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婺源10月1日電 題:九景衢鐵軌上的「按摩師」
作者 汪翰 宋德強
9月30日深夜,最後一班高鐵送走夜歸的行人,靜謐的九景衢鐵軌迎來「按摩師」——大型養路機械操作工。
為確保國慶期間高鐵列車運行安全,9月30日晚間至10月1日凌晨,來自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鷹潭工務機械段的職工們,在深夜裡駕駛著大型養路機械車輛,對九景衢鐵路婺源至景德鎮區間的高鐵線路進行機械化養路施工作業。
圖為鐵路工人們正在監控車輛作業狀態。 汪翰 攝
大型養路機械操作工,一個晝伏夜出的工種,卻在保障高鐵安全運行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每晚高鐵回庫後,高鐵軌道「按摩師」就會駕駛著車輛對高鐵線路進行「疏脈活絡」,進行全面檢查和修理。
9月30日晚11點,陳柏華駕駛著34米長的「大傢伙」在九景衢鐵道上匍匐前行,「我就是個高鐵軌道『按摩師』。」
圖為鐵路工人們正在確認前方作業線路。 汪翰 攝
陳柏華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鷹潭工務機械段的司機長,十一國慶節期間,他和工友們都要操縱著70噸重的大機器對鐵道和軌枕進行搗固。「恢復鐵路線道床的彈性,保證旅客列車運行安全。」陳柏華和工友們把這項作業稱為給鐵路「舒筋活血」。
「線路方向數據多少,超高多少,請核定曲線要素……」在DLW-48型搗固車上,陳柏華手持對講機,一邊與測量的工友通話,一邊操作100多個按鈕。機器的兩個機械手不斷插入、震動、抬升、移動,「轟隆隆」作響,地面直顫。
圖為鐵路工人們正在指揮車輛作業。 汪翰 攝
「九景衢鐵路只有夜晚才有空閒作業,我們已經習慣了。」陳柏華於2012年入職,駕駛這臺機器從1號位一直幹到5號位,成為車間頂尖的全號位能手。
陳柏華腳下靈活控制著機器的走行、停駐、調整,時不時透過駕駛窗觀察軌枕間的搗固頭,有序把控著鐵道「按摩器」向前推進。
「搗固線路水平和方向誤差都不能超過1毫米。」陳柏華說,在鋼軌和道砟間作業,這麼大的鐵傢伙一不留神砸在軌枕上會「惹」出大事故,用對講機確認精確度符合要求才能繼續前行,「作業時連個噴嚏都不敢打」。
「最難熬的就是作業間隙錯車時,不敢睡,隨時要重新進入作業狀態,再困也不敢打盹。」10月1日凌晨1時,月光灑在鐵道上,一片清冷。為緩解困意,陳柏華每次都會從大機器上下來,清醒一下,再找個避風的角落,邀幾個操作手探討操作技巧。
圖為鐵路工人正在勘察作業前方線路狀態。 汪翰 攝
凌晨3時,夜間作業已結束,大型養路機械車返回施工駐地,在車輛穩穩停妥後,這群鐵道「按摩師」們卻沒有著急返回宿營車裡休息,而是一個個拉開車廂一頭的鐵皮櫃,掏出那件滿是油汙的保養服,利索穿好,轉身靠近車輛察看了起來。
工長陳教冬在鐵道旁以手勢指引大家將車輛工作裝置放下,工作裝置啟動的瞬間,他就啟動「耳聽鼻嗅」法開始了「初步診斷」。陳教冬說,這並非比喻,「車輛啟動,要先用耳朵聽有沒有雜音,用鼻子聞有沒有異味,主要是聞電氣線路燒糊的味道」。
只有多年工作經驗積累,才能在一片嘈雜聲中辨認出故障聲,「就跟聽汽車聲似的,聲音和諧就說明沒問題,不和諧一耳朵就能聽出來。」陳教冬說。
待車輛掛好工作禁動牌後,最為關鍵的車輛保養檢查工作就開始了。
閥件開關有無異常現象、風缸有無裂紋、油管接頭有無滲油、螺栓是否正常……一臺十餘米長的車輛,需要檢查的部件就有上百個,每一個小螺栓上都畫有防松標記線。
檢查完車輛,陳教冬和陳柏華打開了車輛的「心臟」發動機上方的蓋子,各種零部件露出了真面目。陳教冬手拿小手電,用手仔細排摸發動機接線是否都連接良好,拽一拽工作裝置看是否靈活或出現異常。
鷹潭工務機械段機械維修一車間主任馬發龍說,一輛大型養路機械共有4個號位,一個號位每天就要完成檢查三十個部位的檢查維護,這樣精檢細修每天都要重複至少2小時以上。
10月1日凌晨6時,初晨的太陽透過初秋的晨霧從婺源站的一側緩緩升起,完成工作的高鐵軌道「按摩師」們陸續返回至宿營車休息,短暫的數分鐘裡,鼾聲四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