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正好雲淡,次第陶然以觀

2021-02-19 閑月文學


五律·大暑憶雙搶


農忙起五更,我把那時呈。
田野高陽熾,衣衫汗雨盈。
肩挑三伏重,風過一絲輕。
蟬噪難知了,豐年苦換榮。


六絕·題半雅宜蘭老師蘭花圖


春拾三分綠意,庭栽半雅宜蘭。
薰風正好雲淡,次第陶然以觀。



 七絕·題花博園


心期慢慢到花開,我挽溫風十月臺。
乘此流光春未老,鞦韆架上蕩悠哉。



七絕·西澗向晚


夕向青山夢向涯,一湖倒影浣流霞。
欲從西澗歸舟晚,跌宕心潮逐浪花。

蝶戀花·愛蓮說

恰好年華拋熾烈。綠萼紅開,出水心高節。嫵媚娉婷風漫曳,塵緣愛系千千結。
藕斷絲連情切切。玉笛宜橫,遙對池塘月。怕是秋來卿一別,陽關彈破成三疊。


卜算子·重陽


落葉總關情,知是西風醉。片片迷離取次飛,過雁聲聲脆。
何以怕登高,高處浮生累。已是重陽掛滿枝,卜與秋心會。


南歌子·琅琊楓正紅


錦袖牽花袂,亭城結佩巾。嫣紅染得豔陽身,輾轉婉如小令泛桃痕。
舊事憑涯遠,經年抱日曛。回眸慢憶二三分,片片風張入夢絢紛紛。


踏莎行·霜降


秋色迴廊,夕陽消處,風將歲月凝成緒。驀然籬畔菊霜初,涯生筆底情闌注。
我意千般,寒煙幾許,遭逢把酒和詩煮。箇中濃淡又何如,都隨落葉輕飛去。


【雙調·駐馬聽】·小暑季憶兒時的家
          
望小村遙,日暮橫山懸月緲;憶那年好, 潭深綠水蕩荷嬌。
雲兒飄過柳陰梢,風兒拂過蟬聲噪。鄰居嫂,你家童子追知了。
             

 青玉案·安慶建城八百年賀


滄桑漫過宜城路,八百載,春秋步。萬裡江流奔此處。閱千群壑,龍山獨秀,皖水分吳楚。  
振風塔上祥雲渡,南北長堤彩虹佇。似聽黃梅開滿樹。一塘紅藕,晚風搖櫓,家在菱湖住。

