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正是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寫照

2020-12-24 騰訊網

有句俗語說的好「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呢?然而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卻做到了,他和心愛的馬皇后相濡以沫,在危境中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與他共同度過了15年患難與共的徵戰生涯。馬皇后是怎樣的女人?朱元璋為何愛了她一輩子,她死後不立後,這篇文章為大家解答。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和馬皇后

患難與共,伉儷情深

馬皇后本命馬秀英,剛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因為家中沒有其他的孩子,父親把馬秀英當作掌上明珠,馬秀英從小就很聰明,特別喜歡歷史,當時有習俗,婦女要纏足,但是她堅決不纏,於是大家給他取了個外號「馬大腳」。

馬秀英的父親因為殺人逃亡他鄉,把馬秀英託付給了郭子興,郭子興把她視同己出,並收為義女,教她識字、刺繡。馬秀英特別聰明,一學就會。眼看已經年近二十的秀英,出落得一副上好身材,模樣端莊,神情秀越,郭子興夫婦就特別鍾愛馬秀英,就想給她找個好夫婿,使她終身有託,也不負老朋友的遺願。

郭子興畫像

元朝末年,郭子興在濠州起兵反抗當時的政府黑暗統治,朱元璋便投軍,他作戰英勇,每戰必勝,深得郭子興夫婦器重,於是,郭子興夫婦就決定把馬秀英許配給朱元璋。兩個人很快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後,馬秀英跟隨朱元璋南徵北戰,同舟共濟,隨著朱元璋逐漸被郭子興重用,很快在紅巾軍中嶄露頭角,很多人就對朱元璋嫉妒排擠,每到關鍵時刻,馬秀英都會維護丈夫。

由於郭子興性情暴躁,氣度狹小,經常聽信讒言,曾多次猜疑朱元璋,在別人挑撥下還把朱元璋關了起來,不給飲食,馬秀英不忍心看到他挨餓,偷出剛出爐的熱餅,揣在懷裡給朱元璋送去,就是這樣朱元璋得以溫飽,但是她自己卻時常不得溫飽。

朱元璋

1355年,郭子興病死,他的舊部由朱元璋指揮,這時馬秀英懷孕了,當時,戰事十分緊張,軍隊生活極其困難,朱元璋和戰士同甘共苦,馬秀英並沒有抱怨,她非常地理解丈夫,寧遠自己挨餓,也要保證戰士們吃飽。馬秀英不久生下朱標,又生下朱樉、朱棡、朱棣和寧國公主、安慶公主。

在朱元璋創建帝業的過程中,馬秀英還親自掌管一切軍狀文書,就連朱元璋隨手寫下的札記、備忘錄,她都保管得井井有條。直到朱元璋一統天下以後,仍然向群臣稱讚自己的妻子,說她與自己「起自微寒,憂勤相濟。」

馬皇后雕像

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正式登上皇帝寶座,國號大明,馬秀英被冊封為皇后。從此,她以皇后之尊關心政事,體恤人民,禮待臣下,與朱元璋齊心協力鞏固大明王朝。

馬皇后特別關心民間疾苦。1372年,發生了嚴重的春旱,秧苗不能入土,百姓心急如焚。馬皇后為此也是焦急萬分,命嬪妃公主與自己一道改吃青菜米飯,並讓後宮節約衣食。準備迎度荒年。一天夜裡下了一場春雨,第二天,她親自上朝慶賀,高興地對朱元璋說:「妾知陛下念慮之間全是愛民之心,連上天都被感動了啊。」朱元璋興奮地說:「皇后能同心憂勤,真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啊!」

馬皇后雕像

勤儉賢慈,以嚴為愛

馬皇后雖身居深宮,一直以勤儉節約樸實的生活作風,來約束自己。她經常告誡子孫,生長富貴,應該知道耕田種地的艱難。貴為皇后,她仍然親自帶領公主、嬪妃刺繡和紡織。她以身作則,穿的是粗絲織的衣服,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平時,宮裡縫製衣服,她把剩下的邊邊角角都拾起來,拼成被褥,供嚴冬禦寒。

唐國強飾演的朱元璋

積勞成疾,叮囑皇帝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臥床不起,八月,皇后的病情逐漸變重,朱元璋就對各處召開的名醫大發雷霆:「如果救不了皇后,我就要你們的命!」病榻上的馬皇后聽了這個消息以後勸說朱元璋:「人生在世,生死有命,醫生也救不了命將結的人,不要因為我而牽連這些醫生。」馬皇后臨終的時候對朱元璋說:「希望陛下招納賢士廣信進諫,好好處理朝政。子子孫孫都這樣下去。」

朱元璋畫像

1382年,洪武十五年,積勞成疾的馬皇后在南京病故,終年五十歲。葬於鐘山之陽,對於患難與共的妻子如此撒手,朱元璋十分悲痛。臨終前,她還叮囑朱元璋一定要善待子民,求賢納諫。在朱元璋心目中,世上再沒有其他女人配得上享有馬秀英的地位。

