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星巴克,誰這麼牛?瑞幸咖啡營銷路數深度解析

2020-12-20 心魔營銷

瑞幸咖啡從去年11月創立至今,僅以半年左右的時間便席捲了整個一二線城市,更在今年5月揚言要在全國開設500家門店。

憑什麼這家咖啡品牌敢這麼牛?不把老大星巴克放在眼裡?

這就要說到瑞幸咖啡的營銷操盤手——楊飛。

曾任神州專車的CMO,僅以1年半的時間,便使神州專車從白熱化的競爭中殺出重圍,用戶突破3500萬,專車品類佔有率超40%,成為安全出行第一品牌。

既然有這麼牛叉的人操盤著瑞幸咖啡的營銷,就不由得使我產生興趣,探探瑞幸咖啡的營銷思路和套路。

所以分為:

【線下傳播拆解】

【線上傳播拆解】

【人性拆解】

【品牌拆解】

線下傳播拆解

以分眾廣告為主,選擇城區的寫字樓和小區的電梯間進行廣告投放。

瑞幸咖啡的人群以白領和小資為主,這類人可能不太富裕但特別好面子,對於生活品質又特別看重,所以瑞幸咖啡選擇城區的寫字樓和小區投放廣告,又請張震和湯唯作為代言人也就特別合適。

(電梯廣告)

線上傳播拆解

微信LBS廣告

什麼是LBS廣告?

比如:

當你在海澱中關村,LBS廣告就會根據定位為你推送中關村附近的商家。

而微信的LBS廣告則是當你的刷朋友圈的時候,系統會根據你的地理位置來推送附近的商家。

恰好瑞幸咖啡的門店都是布局在城區的各個寫字樓當中,所以當你午休或空閒時刷朋友圈,微信就有可能為你推送瑞幸咖啡的廣告。如果你感興趣,自然會選擇點一杯嘗嘗。

下圖為瑞幸咖啡的門店地址,可以看到都設立在寫字樓裡。

新聞稿傳播

通過媒體和大號發布大量新聞稿進行傳播,使品牌得到最大限度的傳播。

如下圖:

製造事件營銷

5月16日,瑞幸咖啡製造了一起「碰瓷」星巴克的營銷事件,炮轟星巴克涉嫌壟斷,並將對星巴克發起訴訟,引來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從默默無聞的咖啡品牌到叫板咖啡界一哥星巴克,不管人們說他是勇氣可嘉也好,還是說他是自不量力也罷,此舉確實使品牌獲得了廣大關注,並讓人們把瑞幸拿來與星巴克相提並論。從營銷上來看,堪稱鬼才。

從百度指數可以看出,在5月16日當天,瑞幸咖啡被搜索指數達到了頂峰。

至此,瑞幸咖啡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可以說他的目的達到了。

人性拆解

明星效應

邀請張震、湯唯代言。

由於人們相信明星,盲從明星,所以利用明星的效能來吸引消費者再正常不過。

況且話說回來,瑞幸咖啡的人群畫像主要集中在30-39歲之間,就是說目標群體以80後為主,而張震、湯唯是這代人的男神、女神,選擇這兩個人作為代言再合適不過。想想看,男神、女神推薦給你的咖啡你不買杯嘗嘗?

(瑞幸咖啡人群年齡分布)

權威效應

邀請三位世界級咖啡大師為瑞幸咖啡作背書,分別為2014年WBC總冠軍井崎英典、2003年WBC義大利冠軍安德烈拉圖瓦達和2017年WBC中國冠軍潘志敏。

由於人們相信權威、盲從權威,所以要利用權威人士的勢能為品牌作信任背書。

讓人們產生世界級咖啡大師都說瑞幸咖啡是正宗咖啡,它就一定是正宗咖啡的認知。

免費心理

只要下載APP,並註冊,就可以免費領取一杯咖啡。

人性貪,人人都想不用付出就可以直接得到。所以,免費送給用戶一杯咖啡,讓用戶下載APP並註冊帳號,就可以作為一種拉新模式。

這項功能從1月5日上線,當天的用戶註冊量翻倍,訂單相比平時增長了40%左右,而且成本更低。

還不只這樣,註冊APP後,每邀請一名用戶註冊,雙方都可以再免費領取一杯咖啡,比起送優惠券什麼的實在太有誠意了,讓用戶主動去分享,也就形成了裂變,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

