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鑫培給京劇奠定了怎麼樣的基礎,他有著什麼樣的京劇風格

2020-12-12 京劇小當家

譚鑫培給京劇奠定了怎麼樣的基礎?他有著什麼樣的京劇風格?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本區的京劇小當家,今天我們來講醜絕行當中的一個人,那麼他就是譚鑫培。譚鑫培京劇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他有著什麼樣的京劇風味呢?譚鑫培是從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了戲劇文化,接受了丑角文化的薰陶,在以後的日子裡,之後把自己的戲曲風格轉變成了武生。雖然說丑角和生角主要是有著不一樣的扮相和不一樣的表演功底的,但是他所扮演的都是以武丑和武生為主。大部分都是動作戲。那麼譚鑫培是怎麼給京劇奠定基礎的呢?

首先第一點,我們不得不說他的代表作同光十三絕,這是他演藝生涯中的一部很重要的戲曲,在裡邊他扮演的是武生從他之後給京劇開拓了一個新的基礎,因為在當時的時候,武生還是特別的少的京劇中他一個,所以說他給戲曲帶來了一定的改變,為之後的改變奠定了一層基礎。他奠定的基礎都是一步步從京劇中演變而來的。他是老生流派中的一個人。通過他教出來的弟子我們也能夠知道他給戲劇文化奠定了基礎,因為他的演繹是特別高超的,所以說他收弟子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所以說後來他的弟子的改變以及弟子的傳承,能夠讓這一京劇文化流傳了下來,而且他對京劇的理解還能夠讓梅蘭芳受到很大的啟發所以說他對京劇的貢獻是很大的。在貢獻的過程中,這個基礎不知不覺地就形成了。

其實他給京劇奠定基礎的還有他的家族,因為他的爸爸和他的家都是一脈相承的這一個行當,然而這一行當再之後就一直慢慢的繁衍,到最後經久不息,在不斷的錘鍊和打磨的過程中更加的完善和美好。譚鑫培的兒子也發展了新的學派,是鬚生的代表之一。雖然說他們是家族代代傳下來的,但是傳到每一代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通過每個人的見地都不同,就會發生不一樣的改變,所以說在慢慢的京劇也在不斷的融會貫通。其實他在京劇上的貢獻很大,那麼譚鑫培遵循的是什麼樣的演唱風格呢?

在唱功方面,他靈活的轉變自己的方式他的演唱方式是特別的活潑的,在平淡中能夠給人帶來一種很歡快的感覺,在細膩中能夠把人物的感情把握的特別的到位。通過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角色的扮演,使他的記憶更加的如火,純情,他的演唱風格一般都是屬於抒情之類的,在唱功方面就可以看出來。在他的步伐和身手方面,我們能夠看出來他的功底是特別的紮實的,而且他的身子比較的條件,不管是什麼樣的戲,他的身段都特別的靈活讓人有一種乾淨的感覺,而且在他上的風姿中,總能夠有自己獨特的一面。總能夠讓人們看清楚,他是有多大的功底的,而且他能夠把各種戲劇都演繹的惟妙惟肖他不僅會腿上的功夫,而且還能夠耍花槍,還能夠舞刀弄棒。通過這些我們也能夠感覺到他的喜劇風格是一種輕快的感覺,是一種灑脫和熟練的感覺。

其實譚鑫培的戲曲畫風還是在不斷的創新的,因為在不同的戲劇中,他總是能夠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淋漓盡致,他能夠在不同的場合下找到適合自己的服裝和服飾,其實有時候他在演唱的時候別人都帶的是盔甲,他卻穿的是不一樣的衣服,但是這樣搭配起來還是別有一番滋味的,然而這麼做並不是說他不會這樣,而是說他這麼做只是為了掩蓋自己的一些缺點,所以說他能夠通過戲劇不斷的思考,那麼說明他的戲曲的畫風是不斷創新,不斷的向前發展的。其實譚鑫培的根據風味帶著濃濃的感情,因為只有帶有感情色彩的曲目才是能夠打動人心的曲目,他的京劇風味兒裡帶了他自己的味道,這樣的話才能夠讓人們貼切地感受到他對京劇的認可,以及對京劇的熱愛慢慢的讓更多喜歡京劇的人對他愛不釋手。

其實譚鑫培的京劇畫風是特別簡單的一種京劇畫風,只是通過不斷的訓練不斷的揣摩,才能夠形成這樣的畫風的。你覺得譚鑫培給京劇奠定了什麼樣的基礎?譚鑫培的風格是怎麼樣的?歡迎評論及留言,點擊關注每日一更,我們期待你的神回復。

