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中村開闢文化綠洲

2020-12-18 央廣網

(城中村圖書館裡親子共讀的溫馨場景。)

(城中村圖書館已經成為社區孩子們流連忘返的樂園。)

(辦理借閱手續、打掃衛生、整理書籍……在城中村圖書館裡,孩子們學會為他人服務。)

  在廈門安兜、西潘和高殿三個外來人口聚居區,公益項目「鳥巢計劃」攜手躬行志願者、童緣社工、欣立社工、湖裡區義工協會等多支民間公益團隊,建起了三座城中村圖書館。這裡除了是社區流動兒童的圖書館、自習室,還是社會力量支持開設「巢人學堂」,導入社工組織入駐,正在逐漸成為一個能夠提供不同公益服務的公共開放平臺。

  廈門公益圖書館促進會正式進入籌備階段,城中村公益圖書館落戶福州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三個「直營」圖書館也正在招募全職館長……新的一年剛開始,「鳥巢計劃」發起人之一、廈門鳥巢閱讀文化推廣中心執行長丁勇就異常忙碌。

  從2016年10月起,「鳥巢計劃」團隊就在廈門的城中村推動、激活、創建城中村圖書館項目。經過2年多的努力,在多家公益機構的聯合支持下,目前「鳥巢計劃」在廈門區域負責直接運營的城中村圖書館項目已有三個——安兜圖書館、西潘圖書館與高殿公益圖書館。同時還合作創建天一、小林後圖書館借閱點,推動馬壠、滸井、後宅城中村社區圖書館的建設。

  3家城中村圖書館服務輻射近30萬人

  2012年初,丁勇放下體制內的穩定工作,全身心投入社會公益事業。2014年,他參與發起成立「鳥巢計劃」,在廈門創辦中國第一家無人值守、24小時開放、讀者自我服務、自助管理的社區公共圖書館。2015年,廈門市湖裡區鳥巢閱讀文化推廣中心正式註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全力推動公益圖書館項目。

  城中村圖書館項目緣起2016年10月1日的一通電話。由於資金等因素,位於湖裡區安兜村的廈門工友之家維持困難,當時的運營人向丁勇求助。

  安兜村是廈門島內規模較大的一個城中村。面積不過0.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卻達到10萬人,其中本地戶籍只有3000人左右,其中4~18歲的青少年不少於1萬人。

  家長忙於工作,不少人晚上12點才下班;租住的房間狹小燥熱,孩子們寫作業的地方都沒有。侷促的家庭居住環境,缺位的家庭文化教育環境,更需要公共資源的補充。於是丁勇拿著「化緣」來的近3萬元錢,在原有的廈門工友之家社區圖書館的基礎上,開始運營第一家城中村公益圖書館——安兜圖書館。

  200平方米的場地,有空調、有桌椅,相對安靜,還有超過1萬冊的藏書,以少兒書籍為主,分為人文、教育、科普三大類,加上不需要任何費用就可以辦理借書證,這裡一下子就成了社區孩子們的樂園。

  開放之初除了經費壓力,更大的挑戰來自他們的服務對象——流動兒童。雖然跟隨父母生活,但父母都忙於生計,孩子的自律性差,高聲喧鬧,毫無秩序,圖書亂丟放,甚至還有故意搗亂的。如何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管理,成為一個大問題。

  「鳥巢計劃」團隊為孩子們建立了一套服務積分體系。他們將圖書館的一些日常館務交給孩子們自主完成。每完成一項公共服務增加相應服務積分,積分多了,就可以換取玩具和文具等獎品。比如,值班一小時積6分,打掃衛生積2分,幫幼兒園小朋友講故事積2分。「這樣的獎勵措施都為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多為他人提供公共服務,多做好事。」丁勇說道。

  在安兜之後,2017年6月,「鳥巢計劃」團隊開設了第二家城中村圖書館——西潘圖書館。2018年7月,高殿公益圖書館正式開張。目前,三個圖書館項目都已進入了相對穩定的運營狀態,服務輻射人群近30萬人,其中約4萬名青少年兒童。2018年入館的讀者量達36萬人次,借閱次數近5萬人次。