註冊量、訂單量、銷量自然也是日益漸增。

從眾效應

當你看到同事的桌子上擺放著一杯藍色包裝的飲料,你沒見過,也沒喝過,你一定會好奇地去問這是什麼飲料?然後自己也去買一杯。

根據用戶從眾的心理,看到別人都在喝同一款咖啡時,一定會好奇,一定會親自買一杯嘗嘗味道如何。

這就是利用人們從眾的心理引發的自傳播。

品牌拆解

品牌市場定位

品牌市場的定位要第一或唯一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所以瑞幸咖啡能在競爭激烈的咖啡市場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差異化競爭,讓自己成為市場中的唯一。

大部分咖啡品牌(包括星巴克)主打的都是線下體驗,在愜意的時光裡,拿起一本書,品上一口咖啡,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感覺。

但瑞幸咖啡則反其道而行之,主打外賣市場,線下體驗為輔助。

因為很大一部分白領、小資是沒有太多時間到咖啡店去享受一杯咖啡的,或因為工作原因,或因為其他原因。

所以瑞幸咖啡便抓住這層空檔,主打外賣市場,在城區各個寫字樓鋪設線下咖啡店,以保證用戶下單時,能以最快的速度將咖啡送到用戶家門口。

也就是說為什麼瑞幸咖啡揚言5月要在全國開設500家門店,也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讓用戶在下單後,短時間內就能喝上咖啡。

品牌人群定位

瑞幸咖啡的人群定位在上文也提過一些,主要以白領和小資為主,年齡主要分布在30-39歲之間。

為什麼目標人群年齡主要集中在30-39歲之間?為什麼主打一二線城市?

這類人群主要集中在80後,以白領和小資為主,一般在某外企,某名企任職,或已經走向管理崗,生活在一二線城市居多。

這類人群十分享受生活,在意生活的質量,但苦於平時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總是沒有太多時間上咖啡店喝杯咖啡。所以瑞幸咖啡抓住這一痛點,主打外賣市場,讓沒時間上咖啡店喝咖啡的人,能夠在家裡或辦公室裡來享受一杯咖啡。

產品形象

藍色的外包裝,加上麋鹿的LOGO標識,簡單又讓人容易識別。所以也難怪有人親切地稱瑞幸咖啡為「小藍杯」。既具有了吸睛價值,同時還具有了傳播價值。

CRM客戶管理

為什麼用手機號註冊?

原因即是方便用簡訊召回那些長時間未使用過APP,刪除了APP的用戶。

到時只需給你發條簡訊:

「您已經3個月沒有喝過瑞幸的咖啡了,我們都很想念您,現在登錄APP,作為老用戶回饋,您可以免費領取一杯咖啡哦!」

如果你看到這樣的簡訊,即使已經忘記了手機曾下載過這個軟體或已經刪除了這個軟體,是不是也會重新登錄帳號、重新下載軟體,去領一杯免費咖啡?

操盤手形象

瑞幸咖啡的營銷操盤手楊飛是曾任神州專車的CMO,僅以1年半的時間,便使神州專車從白熱化的競爭中殺出重圍,用戶突破3500萬,專車品類佔有率超40%,成為安全出行第一品牌。

這麼牛叉的人在操盤著瑞幸的市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吸睛的事,讓人因為好奇,因為操盤手的名氣而選擇買一杯咖啡嘗嘗。

