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一到,不管哪個行業,都在為最後的KPI衝刺,不僅要提高自家業績還得時刻關注著對家的動態,12月7日當天,吉利、長城、長安三家自主頭部車企就不約而同地公布了11月銷量,根據數據顯示:吉利汽車150517輛,長城汽車145240輛,長安汽車11月銷量113885輛,毫無疑問,吉利又是第一。這下可是對不斷猜測本月誰是第一的群眾有個交代了。雖說11月角逐基本有了分曉,但吃瓜群眾還是遲遲不願散去,因為更大的比拼還在後頭:他們能否順利完成年度目標?誰能摘得今年的中國自主品牌銷冠?這些問題顯然更有意思。
我們不妨先來算一算,這三家車企與各自年度目標還有多少差距。長安汽車,根據乘聯會數據測算:1-11月累計銷量857864輛,如果12月銷量實現15萬輛,則全年銷量剛好跨過100萬分水嶺。長城汽車1-11月累計銷量961489輛,不出意外,預計12月中旬就能達成年度103萬輛的目標,全年銷量有望超額完成至111萬輛。而吉利汽車1-11月總銷量1166015輛,距離全年132萬的目標,還差不到16萬,12月份銷量只要在11月的水平上再增加1萬銷量,完成KPI就穩了。
如此對比,不難發現,三家車企完成年度目標,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至於年度銷冠,今年還未結束,吉利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其他兩家的年度目標了,所以毫無懸念——又是吉利。
當然也有人說,吉利要想在12月份實現16萬銷量,數據這麼高怕是有點困難。但也正因如此,從另一方面講,如果成功了,也不失是吉利的一個出圈點。畢竟在提升產品競爭力方面,吉利下半年可是沒少下功夫。
星瑞開始嶄露頭角,十幾萬買這麼多配置,它不香嘛?
吉利星瑞11月共售出7017輛,作為「中國家轎顛覆者」,星瑞從「不試不比不賣」到上市後硬槓合資競品卡羅拉、朗逸等,一系列操作讓人覺得魔幻但又賺足了眼球。星瑞可以整車實現OTA升級,在燃油車身上罕見;還有多屏聯動、RPA遙控泊車等各種輔助駕駛功能,隨便放在一輛合資車上,30萬起步照樣有人買,但星瑞頂配也不過15萬,從尺寸、動力、做工、用料、科技與舒適配置,每一項都能與合資競品形成錯位競爭。不可否認,星瑞在其價格之下給消費者帶來的實際體驗,是越級的,也就難怪上市首月便大賣了,而實際上月銷過萬不是星瑞的目標,成為主流家轎才是最終目的,因此,後續星瑞的熱銷也勢必會帶動吉利銷量進一步的提升。
明星車型穩居寶座,完善的產品矩陣拔高銷量
除了星瑞新車,吉利其他車型的表現也要盤一盤,尤其是由博越和博越PRO組成的「三好SUV」陣營,11月銷量達到了26136輛,連續4年銷量突破20萬,在SUV市場第一陣營坐得穩穩噹噹。
還有連續8年摘得中國品牌轎車銷量桂冠的帝豪轎車,11月銷量23407輛,再次突破2萬陣營。想必買過帝豪的人都有這樣的感慨:10萬內的價格很親民,產品力還挺強,這個性價比對於很多剛需來說很難不心動吧?而且目前帝豪家族累計銷量超305萬輛,口碑實力有目共睹。
剩下的繽越、ICON、豪越等我就先不一一細說了,但大家長久以來有沒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車企要出這麼多不同的車型?這可就涉及到品牌的戰略布局了,看看吉利,帝豪GL、博瑞、星瑞、繽瑞組成了轎車陣營,帝豪GS、博越家族、ICON、星越、繽越等為主導的SUV陣營,MPV嘉際也始終保持著細分市場的主流地位,加上今年上市的中大型SUV豪越,吉利將產品矩陣進行了不斷的擴充,幾乎已經涵蓋20萬以內的所有細分市場,這對吉利的銷量有很好的拔高效應。
技術支持,CMA架構未來可期
討論完了車型,我們再來聊聊產品背後的技術支持。吉利的CMA超級母體已經孕育出了包括沃爾沃、領克、極星和吉利四個品牌近二十款車型,累計銷量超60萬輛。不僅如此,CMA超級母體成功開啟了吉利4.0全面架構造車時代,以星瑞為例,雖然我們看到的是車,但繞不開的話題還是CMA架構,作為旗下的首款轎車,全系標配2.0T、領先的電子電氣架構、高度完善的智能安全體系、實現整車OTA,同價位家轎中罕見甚至獨有。
CMA架構給吉利新車賦予的能量,可以讓它們既有很強的產品競爭力,還有足夠誘人的價格。可能是為了趁熱打鐵,吉利官方也宣布了明年還將推出基於CMA架構的全新SUV車型和另一款轎車,以及數款改款車型,實現整體產品力的提升。
總的來看,從產品布局到平臺架構造車,大部分自主品牌還在摸索中的體系實力,吉利幾乎已經具備了,先不說它能不能拿下銷冠,至少這條為自主品牌開拓出來的方向,就不能讓我們忽視它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影響。由吉利、長城、長安組成的自主品牌第一梯隊,在技術和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在車市回暖後屢創佳績,戰略布局的野心也愈發凸顯,所以,三十萬以下的主流車型由合資變國產,你們認為還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