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他的浪漫是心的堅守

2020-12-14 騰訊網

有人說,巴金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他是一個曠世痴情男子。他的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他摯愛的妻子蕭珊。

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壇巨匠紛紛崛起。這些都是大才子,同時也大多是花花公子。像徐志摩,像郭沫若……甚至新中國的開國十大元帥,有人做了統計:除去聶帥,餘下的九位元帥一共擁有48位夫人。其中,葉帥最多,9位。

唯有巴金,在32歲的時候遇到了19歲的肖珊。8年之後,他們結婚了,從此開始了28年的婚姻生活。他們相濡以沫,一直走到1972年。肖珊患了腸癌,不幸去世。

妻子死後,巴金把妻子的骨灰盒放在自己的臥室裡。他的床頭還擺放著肖珊的作品。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兒女們遵照他的遺願,將二人骨灰匯合一同灑入東海。

28年的婚姻,33年的相思。巴金才是一個真正的情種。

相關焦點

  • 近現代文學大師|巴金書法作品選欣賞
    巴金(1904.11.25—2005.10.17巴金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在上世紀70年代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下面請欣賞巴金的部分書法作品:
  • 巴金與臺灣文學的半世情緣
    文學巨匠巴金先生在晚年的一篇回憶文章中,這樣寫他1947年8月離開臺灣時的情景。那是巴金平生唯一一次訪問臺灣,只呆了半個多月,但這個美麗的小島和熱情的臺灣朋友,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70年後的今年6月17日,由上海巴金故居與臺灣《文訊》雜誌、臺北紀州庵文學森林聯合主辦的「巴金和他的朋友們」圖片文獻展在臺北開幕。巴金對臺灣朋友和臺灣文學的深厚感情,終於重新展現於臺灣觀眾眼前。
  • 妻子去世後,巴金才知道她的年齡:好的愛情,只在乎對象是你
    留學歸來後,少年巴金,意氣風發,不少人想要給他介紹對象,他都以一條拒絕:我是不婚主義者。 在那個「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的年代,巴金的想法,無疑擊退了大多數佳人。後來,巴金的《家》出版,自此成名,追求他的女子如雨後春筍般,再度掀起狂潮。 即便如此,巴金依然不為所動。
  • 巴金在山東|六天五夜,巴金在沂水看了四場電影參加多次重要會議
    一碗打滷面巴金這次沂水之行,行程緊張,可謂風塵僕僕。他是8月6日上午九點半離開莒縣前來沂水的。他們告別翠黛堆簇的浮來山,繼續在一座座高低不等的山峰之間輾轉,沭水在身後離得越來越遠,沂河卻在前方越來越近。
  • 張偉︱一個善良的友人:巴金心目中的散文名家繆崇群
    二繆崇群雖然一生短暫,但他卻擁有幾位過心之交,這是他最重視的精神財富。巴金就是他知心朋友中的一位。巴金是當代中國最負盛名的作家,而繆崇群卻幾乎被遺忘了,長期默默無聞。而他們之間,卻存在著深沉而真摯的友情。
  • 【享讀】巴金這樣懷念妻子:一生只愛一個人!
    今天欣賞的文章是蕭珊去世六年之後,巴金寫的經典悼亡之作:《懷念蕭珊》。這篇文章裡,並沒有我們熟知的文學家的浪漫橋段,而是對一個愛人最樸實的娓娓道來。巴金與蕭珊1937年戀愛時攝於蘇州青陽港我記起了《家》裡面覺新說過的一句話:「好像珏死了,也是一個不祥的鬼。」四十七年前我寫這句話的時候,怎麼想得到我是在寫自己!我沒有流眼淚,可是我覺得有無數鋒利的指甲在搔我的心。我站在死者遺體旁邊,望著那張慘白色的臉,那兩片咽下千言萬語的嘴唇,我咬緊牙齒,在心裡喚著死者的名字。
  • 堯棠公館:帶你住進巴金小說裡,感受老成都的韻味
    如果你身邊有讓你感動的「抗疫英雄」,請為他提名吧,三天兩晚的免房名額福利,值得擁有。美棧君在整理SLH在大中華區的成員名單裡,發現了一家別具一格的酒店——堯棠公館。非常值得推薦,想必喜歡打卡新酒店和喜歡拍攝網紅照片的朋友都知曉這家新成員酒店。
  • 巴金為何寫給黛莉7封信
    深圳晚報訊 (記者 李福瑩) 11月19日晚,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趙瑜做客深圳中心書城,對話深圳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南翔,分享新書《尋找巴金的黛莉》,追蹤一段塵封的真實故事。
  • 巴金散文《鳥的天堂》實地遊記
