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夏日炎炎,酷暑難耐,很多人都喜歡煮綠豆湯給全家喝。綠豆湯消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也是藥食同源的1個代表。不過,喝綠豆湯,也需要了解相關的禁忌和細節。
傳統醫學認為,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潤膚、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綠豆使用最多的用途是預防中暑,還可以治療食物中毒,此外,長期食用綠豆,還可以幫助降低血脂,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有幫助作用。如果中暑、咽喉疼痛、咳嗽並咳黃痰、腮腺炎、口乾、口苦、皮膚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屬於熱症或實症,在服用中藥的同時,喝綠豆湯或吃綠豆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綠豆消暑,沒有太多禁忌,多數人都可以放心飲用綠豆湯。如果只是消暑,成人1周可以喝2到3次,每次1碗。從成分來看,綠豆中的大分子蛋白質較多,因此,胃腸消化功能較差的人,過量食用綠豆,會加重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瀉。幼兒胃腸功能較弱,喝綠豆湯應該減量。脾胃虛弱的人,可以考慮吃綠豆粥,會對脾胃起到滋養作用。
服用綠豆,還有1個說法,解毒不解藥。就是說,綠豆解除的是食物或藥物中的毒性,而不是解除藥效。所以,如果服用中藥,就要考慮與綠豆的配伍及禁忌。如果綠豆與清熱解毒的中藥同用,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比如黃連、黃柏、大青葉、板藍根、牛黃、金銀花等;但是,如果服用溫補類藥物,再服用綠豆,就可能降低藥效,溫補藥的代表是人參、黃芪、附子、肉桂、高良姜等。
綠豆解毒,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是綠豆中的植物蛋白發揮金屬螯合反應,此外,綠豆中的蛋白、鞣酸、黃酮類化合物,能夠與有機磷農藥、汞、砷、鉛等化合物結合,形成沉澱物,從而降低這些物質的毒性,減少胃腸道對毒物的吸收。因此,綠豆可以應用在農藥和重金屬中毒的輔助治療。不過,綠豆的這個特點,也會妨礙某些藥物的藥效,比如,治療帕金森病的美多巴;如果服用鋅劑、鈣劑等,馬上喝綠豆湯,也會影響效果。
傳統醫學認為,綠豆偏寒,因此,脾胃虛寒、身體陽虛者,服用綠豆沒有益處;如果患者慢性胃腸炎,肢體關節冷痛、麻木、活動不利、腹痛、腹瀉、痛經等虛寒症狀,在服用中藥的同時,應該禁食綠豆。否則,不僅影響中藥的療效,還可能加重病情。
做綠豆湯,應該注意1個細節,不要用鐵鍋煮,因為,綠豆的活性成分大多在表皮中,若用鐵鍋長時間熬煮,其中的類黃酮和金屬離子反應,形成顏色較深的複合物,煮出的綠豆湯發黑,食用後會造成胃腸不適。所以,煮綠豆湯,最好選用砂鍋。此外,還要注意,不要為了省時間而加鹼,因為食用鹼會破壞維生素B以及類黃酮抗氧化成分。煮消暑綠豆湯,用大火煮沸10分鐘即可,顏色碧綠,湯水清澈。如果為了清熱解毒,最好把豆子煮爛,這時,色澤會有點渾濁,消暑效果會變差,但清熱解毒效果會更好。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