國家對近代中國傷害最大?
    近代中國哪個國家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最大?這個問題,相信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只是,每個人答案可能完全不同。不管怎麼排,排名最前面的,一定是俄國和日本兩個國家。俄羅斯是清朝接觸到的第一個西方國家,可是昏庸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絲毫沒有從沙皇俄國哪裡得到任何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反而不停出賣土地。雅克薩之戰,清軍勝利,卻割讓了整個外興安嶺以北的土地,西伯利亞成了俄羅斯的合法領土。雍正二年,清朝有把貝加爾湖流域10萬平方公裡割讓給了俄國,還把漠北蒙古北面的恰克圖開闢為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
  • 俄國末代沙皇的結局有多慘?全家七口被集體槍殺,死後90年被平反
    文/格瓦拉同志自從沙俄與清朝接壤後,歷任沙皇便將南下擴張、侵吞中國領土作為頭等大事,其中「成就」最輝煌者當屬亞歷山大二世,此君在位26年,竟強佔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國土。1904年,在獲悉沙俄準備獨吞東北的計劃後,忍無可忍的日本果斷出手,與其在東北戰場上兵戎相見,史稱「日俄戰爭」。戰爭持續1年多時間,最終以沙俄慘敗、日本慘勝告終。按照戰後達成的《樸茨茅斯條約》,沙俄需要將中國東北及朝半島的所有權益轉讓給日本,並將南庫頁島割讓給對方,且承認日本在朝鮮享有政治、經濟及軍事特權。
  • 雍正時期與沙俄籤訂的條約,決定了貝加爾湖的歸屬
    而關於《尼布楚條約》究竟是平等條約,還是喪權辱國的退讓,網上近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實際上,不僅我們認為尼布楚條約不平等,俄羅斯同樣認為1689年雅克薩之戰後籤訂的這紙條約非常屈辱,認為是由於沙皇政府的懦弱無能,才導致俄羅斯籤訂條約失去了大片土地。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將大公升格為沙皇(即凱撒,羅馬帝國皇帝的名號之一),國號改稱為俄羅斯沙皇國,即沙皇俄國。經過數百年的開疆拓土,沙皇俄國日益強大,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也急劇擴大。1721年(清康熙年間),沙皇彼得一世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國號改稱為俄羅斯帝國,但習慣上仍稱沙俄。至此,一個強大的帝國崛起在歐洲的東部和亞洲的北部。
  • 一戰時期:沙皇俄國最後的輝煌,戰場失利想退出,英法不同意導致矛盾...
    一戰期間,英法為什麼與沙俄產生了矛盾?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列寧試圖退出二戰,英法不允許俄國隨便退出。當時沙俄參加一戰,在同德奧的激戰中損失了幾百萬軍隊,傷亡極其慘重。沙皇優柔寡斷,不善於用人,最終甚至自己去親自指揮戰爭。然而,沙皇對軍事並不了解,導致指揮更為混亂。
  •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將大公升格為沙皇(即凱撒,羅馬帝國皇帝的名號之一),國號改稱為俄羅斯沙皇國,即沙皇俄國。經過數百年的開疆拓土,沙皇俄國日益強大,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也急劇擴大。1721年(清康熙年間),沙皇彼得一世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國號改稱為俄羅斯帝國,但習慣上仍稱沙俄。至此,一個強大的帝國崛起在歐洲的東部和亞洲的北部。
  • 清政府割讓的最大島嶼,日俄互相搶奪上百年,如今島上發展怎樣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一些本屬於中國的領土便因各種各樣的不平等條約而被割讓了出去。對於我國自身的發展而言,領土的割讓有著非常大的弊端,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如今,中國也找回了一些本屬於我國的領地。 縱觀晚清時期政府割讓出的種種領地,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特殊的島嶼,作為清政府割讓的最大島嶼,為了得到這座島嶼的歸屬權,日俄之間也互相爭搶了上百年的時間。那麼,這座島究竟坐落何處?
  • 中俄之間的第一次大戰,中國贏了戰爭,卻永遠地失去了大片國土
    中俄之間的第一次大戰,中國贏了戰爭,卻永遠地失去了大片國土文|歷史的故紙堆從16世紀起,俄羅斯由歐洲的一個小公國,逐步開始對外擴張。到了中國明朝崇禎五年(1632),沙皇俄國擴張至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後,建立了雅庫茨克城,並以此作為南下侵略中國的主要基地,不斷派遣武裝人員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而當時的明朝正處於王朝的末期,根本無暇顧及遙遠的黑龍江地區的「癬疥之疾」。到了清朝順治六年(1649),沙俄軍隊再次派兵從雅庫茨克城出發,進入中國的黑龍江,遭到了當地人民的激烈抵抗。
  • 沙俄,幾百年玩命擴張,瀕臨11處海域,為何海岸線僅排世界第四?
