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農民90%以上都是非常純樸善良,然而總是有那麼10%不到的人,讓人十分頭疼,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小人」。如果一群人當中出現一兩個「小人」,那麼這一群人就難以團結,常常被弄得「雞飛狗跳」,可見「小人」是多麼的遭人厭惡啊!
「小人」都有哪些特點呢?我就舉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子,讓大家一下子就能識別「小人」:比如一群陌生人聚在一起,「小人」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拉關係,和別人攀親戚。大家都知道,農村人如果在一起嘮嗑,說著說著就通過七大姑八大姨成了親戚,「小人」就是這樣,用這樣的方式和你套近乎。他第二件事就開始詆毀和他一起的人,同村人或者朋友,等你和他熟悉了以後,他開始用同樣的方式詆毀你。因為這些「小人」,最大的樂趣就是無事生非,攪得四鄰不寧才能顯示出他們的存在感,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笑裡藏刀。
因此農民們對「小人」都是深惡痛絕,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為這些「小人」不務正業,有的是精力來搞這些烏七八糟的事。因為古代農民不懂科學文化,所以就有人用封建迷信思想來防備小人,也就出現了在農村廣為流傳的防小人手抄本,並且深受農民歡迎。
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每到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喜歡買一雙紅色的襪子,襪子底下都繡著「踩小人」,也為了圖個吉利,意思是把「小人」踩到了腳底下,就能避開「小人」的侵擾。而古代農民就不是這樣做的了,他們平時也飽受「小人」困擾,但是做法就比較狠了,每逢「鬼節」,也就是七月七這一天,他們會用柳木做出了一個人形,用錘子砸到土裡,這樣做就以為「小人」就消失了。
因為古代防「小人」,主要防的是男人中的「小人」,意思是讓這些人長不高,外表一看就能分曉,脖子都砸沒了,一副「小人」的樣子,誰見到都會心生厭惡,男人不魁梧,在古代就是像「武大郎」一樣,而對於女人不是這樣,「小巧玲瓏」被認為很美。
但是作者認為古代農民沒有文化,雖然他們也是對待生活中的「小人」,憤恨又無奈,但這種砸「小人」的做法沒有一點用處。不如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人人對「小人」說「不」,讓他們棄惡從善,多務正業,別一天沒事總去搬弄是非。當他們和你講究別人的時候,你不去聆聽不就可以了嗎?
這個800年前的手抄本,能遺傳到今天,說明農民對「小人」是非常憤恨的,但是很多農民不知道哪個人是小人,所以就出現「踩小人」這一個風俗習慣。這裡作者必須糾正一下,古代這個封建迷信思想是要不得的,難道長的高高大大的人當中就沒有「小人」嗎?肯定有!現實生活中短粗的人,好人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封建迷信思想必須要去除掉。
這些800年前遺留下來的手抄本,洋洋灑灑幾十萬字,作者感覺非常無聊,這些封建迷信思想的糟粕必須糾正。古代還有一些人,為了逃避衙門追責,竟然用蜘蛛網做東西,認為這樣就可以避開「天羅地網」的束縛,作者感覺到還是一樣沒有用處,除非是你是好人,善良的人在任何時代都會有人幫忙。以後我會把這些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糟粕,一一的為朋友們分享,讓我們大家一起批判它,逐步樹立我們農民的科學價值觀。
朋友們,你認為作者對800年前手抄本,遺傳下來農村「踩小人」方法,文章中進行糾正封建思想的做法滿意嗎?你們那裡也有這些封建手抄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