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接著問佛:「我們這些人愚鈍,喜歡學習很多的知識道理,對於種種欲望和習氣,不求出離。現在我聽到佛的慈誨,得到正法的燻修,身心快然,獲大利益。世尊!在通往涅槃的修行道路上,各個次第的名目都是什麼呢?什麼叫做幹慧之地、四十四心?怎樣算是進入地中?什麼叫做等覺菩薩呢?」說罷,五體投地。
世尊稱讚阿難道:「善哉阿難!你能為大眾,及末世一切求正覺的眾生,指導他們從凡夫到大涅槃的正修行路。你仔細聽好,我現在就為你解說!阿難。要知道,自性圓明,本來沒有名相,也沒有世界和眾生。有妄才會有生,有生才會有滅。所以,生滅就是妄,滅妄名為真,這是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的二轉依。阿難!你要修行,直詣如來的大涅槃,先要知道眾生和世界這兩種顛倒的產生的原因,能不顛倒,就是如來。
阿難!什麼是眾生顛倒呢!自性本來圓滿。用這個本來圓滿的心去尋求一個清楚的內容,於是,這個清楚和內容就都是虛妄的了。在虛妄與清楚的相對中產生了知見,這樣,就從畢竟無變成了究竟有。虛妄與它所尋求的內容,並無因由。只是安住在妄相中,沒有了根本。依靠著這沒有根本的妄相,而建立起了眾生和世界。
迷失了本來的圓明,而產生虛妄。虛妄沒有體性,因此無所依憑。想要真實,有了個想法,就已經不是真實了。明明不真,還要求真,於是產生了種種假象。虛假的生發、虛假的安住、虛假的心識、虛假的塵相,輾轉相生,彼此促進,相互薰染,而形成業。相同的業就會彼此感應。因為業感的相滅相生,於是有了眾生顛倒。」
「阿難,這個善男子,以真方便發起這十種心。心精誠到極點時,便在這精誠中,把這十種心合而為一。這就叫『發心住』。這時,心中明澈得猶如清淨的玻璃之中閃耀著精金。把這種妙心履以成地,叫做『治地住』。心地中凡有所知,一切明了。遊步十方,沒有留礙。此時叫做『修行住』。行為與佛一樣,時時能感受到佛的氣氛。就好像中陰身自己就能直接找到父母一樣,此時,在冥冥之中就能得到音信,投生為如來種。所以叫做『生貴住』。既然遊歷到如來的『道胎』中,就成為佛法的繼承人。如同胎兒長成人形,具足了人的相貌,這就叫『方便具足住』。不但長相跟佛一樣,心相也跟佛一樣,所以叫『正心住』。身心相合,日益增長,這叫『不退住』。十身靈相,一時具足,這個境界叫『童真住』。」
「這個時候,有十種有靈相的身形,能同時現十個身。這十身可以每一身又現十身,這就百身。百身的每個身又可以現十身,這就現千身、萬身--具足這麼大的神通。佛身既已成就,如同胎兒從母腹中誕生,親身成為佛子。這時叫'法王子住'。國王在太子成人後,把國事委託給太子處理時,要舉行灌頂的儀式。法王子此時也可以代佛宣化,所以叫『灌頂住』。」
「阿難。這位善男子,成為佛子以後,具足如來的無量妙德,能於十方隨順眾生,這叫『歡喜行』。」
如來接著說道:「能利益一切眾生,這叫『饒益行』。自身覺悟了,還能去覺悟他人。對任何境界,都沒有違逆和抗拒。這叫『無瞋恨行』。在十二類眾生中,隨類化現。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平等,十方通達,教化眾生無窮無盡,這叫『無盡行』。對一切法門,融會貫通。隨機說法,沒有絲毫差錯。這是『離痴亂行』。能在同中,顯現群異。又能在異中,各各見同。這叫『善現行』。十方虛空,能化為一粒微塵。又能在一粒微塵中,顯現十方世界。微塵與世界,毫無留礙。這叫『無著行』。種種現前的境界,都是第一波羅蜜多。這叫『尊重行』。因為能圓融一切境界,所以他的行為自然符合十方諸佛的行為規則,因此叫『善法行』。這一切都是清淨無為的,是真性自然而然的流露,所以叫『真實行』。」
「阿難!這個善男子,具足了圓滿的神通,能成就一切佛事。心地精誠而純淨,遠離一切障礙。雖然普度眾生,卻沒有眾生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這叫做『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破一切相,同時沒有破的概念,這叫『不壞回向』。本有的如來自性湛然清淨,覺悟之心與諸佛無異,所以叫『等一切佛回向』。因精真而發明自性,如同諸佛的境地,這叫『至一切處回向』。外在的世界與自身的如來性相互涉入,毫無掛礙,這叫『無盡功德藏回向』。
在與諸佛同等的境地中,生發出種種清淨之因,依據清淨之因所發出的光輝,直取如來涅槃之道,這叫『隨順平等善根回向』。真如的善根既成,此時,十方眾生都是我的自性。所以自性圓滿成就的同時,也不失普度眾生,這叫『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符合一切法,同時離一切相,對合與離也無所執著,如此才契合真如,所以叫『真如相回向』。真如體性遍滿十方。既已契合真如,自然任運十方,無縛無礙,所以叫『無縛解脫回向』。圓成自性本具的德能,法界的限量隨之消滅,所以叫『法界無量回向』。阿難!這位是善男子,成就了這清淨的四十一種心,接下來再成就四種妙圓加行。」
「以佛的覺悟為自己的心,將出未出。就如同鑽木取火,剛剛把木頭鑽熱,所以叫『暖地』。以自己的心為佛行的履踐之處,好像有個依止,又好像沒有。就如同登上山頂,仿佛置身於虛空之中,但腳下還有個依託之處。所以叫『頂地』。自心與佛無二無別,安住在中道上。此時,如同忍事的人,藏在心裡也不是,一吐為快也不是,所以叫『忍地』。沒有迷覺,也沒有中道,這些數量全都消滅。此時名為『世第一地』。」
「阿難!這位善男子對於菩提大道真正通達。自心的覺悟與如來融通無二,窮盡諸佛的一切境界。這叫『歡喜地』。一切分別都導歸如來自性的大平等之中。平等的概念也不復存在。這叫『離垢地』。清淨到極點,自性本具的明覺,以光明的形式迸發出來。所以叫『發光地』。光明迸發到極點,覺性達到圓滿,智慧之火熾燃。所以叫『焰慧地』。這時,已經泯滅了一切異同,是一切分別心所達不到的境地。所以叫『難勝地』。無為的自性清淨無染,本有的明覺終於顯露出來,所以叫『現前地』。
接下來開始窮盡真如實際,所以叫『遠行地』。圓證真如本心,名『不動地』。真如本心發起妙用,名『善慧地』。阿難!到此境界,修行的過程就功德圓滿了。所以,這個境地也叫『修習位』。慈意瀰漫成蔭,猶如妙雲一般,覆蓋涅槃之海,名『法雲地』。如來逆流相迎,菩薩順行而至,交匯之地,名為『等覺』。阿難!從最初的幹慧心到等覺為止,這時才獲得金剛心中的初幹慧地。經歷重重次第,才能窮盡如來妙覺,圓成無上道。這種種位次,都要以金剛心,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在如來自性中,用本有的明覺去清淨修證,漸次深入。阿難!都是因為三增進法的緣故,才能成就這五十五個位次的真菩提路。」
如來繼續強調:「這樣觀照,才是正觀;其他的觀照,就是邪觀。」
#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