    俄羅斯聯邦地跨歐亞兩大洲,現國土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裡,雖然比全盛時的2280萬平方公裡小了不少,卻還是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眾所周知,沙俄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莫斯科公國崛起為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可以說,俄羅斯幾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帝國擴張史。
  • 清朝在《辛丑條約》中賠了4.5億白銀 為何沒有割讓一寸國土
    最大不同就是沒有割讓土地的條款。我們知道,《南京條約》英國割走了香港島,《愛琿條約》沙俄割走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北京條約》英國割走了九龍,《北京條約》沙俄割走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馬關條約》日本割走了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為何《辛丑條約》列強不從中國割走領土?
  • 被割讓的九龍島,已經收回,為何庫頁島卻始終無法回歸?
    庫頁島面積約7.64萬平方公裡;臺灣島面積約3.62萬平方公裡,比臺灣島面積的兩倍還多,目前全島人口約50萬,不足臺灣省的45分之一。烏扎拉村之戰,大清與沙俄的第一次交手,在人數絕對優勢、兵力絕對精銳的情況下輸的徹徹底底,不論是火器水平,還是軍事紀律都被穩壓一頭,正是因為這場敗仗,才有了後來的兩次雅克薩之戰。
  • 沙俄打劫我們150萬平方公裡,如果清朝不割地,死扛下去會怎樣?
    1858年《璦琿條約》割讓黑龍江以北的60多萬平方公裡,1860年《北京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裡,1864年《勘分西北界約記》割讓西北4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可見,在內憂外患的困擾下,大清朝無力和沙俄周旋,哪怕是割讓滿清祖宗起家的地方也只能接受。如果大清朝硬抗著,以當時沙俄的國力和西伯利亞的交通條件,俄軍不可能對北方構成太大威脅,但大清需要沙俄當中間人促成與英法兩國的停戰,因為鹹豐帝急需要恢復北方的和平穩定,為剿滅太平軍、維持帝國統治做最後努力,所以統治階層向沙俄屈服了。
  • 十九世紀沙俄高加索戰爭,為什麼伊朗和土耳其敢和沙俄宣戰?
    伊朗和土耳其,在得到英國和法國的支持下,拒絕將高加索和南加索的土地割讓給俄國沙皇。英、法兩國政府背用,用金錢和武器幫助他們,鼓動他們對俄國發動戰爭。他們最終才發動了對沙俄沙皇政府的戰爭。在1805年伊朗向俄國宣戰。土耳其也在1806年對俄宣戰。這兩場戰爭都拖了很多年。從拿破崙時候,就開始援助伊朗,派遣軍事教官,和工程師給伊朗。英國也在伊朗和土耳其,推行鼓動反對俄國的政策。
  • 諾門罕戰役舊影;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
    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圖中是參戰的蘇軍BT型號坦克。日本人原本雄心勃勃意圖重演日俄戰爭的勝利,但是日軍的軍事力量遠不是蘇聯的對手,面對並不強大的鋼鐵橫流,日軍依舊慘遭失敗。相比德軍的裝甲集團,日本這一軸心國成員還差得遠。圖中是諾門罕戰役中的日軍士兵。
  • 沙俄「黃俄羅斯」計劃侵吞中國長城以北,日本竟是其破滅原因之一
    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個到過亞洲的君主,他對亞洲的野心真是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特別是對中國的野蠻侵略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 都是領土割讓,為何香港能回歸,被沙俄侵佔的領土卻難以收回?
    中國開啟了半個多世紀的屈辱史,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僅損失了許多權益,還被迫割讓了很多領土,其中沙俄侵佔最多。在新中國建立後,通過不懈的努力,許多領土已經被我國收回,其中就包括中國香港。中國香港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部分組成。其中香港島和九龍半島是領土割讓,新界是租借,而這三個地方被侵佔的時間也不相同。
  • 沙俄強迫清朝割讓的外西北,44萬領土內有哪些好地方讓人羨慕
    清王朝連續的失敗,使世界各大強國認識到清王朝已經成為了任人宰割的魚肉,從此中國便不斷被列強入侵,不斷的籤訂不平等條約,使得國土面積不斷縮小。在這期間沙俄趁火打劫,強迫清王朝籤訂了《中俄北京條約》,攫取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同時逼迫驚魂未定的清王朝跟沙俄接受了西北邊界的重新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