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猛追!半導體年投入近千億超歐日總和,誰是耽誤中國芯元兇?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華商韜略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權必刪

半導體風口之下,中國在這方面的投入逐年攀升,2014年相關資本開支只有15億美元,到2018年,已經飆漲到110億美元。

110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簡單來說,超過了歐洲與日本企業在半導體行業的投入總和。

更關鍵的是,不要以為中國半導體近些年才開始發力,其實,早在1950年代,國家就發出號召,集結科學家「組團」攻堅。

1956年,在最高層的關心下,教育部集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300人團隊,由物理學家黃昆、謝希德領銜,在北大開設半導體專門化培訓班。

這個培訓班,目的是為中國半導體事業培養「種子選手」。回過頭來看,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目的基本實現,後來中芯國際董事長王陽元、華晶集團總工程師許居衍、電子工業部總工程師俞忠鈺等都從這裡起步。

期間,中國獨立提煉的鍺晶體、自主研製的集成電路相繼問世,和日本幾乎同步,領先韓國差不多十年,即使與美國相比,差距也只有5至7年。

除了北大半導體培訓班,黃昆、謝希德還聯手編寫《半導體物理學》,為培養專業人才提供指導性著作,惠及更多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權必刪

產研結合,人才加碼,如果按照這個「節奏」持續發展,中國半導體事業將不斷提升,有可能並肩美國。遺憾的是,中國社會發生變化,半導體產業被迫「暫停」,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慢慢恢復。

當中國再次向半導體行業進擊,卻發現自己已經落後二三十年。1977年,全國有600多家半導體生產工廠,一年集成電路總量只相當於日本一家大型工廠產量的十分之一。

對此,鄧公痛心疾呼:「你們一定要把大規模集成電路搞上去,一年,行嗎?」

為了達到目標,全國半導體工廠,紛紛放棄自主研發,引進國外生產線,加上531工程和908工程等國家項目的推動,引進設備風靡一時。然而,設備進來後,掌握真正高端的技術,形成高效的管理機制,始終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這種短板,日積月累,至今都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以國內最受矚目的中芯國際為例,目前,其晶片製程只有14nm,全世界熱捧的5nm先進位程工藝遲遲沒有拿下。

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要加大投入。問題是,有些人為國攻堅,同時也有不少人打著科研乃至「報國」的旗號瘋狂騙錢。

其中,美國海歸博士陳進是個典型例子。2001年,他組建晶片與系統研究中心,僅用16個月,就宣布「漢芯1號」研製成功,稱採用0.18微米先進工藝,集成250萬個元件,具有32位運算處理內核,每秒運算能力高達2億次。

如此驚豔的技術水準,不說國內,就是國外也少有對手,超越同期的美國巨頭英特爾不在話下。尤其是,在發布會上,通過包括多名院士在內的專家組鑑定,「漢芯1號」被認為「屬於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時之間,陳進名利雙收,數年時間累計騙取研發經費達11億元。到2006年,一篇網絡文章戳破真相,很快科技部、教育部會同上海市政府成立專項調查組,結論是「漢芯1號」造假基本屬實。

陳進是怎麼做出「笑傲全球」的晶片的?原來,他讓在美國的弟弟買來10顆晶片,又找到一家建築裝飾公司,讓他們打磨掉晶片上摩託羅拉的logo,改成自己的logo。

陳進之外,富商李雪豔連晶片都懶得打磨,直接走盤活項目攬財的「路線」。

李雪豔拉上同樣沒有半導體從業經歷的曹山,藉助「半導體熱」,打動了武漢市招商局。

2017年,雙方合資成立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計劃總投資1280億元,李雪豔的如意算盤是,只要撐到國家半導體產業大基金以及股權基金注資,便萬事大吉。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權必刪

他們沒有出一分錢,靠其它合作夥伴閃轉騰挪,項目順利動工。

萬萬沒想到,資金需求太大,僅僅是工程款就吃不消,2019年,因拖欠4100萬元工程款,弘芯半導體被告上法庭,二期價值7530萬元的300多畝土地也被查封。

今年1月,因資金困境,弘芯半導體引進的國內唯一一臺生產7nm晶片的ASML光刻機被抵押出去,換取5.8億元貸款。

項目進退兩難,但據《武漢市2020年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計劃》披露,截至2019年年底,弘芯已累計完成投資153億元。換句話說,李雪豔等人幾乎零投入,卻撬動了153億元巨額資金。

看起來不可思議,類似「鬧劇」卻此起彼伏。比如,號稱總投資450億的南京德科碼半導體,大股東空手套白狼,建廠房、買設備的資金基本來自地方政府,今年7月宣告破產,廠區雜草叢生,而成都格芯計劃投資100億美元,廠房建好,從新加坡引進的二手設備也到位了,卻沒有生產出一顆晶片,就成為棄子,全面停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權必刪