  導入更多公益資源做開放平臺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子舟近年來一直在關注民間公益圖書館的生存狀況。他表示,民間圖書館要想發展得好,不僅要有公益情懷,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實力。

  對於項目的未來,「鳥巢計劃」團隊有著這樣的展望:它們應該是窗口和平臺,並逐步發展成為所在社區的一個更為開放性的社區文化學習中心、社區交流中心,帶動更多外部力量去關注與走進城中村,帶動激活更多的資源與力量行動起來。

  去年「鳥巢計劃」決定從執行型組織向支持型平臺組織轉型,導入外界的資源。去年7—9月,他們與廈門市圖書館、「麵包書」讀書會聯合舉辦了兒童閱讀分享大賽。同時,他們也為其他公益項目提供平臺:推動全國各地關注流動兒童教育的公益組織一起舉辦了「城市·我愛你·再見」返鄉兒童系列關愛行動;助力廈門培善社工「邊緣青少年」服務計劃落地城中村;為「擔當者行動」在安兜和西潘4所民辦校的「班班有個圖書角」項目提供跟進服務。

  目前,他們正在積極籌備發起城中村 圖書館發展基金會,致力於在2019—2020年間支持、推動24個廈門城中村建立圖書館。「通過推動公益圖書館的建設,在城中村這片文化沙漠開闢出一片綠洲來。通過為孩子、家長、志願者提供學習與服務體驗融合的『巢人學堂』,讓每一個生命都能發出亮光。」丁勇說道。

  開辦「巢人學堂」推動社區文化教育

  除了借閱圖書,更要為流動兒童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課外場所。圖書館的拓展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其內涵。

  三月的第一周,安兜、西潘、高殿公益圖書館的活動就多達20場。有專門為家長們開展的鼓圈沙龍、智慧育子、親子閱讀女神節系列主題活動,有為小朋友開展的三月童話主題閱讀活動。此外,還有音樂課程、美食介紹、科技歷史、情緒管理課等活動。

  「我們不僅要開一間圖書館,更要做一個能點亮未來、助力成長的『巢人學堂』。這裡不僅有孩子們的學堂,有家長們的學堂,也是志願者們的學堂。」丁勇透露。除了借閱圖書,以圖書為媒介,城中村圖書館也在努力成為社區的文化教育平臺。在廈門的一些高校和公益團體支持下,城中村圖書館的內涵不斷豐富。

  2018年他們舉辦了超過513場的「巢人學堂」活動,參與活動的孩子、家長、志願者達1萬多人次。

  為了影響到孩子們的父母,圖書館運營團隊希望父母帶著孩子來看書,也鼓勵小朋友們把書借回家。去年他們組織了4期免費夏令營活動,帶著孩子走出社區,外出遊學。

  今年,團隊將發展家長自組織提上日程,準備成立家長俱樂部承擔成長課堂,同時成立家長讀書會。

  城中村社區低齡孩子多,民辦幼兒園數量不少,但是條件非常有限。團隊也在籌劃「小小圖書館」項目,在民辦幼兒園設立「班級圖書角」,啟動民辦教育機構教師賦能計劃。

  「廈門有大量的打工人群,如果他們生活在一個缺少文化的環境裡,他們很難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培養種子教師、種子家長,把社區周邊的閱讀氛圍帶動起來。以小帶大,以個體帶群體,從點點滴滴做起。」丁勇表示,「這裡不僅有知識的傳授,還可以是服務與實踐的體驗;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交互學習、交流的中心,可以助力孩子、家長、志願者們共同成長與改變。」

