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生煎包配熱咖啡?上海打造「共享早餐」讓你一...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華網上海8月13日電(嚴曦夢 虞禮鋒 張千石)想吃這家的招牌粢飯糰,又想喝那家的地道鹹豆漿?10日,上海市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我市早餐工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加快推進「共享早餐」建設,過去需要跑兩家店才能享受的早餐單品正悄然向「一店吃百店」方向轉變。

早餐的溫度也是城市的溫度。上海的「早餐工程」已連續7年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致力於讓市民吃飽吃好的同時,還關心市民是否吃得盡興。據上海市商務委二級巡視員賴曉宜介紹,目前上海共有早餐供應網點2萬多家,其中約80%網點供應中式早餐,20%網點供應西式早點,但隨著市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上海早餐品種還有待進一步豐富。

為豐富市民早餐餐桌,《意見》提出聚焦具備「中央廚房」條件的企業應全力抓好「共享早餐」工作,梳理企業「可共享菜單」與「需共享菜單」,為供需雙方企業搭建平臺,推動企業深入對接,實現市民「進一家早餐門店就能吃到多家品牌企業早點」的願望。

老字號餐飲品牌老盛昌就是「共享早餐」的積極踐行者。如今市民走進門店,不僅能吃到老盛昌的招牌湯包,還能購買到百佳好的綠豆湯、黑米粥,沈大成的條頭糕、牛奶棚的新鮮牛奶等。「我們兩年前開始攜手其他品牌推進『共享早餐』,不僅滿足了顧客的需求,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應和品牌效應,說明這個模式還是受歡迎的。」老盛昌董事長餘維明說。

老盛昌董事長餘維明接受新華網採訪。 新華網張千石 攝

結合之前的經驗,老盛昌對「共享早餐」又有了新思路。「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吃西式早餐,我們決定增加上西式餐點的供應,打造中西結合的『共享早餐』。」餘維明介紹,老盛昌將改造2家實體店,並與經典中西式早餐品牌合作,在店裡供應麵包、餅乾、牛奶等經典西式早餐產品。

