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一個孤兒的晉國豪族趙氏,後來是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2020-12-25 騰訊網

公元前620年,晉襄公之子晉靈公繼位為晉國國君,晉靈公長大成人後,生活荒淫奢侈,鋪張浪費,隨意誅殺手下之人。對於晉靈公的行為,趙家先祖趙盾看不下去了,於是多次進諫規勸靈公改邪歸正,重視國家之事,但晉靈公非但不聽,反而記恨起了趙盾,想要將趙盾欲殺之而後快。

一天早晨,晉靈公派手下鉏麑前去刺殺趙盾,當鉏麑來到趙盾住處的時候,發現這位國家重臣的住處十分簡陋樸素,趙盾此時正打著盹兒穿著衣服準備去覲見國君。

鉏麑看到這一切,羞愧地退了出來,並說道:「這種時候還不忘記恭敬國君,真是百姓的靠山。殺害百姓的靠山,這是不忠;背棄國君的命令,這是失信。這兩條當中佔一條都是罪過,我還不如去死!」鉏麑於是撞死在了趙盾庭院的槐樹上。

這次刺殺趙盾沒有成功,但晉靈公並不死心,之後又以請趙盾喝酒為藉口,準備在酒桌上將趙盾殺死,幸好趙盾手下提彌明拼死相救,趙盾才倖免於難。

大難不死的趙盾準備逃離晉國,但他還未出邊境,就得到消息,原來晉靈公被他的本族兄弟趙穿給刺殺了,於是趙盾放棄了逃亡,又回到晉國,扶持晉國新君晉成公上位。

成公上位後,趙盾因擁立有功,趙氏被賜為異性公族,趙家在晉國的勢力開始崛起。之後,趙盾之子趙朔又娶了成公的女兒趙莊姬為妻,但好景不長,趙朔早夭,莊姬很早便守了寡。

時間一長,按耐不住寂寞的趙莊姬與趙嬰私通,事情敗露後,趙同與趙括兄弟二人聯手將趙嬰流放到了齊地。景公十七年,懷恨在心的趙莊姬向景公進讒言,誣陷趙同、趙括兄弟二人謀反。此時,晉國貴族欒氏、郤氏因嫉妒趙氏勢力在晉國做大,遂向景公出具了趙氏謀反的偽證。

被誣陷的趙氏因此被滅族,僅存趙朔之子趙武因跟隨趙莊姬入宮而倖免於難,被門客程嬰舍親子相救。這件事情平息之後,晉國大夫韓厥以趙氏有功為名,勸說晉景公赦免了趙家的唯一血脈趙武,並立趙武為趙祀,歸還了趙氏田邑,趙氏因此得以復興。

之後,趙武在程嬰的撫養下長大成人,又在韓厥的幫助下,將曾經屠殺趙氏一族的景公寵臣屠岸賈誅殺,趙氏成為晉國六卿之正卿,趙武開始了復興趙氏的艱難歷程。

趙國的奠基人—趙鞅

春秋末期,晉國江河日下,風雨飄搖,國家搖搖欲墜,日益衰落。此時的趙鞅由於勤周敬王有功,被周敬王封為王室命卿,趙氏開始了復興之路。

公元前513年,趙鞅抓住時機,將範宣子制定的刑書熔鑄於大鼎之上,為晉國制訂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稱「鑄邢鼎」。這部法典對日後晉國的復興起了極大的作用。

趙鞅的這一舉措,不僅使趙氏一族被天下人所熟知,也使得趙氏家族得到了晉國大多數新興勢力的支持。從此以後,趙氏一族在晉國的影響力不斷攀升,趙氏的復興指日可待。

公元前588年,得益於趙鞅所制定的法典的晉國稱霸中原,攻下邯鄲後,邯鄲被併入晉國版圖。公元前492年,於晉國有大功的趙鞅掌握了晉國的實權,在趙鞅的努力下,趙氏開始不斷向東擴張家族勢力,將伐衛獲得的500戶安置到了邯鄲之後,邯鄲成為趙鞅的私人領地,這為後來邯鄲成為趙國首都奠定了基礎。