相關焦點

  • 糟糠之妻馬皇后去世以後,明太祖朱元璋為何不再重新立一位皇后?
    馬皇后與朱元璋劇照朱元璋在稱帝之後,立刻封馬氏為皇后,還多次在朝臣面前將馬皇后比作唐朝著名的「賢后」長孫皇后。洪武皇帝是有名的殺人不眨眼,不管是什麼樣的開國武將,在朱元璋面前誰都是大氣不敢喘一下,更遑論指責皇帝。
  • 歷史上真實的馬皇后是怎樣一個人?對朱元璋的幫助有多大?
    導語: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正室,也是朱元璋的糟糠之妻,從起義之初就一直跟隨於他。馬皇后也被人稱為馬大腳,這是她的體貌特點,然在從評書演義和野史中,對此人的評價是前賢后殘。歷史上真實的馬皇后是這樣的人設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 朱元璋嚴禁后妃幹政的鐵律為何對馬皇后不起作用?主要有三個原因
    明代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1382年9月18日),馬皇后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抱著愛妻痛心疾首,發下了此後不立皇后的誓言。馬皇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后,與長孫皇后齊名。她不僅是朱元璋的髮妻、皇后,更是朱元璋創業開國、治理天下的賢內助。
  • 從《朱元璋全傳》看大腳馬皇后管理後宮之道:重教、勤儉、大度
    以下,我們將從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愛情、馬皇后管理後宮之道這兩個角度,來真正認識「大腳馬皇后」。據說,早年間,朱元璋跟陳友諒交手的時候,除了最後的鄱陽湖之戰,他前期沒少吃過敗仗,有一次負傷,被敵軍追殺,關鍵時刻,就是馬皇后背著他逃脫,這些事例,表明馬秀英愛朱元璋到了捨生忘死的程度。馬皇后就是這樣,總是在關鍵時刻幫助朱元璋,給他出謀劃策,以仁愛之心感動了朱元璋。
  • 恩施灶王爺不吃油膩,到底是什麼由來?
    作為對他風流的懲罰,除了每年臘月二十三上天庭匯報,正月初四回來這段時間,其他任何時候都不允許離開灶臺一步。雖然成神,但是每日承受柴火煙燻,被油煙籠罩。讓他牢記「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攜手共過患難,經過風風雨雨磨難的妻子是最為珍貴的,不能辜負!
  • 馬皇后下葬當天狂風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說了20個字救了大家
    而等到朱元璋登基之後,馬皇后被冊為皇后,母儀天下,不僅悉心照料朱元璋的飲食起居,對前廷之事也甚為上心,這種上心並非後宮幹政,而是依靠自己對朱元璋的影響力勸說朱元璋善待賢士、化解朱元璋的怒氣救臣子於水火之中,「雖帝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矣。」
  • 朱元璋馬皇后卡通玩偶亮相南京【圖】
    原標題:朱元璋馬皇后卡通玩偶亮相南京   孩子被展出的朱元璋與馬皇后玩偶吸引。 泱波 攝   10月4日,朱元璋馬皇后卡通玩偶系列亮相南京明孝陵博物館,萌萌的模樣吸引了眾多遊人的目光。
  • 馬皇后出殯時被大雨阻擋,朱元璋怒而殺人,和尚一句話化解
    馬皇后是在朱元璋在郭子興手下當職的時候嫁給朱元璋的,當時馬皇后是郭子興的養女,馬皇后和朱元璋結婚之後,將朱元璋的兩個親侄子收為養子,視為己出對他們很好,而後因為郭子興對朱元璋猜疑,將朱元璋關起來不給飯吃,馬皇后懷揣熱餅偷著給朱元璋送去,將自己都給燙壞了都毫無所覺。
  • 馬皇后:被譽為「四大賢后」之一,朱元璋的得力助手,難得的好人
    馬皇后不一樣,她跟朱元璋一樣是個農民。史書記載她的父親叫馬公,連基本的名字都沒有。如果出身達官貴族不可能沒有順口的名字,二人經歷非常相似。據說馬公跟郭子興是好朋友,當時郭子興決定起兵造反推翻暴元統治。馬公為了響應他,也跟著起事。
  • 糟糠之妻不下堂——且看王老五的婚外情,代價到底有多大?
    前言:俗話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王老五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他母親讓他復讀,他堅決不同意,因為他不想讓母親那麼辛苦。王老五是從去鎮上打工以後,開始改變的。王老五去鎮上一家蛋糕店打工,學到了做蛋糕的技術。後來老闆有事要回老家去,就把小店便宜轉給了王老五。
  • 馬皇后只是靠患難之情換得朱元璋一輩子的尊重和寵愛嗎?
    傳說有一天吃飽後他四仰八叉地躺在破廟的地上休息,這時一名高僧化緣路過見狀便說這可是未來的天子啊,便叫醒熟睡的朱重八說道,饑荒之年與其當乞丐挨餓受凍,不如去參加義軍。因為朱重八的經歷所以對僧人是不信任且討厭的,所以沒有搭理繼續睡覺。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有幾天一點食物都沒得吃,饑寒交迫的他想起高僧的話,便去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來改名朱元璋。
