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高雄港沒落主要原因是兩岸無法直航

2021-01-19 搜狐網

  臺媒:高雄港「沒落」主因是兩岸無法直航

  中國臺灣網4月6日消息 針對近日人們關注的高雄港跌落全球十大港口之外的消息,今天台灣《工商時報》發表社論對高雄港的衰落原因進行了分析,文章指出,高雄港「沒落」的主因其實可以歸咎兩岸無法直航,使大陸轉口貨櫃與物流業務無法利用高雄港。

文章還認為民進黨當局對於兩岸的經貿往來幹預太多,使原本因同文同種而佔據優勢的臺商失去太多商機。

  評論說,曾經在全球貿易與航運尤其轉口運送上擁有一席之地的高雄港,如今卻光芒不再。統計數據顯示,高雄港在2000年前,擁有全球第3大貨櫃港紀錄長達8年,2000年時因釜山港裝卸量大幅成長,遭排擠退落為全球第4,2002年遭上海超越,2003年再遭深圳超越,排名掉落至全球第6。去年底,高雄港又被荷蘭鹿特丹和中東的杜拜兩個港口超越,排名一口氣跌落為世界第8。今年三月數據顯示,由於一月份單月貨櫃吞吐量被廣州、寧波舟山港超越,高雄港的世界排名首度掉到10名之外,而這個趨勢很可能繼續下去,甚至急遽惡化。

  評論分析認為,高雄港排名節節敗退存在很多原因,雖然表面上高雄港的貨櫃裝卸量每年仍然維持一定的成長量,但後來居上的港口成長成績更為可觀,自然將高雄港擠到後面去了。而在諸多原因中,除了大陸本身對外貿易發達,使諸多港口貨櫃裝卸數量遽然提升外,高雄港「沒落」的主因其實可以歸咎兩岸無法直航,使大陸轉口貨櫃與物流業務被迫無法繼續利用高雄港。

  事實上,2000年釜山港將高雄港逼退至全球第4,其主要原因就是取得大陸轉口貨櫃業務。臺當局在政策上遲遲不願正視兩岸不直航的代價,連帶高雄港的貨櫃吞吐量也隨之減退,全球排名自然只有持續下滑了。

  評論指出,在兩岸經貿交流與互動上,民眾一向就要求民進黨當局不要幹預太多,畢竟商機稍縱即逝。在全球貿易及投資浪潮中,兩岸間的經貿商務活動,臺商原本因為同文同種而佔有優勢,大可趁機利用對岸廉價的勞動力、原物料及廣大的消費市場而在全球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現在,雖然貨櫃港的競爭勝負已定,但如果妥善把握,在產業、外貿等其它領域,臺灣還有很大的空間與很多的機會,就看執政者的智慧了。(章潘)

(責任編輯:劉超)

