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的政策以及房價是漲還是跌,一直牽動著數億人的心,與之相關的公積金當然也備受購房者的重視,住房公積金對於多數人來說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近一二十年來,我國的房價一直在上漲,在一線城市這種感受尤為明顯,就拿北京來說,房價基本在3萬以上,地段好一點的甚至要10多萬一平,買一套房需要幾百上千萬,想想都覺得可怕。
和高房價形成反差的是低廉的工資,目前我國多數人的工資都只有幾千元,能月入過萬的只是很小一部分。雖然一線城市的收入要更高一些,但物價和房價也更高。所以為了買房,多數人只能選擇貸款。據統計,我國有超過4億人背負著房貸,幾乎佔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選擇貸款的方式比較多,但多數購房者會選擇公積金貸款買房,因為相比於商業貸款,公積金貸款利率要更低,買一套房能省下不少錢。
除此之外,公積金貸款可以直接用公積金還,不需要再從工資中扣除,提取公積金非常方便。而且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都可以直接提取公積金。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有近1.5億職工繳納了住房公積金,並且人數還在不斷上漲。
為了能緩解大家買房的壓力,以及顧及到更多人的利益,國家近些年來一直都在完善公積金的相關政策,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此次主要是對公積金的繳存基數上限做了調整,涉及全國60多個城市。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看得更直觀一些。2019年,上海的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是23500元,今年增加到了28000元,如果按照單位和個人7%的繳納比例來算的話,一個月的公積金差不多有4000元。
不難看出來,繳存基數的上限提高,大家繳納的公積金增加,到手的工資隨之變少。有人就會說了,這豈不是對老百姓沒有好處?其實恰恰相反,這次調整相當於變相「漲工資」,1.5億人有福了。要知道,公積金是隨時可以提出來的,而且它還有其他的優惠,買房和租房都能省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次只是提高了繳存基數的上限,而下限保持不變,為什麼呢?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一些中小型企業考慮的。一般來說,那些規模比較小的企業,為了能減少資金的支出,都是按最低標準給員工繳納公積金的,一旦提高了下限,那麼這些企業就會多一筆支出,這無疑是給它們「雪上加霜」。
對於這次公積金的新調整,不少人表示並不滿意,因為他們覺得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公積金的上限為28000元,但工資能達到這個數的人有多少呢?如果想最高標準按繳納公積金,工資要達到當地平均工資的3倍及以上。很顯然,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小。
有人提議,公積金的改革應該以中低收入人群為主。對此,創新研究院院長梁紅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應該對公積金制度進行改革,我國住房公積金的總量雖然在增加,但使用限制比較多,回報率也比較低,不少家庭的壓力並沒有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於是梁紅提出了「新方案」,即「抵押支持債券+安捷保險」系統,不同於繳存基數上限的調整,這個系統的範圍更廣,能惠及到中低收入家庭,這意味著窮人的「好日子」要來了。
公積金每一次的調整應該要能實實在在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否則只是「無用功」。
你對公積金的調整和改革有什麼建議呢?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