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星巴克?我們親嘗了現在最火的瑞幸和連咖啡,這體驗…

2020-12-20 21世紀商業評論

文/ 何己派 趙雋楊

最近咖啡戰場硝煙瀰漫,從外賣連咖啡到到瑞幸咖啡,新興咖啡品牌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O2O打法迅速佔領話題,直接叫板星巴克。

近期走紅的品牌之一——連咖啡誕生於2012年,早期是為星巴克、Costa等第三方咖啡品牌提供外送服務,由此積累起了自己的種子用戶,2015年開始經營起了自有品牌。主打網際網路概念的連咖啡,沒有APP、沒有門店,銷售全靠外賣,一切功能、交易、營銷全都在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上完成。

瑞幸咖啡,相比連咖啡起步晚但聲勢大,除了廣告鋪天蓋地,開店速度也讓人感受到了資本圈的財大氣粗。今年1月起,瑞幸咖啡陸續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試營業,完成了525家門店布局。掐指一算,相當於每個月都開了一百多家新店。

要知道在國內,星巴克和Costa的目前開店數量是3200家和420家,兩者分別花了19年和12年時間。相較之下,瑞幸的擴張像是開了外掛。

不僅跑馬圈地迅速,Flag也是立得眾人皆知,扛著幹掉星巴克旗號的瑞幸咖啡,還在最近把星巴克懟上了法庭,譴責後者向供應商施壓站隊不公平,儘管星巴克回應不會參與炒作,可這波操作吊足人胃口。其跺腳的頻率讓佔據中國市場半壁江山、躺著把錢掙了的星爸爸也得驚坐起來打量一番,瞅瞅這個成立才6個月的本土品牌,憑什麼這麼大的口氣?

火藥味極濃的氛圍之下,咖啡之戰似乎要愈演愈烈了,帶著好奇心,我們決定替大家嘗嘗當下最火的兩款網際網路咖啡——連咖啡、瑞幸咖啡,看看他們好在哪?

北漂女記者薅「瑞幸咖啡」羊毛

住宅和寫字樓的電梯旁,朋友圈的轉發裡,你也許看到過這個咖啡廣告。

長著「高級臉」的張震和湯唯手捧藍白色包裝的咖啡杯向你致意,微笑中帶著一絲疏離感說著「這一杯,誰不愛」的廣告語。「首單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的標語引人矚目。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看到廣告的第一反應是,這咖啡看起來真有錢啊。

由於瑞幸咖啡僅支持APP自助下單,我們首先嘗試下載一下瑞幸咖啡的APP。沒有想到,首戰告敗,App Store怎麼也下載不了瑞幸的APP(喜極而泣,晚上9點終於下載成功)。折騰十多分鐘後,我決定向人品值滿點的同事求助,在同事手機上完成了下載APP、點單和取餐程序。

點開APP上的地圖,門店類型上,瑞幸咖啡在北京主要有4種: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快閃店。最近一家瑞幸咖啡快取店步行距離1.5公裡,步行時長20分鐘左右。為了解瑞幸咖啡門店長啥樣,我選擇了自提模式。

價位方面,瑞幸咖啡劃分了21元、24元、27元三檔,低於星巴克30-40元的主流價位,高於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咖啡10-20元的價位。為了能薅上瑞幸咖啡「買二贈一」的羊毛,我點了一杯焦糖拿鐵、一杯抹茶拿鐵和一杯鮮莓優格瑞納冰。

下單以後,APP跳轉至咖啡製作中的界面。比較特別的是,點擊界面上的「製作直播」,可以看到取餐門店的咖啡製作直播畫面。這既讓消費者了解咖啡製作過程的衛生狀況,也能知道門店的點餐排隊情況。

大約過了7分鐘,瑞幸咖啡製作完成,顯示可取餐狀態。飛速趕到門店所在的大廈後,我向大廈前臺問了問瑞幸咖啡的位置。前臺大叔仿佛早已輕車熟路:「是找那個『這一杯誰不愛』嗎?五樓。」

一進門,映入眼帘的是瑞幸咖啡藍白色的鹿頭logo。幾臺巨大的咖啡機佔據了吧檯的大半空間,桌子多為實木色,整體呈現簡潔的工業設計風格。據目測,店內顧客人數在10人左右。

由於線上App下單已省去排隊時間,給出取餐碼和提貨只花了我1分鐘時間,和店員的交流非常少。三杯咖啡按冷熱屬性分別裝在兩個紙袋裡,杯蓋上的小口都用透明貼紙封口,細節做得比較到位,但整體包裝和傳統咖啡相比並無革新。