    巴金1933年寫的一篇散文《鳥的天堂》,讓江門新會的這個湖區成為了現在的風景名勝。慕名而去,雖然沒有能夠像巴金當年一樣,可以自由把船停在樹下,拍掌引逗鳥兒們歡快鳴叫,但湖光樹色,百鳥飛舞的場面,還是令我久久回味。進入景區,就先被引去渡船。泛舟而上,開始進入如畫風景。
  • 「溫暖的友情——巴金與友朋往來手札展」啟幕
    在動蕩變幻的歷史長河中,如何看待自己、對待寫作、看待周圍事物,巴金先生以作品和言行為寫作者做出示範,「他那麼偉大的一個作家,把自己放在平常人的位置上,感受時代、感受這一切,他身上有著19世紀作家對人民的關懷,對社會的同情和感受。」中國現代文學館正門影壁石上,鐫刻著巴金的一段話:「我們的新文學是散播火種的文學,我從它得到溫暖,也要把火傳播給別人。」
  • 沈從文巴金二三事:共同躲避日軍轟炸
    蕭珊是因為喜歡巴金的作品,進而愛上了巴金這個人,那時她還是一名中學生。​​巴金在《懷念從文》中說:「抗戰期間蕭珊在西南聯大念書,1940年我從上海去昆明看望她,1941年我又從重慶去昆明,在昆明過了兩個暑假。」​​沈龍朱記得巴金到家裡來的事情,他記得巴金是從重慶來的,於是,這件事就發生在1941年。這一年,沈龍朱7歲。​
  • 巴金以這樣的方式來到大連
    巴老是一個非常高調和非常有理想的人,除了在提倡講真話之外,他其實也是埋頭苦幹,踏踏實實做事的一個人。我到巴金故居之後感受特別深,因為到巴金故居之後近距離接觸巴金先生遺物,他的仔細、認真、嚴謹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包括他對一些資料的保存、整理和處理。
  • 巴金三訪泉州後遠赴橫濱 與「文都」情緣首次公開
    隨後她在《巴金文集》中果然找到了巴金對「黎瑞德」這個名字的說明,從而發現了他還曾以「黎瑞德」為名,遠赴日本橫濱創作。三次造訪泉州後遠赴日本橫濱原來,「黎瑞德」是巴金1934年11月遠赴日本橫濱時,開始使用的一個別名。
  • 文學評論家張義奇披露「P·K」曾是巴金最早筆名
    ,著名文學評論家張義奇披露說,巴金早期在故鄉成都留下的詩歌約有40餘首,大都以「佩竿」和「P·K」的筆名發表。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張義奇說:「人們常記得巴金的處女作是1928年在法國創作的中篇小說《滅亡》,其實他在成都外專讀書時就正式開始文學創作了,他最早的作品就是詩歌。」據了解,巴金早期在故鄉成都留下的詩歌約有40餘首,大都以「佩竿」和「P·K」的筆名發表,而這兩個名字的含義頗令人費解,尤其是「P·K」這兩個英文字母更是表現出巴金當時的新派作風。
  • 文壇巨人的愛情和友情:巴金、蕭珊和冰心的世紀感情
    古往今來,女人多了,事就多,但是影響巴金一生的這兩位女人卻是相處融洽,親似姐妹。巴金1904年生人,著名的大文豪,中國著名作家,無黨派人士,原名李堯棠,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的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 泉邊|吃魚何必杭州樓外樓,巴金黃裳遙指濟南匯泉樓
    1951年7月,黃裳作為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的隨團記者,和副團長巴金,團員靳以、方令孺等一起來到濟南。一天中午,他和巴金到匯泉樓飯莊吃飯。飯莊坐落在江家池(天鏡泉)邊,是一上百年的老建築,這座水閣樓上臨窗有十多張桌子,空落落的只有他們兩個顧客。
  • 《棠棣之華:巴金的兩位哥哥》獲年度非虛構作品
    「用此來形容巴金和兩位哥哥的情誼,我想是再好不過的了」,四川文藝出版社社長張慶寧談及年度非虛構作品《棠棣之華:巴金的兩位哥哥》時這樣表示。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作為四川省全民閱讀活動指導委員會主辦「書香天府·全民閱讀」重頭活動之一,「封面開講了」上午在四川省圖書館一樓多能廳與大家見面。
  • 師者心語|李元強:學會堅守 不忘本心 才會長成一棵大樹
    編者按:三尺講臺,一根粉筆,幾十個純真浪漫的孩子,教師,一群不平凡的靈魂擺渡人,他們教授知識、傳遞品德,傳承精神。教師不是火種,他們只是擎著火炬在行走,教師亦不發光,他們只是用光將迷茫的心靈照亮。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文明的傳播者。
  • 五年看四百場 巴金三哥李堯林的電影記錄
    五年四百場 巴金三哥李堯林的電影記錄  □李治墨  巴金先生的故居在清理資料時,發現一個英文筆記本,上面記錄著從1939年到1944年觀看電影的紀錄。根據年代和文種,大家猜測是李堯林先生的遺物。於是這本筆記的掃描複製本,寄給了李堯林的當年摯友楊苡老人。楊先生確認,這本看電影的記錄,確為李堯林的筆跡。
  • 【北嶽風】堅守「糧」心,讓勤儉節約常態化
    【北嶽風】堅守「糧」心,讓勤儉節約常態化 2021-01-10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