相關焦點

  • 【石昆牧老師專欄】觀茶的次第
    編者按:本文系石昆牧老師於廣州日報《茶道生活》雜誌中所開設茶文化專欄最新文章(雜誌中題名為《品茶的次第》,有刪節),現特分享與茶友。
  • 冥想的類型和次第,哪種適合你?
    冥想(Meditation/禪那/Dhyana),它與佛教中說的禪定(Samadhi/三摩地)是有一定距離的,或說它們是次第關係。冥想是方法技巧,如鍛鍊頭腦肌肉的一系列方法,目標是通過這些方法以體驗身、心的寧靜和輕安,回歸本源,體悟實相。而禪定是一種境界。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的修行次第與彌勒法門
    因此,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即在分析此經的敘述結構,論證此經開顯的修行次第,進一步揭示此經的奧妙與豐富的涵蘊內容。在題目方面,即是此經的宗旨所在,從十二分教之一的『本生』為基礎,以諸法皆從心地所生的『心地觀』為喻說,顯示能生世出世法之能依與一切法皆可依止之所依二義。三、《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的敘述結構與修行次第此經的敘述結構,可以略分為兩種切入的角度:一是經文推演的敘述結構,二是佛法分析的敘述結構。前者,是屬於經綱的經文綱領;後者,是屬於內容的應機漸說。
  • 上師筆記:《菩提道次第心傳錄》(圖)
    「次第」是「程序」或「順序」之義。「菩提道」是一個總的系統,其中包括很多支系法門。 這部《菩提道次第心傳錄》,是一生學修《菩提道次第廣(略)論》而馳名中外,號稱「菩提道修行人」(即「蘭仁巴」)的阿旺彭措的學習心得筆記。
  • 《菩提道次第廣論》佛學思想探微
    [關鍵詞]《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喀巴;三士道;菩提心;止觀法門  [中國圖書分類號]B9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0003(2004)-02-078-05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所著的一部有關佛教顯宗修習見證方面的論典。該論典全面細緻地闡述了藏傳佛教中的修持理論,是藏傳佛教的經典之一。
  • 止觀禪修:說一切有部派的「禪修次第」,這5點,禪修者不可不知
    行者如何有次第的 去了解如何禪修,以及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觀修。本篇的主題是關於禪修中的「受」,以及說一切有部的禪修觀念始,從這4點展開闡述,禪修弟子不可不知!直到「說一切有部」的時代、該部論師們提出有部版本的「現觀次第」,也就是從初學者開始的禪修順序,而在那之後,說一切有部的現觀次第就成為了一種公約,後世的修行者也遵循這個版本來進行修持。
  • 如得法師:漢傳佛教學佛次第
    (五) 馬鳴菩薩於《修世俗菩提心論》亦云:「無害與諦實,與取及梵行,舍一切所執,此是善趣行,遍觀生死苦,斷故修諦道,斷除二種罪,此是寂靜行,此等亦應取,是出離道支。由達諸法空,生悲眾生流,無邊巧便行,是勝出離行。」
  • 魏德東:論唯識學的修行次第與內容——一個時代主題的回應
    就中國佛教的發展看,明代以後,禪宗和淨土成為主流,但漢傳佛教的修行次第反而漸行模糊,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廿世紀佛教在中國社會的邊緣化。從世界佛教的發展看,廿世紀佛教在歐美有急速的擴張,但最為博大精深的漢傳佛教影響反而最小,落後於藏傳和南傳,這也與當代漢傳佛教在修行上的次第不明有密切關係。
  • ▷朗忍喇嘛 向巴恩珠仁波切 菩提道次第速疾道有聲書33
    如是祈禱後,觀頂上上師佛身支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無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能障礙心中生起極大淨信,及障對善知識一切所行見為功德的罪障皆得淨化,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如是殊勝的證悟。
  • 遇見奶牛|霜降時節賞菊觀楓,秋光正好惟願君安
    野菊花觀秋雨願思念化作一捧溫暖,清了紙箋上的墨印,淺了歲月留下的痕跡,秋光正好
  • 中觀四百論講記(一)
    所以學佛,首先心要質直。第二條是「慧」,即需要具有智慧。這個智慧,即是分辨對與錯、真與假的基本能力。第三是「求義」,即對正法義的希求心,也就是對以理抉擇世俗和勝義的真相之義,如何修行的瑜伽次第,有真實希求之心。 三、所屬範疇本論因為是按照龍樹菩薩的《中論》來演說名言諦及勝義諦的真義,所以是屬於第二轉般若法輪中的大乘自空中觀。
  • 【師秋瘋說】高雄中心開示升起次第(五)6-5
    阿里班智達當初也有點鬥他,於是就開始進入馬頭明王本尊的升起次第,觀馬頭明王入定將他降伏。之前馬頭明王降伏過他,蓮花生大師也降伏過,赤松德真王也降伏過,但他還是皮皮的,後來真正降伏他的就是阿里班智達——貝瑪旺格嘉波。貝瑪旺格嘉波應該叫做蓮懷王,蓮花的蓮,息增懷的那個懷。他的名字叫蓮懷王或是蓮懷尊都可以。
  • 2019年春季瀋陽北塔《菩提道次第廣論》傳講法會圓滿
    《菩提道次第廣論》傳講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輪寺編輯中心)《菩提道次第廣論》傳講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輪寺編輯中心)2019年5月7日,瀋陽北塔護國法輪寺春季《菩提道次第廣論》傳講法會圓滿。
  • 菏澤櫻花次第開放,美不勝收
    菏澤櫻花次第開放 菏澤的牡丹盛名遠播,菏澤的其他春花也是各有各的風韻,比如說有個網紅花卉櫻花,曾經是尤物一般的存在,但是這幾年,漸漸燦爛了菏澤的大街小巷。到了那晚櫻開放的時刻,也正好迎來了第一批次第開放的牡丹。屆時你可以欣賞到牡丹櫻花相映紅的美妙畫面。
  • 曉東詩刊六月精品作業,吟詩常有薰風句,蛙鼓荷塘夜夢香
    吟詩常有薰風句,蛙鼓荷塘夜夢香。少年遊 逢龍虎日有感作者:飄飛的葉子杏壇驕子動天庭,細雨潤繁英。神州獨具,八方共式,一紙定鵬程。觀黃河壺口瀑布感賦(平水韻)作者:空谷幽蘭素簾懸掛飛晴雪,翻滾銀龍百丈高。翠玉拋花堪璀璨,長虹貫日更妖嬈。蕭蕭戰馬馳千裡,陣陣驚雷鳴九霄。
  • 嘉木揚·凱朝研究員:蒙藏地區佛教學佛次第
    無論漢傳佛教還是蒙藏佛教,學佛行佛必須有嚴謹的學修次第,必須有師承,人身難得,五根難具,佛法難聞,功德上師難遇。沒有一個好的老師引導學徒學佛行佛的話,佛法無邊,浩如煙海,沒有正確的切入點的話,學徒將一片迷茫;所以,有必要借鑑各地區各國佛教優秀的傳承次第,為普度眾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起到更好的積極促進互鑑作用。
  • 《心經》中觀自在菩薩的「觀」是什麼意思?
    那「世音」應該用耳朵聽嘛,怎麼叫「觀」呢?妙就妙在這個「觀」。如果我不講「觀世音」,叫「觀世色」,行不行?我叫「觀世香、觀世味、觀世觸」,行不行?或叫「耳聞色」,「耳聞香」,行不行?這個法可妙了!所以,這個「觀」是用智慧觀,用心觀,不是用肉眼觀。這個心不是意識心,而是我們看不到的那個心,就是「如是我聞」的「如」,用「如」來觀。
  • 修行人的修行次第,要向菩薩學習
    在通往涅槃的修行道路上,各個次第的名目都是什麼呢?什麼叫做幹慧之地、四十四心?怎樣算是進入地中?什麼叫做等覺菩薩呢?」說罷,五體投地。世尊稱讚阿難道:「善哉阿難!你能為大眾,及末世一切求正覺的眾生,指導他們從凡夫到大涅槃的正修行路。你仔細聽好,我現在就為你解說!阿難。要知道,自性圓明,本來沒有名相,也沒有世界和眾生。有妄才會有生,有生才會有滅。
  • 北京:奧運森林公園觀花植物綻放
    中國園林網3月29日消息:昨天,奧運森林公園10萬餘株觀花植物陸續開放迎春,並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北京市內最大的城市公園,植被資源十分豐富,享有北京市「綠肺」的美譽。
  • 藤花無次第,萬朵一時開
    陳家紫藤花下贈周判官 唐朝 白居易藤花無次第,萬朵一時開。不是周從事,何人喚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