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正是賞春嘗筍的佳季,四月中旬,雨水充沛、大地光照充足,在老家房縣,大山裡有一種大拇指粗細的筆頭筍正是冒尖的時候,此時品嘗正當時,其口感脆嫩、入口回甘、鮮美無比,在我吃過的筍裡面算是最鮮美的筍。
房縣位於鄂西北南部,神農架北麓,界於大巴山和武當山之間,境內地理、氣候獨特,生態環境優美,野生資源十分豐富,可食用山野菜達130餘種,素有「天然綠色寶庫」之稱。房縣不僅有著豐富的野生資源;其人文底蘊也非常深厚,中華詩祖尹吉甫出生此地,曾輔佐三代周朝天子,官至太師,是《詩經》主要編撰人。在房縣民間關於詩經民歌傳唱從古到今,流傳甚廣。房縣可謂人傑地靈,「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這塊神奇的土地。
當地農民採摘這種野山筍多選則天晴,雨天上山,山體溼滑,比較危險。一雙登山鞋,全身包裹嚴實,提幾個袋子,需要穿山越嶺。採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為了僅有20多天的鮮嫩口感,很多人願意為之付出辛苦努力。曾有人冒死吃河豚,明知河豚肝臟部位有劇毒,但為了滿足鮮美口腹之慾,總有人願意嘗試。剝完筍衣的鮮筍不宜長久的暴露在空氣中,見風則老,一口大鐵鍋猛添柴火把山泉水燒開待用,剝好的筍直接下鍋,蓋上傳統的大圓木頭鍋蓋,繼續添柴加火,當聽到竹筍有清脆的爆裂聲後,退出柴火,利用鍋中的餘溫繼續燜煮半個小時,再次準備一個大盤撈出煮好的筍,添加山泉水降溫。一切工序、流程取自天然,少有人工鉛華洗禮,它透出來的味道才是最真實最本味的美。每天山泉水更換一次可保存一個星期,這種美味自然就更是難得。為了更長久保存,在煮筍期間加入少許鹽,撈出後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曬成筍乾,可輕鬆保存一年時間,卻別有另外一種風味。
這種鮮筍無需過多的調味料,一根竹筍分成四瓣洗淨切段,就簡單的蔥、姜,少許鹽巴,幾滴醬油就異常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