焦糖拿鐵,我點的半糖,整體偏甜。抹茶拿鐵,男同事表示抹茶味比較濃鬱,感覺有點苦。鮮莓優格瑞納冰,女同事說整體口感還行,喝到見底時,剩餘的樹莓果肉有點硌喉嚨。

由於我和兩位同事都不是咖啡愛好者,我決定問問「咖齡」好幾年、每天必喝一杯咖啡提神的朋友小郭。

小郭是聽朋友推薦隔壁寫字樓新開了一家瑞幸咖啡,發現折扣力度比較大所以下的單。「口感還行吧,大杯的量對我來說大了點,喝完心臟會有點突突,我覺得完全可以變成中杯。另外21塊錢一杯的美式還是感覺太貴了。如果是定位為工作咖啡且開在辦公樓,買幾贈幾這種不划算啊,我們辦公室通常就我一個人會在咖啡上花錢,我還不如去7-11。」小郭說。

「以後要是它還能提供兩折券,我會喝的。」聊天的最後,小郭誠摯表達了希望瑞幸咖啡多與公司合作以員工福利形式購買咖啡的想法。

體驗一番之後,我覺得瑞幸想要不「涼涼」,實現長線發展至少得解決2個難題:

1.不能只靠燒錢留住消費者

瑞幸的知名度是靠大面積營銷推廣打響的。註冊app即送一杯免費咖啡,買2贈1,買5贈5的強力促銷方法,雖然吸來了一大波關注度,但也讓人不得不思考這些購買者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咖啡需求者,有多少是因為性價比而短期嘗鮮的消費者。目前瑞幸咖啡基本靠性價比取勝,一旦低價補貼結束,多少消費者能留下來是個明顯問題。

2.擴張的同時如何保證產品質量

瑞幸咖啡的門店正處於迅猛擴張之中,如何保證咖啡的質量水平不下降,以品質把控獲得可持續發展,瑞幸還需要下一番大功夫。畢竟,產品才是基礎。

至於瑞幸是否具有對抗星巴克的實力,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魔都女記者1元親測連咖啡

圖為連咖啡

或許是誕生早,品牌經營已經開始成熟,相比瑞幸,連咖啡的飲品種類更加豐富,新品上線的速度也更快。咖啡產品中不僅有常規的美式、拿鐵、摩卡等,還有一些精品和口味新奇的咖啡,例如玫瑰拿鐵、橙香拿鐵、冷萃、精品豆咖啡等。咖啡產品之外,也有椰子水、酒精飲品莫吉託、雪昔等飲品。

在給用戶優惠和補貼上面,連咖啡也誠意十足,有全場滿兩杯減20元、優惠拼團活動。

不過,連咖啡的特色不在於「便宜」,而是社交屬性的挖掘與開發,除了拼團,咖啡福袋、心願咖啡等玩法都基於社交和微信群。

打開連咖啡的微信公眾平臺,在個人中心一欄,連咖啡打造出了「咖啡庫」的產品概念,用戶還可以把提前購買的咖啡存在虛擬的咖啡庫中,自己消費或者是送給別人。

我們在辦公室裡發起了連咖啡1元1杯的冰美式拼團,拼團的小程序連結轉到工作群後,很快便拼團成功。這杯1元買來的冰美式存入到了我的咖啡庫內,我沒有立即享用,決定在次日下午兌換,順帶幫其他同事點了椰子水、牛油果雪昔等飲品。

下單成功後,外賣小哥的聯繫方式、定位和送達時間等都通過微信公眾號通知。

到此可沒完,連咖啡在社交帶新上可是動足了腦筋。

咖啡交易完成後,我收到了來自連咖啡的福袋,把連結分享到微信群,群裡成員通過我分享的福袋下單後,我就會得到相應的咖啡獎勵,每次0.1-0.2杯,積累成一杯後即可兌換咖啡。

另外一個功能叫做心願咖啡,我預先選定了一款想喝的飲料,並上傳一張相冊中壓箱底的照片,之後將這個心願咖啡分享給好友們,好奇的小夥伴用自己的咖啡助力,積累起來後,我就能如願以償獲得這杯飲料,小夥伴也可以查看這張「精心挑選」的照片。

大概半小時後,我收到美團小哥送來的咖啡,整體上看,包裝很貼心。五杯飲品,包裝成了一大一小兩個盒子,四杯冰品包裝在大盒子裡,熱飲分開裝在另一個小盒子匯總,每杯有獨立的杯託以防潑灑,盒子內部塗有保溫材料,防止夏日天氣炎熱導致冰塊融化。相比之下,連咖啡的盒裝比瑞幸的袋裝在保溫上更具優勢。