總結:瑞幸咖啡絕對稱得上是一家土豪公司,花大量的錢鋪線上、線下渠道的宣傳,燒大量的錢補貼用戶,換取增量,形成裂變。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瑞幸對用戶心理洞察之深刻,挖掘出請喝咖啡的需求,只要邀請好友註冊,雙方都免費獲得一杯咖啡;用簡單好記的顏色和LOGO作為包裝,讓人一眼就能識得,一眼就能記住,形成傳播效應。

做營銷,不能只是埋頭苦幹,要多抬頭看看,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學習別人的優點,這樣營銷水平才能更上一層樓。

所以,拆解營銷案例,不是為了拆而拆,而是為了拆解別人的思路和套路,看看哪些能唯我所用。

說人性,講營銷,歡迎關注威:心魔營銷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不把星巴克放在眼裡?憑什麼這麼牛?
    一家成立僅4年的品牌憑什麼可以這麼牛?不把老大星巴克放在眼裡? 這就要說到瑞幸咖啡的的幕後營銷操盤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滬琛策劃曾操盤過多個大型項目,並打造出多個知名網紅品牌如:喜茶、FF汽車等。
  • 營銷案例解析|瑞幸咖啡的幾個關鍵詞
    (來源:招商證券《瑞幸咖啡:輕食品類新出發》2018.8.3)瑞幸咖啡,脫胎於之前的「神州打車」,靠著線上玩命燒錢補貼,線下瘋狂門店擴張,公然叫板星爸爸,儼然已成為「網紅」。也有人認為星巴克賣的根本就不是咖啡,而是環境、服務和品質,瑞幸咖啡一上來就打「大師咖啡」牌,分分鐘鍾會被秒殺掉。更多數人其實是抱著神舟打車,共享單車的眼光看瑞幸咖啡。誰讓創始人錢治亞一上來就用神舟那套打法。的確,2018年共享經濟死的挺慘。
  • 瑞幸咖啡炮轟星巴克,中國式「碰瓷」營銷了解一下?
    5月15日,瑞幸咖啡在神州優車總部召開媒體發布會,會議共有兩項議程:宣讀致星巴克的一封信和宣讀《瑞幸咖啡針對星巴克涉嫌壟斷行為採取法律行動的簡要介紹》。同時,瑞幸咖啡也在網絡媒體渠道同步推送了這封公開信。一、瑞幸咖啡是誰?瑞幸咖啡是2018年的網紅咖啡,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朋友,在過去的幾個月間應該可以較多在寫字樓電梯和朋友圈裡,看到瑞幸咖啡「這一杯,誰不愛」的廣告。
  • 瑞幸奇襲星巴克,探索咖啡新道路!
    只是玩得好不好,就要看營銷策劃能力了,不管是否是借勢營銷,瑞幸咖啡的這次行動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瑞幸定位PK星巴克定位從產品定位來看,兩者各有千秋,談不上好壞。瑞幸一直在強調「專業性」,讓人忍不住聯想一杯專業的咖啡究竟是什麼樣的。
  • 叫板星巴克?我們親嘗了現在最火的瑞幸和連咖啡,這體驗…
    文/ 何己派 趙雋楊最近咖啡戰場硝煙瀰漫,從外賣連咖啡到到瑞幸咖啡,新興咖啡品牌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O2O打法迅速佔領話題,直接叫板星巴克。近期走紅的品牌之一——連咖啡誕生於2012年,早期是為星巴克、Costa等第三方咖啡品牌提供外送服務,由此積累起了自己的種子用戶,2015年開始經營起了自有品牌。主打網際網路概念的連咖啡,沒有APP、沒有門店,銷售全靠外賣,一切功能、交易、營銷全都在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上完成。
  • 營銷案例解析 | 瑞幸咖啡的幾個關鍵詞
