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之旅
李子木
今天我們要去南泥灣、王家坪、棗園以及1938時代廣場(這篇文章我只描寫南泥灣及王家坪)。
天還未亮,我們就開始從宜川出發了。沿山盤旋而上,又盤旋而下,大約2小時就來到了南泥灣。
與前兩天所見黃土高原不同,南泥灣這片土地很平整,放眼望去,稻田裡青翠欲滴,還未成熟的稻穗迎風而舞。遠處,山氣氤氳,霧氣繚繞在山間,在這酷熱的季節裡,竟然還有一絲絲的涼意!也許有人會說,這南泥灣有啥看頭嘛,並沒有《南泥灣》歌曲裡所唱的那樣「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鮮花開滿山」的景象!的確,對我們成都平原而言,產水稻並沒有什麼稀奇。但是在這片貧瘠的黃色土地上,能種出水稻,足可見其土地的肥沃程度。而且聽說以前的南泥灣有一大部分都是沼澤地,資源豐富,並且空氣要比陝北很多地方溼潤。在這片土地上進行耕種,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所以最終毛主席挑選了三五九旅的旅長王震將軍,由他帶領著三五九旅的一個團,在當地軍民的齊心協力之下,在我們付出巨大犧牲的情況下,將這片荒草叢生,荒無人煙的土地,打造成了咱們「陝北的好江南」——南泥灣。
剛才也說過,南泥灣很普通,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跟全國其他良田相比,它更比不上,但是就是這些普普通通,其貌不揚的土地,說它拯救了中國革命,這一點都不為過。因為正是南泥灣種出的這些糧食,讓那些戰場上的將士們,能夠吃飽肚子與敵人作戰;也正是這片土地所產出的東西換來了我們的槍枝彈藥。所以說這片土地雖然普普通通,但是在當年作用是非常大的。
逛完了南泥灣,再來說說延安吧!
延安是我們中共中央1935年到1948年13年時間堅持革命鬥爭的一個地方。13年時光荏苒,我們中共中央在延安的這13年艱苦創業奮鬥,讓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這裡開始燎原,我們來到這裡正是體會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和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無數無產階級革命家來到延安,感受當年的歲月。在返回的人群中有一位詩人,他回到延安後,非常高興。他伏下來,親吻了延安的士地還作了一詩呢!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裡!(節選)
這就是詩歌《回延安》,它是賀敬之所作。
一路上聽著這些古老的革命故事,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王家坪。這裡是八路軍總司令部住址,是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王稼祥等領導同志和中央軍委及八路軍總部所屬機關負責同志住過的地方。
一進王家坪大門,首先看到的是軍委禮堂,這是一座土木石結構的平瓦房。繞過軍委禮堂向東是毛澤東同志會客室舊址。我們參觀了毛主席的故居,最令我難忘的是他的臥室的床頭上有很多擺放整齊的書,足以看出他是一個愛書之人。 他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也可一日不睡,但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我們也要像毛主席一樣努力學習,體恤人民,心繫國家。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些故居能讓人「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這裡,發生過很多的故事。在這裡他們領導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又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轉戰陝北期間指揮西北戰場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同時又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
延安,這個革命的聖地,承載著崢嶸歲月,凝結著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們會將這種革命精神永記心中!
斯人雖已逝,精神永流傳!
(李子木寫於2018.8.7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