  • 明太祖馬皇后:山野女子成賢后,位高終守仁智 拒絕服藥受折而亡
    (看馬姑娘後來的命運,道士真的言中了,朱元璋又名朱重八,正是十六。)比起要飯的丈夫,馬姑娘的出身比朱元璋好多了,父親是秀才,小時候家裡也算衣食無憂。但父親捲入了官司,悲憤而亡,母親也因悲傷過度,不久就離世了。馬姑娘無依無靠,好在父親生前的好友郭子興收為義女,長在軍中,從未纏足,因而以大腳著稱。
  • 馬皇后下葬當天,碰上大暴雨,朱元璋暴怒,和尚說了句話救了大家
    馬皇后下葬當天,碰上大暴雨,朱元璋暴怒,和尚說了句話救了大家 馬皇后下葬當天,碰上大暴雨,朱元璋暴怒,和尚說了句話救了大家 朱元璋一路從窮苦百姓做到皇帝,頭號功臣就是他那不離不棄的妻子馬皇后。
  • 「讀通鑑講故事」婚姻篇 宋弘糟糠妻未下堂,只因他說了那句話?
    ——《易經》「糟糠之妻不下堂」,說的是東漢大臣宋弘,謝絕皇帝姐姐拋來的繡球,忠於自己現有婚姻和家庭的故事。這樣的人當然「高大上」。相反,這件事的始作俑者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和他的姐姐湖陽公主,則難以掙脫仗勢欺人、強人所難的形象。
  • 馬皇后:一雙大腳引發的三段奇事,沒有它,朱元璋恐怕當不上皇帝
    《明史》裡記載說,馬皇后去世一周年的時候,後宮妃嬪們共同編了這首詩歌,來懷念馬皇后。她是善良仁慈、儉樸愛民的一代賢后;她敢於在朱元璋施行暴政時進行勸諫,保全了許多忠臣良將的性命;她善待後宮嬪妃,不為娘家謀私,開創了明朝後宮、外戚不幹政的風氣;她堅貞不渝,一心幫助明太祖成就大業,五次救朱元璋死裡逃生;她就是被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稱讚「家有賢妻,猶國之良相」的結髮妻子馬皇后。
  • 倒貼福的由來:朱元璋欲殺人,馬皇后巧言勸阻
    這個故事與明朝的馬皇后有關。明朝初立之時,政權並不牢固,反明的勢力依然不少。為了剿滅這些「亂黨」,對於剛打下城池的老百姓,朱元璋寧可錯殺,也不願放過,計劃在門上貼「福」字來辨認亂黨。馬皇后知道後,擔心禍及無辜,為了消除這場災難,下令全城老百姓在天明之前,都必須在自家門上貼上「福」字。
  • 重溫《朱元璋》,馬皇后死後世上再無朱重八:相愛的人好好珍惜吧
    其中劇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朱元璋建立王朝之後,大開殺戒,然後馬皇后勸阻無果,氣病臥床不起。馬皇后彌留之際,以及死後朱元璋的表現。可以說是把一個皇帝的自傲與自負,還有大男子主義,以及懦弱,痴情演繹的淋漓盡致。世人都知道,朱元璋是愛馬皇后的。要不馬皇后死後,他也不會不再立皇后。
  • 野史:關於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傳說,你聽說過嗎?
    關於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傳說,你聽說過嗎?朱元璋與馬皇后,原來他們是玉帝身邊的金童和玉女;那麼,玉帝身邊的這一對金童玉女,又為何要下界呢?是被貶了?還是受到了玉帝的什麼委派呢?人間受難,天上的神仙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於是,三界的最高主帥玉皇大帝,就召來了群仙,說:「眾位愛卿,朕近來看人間乾坤顛倒,殺伐四起,黎庶遭殃,朕實在是於心不忍,不知眾愛卿有何解救之法?」
  • 馬皇后為何是唯一能降服朱元璋的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馬皇后為何是唯一能降服朱元璋的人?原因其實很簡單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編的百家號「芳子看歷史」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是中國歷史上面少有的一位平民君主。因為朱元璋他的出身卑微,自然也是還帶著幾分的自卑和對於官僚的仇恨,尤其是朱元璋在小的時候親眼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一個的在自己的面前餓死,這也讓朱元璋對於官者每月任何的好感,所以在朱元璋晚年的時候,只要稍微有一點不順心就要舉起屠刀,利用這各種各樣的藉口幾乎滿朝勳貴屠殺殆盡,從而還留下了千古惡名。
  • 朱元璋要殺一人 馬皇后為何拼死相救 還為他吃齋飯
    1380年,「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爆發,開國功臣、丞相胡惟庸被朱元璋以「謀不軌」罪名誅殺九族。不僅如此,此案還株連處死了一大批官員。可以說,只要與胡惟庸拉扯上關係的人,絕大多數腦袋不保。只有一個人,雖然被牽連進「胡惟庸案」,但卻奇蹟般地躲過了朱元璋的殺戮,逃脫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