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代持亂象叢生 長安保險大股東遭問詢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時代周報記者 胡秋實 發自北京

  一場場訴訟和糾紛揭開了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保險」)背後的股權代持問題,對於身處漩渦之中的長安保險股東而言,法院的終審判決恐怕不會是此次風波的終點。

  5月9日,銀保監會向長安保險第一大股東長安擔保下發問詢函,就此前長安保險增資一事,說明認購資金是否為自有資金,又是否與泰山金建存在關聯關係出具說明,於5月15日前書面報送銀保監會。

  2012年3月,泰山金建與天津中方榮信籤署協議,為後者代持長安保險1.5億股股份。至今年1月,泰山金建此前認購的1.05億股,因為資金來源違反規定,被銀保監會撤銷行政許可。

  無獨有偶,今年4月有民事判決書顯示,長安擔保此前與北京世紀華隆籤訂股權轉讓協議,共計轉讓長安保險6000萬股給予後者。而該6000萬股卻「寄放」在北京林氏房地產、泰山金建等三家股東手中,亦涉嫌股權代持。

  此外,長安保險在2017年出現大額虧損1.95億元,將近三年淨利全部虧完。對於虧損的原因,該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清理以前年度投資資產浮虧,財務投資收益與預算目標差異較大所致。

  時代周報記者近日走訪長安擔保,但該公司表示不便接受採訪。長安保險向時代周報記者回應稱,按照監管要求,長安擔保應於5月15日前正式書面反饋監管機構。隨後公司將視情況做好相關工作。而此前公司收到的股份認購被撤銷一事,公司股東大會已經通過相應增資方案,正在推進中。

  緣起於訴訟

  資料顯示,銀保監會此次問詢緣起於長安保險另一股東泰山金建的訴訟。北京高院終審判決書顯示, 2012年3月,泰山金建與天津中方榮信籤訂協議,由天津中方榮信出資1.78億元給予泰山金建,泰山金建及其指定方用該筆資金認購長安保險1.5億股股份,並且所得股份的收益權歸天津中方榮信所有。該1.78億元款項疑似曾轉入長安擔保帳戶。

  銀保監會向長安擔保發出問詢函,要求說明此前認購新增股份1.4億股的資金是否為自有資金,提供詳細資金來源,並且與長安保險股東泰山金建是否存在關聯關係。

  當然,天津中方榮信之所以起訴泰山金建,主要原因是由於在此前協議中提到,股價款交割後執行股權質押,後期將股權完全轉讓給天津中方榮信。但該股權轉讓問題在協議中出現糾紛,而後並未履行。長安擔保還因此起訴泰山金建與天津中方榮信,認定該協議違反股東優先認購權。

  事實上,保監會此前在2017年3月20-3月28日進行的公司治理現場評估,便發現了該公司存在的治理問題。至10月,保監會發函要求長安保險查實股東股權、關聯交易、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責令整改,當中便提及泰山金建與天津榮信的股權糾紛問題。

  至今年2018年1月11日,保監會發布撤銷新政許可決定書,清退泰山金建在2012年認購的1.05億股股份。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泰山金建持股長安保險1.56億股,被清退後將跌出前10大股東。

  資料顯示,泰山金建於2005年1月24日在東城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張瑾。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經濟合同擔保(不含融資性擔保),為北京安化樓綜合服務大廈(即「長保大廈」)全資子公司。而長安保險總部、北京分公司及大股東長安擔保均位於長保大廈辦公。

  長安擔保的股東為武漢智礪投資、北京信中利投資、北京長保建設、中國菸草實業發展中心,武漢智礪背後股東均為自然人,其中包括長安擔保主要創始人劉智、欒建平。而武漢智礪投資自然人股東鄧新漢的名字,同時出現在泰山金建的監事名單中。

