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亡後幾十萬清軍去哪了?軍隊堅持到92年,差點打下一片江山

2020-12-15 玲秀那的紀實

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092字,閱讀約3分鐘

清亡後數十萬清軍去哪了?這支部隊撐到1992年,差點打下一片江山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無力的外交史,而作為中國最後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清朝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著1840年英國人用大炮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大門,清朝的統治開始慢慢走向衰落,但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在清廷一些人的整治下,這個龐大的帝國繼續維持了幾十年,清朝統治者慈禧也有了更鐵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威,但最終在辛亥革命後,清朝走到了盡頭。

但當時清政府還有龐大的軍隊,他們去了哪裡?我們可以先看清軍的人數。清軍入關的時候八旗軍加上蒙古的鐵騎,在20萬人左右,再加上明軍的改編,在50萬人的規模,這個數字到了後期並沒有太大的增加,乾隆時期清朝的兵馬大約有120萬軍隊,但是他們使得八旗的戰鬥力已經嚴重下降,很多八旗子弟享受著優厚的俸祿,平日裡,他開不了弓,騎不上馬,乾隆皇帝鎮壓大小和卓叛亂,以及鎮壓國內起義,更多的是依靠漢人作為綠色陣營的主力。

但到了道光皇帝年間,清廷在對外戰爭裡面屢戰屢敗,還需要賠償大量的銀子,為此軍隊進一步裁減,轉而對部隊更加精簡,到了甲午海戰,除去地方軍閥派系,清朝可以使用的人數為63萬人。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更加注重培養軍隊的素質和作戰能力,引進先進武器武裝新軍,但由於北洋大臣袁世凱在辛亥革命中的妥協,大部分清軍被編入北洋政府軍。

但一支屬於清軍和湘軍的隊伍,直到1987年才解散和支持。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期間,湘軍一直是清朝的中流砥柱,但在天朝覆滅後,清廷擔心這支軍隊會對其統治地位構成威脅,便將他們分散到各地,其中一支就駐紮在香港的九龍城寨。儘管《南京條約》在鴉片戰爭後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但九龍城寨(0.026平方公裡)仍在中國的管轄之下。作為對抗英國的橋頭堡,也被賦予了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清政府在此不斷擴建,使之成為戰略要塞。

雖然後來清英籤訂《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等不平等條約,軍隊得以生存,但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繼任政府無力在此施政,英國人也未能使九龍寨城的清軍臣服,所以長期堅持。成為當時香港最著名的三個地區。九龍寨城的無政府模式成為了附近犯罪分子的避風港,雖然清軍駐軍已經成為當地的警察和政府組織,當時在這裡發生的搶劫、販毒等實際活動,卻難以制止。

隨著二戰後政局的動蕩,大量難民湧入香港,留在這裡的清軍成為當地的治安管理者,他們的後代進一步對這一地區進行管理,直到1992年,港英政府增派警察,才迫使駐紮在這裡的清軍後代投降,從而取得了對九龍寨城的實際控制。