如果說,中國半導體早期的發展,受社會和政策的影響更多,那麼,近二十年,騙子層出不窮,似乎成了「主要矛盾」。

在這樣的形勢下,地方政府和相關參與者都必須提高警惕,同時要耐心坐「冷板凳」,把更多資金、資源用於技術研發。畢竟,這不只事關某地某人,更事關國運博弈。

相關焦點

  • 國內半導體年投入達千億,已超過歐美總和!誰是耽誤國產芯的元兇
    前言:晶片半導體正在風口浪尖之下,中國在該領域的投入正在逐年攀升。要知道在2018年,半導體的資本投入就已經達到了110億元。但是,中國晶片的發展為什麼依舊緩慢呢?到底誰才是耽誤國產晶片發展的元兇呢?據有關數據,我國在2014年的相關資本只有15億美元,到2018年直接漲到了110億美元。11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歐洲和日本企業在半導體行業的投入總和。我們不要總以為,國內的半導體直到最近這幾年才開始發力,其實早在1950年代,國家就發出號召,開始集結科學家搞科研。
  • 2016中國半導體「金像獎」出爐 中芯(00981)、華虹(01347)來年或...
    公司 2016中國半導體「金像獎」出爐 中芯(00981)、華虹(01347)來年或趕超外資 2017年3月12日 15:40:14
  • 【落戶】超千億基金項目落地南京江北;中國「芯」項目落戶上海松江...
    【落戶】超千億基金項目落地南京江北;中國「芯」項目落戶上海松江;湖北協進半導體(二期)開工;聚力成氮化鎵外延片正式發布
  • 韋爾虞仁榮登頂2019中國芯首富
    集微網報導(記者 張浩)2019年剛剛過去,這一年裡中國半導體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業界普遍認為這一年是中國半導體業又一波新的浪潮,整個行業躍躍欲試,資本市場也已經風起雲湧。9月23日,匯頂科技市值衝過千億大關,成為A股首家破千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11月6日,韋爾股份總市值達1009.2億元,成為A股第二家破千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11月27日,聞泰科技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總市值達到1006.32億,成為A股第三家破千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
  • 中國「芯」事:2019半導體風雲人物,你認識哪幾個?
    面對低迷的市場走勢,加上中美貿易戰的雪上加霜,中國「芯」事重重,然國人自古多勤奮,如同在挑戰與機遇中的一次重生,帶給中國半導體行業更多的是希望。而在其中不乏能人志士。借著與非網推出《記錄 2019》關鍵詞系列的契機,想和大家來數一數這些風雲人物,以銅為鏡,跬步千裡。
  • 芯源微宗潤福17年專「芯」致志 打造世界級中國半導體裝備公司
    如果把集成電路產業比作皇冠,半導體裝備就是這皇冠上的明珠,是核心中的核心、基礎中的基礎。明珠奪目,誰人不愛?17年前,瀋陽渾河南岸,一片荒蕪之中,瀋陽芯源先進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的新廠區掀起了第一鍬土。這一鍬土,播下了明珠的種子,也掘開了東北老工業基地奔向新經濟的一個出口,中國半導體裝備產業的一顆新星——芯源微,就此啟明。
  • 康聖環球、敏芯半導體、愛博泰克獲融資
    康聖環球成立於2003年,是中國大型高端醫學專科特檢服務檢驗企業,在武漢、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烏魯木齊設有一系列具有行業領先水平和國家資質的臨床檢驗、科研合作和應用開發中心,面積超三萬七千平米。武漢敏芯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敏芯半導體攜新產品亮相2020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近日,敏芯半導體順利完成B+輪融資。此輪融資領投方為高瓴創投(GL Ventures),跟投方包括中國半導體領域知名投資機構中芯聚源和元禾璞華。
  • 中芯國際創始股東、世界半導體投資巨頭華登國際董事長陳立武寫在...
    7月16日,中芯國際(688981)正式登陸科創板。19天過會,募資總額532.3億元,創造科創板史上乃至A股近10年來最大規模IPO。同時,中芯國際也將成為A股科技股龍頭企業和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之一。作為中芯國際的創始股東和華登國際的董事長,也是中芯國際唯一一位18年不變的董事。在此,衷心祝賀中芯國際科創板成功上市。
  • 王禮賓:尋EDA創新之道 譜中國半導體之「芯華章」
    從那時起直到2000年,他在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十餘年,也完成了從通信轉入到半導體領域的轉變。「剛開始並不做半導體,但隨著技術鑽研越深,涉及面越廣,我開始接觸半導體。」在學校做通信的科研項目時候,因為要設計系統,王禮賓開始接觸到一些晶片(包括FPGA)的二次開發,最後又用上了EDA工具。正因與EDA的結緣,也奠定了他今後一生事業的舵標與航向。
  • 千億武漢弘芯:空殼股東障眼法 "芯騙"團夥鑽產業空子
    最近,武漢弘芯半導體(武漢弘芯)受到各方關注。一個千億投資項目,而且拉來業界泰鬥站臺,為何卻在最近工程陷入停滯近乎爛尾、分包商紛紛訴訟追債,甚至當地政府無奈「自曝」資金危局?  除了項目本身,讓人關注的還有武漢弘芯神秘的大股東。
  • 中芯國際VS 英特爾——中美半導體製造之「巔峰對決」
    而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之後,連累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國家,那時的中國也是投入了巨額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並拉動國內消費。同樣的情況似乎也在半導體產業發生著,2018和2019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低谷年。