從口感上看,本周剛剛推出的生氣冷萃咖啡得到了辦公室好幾位女同事的喜愛。帶著氣泡的咖啡喝起來頗有新意,同時配送了兩塊青檸,加在冷萃裡衝淡了咖啡的苦澀。

另一位同事表示,連咖啡的冰美式太淡了,對於每天都要喝兩杯咖啡的她,不夠提神。而且,連咖啡的美式、拿鐵等常規產品,22-28的價格卡位有點尷尬,「作為一個咖啡重度患者,覺得咖啡我可以自己煮,便宜的可以買全家,貴的可以買星巴克。」

粉色椰子水的口味和平日喝到椰子水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少女心」的粉色設定,倒能俘獲女生的芳心。

兩位點了牛油果雪昔的同事都認為味道不錯,但只會在優惠的時候購買這款產品,如果恢復到35元的原價,可能不會進行復購。

總體評測下來,不得不說,連咖啡是一家優秀的網際網路營銷公司,靠著微信社交玩法,能給它帶來高速裂變式的用戶增長。連咖啡市場總監張洪基在接受《21CBR》採訪時介紹,連咖啡80%以上的用戶有分享行為,一次分享就可以觸達10個人。

不過,從連咖啡所有的產品介紹和宣傳來看,重點放在了外賣的便捷、產品的包裝上,並未強調任何關於原材料、製作方法,相比瑞幸中高端咖啡的定位,連咖啡似乎還需要在品質上多下功夫。

最後:

據了解,在美國,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在日本、韓國,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6杯。如果只算國內一線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費數也只有20杯。

咖啡市場在國內仍有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咖啡品牌間的市場爭奪戰也才拉開序幕。從久佔山頭的星巴克,到去年創造單日銷量40萬杯紀錄的連咖啡,再到一出世就拿著霸道總裁不差錢劇本的瑞幸,誰能獲得最終的勝利還很難說。

5-6杯的中國人均咖啡飲用量表明,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消費者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國內咖啡市場屬於初級階段。要想刺激市場,網際網路咖啡品牌可能真的得做好長時間培育市場的準備,背後需要的耐心與資金也是巨大的。

不破則不立,有缺口才有突破空間。儘管網際網路咖啡目前仍面臨諸多質疑,重資本+網際網路模式的打法尚需更多時間檢驗,但可以預見的是,早早入局咖啡新零售的連咖啡和瑞幸佔據了一個相當有利的進攻位置。