  股權代持糾紛

  然而,長安擔保與泰山金建還牽涉另一起股權糾紛,長安保險股權結構問題頗不一般。

  4月18日,北京市二中院的一份民事判決書顯示,早在2012年3月,北京世紀華隆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紀華隆」)與長安擔保在《股權轉讓協議》中約定:長安擔保向世紀華隆公司轉讓長安保險股份6000萬股,其中3000萬股由北京林氏房地產公司持有,2000萬股由大連運達控股持有,1000萬股由泰山金建持有。

  資料顯示,北京林氏房地產、大連運達控股、泰山金建均為長安保險股東。長安擔保出讓股權,卻由另外三家股東進行出讓,而前述三家股東並未在《股權轉讓協議》中簽字蓋章,該三家企業與長安擔保之間涉嫌股份代持。

  但是,該股權轉讓並未履行,也因此產生訴訟糾紛。該判決書中,長安擔保解釋稱,之所以不直接將股權過戶到世紀華隆相關公司名下,原因在於當時長安保險正在籌劃增資擴股。長安擔保指定將0.6億股股份暫放於上述三家公司名下。

  值得一提的是,長按擔保所提到的該增資事項,正是上文泰山金建與天津中方榮信股權糾紛的起源。

  另外,長安保險的治理問題也頗受業內關注,此前更是涉及年報造假被推至風口浪尖。2017年5月,長安保險進行年報更正,「2009年以前少記其他資產2217萬元,導致利潤虛增2217萬元」,以及「2009年當年少記固定資產45萬元,少記其他資產1853萬元,少記業務及管理費1899萬元」,這導致公司累計淨利潤虛增4116萬元。更正後,2009年實際為虧損狀態。

  資料顯示,長安保險是我國首家專業責任險公司,2014-2016年淨利潤為0.083億元、0.15億元、0.057億元,至2017年出現1.95億元虧損。進入2018年一季度末,長安保險業務收入6.88億元,虧損1.31億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86%和172.6%。

  有不願具名的保險業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保險牌照在資本市場上價值斐然,也致使部分股東倒賣股權賺取差價,不過鑑於銀保監會的穿透式監管,未來股權代持問題絕不會被姑息。

(責任編輯:魏京婷)