隨著「早餐工程」推進,今後在上海,無論是生煎包還是熱咖啡,無論是蔥油餅還是三明治,無論你是「南派」還是「北派」,都能在一店盡享「早餐江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之一|共享農家廚房,「烹出」美味生活!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曾經,我們無數次憧憬小康,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普通群眾生活的變化成為一個個閃光點。這些平凡人的小康故事,不僅可以帶動周邊群眾的思想轉變,也可以為身邊創業者提供可複製的「致富模板」。今天起,本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圍繞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一講身邊的小康故事,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實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
    「這條胡同需要我們這些老街坊,要不即使恢復得再完美,也沒有生命力。」王秀仁感嘆道。東城區草廠地區因「南北走向胡同群」而聞名,也是老北京南城極具代表性的胡同片區。但隨著入住居民增多,私搭亂建行為屢禁不止,加之管理滯後,居住環境日趨惡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浮洲蝶變 小康夢圓
    作為浮洲村的對口幫扶單位,近年來,深圳局堅持把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利用行業專業優勢,立足抓好「鄉村規劃、教育扶貧、產業幫扶」等重點工作,下足「繡花」功夫,激發內生動力,以決戰決勝的姿態確保浮洲村的貧困群眾全面脫貧、邁入小康。
  • 仙居縣全媒體新聞中心: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下園社區合力繪就幸福...
    仙居縣全媒體新聞中心: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下園社區合力繪就幸福新生活 2020-09-23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因此,柞水縣把木耳產業作為「一縣一業」重點,聘請農技專家研發柞水一號至五號5個木耳原種,採用最先進智能栽種技術並在全縣推廣。改變由此發生。「接到村裡電話喊我回來種木耳,我還挺不樂意。」陳慶海回憶,當時村裡的承諾讓他動了心:免費借菌棒、給技術、包銷路,一年兩季就能掙萬把塊錢。還有這等好事?馬上就幹!陳慶海回村承包5萬棒木耳,當年就賺了3萬多元,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也紛紛回村種起了木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政府領著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政府領著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不待記者回答,他便自己道出了答案:「晾曬場地講究的就是中間稍高,四周略低,這樣在晾曬時如果遇到陰雨天,把糧食往中間一堆,用塑料布一蓋,雨水就流走了,糧食不會浸泡,也就不會遭損了,這也是外出考察時學來的經驗。」說起種地的講究來,老陶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種地憑老經驗根本不行,必須要懂科技種田,高科技不僅讓種地省時省力,更主要的是保障豐產豐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瓜果飄香富農家 「喊叫水」人不喊水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瓜果飄香富農家 「喊叫水」人不喊水繼續來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近年來,寧夏通過實施一系列生態扶貧工程,不僅讓全鄉貧困村今年全部脫貧銷號,也讓喊叫水人走出了一條生態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寧夏中寧縣喊叫水鄉賀家口子村管水員:馬天志,你趕緊接水,淌水40分鐘。寧夏中寧縣喊叫水鄉賀家口子村村民 馬天志:好。
  • 魔都將推「共享早餐」!大富貴生煎血湯、沈大成餛飩糕點!
    魔都的吃貨寶寶們有福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能享用到美味的共享早餐!我們已經有了數不清的共享單車還有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洗衣機……這次的共享早餐,又要怎麼玩?昨天(8日)下午,上海召開市早餐工程產業聯盟企業資源共享工作會議,市商務委表示,今年本市將重點推進早餐工程企業有效利用存量資源、釋放現有產能,完善早餐供應體系。這意味著,市民有望在附近的早餐網點購買到來自不同企業的豆漿、油條、包子、饅頭、糕團等早餐工程產品,早餐的選擇更為豐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百香果裡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百香果裡的「致富經」 來源: 2020-12-25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螃蟹撐起了大民生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螃蟹撐起了大民生 來源: 2020-12-18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原綠」+「格爾木藍」煥發城市生態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原綠」+「格爾木藍」煥發城市生態美 2020-10-20 0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走!回遂昌!開民宿
    △回鄉創業的吳程偉 蘇文一 濮家棟土生土長的遂昌人吳程偉在大學畢業後,趕上了2016年的民宿熱潮。他也一直都有回家鄉做事的想法。因為一張風景照,他和兩個發小一起在紅星坪村租下了一棟村民的老房子。經過一番精心設計、改造,三人一起經營起了自己的民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風景如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正在進行中。農民日報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在傾聽小康故事之餘,也用鏡頭記錄下了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景。而靠著家鄉秀美的景色,很多群眾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夏末的巴松措,那種別樣的美,足以在你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語意思是「綠色的水」,是西藏首個也是唯一的自然風景類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湖面長約15公裡,面積約27平方公裡,最深處達120米,湖面海拔3469米,是紅教的一處著名神湖和聖地。湖岸森林密布,空氣含氧量極高,是當地人眼中的「天然氧吧」。創建5A景區以來,巴松措已經為50多名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白水洞外有新村
    他高興地介紹著自己的樓房,「三室一廳總共100平方米,水、電、網都通上了,一樓門面將來有分紅,政府還給每戶租了一分(0.1畝)菜地。」更讓曾凡治期待的是,白水洞景區的遊客越來越多,白水洞村也正在打造研學基地,這意味著樓下門面分紅和工作機會的增加,他覺得「日子會越來越好」。與曾凡治情況類似,2018年以來,來自新邵縣嚴塘鎮白水和龍脊兩個重點貧困村的高寒山區、地質災害區、生態脆弱區的126戶40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落戶白水洞村。
  • 浙江衛視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永康...
    ,我市作為經濟強市,更是承載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為記錄好呈現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永康人公眾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導。
  • 回看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國慶特別節目:玩轉古今,還看今朝
    回看視頻請稍後8天長假進入倒數第二天,但我們的小康生活依然要過得不緊不慢,有滋有味兒。上海電臺今天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國慶特別節目,帶您繼續這場電波裡的幸福之旅!第一小時——《打卡看幸福》,我們將帶您了解上海從文化之城到風尚之都的進階之旅,感受上海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蘊,和蓬勃發展的城市風尚。讀魅力上海,品美好人生。
  • 光影見證小康:文昌閣和四望亭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影記憶。
  • 守望丨幸福海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本周《守望》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節目,就要帶大家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和門源縣,跟著那裡的百姓一起去探索他們的綠色發展之道。門源縣瑞輝高原現代農業種植養殖基地佔地面積高達1300多畝地,是在門源打造的一個高海拔地區優質香菇生產基地,與此同時,在門源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企業還與周圍村鎮籤訂了「企業+農戶」的新興發展模式,解決了貧困農戶的就業問題。像這樣的生態種植企業,不僅能為農戶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創收,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脫貧成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貓街鎮:擴建便民橋 連起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貓街鎮:擴建便民橋 連起致富路​ 2020-10-16 17: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