相關焦點

  • 叫板星巴克,燒錢打價格戰,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億美元B輪融,董事長放...
    對於融資金額的用途,瑞星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稱,「瑞幸咖啡始終恪守產品與用戶至上的原則,我們將持續加大產品研發、科技創新與業務拓展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優化產品和用戶體驗。」此外,瑞幸咖啡依靠補貼用戶、大手筆的廣告宣傳,以及對標星巴克等方式迅速在國內市場火了起來。數據顯示,2018年初試營業,5月8日正式營業,瑞幸咖啡,在不到9個月時間實現14個城市近1200多家門店布局,迅速成長為國內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
  • 星巴克、瑞幸、連咖啡,在新零售三岔路口分道揚鑣
    為了跑贏對手,星巴克、瑞幸、連咖啡要分道揚鑣了,而這場「三國殺」將會以另一種形式為我們呈現。​一句話概括就是:星巴克要做瑞幸和連咖啡都在做的外送,瑞幸要做星巴克在做但連咖啡不做的輕食,連咖啡要做瑞幸和星巴克都不做的新零售。星巴克是老牌豪強,瑞幸和連咖啡屬於「新晉網紅」,它們一舉手一投足,都會讓咖啡行業震動甚至變天,我們姑且稱之為「咖啡三雄」。
  • 星巴克、瑞幸、連咖啡外送大測評 哪家最好喝?
    3、營銷體驗:瑞幸、連咖啡促銷力度大,主打社交營銷「買2贈1」「咖啡紅包」「首杯免費」「咖啡紅包」……瑞幸咖啡的瘋狂促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瘋狂的O2O時代,大幅度的用戶補貼成為網際網路咖啡換取流量的手段。而連咖啡同樣強調咖啡是基於人際關係的分享和流轉。
  • 瑞幸奇襲星巴克,探索咖啡新道路!
    瑞幸營銷PK星巴克營銷瑞幸咖啡:(1)提高知名度:代言人張震和湯唯雖然不是當下最火的流量明星,但也都是影帝影后級別的實力派,這在質感上很符合瑞幸的定位。(3)製造頭條:媒體們總喜歡用「對標」、「叫板」、「阻擊」、「死磕」等火藥味十足的詞語來描述瑞幸咖啡與星巴克之間的關係。今年5月,瑞幸咖啡發布公開信批評星巴克涉嫌違反《反壟斷法》,並在有關城市的法院中對星巴克提起訴訟。不過,像瑞幸這樣多角度、全方位的碰瓷,也實屬罕見。
  • 叫板星巴克,誰這麼牛?瑞幸咖啡營銷路數深度解析
    瑞幸咖啡的人群以白領和小資為主,這類人可能不太富裕但特別好面子,對於生活品質又特別看重,所以瑞幸咖啡選擇城區的寫字樓和小區投放廣告,又請張震和湯唯作為代言人也就特別合適。從默默無聞的咖啡品牌到叫板咖啡界一哥星巴克,不管人們說他是勇氣可嘉也好,還是說他是自不量力也罷,此舉確實使品牌獲得了廣大關注,並讓人們把瑞幸拿來與星巴克相提並論。從營銷上來看,堪稱鬼才。
  • 一杯咖啡引發的羅生門:瑞幸咖啡指責星巴克涉嫌「二選一」 星巴克...
    稍晚時候,星巴克(中國)人士向證券時報路創業資本匯(ID:chuangyzbh)記者回應稱,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我們歡迎有序競爭,彼此促進,不斷創新,持續提升品質和服務,為中國消費者創造真正的價值。」
  • 瑞幸咖啡繼續「叫板」星巴克 「小藍杯」改變了什麼
    過去1年,從零起步的「小藍杯」瑞幸咖啡迅速完成了2000多家門店的布局,並宣布今年門店數量將增至4500家,志在「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連鎖咖啡企業;不過,「綠色雙尾美人魚」星巴克擁有深耕行業40多年、在華發展超過20年的積澱,瑞幸的趕超註定不會是一片坦途。春節期間,星巴克CEO凱文·詹森放言「瑞幸咖啡2019年不太可能超越星巴克」。
  • 狙擊星巴克?瑞幸咖啡日虧522萬
    有人說要想在咖啡上與星巴克競爭,這裡有一個辦法:付錢給顧客。瑞幸咖啡無疑就是如此。自2018年至2019年二季度,瑞幸淨虧損高達28.5億元,相當於日虧522萬元。瑞幸咖啡從出生就把星巴克作為對手。瑞幸咖啡在2018年1月才開始試營運,但是靠著大量補貼與便利的APP外送商業模式,搭配媒體行銷,一夕之間瑞幸咖啡成為中國最知名的咖啡品牌。瑞幸一直在「叫板」半個世紀大的星巴克,此前其董事長陸正耀之前還表示不僅要超過星巴克,更要效仿市值萬億美元的電商巨頭亞馬遜的打法,實現「飛輪效應」。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當年星巴克開始開發原產地咖啡的時候,收購了衣索比亞的咖啡,並且把「Shirkina 曬乾西達摩」拿來註冊了商標。(可氣的是這款產品可以銷售到26美元,可原產地農民才能收到1美元)而埃塞要求星巴克放棄商標的時候,星巴克的副總很猥瑣的說:「用地名作為咖啡商標的例子,我連一個也找不到。」
  • 瑞幸咖啡入駐十八城市挑戰星巴克
