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國是廳|全國政協委員李雲才:抓住鄉村振興契機建設農業強國

2020-12-19 人民論壇網

2020人民論壇兩會國是廳專題

作者:李雲才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巡視員

我國農業在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為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充分展示了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的堅實基礎。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鄉融合發展成為新的歷史趨勢,農村隨之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建設農業強國,需要以問題為導向,抓住鄉村振興契機、創新發展思路。

我國農業發展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中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我國農業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一是鞏固農業基礎有待加強。我國農業大而不強。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擺在重要位置,做強、做優農業基礎。二是農業科技相對落後,特別是智能農業、精細農業、有機農業滯後,農業科技貢獻率偏低。三是農業生產效率較低。我國農業勞動者的生產規模過小,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四是農產品質量有待提高。如何更好地處理高產與優質的矛盾需要被重視。五是農業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農業安全問題包括農業的土壤安全、生態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進口種子安全、進口農產品安全、轉基因技術安全、外來物種和病蟲害防治等多個安全領域。六是農業的外向度低。這與現代農業大國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可以說,中國農業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加快推進建設農業強國的對策和建議

深化對農業強國發展規律的認識。綜觀世界強國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強國與強農相伴相生,就連沙漠國家也不例外。而且,我國是農業大國,有一定農業基礎、工業條件、技術優勢,有城鎮人口為主的新型城鄉關係的轉換,特別是能夠培養出十分勤勞智慧的新型中國農民,完全有能力建設農業強國。只要我們不失時機地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乘勢而為,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

把飯碗牢牢地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保證糧食安全,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同時,面對國內外複雜的政治經濟環境變化,要切實打破農業的種子、技術、資本、價格等方面的壟斷,一方面發揮國家調控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增強農業抗禦各種風險的社會能力。

走精細型、創新型、智能型、生態型、科技型農業發展之路。要充分發揮我國農業的潛在優勢和比較優勢,避免走化學型、白色型、石油型、汙染型、高耗型發展的老路。

大力發展我國特色農業。我國自然生態的「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為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自然條件;「一品千年」、「地道性」等個性突出的優秀飲食文化為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人文條件;「產加銷」、「產旅文」、「大健康」為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市場需求條件;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全球化進程為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現代條件;供給側改革、高質量發展、精準扶貧、小鎮建設為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嶄新的動力。一大批特色農產品,如茶業、油茶業、奶業、中藥業等,通過努力均可成為萬億級的特色農業,建議針對我國萬億級潛力產業進行重點規劃開發。

發展我國外向型農業。其重點是農產品、農業機械設備、深加工產品和科技產品出口。我國傳統農業有著生態、有機、多元等諸多優秀合理的產業內核,要加以挖掘和利用。千年飲食文化莫過於中華,「千年一品」的「老字號」要通過傳承與創新展現新顏。傳統優勢加現代科技再加比較優勢,我國特色農業就會如魚得水。我國農產品品牌除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外,我們還要塑造農產品的「國家品牌」,即由國家名義塑造產品文化之魂。例如,我國茶葉發展有幾千年的歷史,茶始中華,茶為國飲,建議設立「中國茶節」,每年的4月20日或穀雨節紀念茶事,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又為萬億級茶產業發展不斷塑造文化之魂、品牌中國之魂。發揮我國獨特農產品的特有優勢,以獨特性、差異化、高質量見長。

