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強鎮上連縣、下帶村,聚合政策、資金、要素等資源,可有效彌補區域經濟發展的短板,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發揮著平臺或支點的關鍵作用。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發布了
《關於批准開展2019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的通知》
批准全國298個鎮(鄉)
開展農業產業強鎮建設
此輪建設,雲南有12個地方入選,每個鎮(鄉)將獲得中央財政配套資金1000萬元。
名單如下
石林彝族自治縣西街口鎮
會澤縣娜姑鎮
雙柏縣石咢嘉鎮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永春鄉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永鎮
永勝縣三川鎮
文山市馬塘鎮
瀘水市老窩鎮
昌寧縣灣甸傣族鄉
昭通市昭陽區蘇家院鎮
硯山縣稼依鎮
洱源縣鄧川鎮
關於農業產業強鎮
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了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工作,並賦予了這些鄉鎮重要的戰略使命。這年,雲南省姚安縣光祿鎮、建水縣南莊鎮、華坪縣榮將鎮、曲靖市馬龍區月望鄉、芒市遮放鎮、昌寧縣柯街鎮、魯甸縣水磨鎮、雙江自治縣勐庫鎮進入第一批創建名單。
根據《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關於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產業興村強縣示範行動的通知》,農業產業強鎮將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發揮平臺或支點的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強鎮將成為資源要素的聚集區、縣域經濟的增長極、城鄉融合的連接器、宜業宜居的幸福地、鄉村振興的樣板田。
遮放米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財政將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對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予以適當支持,集中用於扶持壯大鄉土經濟、鄉村產業,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資金分兩年安排,第一年安排部分補助資金;第二年對達到建設標準的,安排後續獎補資金,對達不到建設標準的取消示範資格,不再安排獎補資金。
不過,想要得到這個稱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想要入選這份名單,門檻也很高,不僅要產業強,還要收入高。
其中,申報條件中有不少硬性條件,比如:
華坪縣榮將鎮
東、中、西部地區農業產業強鎮主導產業產值要分別達到6億元、4億元、1億元(西藏自治區放寬至0.5億元)以上。
當地要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特色鄉村產業,產業鏈相對完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超過2︰1,鎮域內有地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主要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或者農產品地理標識登記。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所在縣域平均水平10%以上。
光祿鎮
一項項滿足下來
層層選拔,優中選優
能夠最終入選的鄉鎮
是真的強
雲南這12個鄉鎮
在農業發展上
都有些啥優勢呢?
讓我們簡單了解下
石林彝族自治縣西街口鎮
人參果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具有抗衰老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來,雲南省石林縣不斷扶持人參果產業發展壯大,2012年,西街口鎮被命名為「中國人參果之鄉」,人參果產業自此駛入發展快車道。作為農業農村部認定的「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的石林縣西街口鎮,如今正引領全縣掀起發展人參果產業的熱潮。
會澤縣娜姑鎮
在雲南省會澤縣城西70餘裡外,有一條窄長起伏的小槽子,金沙江支流的鹽水河像一條帶子,蜿蜒於槽子之中,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鹽水石榴最早的產地:會澤縣娜姑鎮鹽水溝。
