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國家醫保局公布了調整後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2021年1月將公布新一輪「靈魂砍價」,更多藥品將實現大幅降價。
追溯「靈魂砍價」的源頭,是絕大多數中國人都陌生的東南沿海的一個小城市——三明。而這座城市的醫改成果,卻在醫療界如雷貫耳。除了「國家集採」發軔於此,三明醫改還做了一件事——醫生院長年薪制。
三明市醫改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三回歸」,即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其中,醫生回歸看病角色最為重要。只有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才不會成為創收的工具,醫院的公益性才能得到有效維護。因此,讓醫生擁有合理的體面的報酬收入是實現「三回歸」的根本落腳點和出發點。所以,在取消「以藥養醫」之後,三明市委、市政府在2013年開始實施院長和醫生目標年薪制,讓醫生擁有合理體面的報酬收入。
三明市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是提高醫療服務費。2012年以來,三明市通過擠壓藥品流通領域水分、規範醫務人員診療行為,堵住浪費,推動藥品耗材「量價」齊下,為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騰出空間。在此基礎上,三明先後8次進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因價格調整等因素轉移增加醫院的醫療服務收入達48.74億元,為推進薪酬制度改革提供財力保障。
關於如何調整,在三明市連續出臺的調整縣級以上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文件中是這樣描述的,「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適當提高診查治療、手術費和其他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降藥費,降檢查、檢驗費,提高醫務性服務收費佔比,這在三明模式中被稱之為「騰籠換鳥」。
除此之外,醫生的工資實行工分制,以縮小科室之間的差距。三明醫生的年薪構成,分為兩塊,一部分為基本年薪,就是基本工資的意思,還有一部分叫績效年薪。根據「全員目標年薪制,年薪計算工分制」的指導原則,目前三明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基本都實行了工分制。
據介紹,年薪計算分為基礎工分、工作量工分和獎懲工分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基礎工分由職務、職稱和工齡構成,且基礎工分比例不能超過工分總額30%;
最重要的當然是工作量工分,以門(急)診人次數、出院人次數、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職能部門和崗位職責要求,來計算各個科室、各個部門不同單元的工分數量。
計算的方法為,醫生的實際年薪=工分數×工分值。而工分值則=全院工資總額÷全院工分總數。
試運行9年了,三明醫改實行醫生年薪制的效果如何?
2020年末,三明市發布了2019年三明市公立醫院醫生年薪數據,據了解,2019年,三明全市12家總醫院工資總額14.06億元,是改革前2011年的3.68倍。在崗職工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4.22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12.52萬元;院長平均年薪由9.84萬元增加到39.84萬元。整體呈現穩步上漲趨勢,平均薪酬水平較2011年上漲196.6%,高於社會平均工資上漲水平。
2019年三明市鄉鎮衛生院院長(主任)年平均年薪達16.74萬元、在崗職工年平均年薪8.97萬元,全市村醫平均年薪達6.07萬。
數據顯示,2019年三明市12家總醫院主任醫師年薪最高近60萬元,最低15萬元,平均30萬元;副主任醫師最高年薪55萬元,最低10萬元,平均年薪21萬;主治醫師最高41萬元,最低7.8萬元,平均15萬元;住院醫師最高29萬元,最低4萬元,平均約11萬元。
醫改之下,我國醫療服務費用佔比低的現實需正視
自2021年1月1日開始,國家集採冠脈支架在北京、天津、深圳、遼寧、湖南、陝西、吉林等18個省區市正式落地實施。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一名心內科醫師向媒體表示,使用國家集採冠脈支架後,即使加上手術費,做3個支架只要花費2萬元,再扣除醫保報銷部分,患者自費部分確實變少了,但醫療服務費用佔比低的現實卻被忽視。央視曾報導,在浙江省長興縣人民醫院在,一臺冠脈支架手術需要4名醫護人員配合,他們穿著重達15斤左右鉛衣,在對身體有損傷的X射線環境下進行手術。而完成這樣一臺手術,醫生的手術費用也就只有1500元,幾年前才只有幾百塊錢。該院一名副院長對媒體表示,在耗材價格降低的同時,他們希望醫療服務價格進行重新的調整,讓醫生的技術得以體現。
從國際上來看,體現我國醫務人員價值的勞務技術費用佔比也遠遠低於國際水平。以心臟手術為例,在美國做一例心臟手術,醫生、麻醉師、灌注師的費用佔到總體醫療費用的1/3。在我國,做一例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法樂四聯症的手術費用大致在4~5萬元,可醫院所收的手術費只有2000元,僅僅相當於總費用的1/20,甚至都達不到這個比例。
2020年12月,國家醫保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關於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見》提到,冠脈支架植入手術的相關醫療服務項目現行價格明顯低於全國中位價格和周邊省份價格的省份,可結合當地實際,適當調整冠脈支架植入手術價格。根據相關要求,冠脈支架降價後,部分地區已經調整了醫務人員的勞務技術費用。
據新華社報導,目前,在不包括各種檢查費用的情況下,一項常規的支架植入手術主要的三項醫療服務的全國平均收費標準是:冠脈造影2240元、球囊擴充2600元、置放支架3680元,合計約8500元。這還不包括各種檢查的費用。也有部分地區收費標準較低,將會擇機合理上調。
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4+7帶量採購、藥品零加成等政策的不斷深化下,醫院依靠規模增長帶動醫療收入增長的模式已基本結束。如何實現「增收、節支」越發成為公立醫院發展中的難點,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衛生人力研究室主任張光鵬曾表示,應該「調結構、控制成本、加大財政力度。」從財政投入上,加大力度,逐步提高財政經費對公立醫院人力資本投資的比例。從醫院內部管理上看,精細化管理更符合醫改趨勢。醫院內部通過加強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優化醫院支出結構。最後,想要真正提高醫務人員收入,公立醫院改革就要「騰籠換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三明模式」的薪酬制度是通過對藥品「擠水分」的同時提高醫療服務費增加醫務人員合法收入,讓醫生從前的灰色收入變成陽光收入。讓醫生回歸看病的本質,同時獲得體面的陽光收入,才應是「醫改」的完美閉環。
關於醫護漲薪「騰籠換鳥」的思路您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討論
本文彙編自:看醫界,《央視力推的三明醫改真相是這樣的! 》;健康三明,《主任醫師年薪最高60萬!三明醫護年薪曝光》;看醫界《心臟支架進入百元時代,手術費要漲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