趙無恤滅代—趙氏的實力再次大增

趙家先祖趙無恤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對代國覬覦已久。

公元前475年的一天,趙無恤邀請代國國君前來赴宴,因為代國國君的妻子是趙無恤的姐姐趙姬,所以代王不疑有他,便帶他的妻子欣然前往赴宴。

但代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這次前往的將是鬼門關,等著他的將是一個巨大的陰謀。宴席上,趙無恤不顧血脈親情,趁代國國君飲酒之際,指使手下在宴席上殺死了代國國君,看著自己的丈夫慘死,趙無恤的姐姐趙姬悲痛欲絕,隨即自殺。

殺了代王之後,趙無恤將代國的土地據為己有,趙氏的實力再次大增。

三家分晉—邯鄲成為趙國首都

春秋末期,禮崩樂壞,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衰落的命運也已無可避免。

公元前453年,此時的晉國國君已經形同傀儡,國內大權由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四家豪門大族掌握。

這一年,智氏聯合韓氏、魏氏企圖滅亡趙氏,趙氏一度瀕臨滅亡。但奈何「天不亡趙氏」,關鍵時刻,趙無恤說服韓氏,韓氏念及曾經的趙氏孤兒之情,遂與魏氏臨陣倒戈,反過來與趙氏聯合,消滅了智氏,韓趙魏三家藉此瓜分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標誌著以仁義道德為主的春秋時代結束,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登上了歷史舞臺。

公元前386年,趙敬候即位。

趙敬侯是一位眼光獨特的政治家,經過觀察發現,他覺得邯鄲是一個極為理想的整軍練武、定都進取的戰略要地。

於是,趙敬侯決定將趙國都城由中牟遷往邯鄲。歷史證明,趙敬侯的這一決策是一個英明的決定。遷都邯鄲,進可攻,退可守,趙敬侯為趙國的崛起和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此,邯鄲將在趙國崛起的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步入鼎盛巔峰

趙敬侯之後,趙國的發展一直中規中矩,且王室經常爆發內亂,國家實力因此得以大損,時常被山東六國欺負,直到一位天才的橫空出世,才扭轉了這一切,使得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稱霸山東六國,這位橫空出世的天才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趙武靈王趙雍。

趙武靈王即位後,開始了戰國歷史上最為有名的「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使趙國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強國,胡服騎射成了趙國走向輝煌的轉折點。

在趙雍的努力下,他締造了戰國歷史上第一支騎兵軍團,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有名的騎兵。但這對於趙雍來說,這一切僅僅只是開始。

之後,趙雍又用十年時間,相繼徵服了北方的遊牧民族,使趙國的疆域面積大大增加,勢力延伸到了草原身處。與此同時,在趙雍的帶領下,趙國又連續不斷攻打中山國,直到這個心腹之患消除。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通過胡服騎射,締造了戰國時期最為強大的騎兵,之後又滅中山,拓展疆域面積,經過趙武靈王之手的趙國,成了當時唯一能夠與秦國抗衡的國家,趙國也因此得以稱雄於山東六國。

結語

趙國的崛起,是極為坎坷的,從趙氏差點被滅族,再到稱雄於山東六國,這期間的經歷,是趙國先祖歷代的積累。但是,由於趙國人的爆烈任性,經常發生王室內亂事件,趙國的強大並沒有延續下去,經歷了趙武靈王之後,趙國國君一代不如一代,最終被秦國所滅。

