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跟父母一樣缺乏安全感?這些小妙招,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2020-12-20 辣媽育兒經驗談

文/木木

編輯/Cici

我們在成人社會裡面,經常會遇到5個需求,就是馬斯洛需求,我還記得第1層是生理需求,第2層是安全需求,第12層是人活在這世界上最基礎的兩層需求我們成年人暫且如此,小孩子從小成長的時候也十分需要給滿足的。小孩在身體發育的時候,精神意識也在發育成長。我們在成為父母之後,一定要在小孩子童年時代給予足夠的關注。

我家裡的小孩子在3-4歲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他經常告訴我,做夢特別害怕殭屍,然後我低聲細語問他,「寶寶,你第1次見到殭屍,在哪裡看到的?」他指了一下我的手機,說是和平精英暗黑系列畫面,裡面那些殭屍超級恐怖。他夢見那些殭屍追著他跑,超級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然後就被嚇醒了。其實孩子的害怕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通過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導致小孩子後期繼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那麼面對這些小孩子的恐懼,父母一般會怎樣做呢?我在下面列出父母經常用的錯誤方法:父母很多都是沒有用戶思維,他們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直接哄小孩,「這世界上完全不可能有殭屍的,你不要想太多了。」或者是說「有殭屍都是騙人的,別聽他們亂說,媽媽知道這世界上沒有殭屍,所以你做的夢都是假的,你要告訴自己是假的,不要相信。」第2種父母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去了解小孩子,幫助小孩子做心理輔導。所以他們會選擇最最簡單的方法告訴小孩子害怕什麼,就儘量不要接觸到這些食物,或者是跟這些食物保持距離。其實這個父母這樣的做法也治標不治本,完全不能幫孩子從根本上去解決恐懼的本質。

第3種的父母可能會有一些更可惡的做法,就是利用小孩子提供恐懼的信息,而用來在小孩子不聽話不配合父母行為去完成任務的時候,就用來恐嚇小孩子。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爸媽總是跟我說,如果我不聽話就叫警察叔叔把我捉走,其實那時候,我感覺警察叔叔就是一個惡魔、一個妖怪、一個壞人。父母利用一些懲罰的手段,把社會上的信息扭曲,然後傳遞給小孩子,這樣子很容易造成小孩子錯誤識別社會信息。

那面對這些錯誤的做法,父母要怎樣做才能幫助小孩子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呢?首先,我們來先了解下心理脫敏療法。脫敏療法,其實是屬於心靈上的一個治療方法發明者是利用害怕什麼就去了解什麼的方法重新認識恐懼。其實孩子每次害怕的事情,背後都有很多原因的,面對恐懼的東西只有正確面對它循序漸進克服它,才能幫助自己在心裏面消除恐懼。其次,我們要了解清楚小孩子心裡恐懼的是什麼。例如我家裡的小孩子一直很害怕蜘蛛,每次看到蜘蛛,都會驚訝跳起來告訴我,「媽媽媽媽,有恐怖的蜘蛛,快打死它。」我剛開始的時候很疑惑,為什麼他會討厭蜘蛛,甚至是用恐懼來表達對蜘蛛的一個情緒?原來是小時候我跟他爸爸看恐怖片的時候,他偷瞄了一些蜘蛛吃人的圖片,他記在心裡,所以看到蜘蛛他反應就是蜘蛛不是一個好東西,會吃人,會有危險。

然後,了到小孩子的恐懼根源,我們要從根本上去解決,開始帶小孩子去重新了解蜘蛛是一個怎樣的動物?在我們世界裡充當著什麼樣的角色?在我們生活中都做了什麼有利的事情?其實蜘蛛是屬於比較醜陋的昆蟲,但是它在人類生活中是有很多作用的,第1個就是它可以幫助我們的農田祛除很多害蟲;第2個有藥用價值的,可以幫忙治病;第3個就是家裡的蜘蛛,可以抵抗一些蟑螂的侵入,蜘蛛是蟑螂的天敵,而且蜘蛛在家裡可以幫我們吃蚊子。我們作為父母需要正確引導小孩子去重新認識這個假的「恐懼」。

最後,我們可以製造一些機會,例如帶小孩子去動物園,或者是去昆蟲園,去看各種各樣的蜘蛛昆蟲,可以希望通過這個科普的學習機會,讓他正確了解蜘蛛,從而減少孩子對蜘蛛的恐懼,說不定小孩子以後還能成為一位昆蟲學專家。

