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回應諾獎提名的採訪中,殘雪說的一番話,讓我印象深刻。
她說,諾貝爾那些評委的思想有了比較大的進步開放,像我這種高層次的有哲理的實驗文學,他們給的機會很少。現在提名了,還是不錯的,我抱歡迎的態度。
她說的不是感謝,而是歡迎,我被她的自信、淡然打動了。
最近,有幸拜讀了殘雪新出版的短篇小說集《茶園》,仿佛被帶入了夢境中,而且這種感覺卻一直縈繞在心頭。
17個短篇故事,主人公各不相同,少年、中年、老年,男性、女性都有,他們遇到的事情都很離奇,但又都不一樣。
不過把這17個故事讀完以後,我感覺他們氣質相似,也就是他們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他們大都與眾不同,遺世獨立,有著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他們打破了恐懼,自由穿梭。
看這本小說,我總覺得自己在夢境中,因為只有夢中才能這麼肆無忌憚,超越現實世界。不過,雖然夢不是現實,但它是我們的欲望和焦慮的投射。
比如小說《建在山上的居民小區》,這個小區很神奇,無論去哪裡都只能往上走,往下要麼是懸崖,要麼看不清。
這就像我們在夢中,不知道被什麼東西追,只能往前跑的感覺。
小說中,只要意志堅定地往上走,總能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走出家門去食堂,那麼一直往上走,就會到達食堂;吃飽了要回家,走出食堂,一直往上走就是家。
但是如果意志動搖,被恐懼支配,就永遠到不了想要去的地方,甚至會掉下懸崖。
我覺得不同經歷的人看到這個小說,對家、食堂這些地方的指代會有不同的想法,這取決於你自己的夢中被什麼東西追,也就是取決於,現實中你在追求什麼。
還有在小說《絕技》中,表哥認真讀書,畢業後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他有一個興趣,也是獨門絕技,那就是飛簷走壁。
表哥的絕技,引起了眾多的圍觀和議論,主人公覺得不好意思,還不敢與別人說自己與表哥相認。
表哥的技能雖然無害,但在眾人眼裡,表哥就是「他者」。
其實主人公是很羨慕表哥的,甚至也想嘗試一下自己有沒有這個技能,但他不敢成為「他者」。
現實社會中,「他者」其實廣泛存在,大齡未婚女青年就是一個典型。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精神世界接納越來越廣,「他者」也會越來越少。
就像小說的最後,主人公也能無意識地飛簷走壁了,但不知道,他敢邁出有意識地嘗試嗎?
或許表哥是作者本人,殘雪集作家、哲學家與文學批評家於一體,做的是新開創的「新實驗文學」,很多人看個熱鬧,指指點點。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殘雪的作品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閱讀,得到了更多正面的認可,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邁向這個領域。
除了探索自我,每部小說中都有一個冥冥中的指引,有一些指引是具體的人,有一些是黑暗中無形的人,有一些是錄音,有一些是空中的聲音。
一開始,我感覺到有點恐懼。後來,我才發現,這些各式各樣心態的指引,應該就是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者說是自己的精神指引。
但是,我們要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指引呢?
這是我看完《茶園》的感覺。
第一次讀新實驗文學,我覺得,我還沒看懂,還需要一翻再翻,並更多地去了解這個領域。
殘雪說過,需要研究,才能說是看她的小說。
不過,無論如何,這不影響我從這部作品中,得到一些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