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是在描寫夢境嗎?讀完殘雪的《茶園》,這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
殘雪的《茶園》有夢的荒誕、怪異,甚至有一種驚恐的感覺。仿佛我們陪著主人公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夢境!
卸下現實中我們的偽裝和面具,放任自己的意識,無拘無束地流動,這就是意識流。而殘雪的作品就是描寫了這些意識流。
《茶園》這部作品由十七篇短篇組成。
夢,是對現實的反應和補充。這部作品中的《豔遇》篇,主人公飛子就是作了一件讓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飛子是一位獨身主義者。一天,她收到了一封信,這封信沒有署名。但是飛子卻把寫信的人看作是一位不出場的追求者。
飛子作為獨身主義者,卻對這位成年男性有了一種持續的、近乎神經質的關注。並把這種關注稱為「秘密通道」。
其實,這位寫信人在信中有明顯的愛慕嗎?殘雪通篇都沒有做出肯定的答案。但是飛子卻認為自己和他已經結緣了。並獨自坐車去城北找尋。最後,飛子也沒有確定自己找到了沒有。
獨身主義往往是人出於對婚姻的恐懼和不滿而做出的選擇。但是,他們難免有對「有人為你立黃昏」溫暖情景的嚮往,自己的意識也會偶爾背離獨身主義的價值取向。所以飛子順著自己的意識流,虛構了一場並不存在的「豔遇」。
對自己的意識不加約束,讓它自由自在地流動,是我們偶爾為之的事情,就猶如自己清晨起來,躺在床上,讓自己的思緒飄蕩,想到什麼就是什麼!而自己的思緒流動以後,身體有一種全然放鬆的感覺。
殘雪在中國當代文學流派中,屬於先鋒文學的代表人物。而且一直固守先鋒文學的陣地。《茶園》是其短篇小說的合集。
先鋒文學不注重傳統文學的抒情、敘事的手法,不在於以故事情節和情感打動讀者。而在表達人物的精神訴求。
《茶園》中,主人公黃伯憑空消失,黃石慢慢接受了枯死的茶樹,與白蟻共存。白蟻屬於較低級的半變態昆蟲。黃石是一個孩子,卻能陪伴白蟻,可以看作是對生物進化過程中原始生命狀態的回歸。
《絕技》篇中,馬貝的表哥,被稱為蜘蛛人,可以憑空度步,引起眾人的圍觀。馬貝也想當蜘蛛人。為什麼想當蜘蛛人呢?可以理解為馬貝想成功。現實生活中,想成功,想獲得社會的認可不容易,只好在幻想的世界中,想像自己有特異功能,從而滿足自己的精神訴求。
2019年,殘雪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上排在第三,她的作品應該怎樣去讀呢?殘雪自己曾經這樣說「去凝視,去冥想,這樣才會有收穫。」
打開《茶園》,忘卻紛擾的世界,讓自己的意識跟隨作者的筆端,猶如進入夢境一樣,走進純文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