相關焦點

  • 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的故事是假的。這個故事假得不得了。故事主要來源於《史記·趙世家》。大致故事脈絡是這樣:晉景公三年(前597年),晉國大權臣屠岸賈不經晉景公允許,突然向趙氏發難,指揮軍隊圍攻趙氏居住的下宮,將趙氏滿門抄斬。不過,有三個人躲過此劫,僥倖活了下來。他們分別是趙朔的夫人、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和趙朔的好友程嬰。
  • 告訴你戰國七雄中看似最弱小的韓國到底有多牛
    戰國七雄中提到齊國我們想到孫臏、鄒忌,提到秦國我們想到商鞅、秦始皇,提到魏國我們知道信陵君,提到趙國我們知道趙武靈王,提到楚國我們想到屈原,而提到韓國我們好像想不到什麼名人或者什麼大事,可以說七個國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就是韓國,而從當時的疆域來看,韓國的疆域面積也是最小的,那這個領土弱小、存在感不強而且又是七雄中最先滅亡的韓國,是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又是如何在戰國這一諸侯爭霸的亂世中將國祚延續近200年的呢
  • 春秋五霸變成戰國七雄,晉國是如何被瓜分的?
    晉的權利由欒、解、趙、韓、智、魏六家大夫把持,六人又都有自己的地盤和武裝軍,爭權奪地,互相攻打,後來,只剩下韓、趙、魏、智四家。四家當中,智家的權勢最為壯大。
  • 戰國七雄疆域圖,哪國的最大?
    齊國,周代諸侯國,疆域為位於今天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島,自立為君,田齊至此取代姜齊成為諸侯國楚國,是周代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燕國,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
  • 明知趙氏孤兒是摻水的故事,為什麼司馬遷還要寫進《史記》裡?
    趙氏孤兒在中國可謂是影響深遠,在大多數國人心中,這是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春秋時代,晉國重臣趙氏家族被奸臣屠岸賈陷害,為了保護住趙家最後一點血脈,草澤醫生程嬰,用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頂替了趙氏孤兒,然後以邀功請賞的名義,將自己的孩子獻給了屠岸賈,讓奸賊殘忍地殺害了那個嬰兒,然後屠岸賈自以為對趙家已經斬草除根
  • 戰國是怎麼回事?戰國七雄是哪七雄?又為什麼叫做戰國七雄?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這樣一段特殊的時期,我們把它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今天我們就著重來講一下戰國時期,為什麼我們把它叫做戰國?為什麼又把當時分裂的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稱之為戰國七雄呢?這樣一段歷史是怎樣發展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樣一段神奇的歷史之中。
  • 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 他們的國君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公卿的傀儡的?
    晉國在春秋時期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尤其經過楚莊王改革後,國力空前強大,成為中原諸侯公認的霸主。但是到戰國時期,晉國不在戰國七雄之中,那是因為按照人為歷史的劃分,他已經在戰國形成之前就破滅了。取而代之的是韓、趙、魏三個新的國家!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
  • 春秋和戰國,是以什麼事件為分界線的,這裡面又有什麼故事呢?
    東周又分為兩個階段:春秋和戰國。那春秋和戰國是怎麼區分的呢?兩個歷史階段是以什麼事件為分界線的呢?這裡面又有哪些故事呢?在春秋時期,最著名的當屬「春秋五霸」了,其中的一霸就是晉文公。到了戰國時期,最強的七個國家是:齊、楚、燕、韓、趙、魏、秦,史稱「戰國七雄」。咦!原來強大的晉國跑哪兒去了呢?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都是戰爭與和平交替出現,每一次戰爭都意味著改朝換代,從秦始皇一統中國開始,中國就成了一個大一統國家,不過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是四分五裂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地諸侯佔據一方,自己封王封侯,直至戰國時期,出現七雄爭霸的現象。
  •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混戰了八百年,他們的祖先都是誰?