  • 喬會君:重塑新秩序—中國半導體關鍵一役
    因為半導體產業投資動輒是百億元才有可能起步,未來還需要千億元乃至千億美元的持續投入才能把行業培育起來。 中國大陸因為有中芯國際的存在,所以能夠在晶片設計和集成製造領域裡佔有7%的市場份額。當然還有晶圓代工製造,中國佔到全球8%的市場份額。在封裝測試領域,中國還是做得不錯的,這得益於中國封裝測試廠商在這些年的產業積累,並且封裝測試相對來說對關鍵技術的訴求沒那麼高。
  • 投資1280億元行業大牛當總經理 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如今卻爛尾?
    臨空港大道是武漢「千億大道」之一,區域內還有康寧、京東方、中金數據武漢數谷等投資過百億的項目。9月3日下午2點左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現場後看到,網安大道一側分布著2棟4層的廠房,雲大路一側也有一棟,不過均沒有施工跡象,其中兩棟外立面還有腳手架或綠色的安全網。
  • 廈門造「中國芯」 彰顯高質量發展
    從廈門聯芯成為我國大陸地區已投產的技術水平最先進、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圓廠,到雲知聲研發的全球首款面向物聯網的AI(人工智慧)晶片將在廈量產,今年以來,廈門造「中國芯」的發展成績屢屢讓業界矚目。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準重心,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共同發力,使廈門造「中國芯」強勁跳動。
  • 中芯之後,又一龍頭盛美半導體即將回國
    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情況下,眾多海外上市的半導體企業開始回國,作為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為先進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昨日在科創板申購,對於提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一、行業老兵盛美申請科創上市而在中芯國際之後,在美股上市的還有一個半導體行業老兵,歷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的國內半導體清洗設備龍頭盛美半導體,公司已經在6月1日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6月9日受到上交所問詢,預計在不遠的將來也會登陸科創板。
  • 華為遭美「圍追堵截」,中國宣布「出手」,160億加注「中國芯」
    近年來「中國製造」在逐步轉化為「中國創造」,我國也更加重視科技行業的發展。在科技領域中「注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就是為了讓中國成為「科技強國」。事實上我國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根據歐盟專利局指出,2019年中國在歐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了法國。從企業上來看的話,中國的華為成為了「亮點」。數據中顯示,中國電信巨頭華為以3524份專利申請,位居全球第一位。而三星,僅為2858份。華為近年來成為了中國企業的「典範」,其在國際的影響力不斷增長。
  • 5G雙翼掀起半導體颶風,鼎捷助力「芯」路突圍!​
    2019年12月11日,5G+新型顯示技術分享會暨半導體封測技術峰會在深圳馬哥孛羅好日子酒店盛大舉行。圍繞5G智造契機,共議「芯」發展,來自行業領軍企業、行業專家、新聞界媒體近300人出席了此次盛會。鼎捷軟體子公司 / 鼎華系統iMES 規劃暨產品處總經理吳紹穎受邀出席,以高效的行業解決方案,協助客戶角逐半導體浪潮。
  • 中國「西部矽谷」西安,在半導體科技領域有哪些
    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創建於2004年初,原為德國英飛凌存儲器事業部,2006年成為奇夢達科技有限公司的西安研發中心。2009年5月被浪潮集團山東華芯半導體收購,更名並轉製成為國有控股的獨立公司。
  • 兆易創新、長電科技、中芯國際、士蘭微究竟誰是半導體反彈龍頭?
    兆易創新、長電科技、中芯國際、士蘭微都是半導體板塊的核心之一,並且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反彈,誰會是半導體反彈龍頭呢?  ——————————  兆易創新  大家好,我是兆易創新,我是快閃記憶體晶片,半導體存儲器領域領導企業。
  • 2016年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十強企業:士蘭微入圍
    為推動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同時發布「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十大企業」、「2016年中國半導體製造十大企業」、「2016年中國半導體封裝測試十大企業 」、「2016年中國半導體功率器件十強企業」、「2016年中國半導體MEMS十強企業」、「2016年中國半導體材料十強企業」、「2016年中國半導體設備五強企業」,企業分類以主營業務為主,不涉及企業其他歸類和排名,十強及五強企業銷售額暫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