自1985年開始,娜姑鎮政府為發展經濟,為當地百姓創富增收,在雲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就開展了萬畝石榴生產基地建設,先後投入14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用於改善萬畝石榴基地果園道路、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種苗補助,為娜姑鎮的扶貧攻堅工作鋪平了道路。2004年,娜姑鎮農科院從河南農科院引進「突尼西亞軟籽石榴」實驗種植獲得成功,果實的品相、等級、口感在市場上廣受歡迎。
雙柏縣石咢嘉鎮
立足石咢嘉生態優勢,堅持「走好綠色路、打好生態牌」的產業發展思路,採取「有產業有合同的繼續鞏固一批、有產業有主體的達成合作一批、有勞力無產業的重點扶持一批、『兩無戶』委託幫扶一批」四個一批的工作思路,貧困群眾與28家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密架山豬、老虎山茶、甘蔗等10多個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荒山野地上結出產品銷售現金、土地流轉租金、基地就業薪金、要素入股股金等豐碩的「金果果」,貧困群眾就地生財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永春鄉
維西縣以中藥材種植為主的健康事業、以中華蜂養殖為主的甜蜜事業和以冰葡萄產業為主的幸福事業等三大產業,建設萬畝中藥材基地、萬頭土豬基地、萬羽土雞基地、萬隻烏骨羊基地;千畝稻田養魚基地、千箱中華蜂基地、千畝冰葡萄基地、千畝水果基地……一批批項目的落地,為永春鄉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永勝縣三川鎮
三川鎮軟籽石榴基地的種植歷史雖不長,卻憑藉著水肥一體、無公害、人工鋤草等一系列生態種植模式而效應斐然;三川鎮軟籽石榴基地佔地140畝,平均畝產可達4000斤左右,果子接近成熟期時,全部進行人工套袋,有效減少了強輻射和打藥次數,最大限度地保證內在品質的優良和外在皮質的鮮美。
文山市馬塘鎮
近年來,馬塘鎮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以苗木花卉為主的觀光農業初步實現了投資業主、村民、地方政府「三贏」的發展態勢。
瀘水市老窩鎮
老窩鎮積極創新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模式,採取『黨總支+合作社+黨員+農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黨總支+龍頭企業+建檔立卡貧困戶』等模式,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此外,在脫貧攻堅中,老窩鎮將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助推器,不斷發展壯大原有的種植養殖等傳統優勢產業,提升「老窩品牌」知名度,同時大力引進和培育旅遊、餐飲等新興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模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永鎮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是國家51個糖料蔗核心基地縣(市)之一,也是國家糖料生產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昌寧縣灣甸傣族鄉
灣甸傣族鄉地處地熱河谷地區,經過多年發展,昌寧的灣甸和卡斯、柯街已成為「雲菜」主產區之一,是南菜北運的重要基地。灣甸因「天然溫室」而搶佔先機,種植的青辣椒、無筋豆、黃瓜、茄子、苦瓜等從11月開始上市,一直持續到春節。近年來,灣甸檸檬等5個千畝規模農業展示區建設成效明顯。2018年,灣甸興茂現代畜牧莊園基地已流轉林地2萬餘畝,種植澳洲堅果2000畝。
昭通市昭陽區蘇家院鎮
近年來,蘇家院鎮依託三面環山,中部地勢平坦多為良田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蘋果、核桃等經濟作物,並藉助昭璞綠道、大山包一級公路帶動鄉村休閒旅遊發展,同時通過流轉土地建立合作社、引進公司,開拓出鄉村發展的一片新天地。
硯山縣稼依鎮
多年來,稼衣鎮都把果蔬產業作為農業主導產業來培育。而稼衣鎮聯興蔬菜種植合作社的發展歷程是硯山縣把「菜籃子」工程建設作為促農增收、推動農業增效、加快精準脫貧步伐的一個縮影。
洱源縣鄧川鎮
鄧川鎮,是雲南省洱源縣的南大門,距洱源縣城23公裡。近年來,鄧川鎮引導農民發揮比較優勢,建設集中連片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探索新產業。比如,在鄧川鎮中和村,此前這片區主要種植大蒜,現在引進洱源縣雲生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先行先試。產品主要銷往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城市,實現訂單農業,有效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在三營鎮士登村,傳統作物蠶豆替代了大蒜種植,形成了連片化、規模化種植模式。
雲南這12個鄉鎮
在農業發展上還有許多優勢
上述的介紹只是冰山一角
我們相信
這些鄉鎮的農業
將會越來越好
你的家鄉在這份名單上嗎?
為家鄉加油點讚吧!
完整名單如下
來源|「雲嶺先鋒」微信公眾號
編輯|任厚道
編審|錢 旺 褚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