改革強農,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不同產品因其生產效率不同,其市場競爭力會出現顯著差異。我國農產品效率低主要體現在大宗糧油及其工業化程度上,提升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刻不容緩。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政協開展年末委員視察,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
    本文圖片均由 金松 攝11月5日,上海市政協開展「上海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推進情況」年末委員視察。部分市政協委員和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赴寶山區羅涇鎮海星村和塘灣村視察。全國政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高小玫,市政協副主席金興明參加。在上海市第二批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的海星村,委員們了解到,這裡歷史上是一個漁業村,後依託沿江、緊靠寶鋼優勢,大力發展物流、倉儲、開辦工廠等,經濟基礎不錯。進入新世紀,為保障上海自來水安全及沿江生態環境,海星村全面關停工廠企業,打造千畝涵養林。
  • 全國政協委員:用青春喚醒沉默土地 點亮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旅遊局局長劉旗接受中國青年網採訪。 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青山 攝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吳楚 盧冠瓊 吳陽 楊青山) 黨的十九大首次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3月8日上午,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著重論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進一步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攻方向。如何紮實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激發廣袤土地的勃勃生機,同樣成為了兩會上政協委員們關注的重要議題。
  • 全國政協委員劉衛昌:加強「三農」隊伍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4日電(人民政協報記者郭帥)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曙光學校校長劉衛昌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擔任過10多年村委會主任。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他的履職建言也從沒繞開過農村,今年他重點關注的依然是「三農」隊伍建設。
  • 紮根泥土 李雲才:把腳步的痕跡融入建議中
    全國政協委員, 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一級巡視員李雲才對於履職,他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他說,「要把提案寫在大地上,把筆桿子插進泥土裡,把腳步的痕跡融入建議中。」今年兩會,李雲才委員繼續為「農」奔走建言,提交了多份提案:「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創業創新要大力發展技能經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高度重視農村社區建設」「對農村老人實行醫療關懷」等等。
  • 鄉村如何振興?建德政協委員們一起來討論
    今年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緊扣新時代、新要求,明確提出2018年市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強調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履職主線,以助推產業升級、環境優化、民生改善為履職重點,為加快實現建德新崛起、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這一切合當前發展實際的工作思路,引起了廣大委員的強烈共鳴。
  • 李雲才委員:設立「中國茶節」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7日電 (人民政協報記者 劉洋 實習生 王雙)「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融合了儒、釋、道的哲學思想,凝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文化底蘊。」
  • 全國政協書院湖南「新時代鄉村振興」主題讀書活動閉幕致辭
    全國政協書院湖南"新時代鄉村振興"主題讀書活動閉幕致辭李微微(2020年12月30日)各位委員:大家好!讀書不覺日月長。美好的時光總是步履匆匆,在全國政協書院為期三個月的"新時代鄉村振興"湖南省政協委員主題讀書活動就要結束了,三個月來的點點滴滴不禁浮現腦海,讓我思緒萬千、感概良多。開展委員讀書活動,是十三屆全國政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崇尚學習、加強學習"重要指示的創新之舉,是汪洋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點工作。
  • 全國政協委員蘇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持續動能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說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 文潤鄉村 芳香自來——全國政協「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按下快進鍵的,還有全國政協。全國兩會剛結束,6月1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就率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調研組,圍繞「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專題,奔赴安徽、湖南調研。「此次調研是為9月份全國政協召開『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專題協商會做準備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廣大委員和社會各界十分關注。
  • 晉中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鄉村振興」暢所欲言
    晉中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鄉村振興」暢所欲言 2020-04-24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吉林風景正好——代表委員熱議農業農村現代化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如何強農業、富鄉民、美村屯?全國兩會上,我省全國人大代表、住吉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紛紛建良言、獻實策,共同期待吉林天更藍、水更清,鄉村更美、農民更富。
  • 上海政協農業農村委圍繞「1+3」,匯聚鄉村振興「金點子」
    根據這份計劃,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將聚焦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市政協「1+3」工作布局,著力把搭好履職平臺、彰顯專業特色,突出質量導向、強化雙向發力,規範程序機制、增進工作協同作為提升委員會工作的關鍵點,積極打造精品、打響品牌,為做好新時代上海「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以富有成效的黨建工作推動履職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
  • 廣安區:發揮政協委員作用 助力鄉村振興
    □付文明 王雪琴特約通訊員 廖小兵7月18日,筆者從廣安市廣安區農業農村工作局獲悉,廣安區龍安柚、檸檬、花椒產業取得大發展,廣安區政協委員陳先剛、遊中傑功不可沒。近年來,在廣安區鄉村振興產業中,廣安區委、區政府及區政協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引領帶動作用,築巢引鳳,借智借力,實現了基礎大改善,產業大發展,群眾大增收。
  • 鄉村振興不能一味「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委員讀書
    湖南省政協副秘書長、經科委副主任,湖南軌道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蔣滌非以「建設特色小鎮,促進城鄉融合制度創新」為導讀主題,和讀書群的委員們共話特色小鎮發展之路。相比浙江等省份,我省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還有很多不足,還遇到一些問題和發展瓶頸。」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文史學習委主任王濟光加入讀書群分享了許多有益觀點。他說,「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絕不能一味的好上加好、錦上添花,而應當更加關注產業發展滯後和鄉村衰退嚴重的地區,強化彌補短板,重視『雪中送炭』。」
  • 提升產出效益助推鄉村振興 奉賢區政協關注莊行特色小鎮建設
    奉賢區莊行鎮,憑藉千年江南魚米之鄉的農業稟賦和原生態、原風貌、原住民的田園風情,成功入圍全國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奉賢區政協始終關注莊行特色小鎮建設。   今年年初,奉賢區政協全會期間,民建奉賢區委提出「關於奉賢區建設特色農業小鎮的建議」、農工黨奉賢區委提出「關於穩步推進奉賢區莊行特色小鎮建設的建議」、民進奉賢區總支部提出「關於加快推進我區特色小鎮建設的思考和建議」、民革奉賢區委提出「關於奉賢區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幾點思考」、楊青委員提出「關於發揮優勢流程再造,讓奉賢的特色小鎮『特』起來的建議」等相關提案,針對莊行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瓶頸短板提出意見建議
  • 【政協重點提案】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政協重點提案】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2020-12-22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帶隊赴黔東南州指導生態漁業及鄉村振興等相關工作
    近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榮軍帶領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處、廳農田建設管理處、廳生態漁業專班等部門負責人一行前往黔東南州鎮遠縣、施秉縣調研生態漁業發展、鄉村振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相關工作。
  • 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創造力——全國政協「發揮文化...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劉福連: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今年6月,劉奇葆副主席帶領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調研組,圍繞「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專題,赴安徽、湖南兩省調研。
  • 代表委員:鄉村振興指方向 興農富農幹勁足
    原標題:代表委員:鄉村振興指方向 興農富農幹勁足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連日來,出席全國兩會的駐豫全國人大代表、住豫全國政協委員,河南、鄭州廣大幹部群眾通過各種方式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吳德:讓「種養循環」重塑田園...
    這首古詩,描繪的是農耕時代中國鄉村美麗畫卷,這也是以中國「種養循環」方式的展現。千百年來,中國人追求田園美好生活的願望,以及「種養結合」的方式從未間斷。鄉村振興如何踐行?2月2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吳德。作為新任的全國政協委員,吳德認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在於重塑田園美好生活,關鍵在於實現農業的「種養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