總的來說,小孩子恐懼的事情,有可能是因為他了解的信息不夠多,或者是思考的方式需要父母引導孩子的恐懼是有一個隱含前提的,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平時留意小孩子的思維方式對事物的了解認知程度,從根源上去解決才能幫助小孩子克服恐懼困難,然後讓他們成為更加健康的人。您聽到這裡,是不是不再害怕面對遇到孩子恐懼心理問題呢?如果你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可以在下面留言區分享給我們哦。

相關焦點

  • 父母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讓孩子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通過仔細觀察和細心分析,加上和孩子的充分交流與溝通,父母就能夠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想法,有利於父母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是因為什麼而感到自卑。這樣,父母幫助孩子找到了自卑的根源,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
  • 治癒電影《奇蹟男孩》:讓所有有缺陷的孩子,都能克服社交恐懼
    正是因為家人的鼓勵,使得二級旺旺去走出自己內心的傷害,慢慢去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懼。同時在學校當中他受到了老師的幫助以及尊重,學校的校長看到二級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斥以及嘲諷。2、父母的愛和鼓勵孩子克服社交恐懼,不單單需要自身的努力,更是需要身邊父母家人的愛以及鼓勵所有父母家人的愛才能夠給予孩子更大的勇氣,才能夠給孩子更大的安全感。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就醫時的恐懼還需家長幫助克服
    孩子難免會生個小病,有些疾病可以自愈,但是有些需要治療才能好轉,看醫生是小孩成長必然的經驗之一。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對醫院是非常的抗拒的,孩子生病了父母又不得不帶孩子去看病。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去醫院就是一場噩夢,總是覺得穿白大褂的醫生們要傷害他們。
  • 孩子害羞不願意表達,家長需要做好引導,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孩子在日常交往中表現得落落大方,而有些孩子卻總是害羞、膽怯,不願意表達,甚至產生社交恐懼。而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害羞的情緒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做好引導。只是很焦急和孩子說:"不要總是悶在房間裡,出去和同學玩會唄,別這麼膽小嘛..."
  • 0-6歲的孩子都害怕什麼?收好這份「害怕清單」,幫孩子一一克服
    這種現象多發生在0-6歲之間,總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的離不開大人,於是就被家長貼上了「膽小」、「害羞」的標籤。「孩子到底在害怕什麼?」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有害怕的事情,但是隨著長大成人,害怕的東西也就跟以前不一樣了。
  • 孩子害怕看醫生?家長引導是關鍵!這六個小妙招值得收藏!
    幫助孩子消除看醫生恐懼的六個小妙招2、正視他的恐懼很多家長因為怕孩子由於恐懼而不願意去醫院,往往會哄孩子說:「別害怕幫助孩子消除看醫生恐懼的六個小妙招3、用肢體語言提供勇氣孩子在醫院檢查的時,最無助的時候是與父母分開獨自坐在檢查椅上
  • 孩子膽子小?家長不要擔心,5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3、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沒有安全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通常都會膽小。4、不愛出門,平時都是與長輩住在一起,偶爾與父母一起出去玩,孩子見過的事物就會相對比較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沒見過世面」,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膽小,不敢與人接觸,生怕被嘲笑。
  • 孩子獨自聽恐龍故事膽子變小,減輕恐懼害怕心理,父母應該看看
    沒有想到回家後,女兒跟我講:「媽媽,你知道樂樂為什麼膽子變小了嗎?」,父母說孩子膽小,這樣做的結果,只會使孩子在恐懼中越陷越深,正確的做法是,承認孩子害怕的現象確實存在,這樣孩子知道父母了解孩子的恐懼,也會相信父母的勸慰、解釋、才能夠解除恐懼心理。
  • 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睡覺時都有以下表現,媽媽別裝看不見
