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研究

2020-12-2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成果選介 >> 學科成果 >> 法學

物權法研究

——《物權法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35  

  物權法是市場經濟社會調整主體對客體的財產支配關係的法律,是人們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取得或讓與財產及對財產進行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最基本的法律規則,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之一,是民法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成果通過對我國物權制度的研究和建構,為物權立法提供一些理論參考,對經濟實踐和司法實踐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主要內容分為6個部分。

  一、物權法總論

  這一部分著重對物權的概念、特徵、物權與債權等概念的區別、物權法的調整對象、物權法的價值和基本原則等物權法中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認為,我國物權立法應當採用物權而非財產權的概念,應當制定物權法而非財產法;我國物權法應當包括四項基本原則,即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公示和公信原則以及效率原則;物權法主要具有定分止爭、支持保障與促進交易的順利進行、增進財產的利用效益的價值。在這一部分還闡述了物權法的概念、體系,討論了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等物上請求權的內容及其適用,並對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關係以及物權請求權與物權的確認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討,明確指出我國物權法應當建立完整的物權請求權制度。

  二、物權變動問題

  我國物權法中選擇何種物權變動模式,尤其是是否要採納德國法中的物權行為理論,不僅涉及相應物權制度的建構,也涉及民法總則和合同法的相關問題。因此,物權變動模式是我國物權法乃至民法典立法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這一部分對傳統的物權行為的概念以及關於物權行為的各項理論和立法模式展開了評述,明確指出我國不宜採納德國法上的物權行為理論,並建議我國物權法應當採用折衷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在此基礎上對無權處分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結合提出的折衷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這一部分對動產的佔有和交付制度、不動產的登記制度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對取得時效、添附、善意取得等物權的取得方式及其在我國未來物權法中的地位提出了相應觀點。

  三、財產所有權制度

  這一部分首先闡述了財產所有權的概念和內容,比較分析了有關所有權的各種學說,區別了所有權與產權以及財產權的概念,並對所有權制度的歷史發展進行了闡述。重點研究了所有權的各種形式,包括國家所有權、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權與法人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公民個人財產所有權,明確指出在我國物權法中應當規定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同時還對物權立法中的幾大疑難問題及企業財產權內容的確定、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產權界定的規則等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並提出了相應的看法。另外,還對財產所有權的移轉的有關規則、按份共有與共同共有的內容進行了闡述,並結合實踐中廣泛存在的問題對所有權中的一項新的制度,即建築物區分所有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探討。

  四、用益物權制度

  這一部分通過探討各種用益物權形式,從而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用益物權體系。首先對用益物權的概念進行了探討,指出我國物權法應當繼續採納傳統民法中的用益物權概念。運用比較法和歷史沿革的方法,對大陸法系各國用益物權的內容和體系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並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以及改革開放的趨勢,提出了我國物權法中用益物權體系應當為:土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典權、空間利用權等。明確反對在我國用益物權體系中規定用益權這一兜底性權利,認為應當對各項用益物權進行列舉式規定,但應當允許通過習慣法來發展用益物權體系,以緩和物權法定原則過分僵化的可能。同時對我國應當規定的各項用益物權進行了細緻的探討:首先探討了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轉讓、租賃、抵押,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的關係,並強調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仍然為民事合同,比較分析了地上權與土地使用權的關係的理論,認為土地使用權不應當包括地上權;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了探討,指出該權利被物權法承認為物權才能真正實現法律設立該權利的價值,並就該權利的設定、移轉等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進行了深入探討;分析了宅基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的關係,指出現行立法嚴格禁止宅基地使用權的抵押、出租和轉讓的做法是不完全合理的;結合我國社會的發展趨勢以及世界對土地以及其上下的空間利用的潮流,強調物權法有必要規定空間利用權為一項用益物權,空間利用權並不違反一物一權原則,而且該權利的規定有利於充分利用空間,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並對空間利用權的性質、內容和種類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在區分地役權和相鄰權關係的基礎上,結合國外立法例以及我國土地制度,對物權法建立地役權制度的必要性、地役權的內容以及設定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傳統的典權制度存在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指出典權性質上為用益物權,典權不能為不動產質權以及買回合同等制度所替代,隨著房屋商品化改革的深入,我國物權法規定典權制度有其現實基礎,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應當逐步允許國有土地使用權也可以設定典權;對典權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闡釋,並實踐中存在的當押制度進行了研究,認為當押權既不是擔保物權也不是典權,物權法應當規定其為一種特殊的物權。