這裡是《玲秀那的紀實》,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

相關焦點

  • 清朝覆滅以後,殘剩的百萬清軍都去哪了?其中一支1987年才被解散
    中國近代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遭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國的侵略,中國人民一度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也就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被就此推翻,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使民族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的社會變革,從此中國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 溥儀下臺後,清朝百萬大軍去哪了?有一支在香港熬到92年
    導語:溥儀下臺後,清朝百萬大軍去哪了?有一支在香港熬到92年主體:在溥儀被趕出皇宮之後,有一些貴族也去往了其他的地方,或者已經像老百姓一樣過著普通的日子,而當時有一些貴族都去從商,當然也有的是用自己家裡的錢,一直等著過日子,不過最後也有錢被用完的時候,所以在那個時代就發生了一個大變化。在清朝那個時候建立了很多支軍隊。
  • 清朝滅亡後,清軍殘部都去哪了?有一支竟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所以每一個朝代都要為自己培養一支極具殺傷力的精銳部隊,而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坐擁大量軍隊,滅亡之後,這些清軍殘部的去留,就成了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1636年清政府由生活在東北的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接管政權,正式將國號改為「大清」。
  • 溥儀退位之後,清朝上百萬的軍隊哪去了?駐紮香港的清軍混社會
    溥儀退位之後,清朝上百萬的軍隊哪去了?駐紮香港的清軍混社會文/蘇溯尬歷史我們都知道,溥儀宣布退位之後,並沒有被趕出故宮。雖然不是皇帝了,但當時的民國政府每年照常給他俸祿,照常的生活在皇宮中。溥儀和眾多的皇親國戚們,只能想辦法去生活。比如手頭寬裕一點的就會去做做生意,不寬裕的就找地方幹活,如果只靠著帶出來的家產,很快就會被餓死。但是,溥儀退位之後,清朝的軍隊跑哪去了呢?清朝八旗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勁的,入關之後軍隊的數量得到了很大的擴充。因為清朝南方要低於倭寇,所以南方地區被派去了不少的軍隊駐紮在那裡。
  • 清朝滅亡以後,清軍殘部去哪了?時隔70年後才被人發現
    通過查閱史料發現,清軍部隊大多數的士兵都加入了北洋軍。然而,這只是說在中原大陸上的部隊,其他地方還有,據說有一支百萬人的部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發現蹤跡。直到1987年,時隔70多年後,人們才有了發現。鴉片戰爭後,香港大部被英國佔領,九龍還歸中國管,因此當時清廷派了部隊駐守,防止有什麼變動。
  • 大清都亡了,陝甘總督仍在率清軍攻城,差點就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武昌起義爆發後,多羅特·升允被清廷重新啟用,任陝西巡撫,為了''勤王'',他帶領著甘肅等地的軍隊往東走,一路上攻城奪寨,連續攻下十來個城市,直逼西安而去。為''勤王''拼命抗爭從前很慢,車馬郵件都慢,更何況那連郵件都沒有的年代,一封詔書,從北京發出,到陝西甘肅等地,就用了數月,多羅特·升允打仗打的正如火如荼,溥儀突然送來一封退位詔書。
  • 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從皇太極建立開始,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共五代皇帝,東到朝鮮,西到巴爾喀什湖、北到外興安嶺,南到南海,為中國打下了1300萬平方公裡的江山。環視整個亞歐大陸,俄羅斯興起於北方,英國和法國殖民於印度、西班牙、荷蘭爭奪於東南亞,中國的國際環境可謂危咦。當時明朝僅擁有不到400萬平方公裡的漢地,風雨飄搖。如果沒有清朝如旋風興起,中國很可能便淪為第二個印度或者土耳其了。
  • 清亡後,百萬殘軍為何突然消失了?75年後終被找到,處境讓人心酸
    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要是一個王朝連上層都開始墮落,作為依附於此的軍隊又能好到哪去?晚清時期的清軍戰鬥力是全世界出了名的低下,而當時清朝唯一的幾場勝仗,譬如鎮壓太平天國、或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用的都是當年曾國藩組建的湘軍,和清軍其實完全是兩碼事。 縱觀清軍的裝備,鴉片戰爭之前或許是差點意思。但鴉片戰爭後,尤其在洋務運動期間,清廷讓李鴻章從西方進口了大量現代武器裝備。而那會的清兵也已經基本做到人手一把火槍,完全不是冷兵器戰爭時的配置了。
  • 清朝覆滅,100多萬的清軍去哪了?有一支在香港堅守75年
    而且國外的列強也加緊了進攻中國的腳步,終於在1912年,袁世凱在給予了清朝王室十分優渥的投降條件之後,溥儀頒布了退位的詔書。清朝就此泯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清朝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和平結束統治的朝代。那些通過戰爭滅亡的國家軍隊死的死逃的逃,那清朝和平結束統治之後剩下的保衛國家的100多萬清軍部隊到哪兒去了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這些士兵的去向。
  • 一代忠臣蕭何,輔佐漢高祖,打下一片江山