相關焦點

  • 京劇是如何成為我國第一劇種的?其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
    上圖——如今的徽劇演員 最重要的是,徽班藝人對自己的語言風格進行了改造,逐漸從徽劇變為以北京語音為基礎的京調,這讓他們更容易被京城百姓所接受。程長庚現在也被人們稱為"京劇鼻祖",其祖籍安徽潛山,其祖輩都是徽劇演員,他青年時便進入京城,並拜名家為師。雖然遭遇過挫折,但是他潛心鑽研出了自己的表演風格,尤其是他在《文昭關》中扮演的伍子胥更是栩栩如生,在京城有了十分響亮的名號。
  • 讀《京劇史照(增訂版)》,品國粹傳承,細數京劇點滴
    源遠流長,傳承有序第一單元有一張譚鑫培在《定軍山》中飾演黃忠的照片,這張照片意義非凡。譚鑫培是京劇史上的一代宗師,開創了「無腔不學譚」的光輝歷史。《定軍山》是譚鑫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書中還收錄了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劇照,這些照片記錄了譚派藝術發展的歷程,也見證了中國京劇的發展。
  • 京劇中的壓軸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
    京劇中的壓軸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京劇其實就像一本書一樣,他有著自己的章節,他就像一個故事有著自己的情景一樣,所以說在京劇中還是分不同的場景分不同的劇情的,所以說他就會有壓軸了壓軸,其實就是京劇中的最後一場戲就是京劇中的最後一個點睛之處。
  • 梨園世家英秀堂譚:傳承七代的京劇世家為何至今屹立不倒?
    現在人們把梨園世家的譚家稱為「英秀堂譚」,而要說到英秀堂譚,就不得不提譚家的第二代傳人,也就是著名的老生泰鬥譚鑫培,可以說,他是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他對京劇藝術的革新,在京劇史上,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在京劇行內,更有「無腔不學譚」的說法,可見其成就之大,影響之深遠。譚鑫培曾從師程長庚,那時程長庚就說:「吾死後,鑫培必成大氣候。」
  • 視點|非遺日的穿越 頤和園戀上京劇
    6月13日是「文化與非物質遺產日」,北京青年報與北京京劇院、北京頤和園管理處共同策劃了特別活動「非遺日的穿越,當頤和園戀上京劇」。活動中,譚派第七代傳人譚正巖和梅派優秀青年演員白金在德和園大戲樓分別示範演出了《連環套拜山》和《貴妃醉酒》。
  • 青年京劇演員藍天:「京劇和年輕觀眾並沒有距離」
    而他明年還會繼續進行一系列的演出計劃,基本會以骨子老戲為主。3臺大戲讓老觀眾過癮叫好作為上海京劇院的青年老生,藍天一直以文武兼備、扮相出眾見長,此前曾獲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等諸多獎項。在今年的系列專場中,他在逸夫舞臺陸續上演了3臺大戲。
  • 他是梅蘭芳好友,寫下京劇曲譜開山之作,許漱玉的兒子曾拜他為師
    1912年,中國第二個京劇科班、溫州「尚武臺」就在這裡開始第一次演出。京班「尚武臺」成立於1909年,溫州新泰銅店老闆洪可聞招收四五十名十多歲幼童,聘請北京戲曲教師教習西皮、二黃等戲。西皮、二黃是徽調的主要唱腔,因此徽調也被稱為「皮黃」戲。國粹京劇由徽調發展而來,後經程長庚、梅巧玲、譚鑫培等演員的演繹,不少劇目的唱腔和過門等樂曲均已定型。
  • 江夏---青龍山與譚鑫培公園遊
    我們首先來到譚鑫培公園,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以京劇為主題的公園,園區大門口「譚鑫培公園」幾個大字是由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園區廣場中央一尊坐式雕像就是譚鑫培,下方寫著黃色金字「一代宗師」,為李瑞環題寫。廣場旁有五個浮雕,分別是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浮雕旁邊寫有他們的代表作。
  • 圖說國粹京劇行當之「淨」角
    淨角是京劇表演主要行當之一,俗稱花臉。以面部化妝運用圖案化的臉譜為標誌,音色宏亮寬闊,演唱風格粗壯渾厚,動作大開大闔,頓挫鮮明。淨角根據所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及其藝術、技術特點,又分大花臉、二花臉和武花臉。大花臉以唱功為主。在京劇中又稱銅錘或黑頭。
  • 武漢湯遜湖附近,有個免費好玩的地方,而且它還和京劇界鼻祖有關
    其中,有這麼一個地方,那裡不僅人少景美,免費好玩,而且它還和京劇界鼻祖有關。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這個地方到底是在武漢哪裡呢?那裡又有著哪些不一樣的風景呢?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譚鑫培公園的那些事。首先,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用金黃色字體寫著「譚鑫培公園」五個大字的地方,就是它的入口處。
  • 畹華美韻,爭羨東風——一代京劇大師的梨園人生
