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手抄本遺傳,農村「踩小人」方法,老農民來糾正封建思想

2020-12-16 三個老農民

我們農民90%以上都是非常純樸善良,然而總是有那麼10%不到的人,讓人十分頭疼,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小人」。如果一群人當中出現一兩個「小人」,那麼這一群人就難以團結,常常被弄得「雞飛狗跳」,可見「小人」是多麼的遭人厭惡啊!

「小人」都有哪些特點呢?我就舉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子,讓大家一下子就能識別「小人」:比如一群陌生人聚在一起,「小人」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拉關係,和別人攀親戚。大家都知道,農村人如果在一起嘮嗑,說著說著就通過七大姑八大姨成了親戚,「小人」就是這樣,用這樣的方式和你套近乎。他第二件事就開始詆毀和他一起的人,同村人或者朋友,等你和他熟悉了以後,他開始用同樣的方式詆毀你。因為這些「小人」,最大的樂趣就是無事生非,攪得四鄰不寧才能顯示出他們的存在感,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笑裡藏刀。

因此農民們對「小人」都是深惡痛絕,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為這些「小人」不務正業,有的是精力來搞這些烏七八糟的事。因為古代農民不懂科學文化,所以就有人用封建迷信思想來防備小人,也就出現了在農村廣為流傳的防小人手抄本,並且深受農民歡迎。

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每到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喜歡買一雙紅色的襪子,襪子底下都繡著「踩小人」,也為了圖個吉利,意思是把「小人」踩到了腳底下,就能避開「小人」的侵擾。而古代農民就不是這樣做的了,他們平時也飽受「小人」困擾,但是做法就比較狠了,每逢「鬼節」,也就是七月七這一天,他們會用柳木做出了一個人形,用錘子砸到土裡,這樣做就以為「小人」就消失了。

因為古代防「小人」,主要防的是男人中的「小人」,意思是讓這些人長不高,外表一看就能分曉,脖子都砸沒了,一副「小人」的樣子,誰見到都會心生厭惡,男人不魁梧,在古代就是像「武大郎」一樣,而對於女人不是這樣,「小巧玲瓏」被認為很美。

但是作者認為古代農民沒有文化,雖然他們也是對待生活中的「小人」,憤恨又無奈,但這種砸「小人」的做法沒有一點用處。不如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人人對「小人」說「不」,讓他們棄惡從善,多務正業,別一天沒事總去搬弄是非。當他們和你講究別人的時候,你不去聆聽不就可以了嗎?

這個800年前的手抄本,能遺傳到今天,說明農民對「小人」是非常憤恨的,但是很多農民不知道哪個人是小人,所以就出現「踩小人」這一個風俗習慣。這裡作者必須糾正一下,古代這個封建迷信思想是要不得的,難道長的高高大大的人當中就沒有「小人」嗎?肯定有!現實生活中短粗的人,好人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封建迷信思想必須要去除掉。

這些800年前遺留下來的手抄本,洋洋灑灑幾十萬字,作者感覺非常無聊,這些封建迷信思想的糟粕必須糾正。古代還有一些人,為了逃避衙門追責,竟然用蜘蛛網做東西,認為這樣就可以避開「天羅地網」的束縛,作者感覺到還是一樣沒有用處,除非是你是好人,善良的人在任何時代都會有人幫忙。以後我會把這些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糟粕,一一的為朋友們分享,讓我們大家一起批判它,逐步樹立我們農民的科學價值觀。