    本報訊 2月12日,瑞幸咖啡對外公布,今年4月底前將陸續入駐石家莊、瀋陽、貴陽、珠海等18個大中城市,加上去年入駐開業的22個城市,屆時瑞幸咖啡在全國的入駐城市數量將達到40個。  作為咖啡行業新秀,2018年,瑞幸咖啡不僅完成了B輪融資,其門店數量在去年年底也達到了2013家。而對於2019年的發展,瑞幸咖啡提出要新開門店2500家,年底超過4500家。  面對新銳競爭對手,星巴克CEO凱文·詹森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9年年底,瑞幸咖啡「不可能」超越星巴克。「僅2018年第四季度,星巴克的門店數量就上漲了18%。
  • 激烈的咖啡市場,瑞幸和星巴克的競爭
    套路似乎在哪裡見過,所謂的咖啡「新零售」概念,就像曾經「黃太吉」或是「雕爺牛腩」的「網際網路思維」做餐飲。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便是:把傳統餐飲業的試運營改名為「封測」、把基本的餐飲服務堂而皇之為「用戶體驗」,再加上網絡作為傳播途徑,賣煎餅果子的和賣牛腩的一下次就「高大上」和「前沿」起來。
  • 瑞幸咖啡為什麼不對標星巴克了?
    1月8日上午,瑞幸咖啡召開戰略發布會,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空曠的場館內,沿牆擺滿了鋥亮的新機器,那是瑞幸即將推出的無人咖啡機和無人販賣機。CEO錢治亞揮著手,雄心勃勃:我們要做無人零售,推出業內最豪華、最貴的無人咖啡機,接下來鋪設機器越多越好、越密越好、不設上限。
  • 瑞幸咖啡新手段,入駐京東賣咖啡周邊,網友:這很星巴克!
    文/咖啡小芝士對於瑞幸咖啡,雖然誕生時間不長,但鋪天蓋地的廣告信息在曝光率方面真是遠超星巴克。而且今年也是新品不斷,從瑞納冰到小鹿茶,除了日常的咖啡外賣,現在有有強勢入駐京東商城,跟星巴克類似的套路,開始售賣一些咖啡周邊產品。
  • 2019年度咖啡品牌榜單:憑啥這15個品牌特別火?
    回顧2019這一年,咖啡界又發生了不少讓人意外的事情,最為經典的便是咖啡界大佬星巴克與飽受爭議的瑞幸咖啡了。最近,NCBD發布了「2019年中國最受顧客歡迎的十五大咖啡品牌排行榜」,其中星巴克、瑞幸咖啡、魚眼咖啡、貓屎咖啡、太平洋咖啡、Costa、麥隆咖啡、雕琢韶光、漫咖啡、麥咖啡、咖啡之翼、湃客咖啡、上島咖啡、兩岸咖啡和連咖啡等15個品牌上榜。
  • 星巴克拒收硬幣,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咖啡行業為何和「錢」過不去?
    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無論是拒收硬幣還是拒收紙幣,都是涉嫌違反相關條例的。星巴克拒收硬幣確實違法。儘管現在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方式快捷方便,但對於現金而言依舊是流通貨幣,拒收現金屬於違法行為。
  • 瑞幸咖啡「初體驗」讓我想起來當年星巴克的「大中小杯」
    今天我在家附近發現一家新開的瑞幸咖啡,正好這幾天看到關於瑞幸咖啡的新聞挺多的,於是我決定進店體驗一下。本來我以為會是新用戶優惠,沒想到竟然是首杯免費!而且店內裝修不錯,環境整潔。隨便點了一杯帶回家嘗嘗,味道不錯。
  • 當瑞幸「咖啡的小世界」遇上星巴克「全世界的咖啡」
    阿里和星巴克的融合進入更深入階段,雙方對會員系統進行了全面整合,阿里系的支付寶、手淘等應用將為星巴克提供購買入口。9月6日,瑞幸咖啡和騰訊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宣布,瑞幸咖啡將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以實現「數字咖啡」藍圖。至此,咖啡世界形成了「阿里系」與「騰訊系」正面對抗的局面。
  • 瑞幸咖啡不把星巴克放在眼裡?憑什麼這麼牛?
    一、線下傳播拆解 以分眾廣告為主,選擇城區的寫字樓和小區的電梯間進行廣告投放。 瑞幸咖啡的人群以白領和小資為主,這類人可能不太富裕但特別好面子,對於生活品質又特別看重,所以瑞幸咖啡選擇城區的寫字樓和小區投放廣告,又請張震和湯唯作為代言人也就特別合適。
  • 瑞幸咖啡、星巴克和COSTA咖啡哪家更好?一篇讓你少花冤枉錢
    前不久,一款新興網紅「瑞幸」進入中國咖啡的戰場,一時間風頭無兩,就連星巴克和COSTA咖啡受到些許影響,銷量略有下滑。瑞幸咖啡好喝嗎?這三家究竟哪家更好?一起和收券吧看看吧。定價在30-40元之間,採用「體驗式營銷」,把咖啡質量、顧客體驗、門店環境、管理平衡得非常好。COSTA一直堅持半自動咖啡機+咖啡師的模式,咖啡的口感更依賴於咖啡師的水平。從裝修到服務給人一種偏老派的感覺,可能年長一些的人會比較喜歡。在價格上,瑞幸以絕對的優勢勝出。
  • 杭州門店測評:瑞幸咖啡與星巴克還有多少差距?
    聯商網消息:今年,咖啡行業最火的品牌當屬「瑞幸咖啡」無疑,初出茅廬就請大牌明星代言、高調開發布會、起訴星巴克等各種動作讓其曝光度節節攀升。近日,瑞幸咖啡又宣布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君聯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