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網絡人戲稱蔣介石姓常,是某人誤譯廢除的「韋氏拼音」引發

2020-12-15 老張侃侃談歷史123

(蔣介石晚年在金門遙望祖國大陸)

一些網絡歷史愛好者經常戲謔稱呼蔣介石為「常凱申」,令人費解。原來蔣介石的這個別致的雅號來源於一次著名的誤譯事件。

在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中,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ChiangKai-shek譯為常凱申,成為中國名校製造的又一起學術笑料。

(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

「韋氏拼音」的創始人TF威妥瑪是英國人,從1841年起在英國駐華使館任職,1871年升為英國駐華公使,1883年退職回國,1888年任劍橋大學首任漢語教授。在華期間,他根據北京讀音制訂了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給漢字注音。這個方案以後被普遍用來拼寫中國的人名、地名等。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新中國制定、推行漢語拼音之後,國內不再使用韋氏拼音法,但至今韋氏拼音法仍在西方學術界較為流行。

猶記得2001年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申奧成功那一刻,從他老人家口中吐出來的是"Peking"這個韋氏拼音單詞,曾讓不少中國人愣了千分之幾秒後才開始歡呼。

比如 孫中山的名字,在英文中是用客家話發音的「孫逸仙」三個字的字音,即SunYat-sen,如今缺乏這方面學術常識的人看了就不知道是誰。當時一些在華傳教士的中文發音受到各地方言影響,因此他們著作中用韋氏拼音標註的中國人名、地名,往往偏差很大,容易造成誤解。

(2008年1月,教育部宣布,為紀念《漢語拼音方案》出臺50周年,將舉辦一系列活動,並將對目前廣泛存在的不規範拼音標識進行排查規範。

之前有的運動員衣服背後的拼音名字,姓在後名在前,這都是不符合規定的。另外很多地方的地名都將英語和拼音混用,比如把「朝陽門橋」說成「ChaoyangmenBridge」是不正確的,標準應該是「ChaoyangmenQiao」。)

1979年聯合國通過決議,以漢語拼音取代韋氏拼音;國際標準化組織則於1982年開始以漢語拼音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但仍有一些外國學者習慣用韋氏拼音,而在涉華歷史文獻中,用韋氏拼音拼寫的中國人名、地名更比比皆是。