    劉邦去鹹陽服役時,同僚為他送行湊錢,小吏們出三百錢,只有蕭何出了五百錢。秦二世元年,蕭何隨劉邦起義。當時劉邦率大軍進駐鹹陽,諸將領都爭相跑到儲存金帛財物的府庫瓜分財物,只有蕭何先進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和圖書。此舉使得劉邦可以掌握天下百姓戶籍、民情和地勢,為此後的戰事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邦受封為漢王后,蕭何被任命為丞相,並舉薦韓信為大將軍。
  • 大清王朝滅亡後,殘留的清軍去哪了?一支部隊竟到1987年才被發現
    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儘管當時清政府軍隊的戰鬥力可能並不及西方國家,但是士兵人數卻並不少,據後來考證,清政府當時的兵力約有一百多萬。對此,也有人可能會好奇,那在大清王朝滅亡後,殘留的清軍去哪了?讓人意外的是,其中一支清朝部隊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那這些清政府的軍隊到底去了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 清軍最後的5萬人去哪了?守城到1987年,英國卻沒有辦法?假的!
    駐守這個地方有23公頃,這支清軍聽說大清滅亡了之後也不班師回朝救,就像當年趙他聽說秦朝滅亡了,乾脆自己就留在越南了,這支清軍就留在香港,留在九龍了。而且一待就是上百年之久,一直待到1987年,當時中英聯合公報都籤了兩三年了,香港再過十年要回歸了,這支清軍才徹底消亡。
  • 清朝滅亡後,100萬殘餘清軍去哪了?其中一支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
    清朝滅亡後,100萬殘餘清軍去哪了?其中一支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1987年的中國是什麼樣?80後的人應該最有發言權,城市生活的人們已經開始接受「丁克」,農村的漢子們還在田地裡汗流浹背耕作。80年代的城市生活我不太熟悉,但農村生活卻是記憶尤深。
  • 清朝滅亡時,百萬清軍去哪了?有一支隊伍熬到了1987年
    到了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帝溥儀退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退位詔書,清朝從此滅亡。那清朝滅亡的時候,百萬雄師去了哪裡? 清朝入關後,社會和諧穩定,沒有戰事,清軍忽略日常訓練,只享受生活,所以越來越懶惰。英國打開國門後,他們又吸食鴉片,戰鬥力更是直線下降,即便有百萬軍力,也抵擋不了外敵。
  • 甲午戰爭,如果清軍再堅持幾個月會怎麼樣?日本會亡國麼?
    而最為恥辱,最為可惜的一戰就是甲午戰爭,敗給了幾千年的小弟日本,使得大清顏面盡失,面臨列強瓜分,亡國滅種的危機。而甲午戰爭只打了10個月,清政府就匆忙投降,如果繼續打下去會怎麼樣?日本會亡國麼?首先我們來看下,在清政府決定割地賠款,投降前,中日兩軍的狀況。此時甲午戰爭打了10個月,從海上來看,日軍完勝,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但是在陸軍上,日軍可謂是危機四伏。
  • 明朝軍隊武器先進,為什麼打不過落後的清軍
    清朝末年,內憂外患,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西方列強通過洋槍火炮,科技碾壓清軍,迅速的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其實早在200多年前的明朝,當時的明軍在科技上其實也是碾壓清軍的,那為什麼,明軍打不過清軍呢?到了明朝中期,明朝的中興名臣張居正去世後,朝綱逐漸敗壞,官員腐敗,國家實力下降,軍隊喝兵血,士兵的軍餉都發不出來,基本的武器裝備尚且不能及時發放,更不會投入金錢去生產火器了。
  • 清軍入關揚州後,大開殺戒,並屠城10日!百年後才得知死了幾百萬人
    風雨飄搖,皆是悲痛這本應該是一"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友人暢談的時代;也原本應該"酒醒只在花間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的悠閒慷慨。
  • 清朝滅亡幾十年後,中國還有一支清軍!
    清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當時世界上保有軍隊最多的國家,足足有上百萬的軍隊。但是在清王朝滅亡後,仿佛一夜之間,這上百萬的軍隊都消失不見了。他們有的被就地解散,有的加入到了各地軍閥部隊成為了炮灰,但是令世人費解的是還有一支清軍在清朝滅亡後依然存在了幾十年,這支清軍就是香港九龍寨城的駐軍。
  • 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了哪裡?其中一支到1987年才被解散
    但是相比之的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卻沒能像前面的朝代一樣,在滅亡後還有下一個封建王朝來接替,它所迎來的是全新的時代。那麼問題來了,清朝滅亡之後,其清軍殘部都是怎樣處理的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清朝的兵制!清朝的兵制清朝前期的軍隊,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兩種。
  • 為何清軍盔甲上面,一部分是兵,一部分又是勇,都有何區別?
    這幾年電視劇都挺流行清宮劇的,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劇中,或是電影中,這清軍的士兵,兵服後寫的字不一樣。有的上面寫著兵字,而有的卻寫著勇字,這為什麼還分的這麼清楚呢?其中的區別如何?也就是當初打下江山的部隊,靠著這些在白山黑水鍛鍊成的軍隊,所向披靡,很快的佔領了東北。所以八旗軍對於清政府來講,那就是心肝,是國家的常備武裝力量,是保護國家的主要力量。而打下江山的士兵自然也都是滿人,所以就賜與「兵字」。除此之外,還有另一支隊伍也是個「兵」字,那就是綠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