    梅蘭芳是一位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他的誕生推動了世界表演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將中國傳統京劇帶向了世界,彰顯東方之美盡顯華韻流長。可這樣一位京劇大師他的生前身後是怎樣的人,他的藝術之路幾何?可梅蘭芳的祖父和父親都是京劇名角兒,梅蘭芳義不容辭繼承父親的衣缽,可當時的京劇名家都不看好梅蘭芳,認為他成不了角兒,便沒人收他,在梨園行兒裡師承來歷很重要,如果沒人收為弟子,會被別人說為野路子。可就在這時候,有一位京劇名角兒站出來為梅蘭芳開蒙,梅蘭芳從這算是梨園的人了。那為他開蒙的人是誰呢?
  • 韓家胡同、富連成、人民劇場……一文帶您訪京劇地標原點
    從當年的戲班所在地,到北京京劇團宿舍,這似乎也是一種獨特的傳承。百順胡同55號是有著「青衣泰鬥」之稱的陳德霖的故居。門前兩塊拴馬樁似乎是當時的舊物,只不過,如今這裡已物是人非。再往西走,在一座非常不顯眼的民居的牆上,看到一個銘牌:程長庚故居。
  • 京劇老師披露<梅蘭芳>戲外戲 章子怡最迷扇子功
    片中兩大明星——黎明和章子怡的表現也備受矚目,尤其是在片中不用京劇替身的章子怡,其老生扮相更讓人期待。   昨日,借著著名京劇老生張克來滬演出之際,記者採訪了這位給章子怡進行京劇培訓的幕後老師。說起和章子怡短短兩個月的師徒情誼,張克謙虛地說:「談不上師徒,我們仍是朋友相稱。」至於對章子怡的評價,張克簡單概括:「聰明好學悟性高。」
  • 京劇貓:白糖的真實身份可能是這個,與京劇貓始祖修有著密切關係
    京劇貓是國產動漫中的一部優秀作品,融合了許多京劇中的傳統文化,在許多學生群體當中可以說是有著比較火熱的人氣。白糖是這部動漫的第一主角,同時也是註定要成為京劇貓的強者。在他的記憶中,京劇貓的始祖修在很小的時候就救過了他,因此他決定長大後要成為強大的京劇貓。
  • 中國史上首位電影演員——譚鑫培,你知曉多少
    視線轉至湖北武漢江夏區,這位後來創立京劇譚派藝術的人物出生了,他的名字為譚鑫培,是家中的獨子。他的出生給予了父親些許安慰,畢竟那個年代都希望子承父業,而譚鑫培也沒有辜負父親對他的期望,選擇了戲劇作為今後人生的職業方向。
  • 京劇「末」行是這樣消失的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傳統京劇行當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其實初期還有個「外」行,說是「生旦淨末醜外」更合適。但後來「末」併入了「生」行,就成了現在的四大類。
  • 《鬢邊不是海棠紅》背後的真實歷史:談與京劇有關的事情
    隨著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的流行,我相信很多人逐漸對前世今生的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讓我們簡單地談談。1: 談回族四班進京。這四個Hui類分別是三慶、四喜、和春和spring臺。這就是所謂的「四大徽班進京」,他開始了京劇的形成。2: 四個回族劇團進京後,通過與漢劇、崑曲、秦腔等不同藝術形式的不斷交流與融合,最終形成了京劇。進京後,四個回族階層很快站穩了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當時,四個回族劇團各有所長,平分。在京城中有一個「三慶的軸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臺的孩子」的說法。
  • 京劇流派臉譜之竇爾墩
    京劇臉譜與京劇表演藝術是一樣的,是和演員一起在舞臺上的活的藝術。京劇在戲曲史上,從四大徽班進京開始不過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與其他戲曲相比發展快,流傳廣,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在京劇鼎盛時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臉譜也同樣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清代戲畫中的臉譜,各種各式都有其一般規矩。
  • 京劇名宿劉曾復:生理學和京劇「一肩挑」(組圖)
    他的身段講究,《群英會》、《寶蓮燈》、《汾河灣》、《遊龍戲鳳》等戲做工細緻,身段漂亮大方……」  11月9日,他平靜地度過了97歲生日。  然而跟他面談,用不著扯上大嗓門幹喊,他的耳朵還靈光得很。  說起幼時的經歷,不打磕巴,細枝末節,順口就來,跟說書一般。  拿起一個京劇臉譜,這是什麼風格,有哪些瑕疵,跟背誦好了似的,脫口而出。
  • 首部原創時尚京劇舞臺劇《亮相》將「亮相」 百年戲院天樂園迎新生
    譚正巖扮演的關公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 應妮)隨著清脆的鑼鼓點,伶界大王譚鑫培的第七代嫡傳、青年演員譚正巖扮著紅臉的關公在天樂園霸氣登場,引來現場一片叫好之聲。當年,梅蘭芳先生曾在這個舞臺上演出過4年之久,而程硯秋先生的四出代表性劇目《朱痕跡》《沈雲英》《風流棒》《紅拂傳》都是在這裡首演,幾乎見證了百年京劇的整個沉浮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