朋友們,你認為作者對800年前手抄本,遺傳下來農村「踩小人」方法,文章中進行糾正封建思想的做法滿意嗎?你們那裡也有這些封建手抄本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農民問:磚砌的墳呢
    首先得說明一下古人是很封建的,這也是他們祖先的一個策略,為了讓後代能時常給他們掃墓,可能就是想出了這個方法,用這個預言嚇一嚇,來約束子孫後代遵守,想在去世後,不至於被後代遺忘吧。下面就閒話少敘,為大家詳細解釋一下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
  • 哲學界泰鬥臨終遺言:6500年前的「封建迷信」,會讓中國領先世界
    19年前的11月26日,在北京的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他留下了一句:「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提起《周易》,停留在世俗間的印象,就是戴著墨鏡,留著八字鬍,神秘兮兮地守著大字招牌——「周易預測」,因此《周易》給很多人貼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籤。其實佔卜預測,只是《周易》的功能之一,並且實際上也不是人們印象中的那樣,有神明指引。
  • 農村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5月16日,農曆的四月二十四,本來以為很快就要到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後來才想起來,今年是閏四月,過完這個四月,下個月就到閏四月了。古代關於閏四月,民間有很多說法,大體都是在說閏四月的年景不太好,要給年紀大的父母買閏月鞋,要在房門口,家裡的車上系紅布來保平安。其實對於這些俗語我們要辯證的看,沒有必要全部相信。
  • 《聖經》手抄本的可靠性
    也就是說,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手抄本是否可靠呢?先看看新約。前文談到,新約各卷在公元一世紀末完成。現在已找出五千多本新約手抄本(完全的或部分的),最老的手抄本來自公元第四世紀,與原稿只相隔二三百年。新約手抄本之多,距原稿時間之短,都是別的古典著作無法相比的,充分顯示了新約手抄本的可靠性。
  • 河南農村老農民養的雞老是下軟蛋,把他們愁壞了
    農村的老農民家裡一般都會養幾個母雞下蛋吃,因為街上賣的雞蛋價格太貴了,每次都漲到四五塊一斤,而且賣的雞蛋肯定沒有自己養的雞下的蛋營養高,所以他們都會養上幾個,留作下蛋這就是老農民養的烏雞,這雞燉湯喝是最補的了,烏雞湯營養最高,但是老農民還是捨不得吃,因為烏雞下的蛋營養要比平常的雞下的蛋營養更高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有道理嗎?老農民:竹竿和井繩的區別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有道理嗎?老農民:竹竿和井繩的區別。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特別是一些關於家長裡短的話題,更是讓農民喜歡,因為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卻飽含著為人處世的哲學。因為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通過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的觀察和歸納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非常符合人之常情和人性的弱點,因此被稱之為民間文化的瑰寶,所以你會看到農民們聚在一起,聊天中夾雜最多的話題就是農村俗語。比如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就是說在親戚朋友突然有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去幫忙;而一直生活貧困的人,不要總去主動救濟。這又是為什麼呢?有道理嗎?
  • 為什麼魯迅要批判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封建思想,只因為董仲舒
    但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作為漢武帝的一個忠臣,為了幫助漢武帝鞏固皇權、實現中央集權,遂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因為漢朝自建立以來,由於各潘鎮割據勢力爭權奪利而導致國家內部經常動亂,甚至還爆發過幾場大戰爭。董仲舒是當時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根據儒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的思想指導,為了幫助統治者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又提出了"君權神授"等迷信封建思想。
  • 老電影地獄天堂:探討封建落魄文人的腐朽思想
    地獄天堂初始見女鬼老電影《地獄天堂》也是探討了類似孔乙己這樣的封建落魄文人的可悲矛盾腐朽思想,又佐以陶淵明的桃源隱居的內涵,講述了當時文人想入世為官的瘋魔明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知識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徵,讀書的重要毋庸置疑,那為什麼封建時代的讀書人到最後會變成這個落魄樣子?追根究底還是思想上出了問題。一、士安讀書的目的並不是經世致用,而是讀死書,只為一己私利。
  • 老農民生存難不難?為什麼有人說老農民生活很幸福?