ChiangKai-shek其實就是蔣介石的「韋氏拼音」寫法,而王奇卻將其直接音譯為「常凱申」,結果鬧出了笑話。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把蔣介石翻譯成常凱申引發批評
    與前些年北大教授將孟子錯譯為「門修斯」一樣,這次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給蔣介石起了個新名:「常凱申」。中央編譯出版社在2008年10月出版了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的學術著作,其中出現了幾十處的翻譯錯誤,最荒唐的就是把蔣介石翻譯成了「常凱申」。一時間有關學術風氣的話題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今天在線主編:新加坡《聯合早報》資深評論員於海生。
  • 「常凱申」?你敢說自己精通拼音嗎?
    你聽過「門修斯」這個人嗎?不要以為這是個老外,他其實是孟子。你聽過「常凱申」常公嗎?不要以為他姓常,他其實是蔣介石。你聽過「雙鴨山」這座山嗎?不要以為這真是座山,他其實是孫中山。近幾年,一些市面上的翻譯著作經常出現這種奇葩翻譯,作為一個中文翻譯者,連孟子、蔣介石等人的名字都能翻譯錯,可見其學術風氣浮躁。而中國人名的回譯(中文人名翻譯成外文後再翻譯回中文)錯誤,主要原因就在於拼音。漢語拼音,不僅作為基礎教育中學習普通話發音的重要工具,在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更是作為一種重要的輸入法存在於日程生活中。
  • 校方:源於韋氏拼音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在百度貼吧裡,一位自稱「在河海5年半」的校友回覆說,「如果直接用中文拼音『HEHAI』,根據外國人的發音習慣,會讀成『嘿嘿』,而『嘿嘿大學』顯然太不正式了。而『HOHAI』按音標讀起來,跟河海差不多。」而另一位校友則說,「HOHAI」源於韋氏拼音。
  • 河海大學英文譯為「HOHAI」 校方:源於韋氏拼音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在百度貼吧裡,一位自稱「在河海5年半」的校友回覆說,「如果直接用中文拼音 HEHAI ,根據外國人的發音習慣,會讀成 嘿嘿 ,而 嘿嘿大學 顯然太不正式了。而 HOHAI 按音標讀起來,跟河海差不多。」而另一位校友則說,「HOHAI」源於韋氏拼音。
  • 蔣介石姓名的英文版為什麼會被有些人翻譯成「常凱申」?
    對網絡歷史圈比較熟悉的朋友們都知道,蔣介石在網上有個代稱叫「常凱申」,還發展出了「凱申物流」的梗。而「常凱申」來源於國內某學者的錯誤翻譯。那麼蔣介石的英文為什麼會被翻譯成「常凱申」呢?如今外國在翻譯中國的地名和人名時使用的是現代漢語拼音,比如北京翻譯成英文就是「Beijing」。但是現代漢語拼音是新中國成立後的1958年頒布的,而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翻譯標準則在1982年。在現代漢語拼音出現之前,外國對中國地名和人名的翻譯標準並不統一,其中最常見的翻譯標準是威妥瑪式拼音法(威氏拼音法)。
  • 原來是韋氏音標
    原來是韋氏音標   「@南京鼓樓公安微博:今天下午蜀黍巡邏路過河海大學,定睛一看,發現河海大學的英文校名居然是南京話!南京話!!Hohai……」  昨天,上述微博再次將大家帶入對河海大學英文名的大討論。那麼Hohai到底是如何成為了河海的英文譯名?
  • 中國人名漢語拼音 姓前名後 首字母大寫
    ,姓和名的漢語拼音首個字母都應該大寫。鳳凰衛視11月29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中國人名漢語拼音規範統一化 規定姓前名後呂寧思:漢語拼音是國際上將中國漢字轉寫成外文的國際標準,但缺乏統一的規範。比如國際賽場上,中國運動員的名字有的時候是姓在前,有的時候是名在前。
  • 吳敦義談「去蔣化」:沒有蔣介石 哪有姓蔡的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資料圖)  海外網4月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紀念蔣介石逝世42周年,國民黨今日(5日)舉辦系列活動,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今天(5日)表示,蔣介石對臺灣有貢獻,如果沒有蔣公光復臺灣,臺灣至今還是日本的殖民地,哪有姓李、姓蔡的臺灣地區領導人。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例如一個剛學習漢字的人,「胥」不認識,「需」也不認識,那麼直音對於他學習漢字就沒什麼作用了。當人們發現直音的不足後,一種更接近拼音的的方法出現了,那就是反切。反切的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 越南獨立後,胡志明迫不及待廢除漢字,用簡練拼音文字代替!
    越南用漢字的歷史很久,但自從近代史,越南獨立後,其領導人胡志明迫不及待地廢除漢字,用簡練的拼音代替漢字,這到底是為何?一、胡志明他本人十分精通漢字,在中國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練了一手毛筆書法。而他越學習漢字越決定博大精深,越感覺漢字之困難,也越加讓他下定決心廢除漢字。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 越南:廢除了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越南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們廢除了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不過這產生了何種影響呢,且聽分析。始於漢字,終於羅馬拼音為什麼越南會使用漢字,這還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傳說有言,越南的第一代君王神農氏的後代,而中國更素有炎黃子孫之稱,如此一來,越南和中國是同根同祖。
  • 廣西各地韋氏介紹,韋家人都來看看吧!
    韋慶彩提供,崇左縣有千六韋景武后裔一萬多人,分居崇左各地。環江縣韋氏劉介編《廣西通志·1949年稿》載:思恩縣(1951年並為環江縣)「韋、覃兩姓最矩。」「韋氏之族,散居百村左右,族居最盛者為右區廣南,左區古賓,後區下斡和穿山牛垌等村。而宣北縣(1951年與思恩縣並為環江縣)邑民多聚族而居,盧、莫、覃、韋、蒙五姓最矩。」
  • 名著誤譯問題有多嚴重?讀譯本就意味著接受誤譯
    在翻譯過程中,還找了懂孟加拉語(泰戈爾的作品大多用孟加拉語寫成,其中一部分由他自己譯成英語,譯本與原文常不統一)的助手。  在譯者選擇、編輯過程等方面力求嚴謹,支持力度亦大,為何依然出現誤譯?  作家、譯者葉傾城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當時出國較難,譯者不太熟悉國外的具體情況。
  • 日本人姓名羅馬拼音2020年起將用「先姓後名」
    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25日決定,將從2020年1月1日起,在公文書上用「先姓後名」的方式來表示日本人姓名羅馬拼音,這項原則已經過相關部會協商。 據報導,2020年1月1日起,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國家公文書就會用「先姓後名」的順序,來表示日本人姓名羅馬拼音。
  • 姓名拼音規則出臺 姓前名後
    近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研製的新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已獲批將於10月1日開始實施。倫敦奧運會上,也將實行這一規則,中國運動員運動服的拼音縮寫將遵循先姓後名的規則。此次出臺的規則的內容包括,連寫規則、人名地名拼寫規則、大寫規則、標調規則、移行規則、標點符號使用規則等,同時規定了一些變通規則以適應特殊需要。
  • 漢語拼音新規將實施 拼音中文名須姓在前名在後
    10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規定  拼音中文名須姓在前名在後  本報訊 (記者 王蔚)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新修訂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將於今年10月1日起實施。
  • 越南廢除使用1800年的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如今社會割裂嚴重
    還有人想既然越南有使用了1800年的漢字的久遠歷史了怎麼還決定廢除而提倡學習羅馬拼音呢?又是什麼導致如今社會割裂嚴重的結果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開始對越南決定廢除使用漢字而學習羅馬拼音以及為什麼導致如今社會割裂嚴重進行揭示和探索吧!讓我們看一下在這背後,有什麼不為人所深知的過往和秘密。
  • 我這「呂」姓拼音該怎麼寫
    本報贛州訊 徐麗娟、信息日報記者李湖明、實習生龍星霖報導:呂姓拼音到底是什麼?5日,贛州市民呂先生向本報反映,他的銀行卡姓名拼音中顯示有LU和LV,而他去辦護照時姓名拼音中又顯示為LYU,這讓他很迷惑。對此,記者從贛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證實,呂姓護照姓名拼音中,大寫字母ü用YU代替,用LYU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