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
編輯/Cici
我們在成人社會裡面,經常會遇到5個需求,那就是馬斯洛需求,我還記得第1層是生理需求,第2層是安全需求,第1、2層是人活在這世界上最基礎的兩層需求。我們成年人暫且如此,小孩子從小成長的時候也十分需要給滿足的。小孩在身體發育的時候,精神意識也在發育成長。我們在成為父母之後,一定要在小孩子童年時代給予足夠的關注。
我家裡的小孩子在3-4歲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他經常告訴我,做夢特別害怕殭屍,然後我低聲細語問他,「寶寶,你第1次見到殭屍,在哪裡看到的?」他指了一下我的手機,說是和平精英暗黑系列畫面,裡面那些殭屍超級恐怖。他夢見那些殭屍追著他跑,超級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然後就被嚇醒了。其實孩子的害怕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的。但問題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通過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導致小孩子後期繼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那麼面對這些小孩子的恐懼,父母一般會怎樣做呢?我在下面列出父母經常用的錯誤方法:父母很多都是沒有用戶思維,他們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直接哄小孩,「這世界上完全不可能有殭屍的,你不要想太多了。」或者是說「有殭屍都是騙人的,別聽他們亂說,媽媽知道這世界上沒有殭屍,所以你做的夢都是假的,你要告訴自己是假的,不要相信。」第2種父母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去了解小孩子,幫助小孩子做心理輔導。所以他們會選擇最最簡單的方法告訴小孩子害怕什麼,就儘量不要接觸到這些食物,或者是跟這些食物保持距離。其實這個父母這樣的做法也治標不治本,完全不能幫孩子從根本上去解決恐懼的本質。
第3種的父母可能會有一些更可惡的做法,就是利用小孩子提供恐懼的信息,而用來在小孩子不聽話不配合父母行為去完成任務的時候,就用來恐嚇小孩子。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爸媽總是跟我說,如果我不聽話就叫警察叔叔把我捉走,其實那時候,我感覺警察叔叔就是一個惡魔、一個妖怪、一個壞人。父母利用一些懲罰的手段,把社會上的信息扭曲,然後傳遞給小孩子,這樣子很容易造成小孩子錯誤識別社會信息。
那面對這些錯誤的做法,父母要怎樣做才能幫助小孩子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呢?首先,我們來先了解下心理脫敏療法。脫敏療法,其實是屬於心靈上的一個治療方法。發明者是利用害怕什麼就去了解什麼的方法重新認識恐懼。其實孩子每次害怕的事情,背後都有很多原因的,面對恐懼的東西只有正確面對它,循序漸進克服它,才能幫助自己在心裏面消除恐懼。其次,我們要了解清楚小孩子心裡恐懼的是什麼。例如我家裡的小孩子一直很害怕蜘蛛,每次看到蜘蛛,都會驚訝跳起來告訴我,「媽媽媽媽,有恐怖的蜘蛛,快打死它。」我剛開始的時候很疑惑,為什麼他會討厭蜘蛛,甚至是用恐懼來表達對蜘蛛的一個情緒?原來是小時候我跟他爸爸看恐怖片的時候,他偷瞄了一些蜘蛛吃人的圖片,他記在心裡,所以看到蜘蛛他反應就是蜘蛛不是一個好東西,會吃人,會有危險。
然後,了解到小孩子的恐懼根源,我們要從根本上去解決,開始帶小孩子去重新了解蜘蛛是一個怎樣的動物?在我們世界裡充當著什麼樣的角色?在我們生活中都做了什麼有利的事情?其實蜘蛛是屬於比較醜陋的昆蟲,但是它在人類生活中是有很多作用的,第1個就是它可以幫助我們的農田祛除很多害蟲;第2個有藥用價值的,可以幫忙治病;第3個就是家裡的蜘蛛,可以抵抗一些蟑螂的侵入,蜘蛛是蟑螂的天敵,而且蜘蛛在家裡可以幫我們吃蚊子。我們作為父母需要正確引導小孩子去重新認識這個假的「恐懼」。
最後,我們可以製造一些機會,例如帶小孩子去動物園,或者是去昆蟲園,去看各種各樣的蜘蛛昆蟲,可以希望通過這個科普的學習機會,讓他正確了解蜘蛛,從而減少孩子對蜘蛛的恐懼,說不定小孩子以後還能成為一位昆蟲學專家。
總的來說,小孩子恐懼的事情,有可能是因為他了解的信息不夠多,或者是思考的方式需要父母來引導。孩子的恐懼是有一個隱含前提的,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平時留意小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對事物的了解認知程度,從根源上去解決,才能幫助小孩子克服恐懼困難,然後讓他們成為更加健康的人。您聽到這裡,是不是不再害怕面對遇到孩子恐懼心理問題呢?如果你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可以在下面留言區分享給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