    春秋五霸之三——晉文公晉國國君,姬姓,名重耳。開國國君是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往上,周后稷,名棄,是帝嚳的兒子,母親是帝嚳的元妃。往上,帝嚳,黃帝的曾孫。春秋五霸之四——秦穆公秦國國君,贏姓,趙氏,名任好。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連綿不斷的戰爭使諸侯國數量日益減少,到公元前476年,東周的諸侯國也就只剩下十多個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大致了解一下秦、齊、楚、燕、晉(韓、趙、魏)這五(七)個諸侯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興衰成敗吧。首先說說秦國吧。《大秦賦》中最後一任周天子周赧王曾罵秦贏是養馬的家奴,這話一點不假。
  • 戰國七雄中,倒數第一的國家,滅亡之前慘到僅剩一郡之地
    三家分晉後,中國歷史從春秋進入戰國時代,諸侯數量大幅減少,其中齊、楚、韓、趙、魏、秦、燕七國被後世稱為「戰國七雄」。戰國七雄中,齊、楚、趙、魏、秦、燕六國,至少都有過一時輝煌,都曾是一時最強之國,唯獨韓國僅有一個「勁韓」之稱,卻幾乎一直備受挨打、從未強過,堪稱倒數第一。
  • 戰國七雄中,韓國弱到何等程度,區區六個字令聞者落淚
    三家分晉後,中國歷史從春秋進入戰國時代,諸侯數量大幅減少,其中齊、楚、韓、趙、魏、秦、燕七國被後世稱為「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中,齊、楚、趙、魏、秦、燕六國,至少都有過一時輝煌,都曾是一時最強之國,唯獨韓國僅有一個「勁韓」之稱,卻幾乎一直備受挨打、從未強過,堪稱倒數第一。
  • 想知道「趙氏孤兒」影視劇的真相嗎?山西藏山解密
    藏山相傳春秋時晉國大夫趙朔死前將遺腹孤兒託付給門客程嬰,程嬰丟舍自己兒子,連夜躲避追殺,帶著孤兒趙武不走南邊的大道,而是向東邊出逃;東邊山勢複雜,道路崎嶇。程嬰帶著孤兒趙武潛入盂山後,躲藏了15年之久。
  • 戰國七雄,為何偏偏秦能一統天下?學者:誰讓秦國它「非主流」呢
    公元前221年,始皇帝嬴政掃滅六國,天下一統,結束了自春秋以來的長達數百年的分裂,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大小國林立,而到了戰國時期,各小國也都兼併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戰國七雄七個大國,各國實力相互制衡,那為何上天偏偏選中了秦來一統天下呢?
  • 中國舞劇《趙氏孤兒》亮相韓國
    中新社首爾5月23日電 (記者 曾鼐)舞劇《趙氏孤兒》22日晚亮相首爾,獲得韓國觀眾好評。5月22日中國舞劇《趙氏孤兒》晚亮相首爾,獲得韓國觀眾好評。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趙氏孤兒》被視為中國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取材自春秋時期歷史故事。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名列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有一個特殊的成員,韓國。這個國家從立國之初到被秦國滅掉,從來沒有取得過讓人亮眼的成績,更沒有主導過戰國的局勢。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為什麼能夠命令名列戰國七雄之一呢?韓國是三晉之一,甚至有一種說法,戰國就是從三家分晉開始的。除了韓國之外,趙國、魏國兩個諸侯把諾大的晉國一分為三,三家分晉之後,很快就在魏文侯的帶領下形成了攻守同盟。
  • 「趙氏滅族」真相:被掩蓋的姦情、內訌和陰謀|百家故事
    這個版本,根本沒有奸臣屠岸賈的身影,「趙氏孤兒」趙武也沒有遭到追殺,相應地,程嬰、公孫杵臼這些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英雄人物也並未現身。這個版本,根本不是一個忠奸雙方生死搏鬥的故事,而是晉國內部公室與強卿之間、晉國幾大強卿家族之間,以及趙氏家族內部的一場權力博弈。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並列七雄的?
    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國是戰國時期最頂尖的存在,而其中的韓國爭議頗大,一是因為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國的,二是戰國時期韓國實在是沒有幹什麼事,存在感極低,如果不是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很少有人能記住這個國家。韓國的實力真的很低麼?韓國為何會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