  五、擔保物權

  這一部分結合我國擔保法以及司法實踐,對抵押權和質押權制度中的疑難問題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一系列見解。結合我國擔保制度的實踐和國外立法,還對動產讓與擔保的理論問題以及其與按揭制度的關係等進行了研究,認為應當承認動產讓與擔保,但應當禁止非清算型讓與擔保。還就所有權保留制度進行了研究,並對其中的期待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期待權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在理論上是有意義的,但期待權不是一種獨立的民事權利,更不能規定為一種法律上的權利。

  六、特別法上的物權與佔有制度

  這一部分跳出了傳統民法的窠臼,結合我國實際和我國的有關特別立法,對水資源使用權、養殖經營權、採礦權是否應當納入民法典作為物權進行了探討。同時還對佔有制度進行了研究,首先敘述了佔有制度的歷史發展,對佔有的概念以及與持有等概念的聯繫與區別、佔有的分類及移轉問題進行了探討。尤其是佔有在物權法和債權法上的保護方法進行了探討並提出我國物權法應當建立獨立的佔有保護請求權。

  此外,成果還對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的否定性評價,對所有權概念和權能的看法,對他物權體系的見解,對建築物區分所有的認識等等都在物權法理論上有所突破。

(責任編輯:陳葉軍)

相關焦點

  • 物權法實施後有關新類型行政案件及新問題研究
    》(以下簡稱《物權法》),並將於10月1日起施行。而現在有爭議的是,城管沒收無牌小販的工具和商品,與物權法保護私有財產的精神是否衝突?比如某無牌小販,連續兩天被城管沒收推車、爐鍋、水果和玉米。物權法專家認為,城管只能罰款不能沒收,沒收物品若損毀還可索賠;而某城管則稱,執法有理有據,暫扣物品受罰後可以領回,與物權法不衝突。
  • 物權法的功能及意義
    通過制定物權法,明確國家財產和集體財產的範圍,加強對國家財產和集體財產的保護,直接關係到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關係到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關係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主導地位;通過制定物權法,明確私有財產的範圍,依法對私有財產給予保護,也關係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從維護國家主權、提高我國對外開放度看。
  • 論物權法中物權法定的基本內涵與適用
    一、中國《物權法》中物權法定的基本內涵  (一)立法規定  《物權法》第五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物權法》第八條: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物權法》第5條是對物權法定原則最經典的描述。近現代大陸法系各國普遍把物權法定奉為物權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但是我國《物權法》並沒有堅持完全的或者說僵化的物權法定原則。
  • 物權法在法律體系中起基礎作用
    9日,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對物權法草案進行了審議和討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代表說,物權法的立法過程很長,開過幾百次研討會,是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體現。制定物權法,意義重大而深遠。
  • 物權行為:傳說中的不死鳥——《物權法》上的物權變動模式研究
    筆者曾經撰寫《物權行為理論研究》[2]一文(簡稱「筆者舊文」),從實際功能上比較詳細地論證了物權行為理論的合理性,其中側重運用理論推演和實例分析的方法,較少以現行法為分析對象。該文已經體現了筆者的主要理論見解,而本文主要基於其中的觀點來針對《物權法》的條文進行分析,可以視為該文的一個延伸。
  • 物權法———法律體系形成的重要步驟(組圖)
    物權法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正因為如此,物權法草案從向社會全文公布徵求意見到專門召開立法論證會,從一審到八審,成為了全國人大立法史上審議次數最多的法律草案,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史冊。  物權法的起草工作始於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制定物權法高度重視。
  • 物權法對國土資源管理法律制度的改革創新
    準確把握《物權法》對國土資源管理法律制度的改革創新  《物權法》與國土資源管理息息相關。《物權法》中關於土地權利和礦權的規定,既有對現行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的肯定和繼承,更有許多創新和突破。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準確理解和全面把握《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特別是與國土資源管理相關的內容和條款,並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貫徹落實。  (一)《物權法》完善了不動產登記制度  《物權法》頒布以前,我國關於不動產登記的規定,主要散見在《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行政管理法中。
  • 物權法《解釋一》綜合性理解與適用(一)
    應當注意到,物權制度並非單純由物權法調整,而是應當充分注意到其他關聯法律領域。目前,我國立法體系中已經形成了以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為基礎的民商事基本法,該三部基本法與其他單行法及國務院《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和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等行政性規範一起構成了調整我國物權制度的法律體系。
  • 物權法背景下的房屋登記行政案件司法審查
    一、物權法規定的不動產登記行為的性質及可訴性  物權法是規範財產關係、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係的民事基本法律。物權法上的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物權法上的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物權的排他性是指物權的權利人享有物權,任何其他人都不得非法幹預,包括行政機關。