    在其公開的年報中,截至2018年年底,瑞幸咖啡的門店數量將達到2000家,在所有開業城市的核心區域,實現100%覆蓋,門店間距小於500米,顧客步行10分鐘內就能找到一家瑞幸咖啡門店。(來源:招商證券《瑞幸咖啡:輕食品類新出發》2018.8.3)瑞幸咖啡,脫胎於之前的「神州打車」,靠著線上玩命燒錢補貼,線下瘋狂門店擴張,公然叫板星爸爸,儼然已成為「網紅」。
  • 營銷套路剖析:這個咖啡品牌何能叫板星巴克?
    憑什麼這家咖啡品牌敢這麼牛?不把老大星巴克放在眼裡?這就要說到瑞幸咖啡的營銷操盤手——楊飛。既然有這麼牛叉的人操盤著瑞幸咖啡的營銷,就不由得使我產生興趣,探探瑞幸咖啡的營銷思路和套路。一、線下傳播拆解以分眾廣告為主,選擇城區的寫字樓和小區的電梯間進行廣告投放。
  • 瑞幸咖啡繼續「叫板」星巴克 「小藍杯」改變了什麼
    過去1年,從零起步的「小藍杯」瑞幸咖啡迅速完成了2000多家門店的布局,並宣布今年門店數量將增至4500家,志在「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連鎖咖啡企業;不過,「綠色雙尾美人魚」星巴克擁有深耕行業40多年、在華發展超過20年的積澱,瑞幸的趕超註定不會是一片坦途。春節期間,星巴克CEO凱文·詹森放言「瑞幸咖啡2019年不太可能超越星巴克」。
  • 瑞幸咖啡是不是咖啡?——瑞幸咖啡戰略模擬推演及定位解析
    大家的本能視角為「顧客視角」,即圍繞著APP體驗、產品口感、產品包裝、送達時長、保溫程度、咖啡配比、店面設計、廣告感受、社交分享意願以及星巴克等其他咖啡品牌體驗對比等進行。第二視角,則是「營銷視角」。分析瑞幸咖啡的廣告、公關、互動營銷,乃至瑞幸咖啡CMO楊飛的定位思路、流量池理論等。
  • 咖啡惡戰進行時:挑釁完星巴克,瑞幸咖啡下一步想做什麼?
    先說看法——瑞幸咖啡對標的不是星巴克,瑞幸咖啡是想做的可能是一個嚴選版美團。一、瑞幸的野心絕不僅是咖啡今年上半年,瑞幸靠首杯免費的套路,拉來了不少用戶,由於用戶即使是在瑞幸線下門店,下單必須要在APP中完成,瑞幸不遺餘力地在培養用戶APP使用習慣。說如果不考慮其他成本,那麼首杯免費咖啡成本十幾塊,就能換一個APP新註冊用戶。
  • 瑞幸和星巴克誰才能坐上內地咖啡界的第一把交椅?
    前兩天瑞幸咖啡財務造假22億元的事情被揭發,讓我們每個人都吃驚了,沒想到優惠力度那麼大的瑞幸咖啡竟然出現了這麼大的財務問題,本以為瑞幸咖啡可以解決星巴克在內地市場一家獨大的問題,但是沒有料到會有這件事的發生,瑞幸咖啡的上升空間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到底誰才能獨領中國市場的龍頭呢?
  • 當瑞幸「咖啡的小世界」遇上星巴克「全世界的咖啡」
    阿里和星巴克的融合進入更深入階段,雙方對會員系統進行了全面整合,阿里系的支付寶、手淘等應用將為星巴克提供購買入口。9月6日,瑞幸咖啡和騰訊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宣布,瑞幸咖啡將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以實現「數字咖啡」藍圖。至此,咖啡世界形成了「阿里系」與「騰訊系」正面對抗的局面。
  • 瑞幸咖啡入駐十八城市挑戰星巴克
    本報訊 2月12日,瑞幸咖啡對外公布,今年4月底前將陸續入駐石家莊、瀋陽、貴陽、珠海等18個大中城市,加上去年入駐開業的22個城市,屆時瑞幸咖啡在全國的入駐城市數量將達到40個。  作為咖啡行業新秀,2018年,瑞幸咖啡不僅完成了B輪融資,其門店數量在去年年底也達到了2013家。而對於2019年的發展,瑞幸咖啡提出要新開門店2500家,年底超過4500家。  面對新銳競爭對手,星巴克CEO凱文·詹森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9年年底,瑞幸咖啡「不可能」超越星巴克。「僅2018年第四季度,星巴克的門店數量就上漲了18%。