相關焦點

  • 高雄港為何「沒落」?
    高雄港為何「沒落」? 2008年04月16日 16:01 來源:人民日報 消息引起島內各界廣泛關注,輿論認為,陳水扁當局的政治鉗制,是高雄港「沒落」的真正原因。   高雄港為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港闊水深,潮差低,可作業天數長,位處東亞太平洋航線中心點,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加上精良的貨櫃裝卸技術,優質的服務,曾在全球貿易與航運尤其轉口運輸上佔據重要位置。統計數據顯示,高雄港在2000年前,曾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三大貨櫃港紀錄。
  • 高雄港排名掉出世界前十 「沒落」原因何在
    高雄港排名掉出世界前十 「沒落」原因何在 2008年04月16日 08:3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不久前出爐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臺灣高雄港單月貨櫃吞吐量被廣州港
  • 臺灣實行兩岸直航的主要港口:基隆港和高雄港
    中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陳偉建)今天是兩岸「三通」直接通航通航的第一天,全國各個海運港口舉行盛大直航儀式。過去兩岸海運是一定要靠第三地的,現在我們可以截彎取直了,對於商業往來來說也節省了很大的成本。    在臺灣來講,主要在實行直航的港口是北部的基隆港,相對來講它是一個雙港,主要是以旅遊港口為主。
  • 兩岸直航後3個月 高雄港裝卸貨量成長4.6倍
    兩岸直航後3個月 高雄港裝卸貨量成長4.6倍 2009年04月22日 17:0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直航後3個月高雄港裝卸貨量成長4.6倍
    中國臺灣網4月22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岸去年12月15日直航,帶動兩岸航次及裝卸貨量成長,高雄港務局統計,3個多月共增80個航次,貨櫃裝卸量增4.6倍,由於業務頻繁,港務局表示,還有大陸航商擬投資、承租高雄港。
  • 【海運】兩岸直航在即 臺灣新增蘇澳及和平港
    中國臺灣網12月9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兩岸海運直航將在本月中首航,大陸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和臺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昨日協商,臺灣將再新增蘇澳、和平港,為散裝航運添利多,大陸海航會理事長胡漢湘也確定天津、上海、福州及廈門四港將參與首航,上海和高雄為熱門航線。
  • 兩岸海運今直航 臺灣首航船長心情激動3天徹夜未眠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兩岸海運直航今啟航,上午10時,臺灣「首航船長」陳信良將站上臺灣長榮公司「立敏輪」的指揮席,成為60年來兩岸海運直航破冰的「鳴笛第一人」。  據臺媒報導,接到首航的命令,陳信良緊張地3天徹夜未眠,昨天在一連串的會議與航行儀器檢測後,他在船長寢室靠著柴可夫斯基的船歌定神,心裡隨著波浪聲在打節拍。對於兩岸海運直航,陳信良表示,「兩岸直航比彎靠石垣島,整整節省3小時、兩萬美金。」他還補充「如果是基隆港啟航,以前還要回頭繞、多出16小時!」
  • 港媒:大陸海運巨擘投資高雄港令綠營分化
    值得深思的是,與以前全黨上下「逢中必反」不同,這次黨內反應兩極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沿用一貫的僵化保守思維,反對陸資入股高明貨櫃碼頭;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政府卻樂觀其成,認為有助提升高雄港的競爭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可見,民進黨內部對兩岸議題的態度已非鐵板一塊,凸現了黨中央與基層對兩岸事務認知的落差。「意識形態掛帥」與「調整大陸政策」兩條路線正在民進黨內交戰。
  • [視頻]高雄港貨櫃吞吐量降至全球第八
    進入[新聞60分]>>    CCTV.com消息(新聞60分):原本在全球貨櫃吞吐量排名第三的貨櫃港口高雄港,在維持了4年的全球第六後,2007年度再降至全球第八位。
  • 高雄港的興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拂曉摘星,ID:pkuwxx】高雄港,是臺灣地區最大的港口。它原稱打狗港,1858年天津條約和1860年北京條約籤訂之後,臺灣被迫逐步開放通商口岸,打狗為其中之一。即便2008年後兩岸直航,高雄迎來了大波兩岸紅利,但也很難挽回失去的時光。曾幾何時,大陸港口把高雄作為標杆,如今高雄已經被漸漸甩在身後。2010年,世界最大的貨櫃公司馬士基航運公司宣布退出高雄港,轉向發展潛力更大的大陸港口。看看2017年的榜單吧。