    小的時候喜歡咬,已經咬去一半了,換新的也不行,一模一樣的也不行。出遠門我都要給他裝著,不然不睡覺,真是縫縫補補又3年,現在扔出去撿破爛的都不要,就我兒子把它當成寶,每晚睡覺必須抱著,要是趁他睡著,偷偷地把他的被子拿走,立馬準醒,然後哇哇大哭。對此,我真的很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沒什麼毛病,但去醫院也沒檢查出所以然來。
  • 「教練,我家孩子怕水,能學會遊泳嗎?」克服恐水心理要講究方法
    也希望通過此文跟同行的遊泳教練們交流一下經驗。 總結了一下三類恐水人群:幼童初學者、成年初學者、深水區恐水者。 這三種人群雖然同樣有對水不同程度的恐懼,但是實際情況卻不同,所以在克服方式上,我們不能一概而論。
  • 為人父母要經歷的3種恐懼,你克服了哪一個?
    小凱媽媽接著說:「現在大家都說要給孩子愛與自由,但我總怕給孩子自由太多會變成縱容孩子,這個度總是無法準確把握。當媽確實很難。」對於大家的感慨,我深有感觸,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我內心經歷了好幾種恐懼,跟大家聊天時才發現我的恐懼並非獨一無二,而是一種共性。
  • 愛吃醋並非無理取鬧,社會心理學告訴你,這可能只是缺乏安全感
    因為她們總是擔心這些事情,所以她們往往找不到其他方法讓自己安心,而是經常給朋友或情人打電話。如果她們足夠幸運,有一個情人或朋友以同樣的頻率給她們打電話,那麼她們就會感到安全,否則就會因為很小的事情而生悶氣。
  • 如何幫孩子克服焦慮和恐懼心理?澳洲出版商出了這套書
    當我們懷中的小嬰兒轉眼間學會了站立和行走,便有了「在不安世界裡尋求安全感」的訴求。面對逐漸開闊的世界,不斷接觸的新事物,不斷踏出的「第一步」,焦慮、恐懼、無措都會襲來。 你的孩子會特別特別黏某一個人嗎? 你的孩子會經常為了特別小的一件事哭個沒完沒了嗎?
  • 孩子缺乏自信,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父母平時要注意生活中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輕易將孩子的缺點暴露在外人面前,那樣會讓孩子很沒面子,從而讓孩子限在自卑的情緒當中。對於孩子的外在缺點,父母應該包容和接納,並且鼓勵孩子自我接納,讓孩子學會多欣賞自己優點。
  • 「媽媽我怕」,孩子不同年齡段最怕什麼?這份「恐懼清單」請收好
    每個年齡段都不一樣,父母不要掉以輕心 對於孩子最害怕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不太一樣的,要知道不同類型的恐懼,也是有著不同年齡的發展特徵的。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近日,湖南長沙,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居然把遊樂園搬進了醫院。 原來由於醫院日常接診中孩子是比較多的,為了緩解等待時的枯燥和讓孩子不再害怕醫院才這樣做的。
  • 孩子膽小不願和父母分房睡,巧用這3點妙招,讓孩子學會獨立睡覺
    有些孩子在稍微年齡大點時還是習慣和父母睡在一起,因為關係很好,他們會覺得很正常,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怕什麼,男女都一樣。但是有些孩子,就會在後來的長大過程中,漸漸開始有了自主意識,會害羞,會不好意思,也怕別人知道了笑話自己,就不願意再和父母一起睡覺了。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需要理性看待。
  • 寶寶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應循序漸進引導,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心理
    孩子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這樣循序漸進引導,即可幫助消除恐懼心理!趁著最近天氣比較好,張叢和老公帶著兒子叮叮到動物園,希望能夠讓孩子多認識一些小動物,增長他的見識。如果在這些人中,有人特別害怕小動物的話,對孩子也會產生影響。比如說一些媽媽特別膽小,看到動物就表現出恐懼的表情,甚至發出一些恐懼的聲音,這些都會增加孩子對動物的恐懼程度。
  • [心理]教你幫助寶寶戰勝恐懼心理
    三、對黑夜恐懼  怕黑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為要和父母分房睡覺;還有的可能是孩子經歷了精神創傷,表現為怕黑。父母應根據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措施。建議如果孩子是因為和父母分房睡而怕黑,可以儘量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例如逐漸縮短睡前陪伴孩子的時間,直到孩子適應。另外,父母要經常告訴孩子自己很愛他,給他安全感。
  • 父母吵架,是孩子看過最可怕的恐怖片
    都說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對孩子影響不好,但氣一上來就不管不顧了。85%的孩子承認父母吵架是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家庭爭論是一個負面又正常的事情,在每個家庭裡都會發生。父母爭論方式過激,孩子沒有及時得到安慰,內心會缺乏安全感,甚至在心中留下陰影,成年後更容易對婚姻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