  • 物權法立法修法並進 完善中國市場經濟權利體系
    它們都是追求完美,表現形式不同,認識這個問題將使全社會最大限度的支持物權法的通過。  物權法是規範財產關係的法律,是中國民事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2006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最終以155票贊成、1票棄權的表決結果,決定將《物權法草案》提請2007年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即物權法的制定將成為中共十七大和2008年十一屆人大制定重大經濟政策轉型的鋪墊基礎,中國未來的市場經濟改革舉措不能沒有物權法。
  • 杜濤:我國《物權法》與資本主義物權制度有本質區別
    杜濤:我國《物權法》與資本主義物權制度有本質區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0日 01:26 來源: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4月9日訊 記者劉麗偉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一處處長杜濤今天下午在做客強國論壇時認為,我國的《物權法》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
  • 物權法激勵著有恆產者的恆心
    這些關係的調整,將主要由昨天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物權法》來承擔。  古人有語曰「有恆產者有恆心」,國家發展必須使個人財產得到保障,個人財產得到保障才能有個人對國家和社會的持久信心和愛心。去年3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一突破性條款被寫入憲法。從法理上講,私有財產取得了與公有財產同等的法律地位,而在私有財產中,物權,即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權利是第一要素。
  • 法學專家談物權法:沒有物權就沒有最基本人權
    ,沒有物權就沒有人的最基本的體面的生活,就沒有人權,他希望在即將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順利通過物權法。物權法是為國計民生構建法制基礎的最根本法律,沒有這個法律,我們的國計民生是得不到保障的。  文章稱,中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只講所有制,不講所有權,沒有物權法。結果造成我們的國家長期處於財富匱乏的狀態。改革開放這些年來,中國最大、最深刻的變革之一就是我們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物權制度,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規定了財產所有權與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寫的就是物權。
  • 我國《物權法》對所有權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並沒有明確的給予規定,《物權法》第五章只規定了屬於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情形,其立法本意即是除了只能由國家和集體所有外,其餘的財產公民皆可取得所有權。那麼,哪些專屬於國家所有?哪些屬於集體所有?
  • 物權法: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承諾支付報酬
    李教授稱,物權法迴避了這些問題,但國際上有將遺失物價值3% -20%作為報酬的慣例。在現實中還有一個問題,即書信、文件、鑰匙等物品的報酬如何界定,物權法也沒有說明。李教授認為,這在以後的執行中會遇到一些障礙。並稱,上述問題在以後的實踐中會逐步發現,並通過物權法實施細則來調整界定。
  • 新聞背景:物權法有關名詞解釋
    新華網北京7月10日電 題:新聞背景:物權法有關名詞解釋  物權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物權是一種重要的財產權,與債權、智慧財產權等其他財產權不同,物權的客體主要是動產和不動產。
  •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物權法佔有的分類(2)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物權法佔有的分類(2)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6廣東省考行測,廣東公務員行測輔導,省考行測輔導,廣東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透析《物權法》第5條關於物權法定原則的規定
    ,此為大陸法系國家物權法基本原則之一。我國《物權法》第5條亦規定了該項原則。蓋凡法律之原則,皆具高度抽象性及概括性,故為適用則有必要對其具體事項加以細化。本文對物權法定原則作了較全面地闡釋,並對物權法定原則的緩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物權法定  緩和 習慣法 司法解釋  《物權法》第5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該條即是關於物權法定原則的規定。
  • 物權法草案相鄰建築物通風採光日照作出明確規定
    8日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物權法草案對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作出了明確規定。    物權法草案明確規定: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棄置固體廢物,施放噪聲、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
  •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就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答記者問
    而物權法本身理論性強、邏輯複雜、體系嚴密、學說豐贍,正確理解和準確執行的難度很大。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後,適時妥當推出相關司法解釋,不僅廣大法官寄予厚望,更是推動物權法良法之治的重要途徑。  物權法包括了總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和佔有等五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