相關焦點

  • 長安責任保險獨家回應:監管問詢事宜已轉所涉股東當三日內回復
    股權問題由來已久  在問詢函中,銀保監會表示,有公眾近期反映長安責任保險在增資擴股中,長安擔保認購新增1.4億股股份的資金來源並非自有資金,並且與長安責任保險的另一股東泰山金建存在關聯關係。對此,銀保監會要求長安擔保說明於2012年4月份認購長安責任保險1.4億股的資金是否為來源合法的自有資金,並提供詳細資金來源說明及出資前(包括出資當月)銀行帳戶對帳單等證明材料。
  • 新一輪險企違規股權清查開啟?華潤信託潛伏首家保險系「混血」資管...
    崑崙健康、長安責任、利安人壽、君康人壽、華匯人壽、上海人壽、華海財險等多家險企都有股東被清退,也曾經歷一次又一次「找股東」的艱難歷程。甚至有的險企為了彌補違規股權被清退後留下的資金「窟窿」,用縮減註冊資本金的方式來完成這項「換血」工作。此次,華潤信託的違規代持方式,也是保險業違規代持股權中少有的案例。
  • 基於股權代持中隱名股東排除執行權益的思考
    一般而言,股權代持關係中實際出資人得以主張享有的權益有:1 . 針對名義出資人的投資收益請求權;2 . 針對公司的股東資格確認請求權;3 . 針對名義出資人之債權人的強制執行排除權。在強制執行的場合,對實際出資人來說僅僅是上述權益的後二項才具有實際抗辯意義。特別是針對公司的股東資格確認請求權,是委託代持的股權遭遇強制執行時,實際出資人首先需要突破的問題。
  • ...老牌險企股權突然被拍賣!曾陷德隆系爆雷遭勒令停業,神秘買家又…
    該公司一筆8000萬股代持的股權被作價0.16元/股拍賣,買家是一家神秘的上海公司,旗下參股銀行、公募、金融租賃等多個金融牌照。2014年8月,該公司從美邦服飾手中受讓長安基金33%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在長安基金增資後,上海恆嘉美聯持股比例現已降至24.44%,為第三大股東。2016年底,上海恆嘉美聯曾參與當時「海航系」旗下的皖江金融租賃增資,耗資27450萬元拿下2.25億股股份,佔皖江金融租賃增資後總股本的4.89%,為並列第三大股東。
  • 32公司逃離險企 永安保險等股權出售難(2)
    近期,新京報記者還獲悉,為落實2019年公司治理監管工作任務,決定組織開展保險機構股權和關聯交易專項整治工作,將嚴厲打擊保險機構股東股權違規行為以及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亂象行為,將重點關注2018年實施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出臺後的股權和關聯交易情況。
  • 長安保險迷局:內部人稱很多公司高層不懂保險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2014年1月13日,長安保險原法定代表人、總裁,現任副董事長劉智涉嫌合同詐騙被公安部門網上通緝,涉案金額為1.78億元。2013年11月28日之後,劉智便失去聯繫。立案單位是天津經偵總隊。     經濟觀察報經過調查發現,該案為長安保險增資擴股引發的代持糾紛,但,這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上述涉案一事發生後,長安保險近年來積蓄的股東矛盾進一步激化。
  • 亞太財險17.3%股權遭拍賣第二大股東或易主,估值溢價卻折價起拍
    其實,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保險機構股權被公開拍賣,但值得關注的是,多以流拍終局,業內分析,一方面在於被拍賣股權原本多為質押狀態,股東方存在債務隱憂,而小比例股權對於買家而言吸引力也相對有限;另一方面,監管對於保險公司股東資質的嚴監管,行業回歸保障的強約束,促使各類資本不再盲目投資保險業。
  • 亞太財險17.3%股權遭拍賣第二大股東或易主,估值溢價卻折價起拍...
    債務糾紛下,新華聯集團接連變賣資產,所持亞太財險股權在質押後也未能逃過被處置還債的命運。  其實,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保險機構股權被公開拍賣,但值得關注的是,多以流拍終局,業內分析,一方面在於被拍賣股權原本多為質押狀態,股東方存在債務隱憂,而小比例股權對於買家而言吸引力也相對有限;另一方面,監管對於保險公司股東資質的嚴監管,行業回歸保障的強約束,促使各類資本不再盲目投資保險業。
  • 長安保險總裁落定!董事會成員幾近換新 距第一大股東「雙百」目標...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不久前剛完成增資和註冊地遷移至安徽蚌埠的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保險」),近日亦在高層人事方面發生更迭。據公司第三屆董事會審議,聘任張子良為長安保險總裁。而董事會成員亦經歷了一次大換血,僅王傑、林發祥留任,其餘皆換新。
  • 長安保險擬引入新股東增資1.5億
    12月15日,長安保險發布變更註冊資本公告,擬增資擴股募集資本金1.5億元,每股定價為1.0元。本次增資方為一家新股東,即河南正陽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河南正陽)認購1.5億元,增資後股權佔比4.41%。完成後,公司註冊資本將從目前的325154萬元增至340154萬元。