  • 一杯咖啡引發的羅生門:瑞幸咖啡指責星巴克涉嫌「二選一」 星巴克...
    5月8日,瑞幸咖啡剛剛宣布正式營業,並與多家知名供應商締結聯盟,但是其後就有消息稱,星巴克將採取要求上遊斷供以及推出外賣業務等反擊措施。15日下午,瑞幸咖啡發布了《致星巴克的一封公開信》,《公開信》稱,近期,公司在業務發展中遇到了以下情況,主要包括:第一,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籤訂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條款;第二,星巴克對公司的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
  • 叫板星巴克,燒錢打價格戰,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億美元B輪融,董事長放...
    此外,瑞幸咖啡依靠補貼用戶、大手筆的廣告宣傳,以及對標星巴克等方式迅速在國內市場火了起來。數據顯示,2018年初試營業,5月8日正式營業,瑞幸咖啡,在不到9個月時間實現14個城市近1200多家門店布局,迅速成長為國內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
  • 瑞幸咖啡與星巴克對決 王者屬誰?
    來源:金融界網站中國咖啡連鎖集團瑞幸咖啡在5月上市,多次重申將壓倒星巴克,在中國門店數量上稱王。瑞幸咖啡的增長率顯示這種情況很快便會成真:瑞幸咖啡上季門店數量按年增長210%至3,680家,星巴克門店數量則增長17%至4,125家。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瑞幸公布了一封《致星巴克的公開信》(具體內容自行搜索),又再度刷了屏,將這次鬥爭推向了高潮。微信群裡一個網友說到「對於小藍杯這種巨嬰式創業,深深覺得這是咖啡圈的恥辱」。當然也有網絡大v說瑞幸是一家營銷公司,咖啡只是他們的營銷物。
  • 瑞幸咖啡暴跌80%,沒有模式的營銷都是鏡花水月
    瑞幸咖啡可謂營銷傳奇,硬生生靠品牌建設讓自己和星巴克平起平坐。然而由於COO自爆財務造假,最終這個美麗的金融夢破碎了。不得不說瑞幸的營銷手段是真的厲害,這個品牌單單靠自我營銷和IP設立就把自己的段位和星巴克拉平,要知道咖啡界的元老,小白領們沒事都喜歡在星巴克去坐一坐。我自己也是一名瑞幸咖啡的用戶,講道理咖啡口味還可以,小鹿茶的口味和隔壁的就差太多了,但是如果讓我也星巴克的價格去買一杯瑞幸咖啡,恐怕我是不願意的。至少星巴克有一個寬敞的小屋子,我可以坐這兒免費上WiFi。
  • 叫板星巴克?「小藍杯」攪局連鎖咖啡市場
    作為一枚偽咖啡愛好者,筆者對瑞幸有所關注,並且早得知其月初已在廈門開店,沒想到這麼快就來到福州,於是抓緊時間去湊了熱鬧。除此之外,瑞幸也對咖啡豆、咖啡機等進行了投資和研發,並攜手國外著名咖啡大師,力圖推出高品質又符合國人口味的商業咖啡。在價格方面,與星巴克和專業咖啡館比,瑞幸咖啡的價格更低。
  • 跑了20家咖啡店,我發現了星巴克、瑞幸、711咖啡的秘密
    前段時間瑞幸在美國上市,大家紛紛討論這家公司能撐多久。作為一名資深證券分析師(理工男),我更是一枚咖啡深度愛好者,相對於誰的股票更值得買,我更關心的是誰的咖啡更好喝!(是的,你沒看錯!)如何判斷一杯咖啡是否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