  • 臺灣航運界人士析高雄港世界排名地位下降原因
    中新社香港一月九日電臺北消息:根據高雄港務局提報的資料,該港去年全年貨櫃裝卸量約八百四十九萬三千個二十尺標準櫃,而上海港去年全年裝卸量約八百五十九萬個二十尺櫃,確定將取代高雄港的世界第四排名。  除了高雄港將退居第五外,深圳港去年裝卸量約七百二十五萬個標準櫃,超過荷蘭鹿特丹港,取得世界第六排名。
  • 高雄快輪直航大陸送年貨 島內民眾期盼「兩岸快線」
    臺灣高雄至福建平潭海上貨運直航19日首航,這艘載著700多噸、價值1500萬元人民幣農漁等產品的快輪於20日上午10時30分順利抵達平潭港,物流時間比以往大幅縮短。臺灣輿論對此普遍鼓掌叫好,並期待未來能夠重新在臺灣11個港口與大陸63個港口間建立起廣泛的「兩岸快線」。
  • 太倉港與高雄港聯手構建「兩岸物流走廊」(圖)
    太倉港與高雄港聯手構建「兩岸物流走廊」(圖) 2010年09月21日 13:0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第一港——高雄港
    主要出港貨物為基本金屬、化學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紡織品、加工食品與木竹製品等;進口貨物主要為能源礦產品(石油、煤炭、鐵礦)、農產品(小麥、玉米等)、林產品與化學製品。高雄港進出船舶與吞吐量不斷增長。2002年,高雄港進出港輪船計36484艘,總噸位為65493萬噸。其中,進港船舶18241艘,總噸位32767萬噸;出港船舶18243艘;總噸位32726萬噸。
  • 兩岸海上直航首航儀式在上海洋山港舉行
    中國臺灣網 張弛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消息  今天上午10點30分許,兩岸海運直航上海航點首航儀式在上海洋山港舉行。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上海市長韓正,國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以及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等人出席。  據悉,12月15日上午11時許,作為洋山港首日海運直航的中遠集團的「遠河」輪和中海集團的「新非洲」輪將從上海洋山港出發直航臺灣。
  • 臺北松山機場重現生機 兩岸空中直航是主因
    臺北松山機場重現生機 兩岸空中直航是主因 2009年02月17日 21:4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海運直航「繞彎取直」促海運成本大減
    昨天,中遠集團的「遠河」輪和中海集團的「新非洲」輪,就從洋山港出發,直航臺灣高雄港,其中「新非洲」輪載重量10.1萬噸,是目前大陸製造的最大規模貨櫃船。  兩岸「繞彎取直」後從上海到高雄可節約200海裡的行程,相當於10個小時的運輸時間,「一個小時燒200噸油,現在1噸油要250美元,將節約不少的燃油成本。」中海集團一位內部人士測算。
  • 臺媒:臺北港啟用有助於兩岸航運發展往來
    社評說,臺北港啟用後,在臺灣內部方面,可以解決臺灣北部商品必須南運至高雄港出口的問題,節省臺灣海運出口商品陸路運輸的時間及成本,提升臺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兩岸海運直航方面,可以增加兩岸航運往來,為兩岸航運事業發展開啟新的紀元。   社評指出,在節省出口商品陸運時間及費用方面,臺北港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南岸,地理位置優越,海床平緩,水深適中,是闢建大型港灣的合適地點。
  • 天津港迎來首艘由臺灣出發的兩岸海運直航船舶
    新華社天津12月19日電(記者劉元旭 孟華)19日10時30分,隨著響亮的汽笛長鳴聲,兩岸實現海運直航後首艘由臺灣出發直航大陸的貨輪「立敏輪」,抵達天津港(600717,股吧)五洲國際貨櫃碼頭。15日海峽兩岸正式啟動海上和空中直航,「立敏輪」於當日10時15分從高雄港起航駛往天津。  「我在開航前,激動和緊張得三天都沒有睡好覺。」作為兩岸海上直航破冰鳴笛「第一人」,「立敏輪」船長陳信良說:「直接"三通"圓了兩岸民眾期盼已久的夢。以前臺灣的貨輪到天津港很多時候從香港繞航,直航後不僅時間上可以節約一兩天,成本也可以降低15%,今後兩岸的人員和貨物往來將更加便捷和高效。」
  • 兩岸大三通明日全面啟動
    臺海網12月14日訊 兩岸隔絕60年後,兩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郵明天全面啟動,宣告兩岸大三通時代來臨。馬英九強調,兩岸通航後,臺商應積極發展新的經營模式,「交通部次長」遊芳來強調,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體的,兩岸人民透過直航將有密切的互動與往來,將為兩岸帶來新的機會、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