  • 股權變動頻繁 萬家文化被上交所問詢
    信息 股權變動頻繁 萬家文化被上交所問詢 2016-08-10 14:57:54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大眾保險股權再遭轉讓 外資入股難阻保險下滑
    連年虧損 盈利能力受質疑儘管交易人士對於此次轉讓方的身份一再隱瞞,但大眾保險股權遭轉讓已非第一次。2008年5月7日,上海天時實業總公司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以414.4萬元掛牌轉讓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24萬股社會法人股,佔0.53%股權,即每股出售股價1.85元。
  • 原佛山市副市長之子股權代持迷局仍難解 百合醫療二闖IPO再鎩羽
    據當年證監會發審委事後發布的審核結果公告顯示,發審委對百合醫療的質疑首當其衝的便是其歷史沿革中實控人黃凱的有關股權曾被人代持的合理性和其累積出資資金來源的合法合規性。「請發行人代表說明發行人1999年設立時,黃凱表兄馬立勳代黃凱持有發行人控股權的具體原因及其合理性,黃凱是否存在當時不適合擔任發行人股東的情形。」
  • 創始人做隱名股東上演驚魂一幕淄博萬壽園代持股東差點上了位
    淄博萬壽園工商登記資料顯示,2015年3月16日,公司召開股東會並形成決議:同意吸收任紅、徐延青、尹曉春為公司新股東;同意股東趙勇將其持有的7萬元股權以7萬元價格轉讓給任紅,同意趙勇將其持有的7萬元股權以7萬元價格轉讓給徐延青,同意趙勇將其持有的25萬元股權以25萬元價格轉讓給尹曉春。同日,趙勇分別與任紅、徐延青、尹曉春籤訂股權轉讓協議。
  • 夢金園子公司股權轉讓背後代持「眼花繚亂」
    《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注意到,此次夢金園募投項目主要由其子公司山東億福金業珠寶首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億福」)作為實施主體,該公司歷史上存在眼花繚亂的股權轉讓並且有股份代持的「基因」,而代持的原因竟然是為了方便以「非關聯方」身份為夢金園及子公司貸款提供擔保。
  • 立訊精密深陷近200億股權代持風波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的籤署於2011年3月23日的「股權承諾聲明書」顯示:吳政衛系透過王來春女士代為持有香港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立訊」)8%的股權;按香港立訊控股比例66.7%來計算,前述代持股權經換算系對立訊精密擁有約為5.336%的股權。
  • 停業16年 這家老牌險企股權突然被拍賣!曾陷德隆...
    停業16年,這家老牌險企股權突然被拍賣!曾陷德隆系爆雷遭勒令停業,神秘買家又是誰? 摘要 【成交價0.16元/股!停業16年 這家老牌險企股權突然被拍賣!神秘買家是誰?】近期,一則拍賣公告將東方人壽的最新情況向外界披露。
  • 華泰保險股權再現變更 10名小股東準備離場
    初創之際,華泰財險股東創紀錄地達63家,註冊資本高達13.33億元,「不差錢」 成了其第一個標籤。  不過,近年來,華泰保險的股東股權似有集中變更的跡象。  7月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華泰保險接連發布兩封關於股東變更的公告,共10家小股東擬出讓所持華泰保險股權,分別由擬新入股東龍淨實業和現股東安達百慕達保險受讓。
  • 中科信息重組遭問詢 標的大股東認定合理性引關注
    12月7日,中科信息再收深交所的問詢函,其中標的大股東認定為財務投資者的合理性等問題被重點關注。重組方案顯示,中科信息擬向成都中科唯實儀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唯實」)、中科儀、上海仝勵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仝勵」)及陳陵等32個股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瑞拓科技100%股權,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100%股權的交易作價為24509.61萬元。
  • 好股東,壞股東,一家險企興衰之源 丨 縱論公司治理①
    事實上,抓公司治理、抓股東準入,已經成為監管部門整治保險市場亂象、防範風險的根本所在,目的就是逐步清除「壞股東」,引進「好股東」,讓「熱錢」出去,讓「冷錢」進來,從根源上徹底扭轉行業發展風氣。一些股東急功近利,用短錢購買長期股權。在股東之上再架設一層,將非自有資金變身為自有資金。接手股權前,就大規模派進管理人員,也不能說違反規定。通過質押股權抽取、接盤股東資產快速變現,有的直接給保險公司下達資金任務。在「聰明人」面前,監管「防火牆」變成了「籬笆牆」。有的大股東公開宣傳自己的商業模式:保險公司提供融資,主業項目收入支持保險產品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