    作為現在的老農民生存難不難,只有用又苦又難來回答,作為現在的老農民的生活幸福不幸福,只有,用黃連水一生中泡出來的老農民才感覺到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因為我是農村七八十歲的老農民,我用我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 農村老人去世,為何要燒掉他的衣服?看完才明白不是封建迷信
    農村老人去世,為何要燒掉他的衣服?看完才明白不是封建迷信從古到今,中國這麼多年的傳承文化,大家也都非常清楚,在以前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科學這個東西,當時的大家,都是一些封建迷信,信奉一些鬼神之說,而且對於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常識,都會有一種農村諺語去了解,甚至去預測,不過這是在東方的文化傳承之中。
  • 農村建房有講究,老農民收藏的彌補方法,快進來看看
    在農村,建房子是家庭大事,許多家庭拼其一生,只為建座房(如今,更多人是貸款買座房子)。而農村建房(住房)可有不少講究呢,比如對日期的選擇,提前要看太歲,鋪基和上梁需擇吉日。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有經驗的老農民收藏的彌補好方法。(1)泰山石敢當在農村建房中大有作用。在農村中,泰山石敢當經常懸掛在門上、放置窗臺、埋在土裡,以及雕刻在牆上。
  • 中國人的遺傳進化思想比達爾文早幾千年
    ———進化論思想。獲三狐三個字的意思隱藏太深,啟看下面解讀:獲——狗結胎。獲=犭+犬+艹。二狗隱伏於草中(幹啥就不說了),開始陽伏陰中——結胎。象在,二陰伏一陽,象坎,坎為隱伏。狗的果實當然是狗崽崽,但是爻辭中古人用狐字來代表狗崽崽,指狗生的狗與上一代有點不同,說明古人觀察到了生命的進化現象,用這個狐字,反應了古人有了生命進化的思想。狗和狐同科,但又不同。獲三狐——狗生的狗,有點不同,有超越,有進化,但是進化能脫離狗的本質嗎?
  • 善待幹不動活的老農民
    細細想想,這些幹不動的老農民的晚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不同,主要源於當年對子女的教育。一般情況下,當年的農民把所有的一切都供養孩子讀書,孩子大學畢業後成功地在都市裡站穩腳跟。那麼這些幹不動的老農民多數都能擁有幸福的晚年。
  • 2021年是牛年,農村老農民說牛馬年好種田,這是真的嗎?
    在農村,有經驗的老農民都說牛年是好年頭,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農村流傳著「牛馬年,好種田」的農村俗語,「牛馬年好種田」其實是一句俗語的上半句,下半句是「難過豬鼠年」。
  • 農村俗語「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你怎麼看?老農民:人窮志不能窮
    本文由《三農領域耕耘者》原創朋友們好,謝謝你點開《三農領域耕耘者》的文章,這裡致力於分享關於農村流傳的一些俗語。今天我的文章是:《農村俗語「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你怎麼看?老農民:人窮志不能窮》有一些農村俗語,把農民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一語概括,有一種畫龍點睛的意境。它來源於生活然後用於生活,這也是在農村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 18年前的《橘子紅了》黃磊與周迅的愛情,是封建婚姻壓迫的祭品
    #人物評論#18年前的《橘子紅了》,講述一個發生在中國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鎮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農秀禾為代表的傳統女性,以自身的經歷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繹的有關覺悟與抗爭的動人故事。在清朝末期,封建思思想根深蒂固,男女地位極不平等,在父權制度統治下,女人的婚姻,從一而終,被封建思想荼毒太深的女人們,不懂反抗,也不會掙扎,甚至還成為幫兇。容老爺是父權制度的代表,他專橫,跋扈,在家裡他說了算,想怎樣就怎樣。
  • 封建思想糟粕,從什麼時候把人分成三教九流
    這種對人的分類方法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即使在古代也只是一種市井文化,並不被主流士大夫階層所推崇。儒、道成「教」加上佛教,就有了「三教九流」的三教說法。一種分法是把社會所有的人都分類。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 農村封建迷信盛行 相信得病是因為「鬼怪附身」
    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封建迷信依然盛行。近日,據《參考消息》援引媒體報導,四川廣元一農村內,一名農民聽從「巫醫」建議,將患病妻子放在蒸汽上治療,結果妻子被活活燒死,農村封建迷信盛行,真是害人不淺啊。而事後兩名「巫醫」逃之夭夭。農村封建迷信盛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貧窮封閉和教育水平低下,許多偏遠地區急需脫貧。
  • 日媒稱:最古老《論語》手抄本在日本舊書店發現
    維繫著中國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一部著述《論語》,是紀錄孔子及其弟子對話的「四書」之首。一部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宿皇侃的手抄版《論語義疏》,在日本被確認。這還是慶應義塾大學從日本的舊書店購入。
  • ...浮生為卿歌》被指傳播封建思想 全國哀悼日未及時停服遭玩家...
    玩家投訴《浮生為卿歌》廣告「物化女性」傳播腐朽封建思想自今年7月以來,《浮生為卿歌》遊戲加大了宣傳推廣力度,但該遊戲投放的廣告在多個社會媒體平臺受到眾多玩家的「吐槽」。有玩家表示,這款遊戲廣告的推廣強度和廣告內容引發其「極度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