相關焦點

  • 在海灣沙漠開闢中國文化綠洲
    離開中國館時,米特阿卜親王還深情回望,轉身對大家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希望這個展覽能使更多沙特人了解這個古老和現代並存的文明古國。此行太短暫了,希望今後有機會到中國訪問。」   海灣沙漠有了中國文化綠洲   沙特國土面積的一半是沙漠,但也是一片美麗、富饒的熱土。
  • 夜讀悄然興起 餘杭市民夜生活有了「文化綠洲」
    餘杭圖書館每天晚上都有上班族和學生族前來「打卡」「現在家門口的文化設施越來越多了,我一有空就去社區的圖書館看書,圖書館晚上也開放。」家住東湖街道藍庭社區的曹蘭珍分享著自己的文化生活。如今,越來越多的餘杭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這些年來,餘杭的公共文化事業不僅發展快,文化生活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已成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斷湧現的各具特色的閱讀空間,讓「夜讀」生活隨之悄然興起。晚上7時許,筆者來到臨平圖書館,一進大門就體驗到智慧化的科技服務。
  • 中國治沙「第一縣」,耗時10年開闢綠洲,還在沙漠當中修建水庫
    雖然說民勤縣的綠洲面積僅佔到總面積的9%,但是民勤插在兩大沙漠中間一直在遏制著這兩大沙漠的合攏,縣城更是將維護綠洲生態安全放在了舉足輕重的戰略性位置。民勤人民從不甘心自己的家園就這樣被淹沒在沙漠之中,因此他們也是鼓足勇氣,耗時了整整10年的時間來防沙治沙,終於在自己的地盤上開闢出了一片「神奇」的綠洲。
  • 鳳凰街道打造文化長廊展示「城中村」建設成果
    為了讓廣大居民了解城中村綜合治理成果,該街道在塘家社區瓦窯頭村設立了城中村文化展示長廊。長廊造型莊重古樸,而又不乏書香之氣,內容主要由「科學新城—鳳凰蝶變」和「美麗鳳凰—記憶塘家」兩個板塊構成,通過文字表述和紀實照片等,展現了鳳凰街道城中村的發展歷程和獨特文化。
  • 通訊:香港民間的文化「綠洲」
    中新社香港7月24日電 題:香港民間的文化「綠洲」中新社記者 梁今「香港不是文化沙漠,香港的文化『綠洲』一直存在於民間。」這裡就是潘耀明創作的文化「綠洲」。「很多人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實是對香港作為商品社會的環境而言。相反的,香港又是多元文化融合之地。如果盡心盡力去做文學,一定會有所收穫。就比如,出現了讀者眾多的作家金庸、學識淵博的饒宗頤教授。」潘耀明認為,香港的文化靠民間的推動,雖然民間力量很小,有時充滿挫折感,但不能氣餒,做文學要持之以恆。
  • 深圳市城中村(舊村)改造總體規劃綱要(摘要)
    二、改造目標與策略  我市城中村改造的長遠目標是:按照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總目標的要求,通過全方位的綜合改造,促使全市城中村在居住環境、管理秩序、經濟發展和文化心理等方面與城市全面融合,成為「和諧深圳、效益深圳」的重要組成部分。
  • 臺灣綠島綠洲山莊文化園區的真實面貌
    當地旅遊景點特別多,今天來介紹綠洲山莊文化園區。臺灣綠島綠洲山莊文化園區主要是源自於早期發生的太原事變,當時國民政府在綠島建立新生訓導處,以高牆式的建築呈現,集中式管理,這就是當今的綠洲山莊文化園區。之後陸續的將各地的思想扭曲者遷移到此地,進行統一化管理教育,改變他們的思想,成為很大的集中營。後來國民政府解除了戒嚴,綠洲山莊從此廢置。
  • 大華再以底價拿下大場城中村地塊
    5月22日,寶山區大場鎮3幅「城中村」改造地塊掛牌出讓,大華集團毫無意外地以42.12億元底價競得,樓板價2.42萬/平。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大華集團自2018年以來在寶山斬獲的第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
  • 閔行保留城中村原生態 讓鄉愁文化流淌其中
    「都市裡的村莊」想「突圍」,困難重重  所謂城中村,就是農村村落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民轉為居民後,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變成的居民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都市裡的村莊」。  空中俯瞰單雙弄城中村  梅隴鎮單雙弄城中村就是這樣一個「夾縫地」,也是梅隴鎮外環內最後的城中村。
  • 周邊 敦煌 開闢「空中絲路遊」
    隨著十一長假的來臨,敦煌將迎來今年最大的旅遊「井噴」,敦煌除了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陽關、玉門關、雅丹地貌等王牌景點外,今年敦煌世界地質公園開闢的「空中絲路遊」項目也受到遊客的熱捧,甚至出現遊人排隊坐飛機遊覽敦煌的場面。
  • 城中村變「城中景」,深圳南頭古城如今成為文化打卡地
    ,變成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完美融合的古街,立志成為市民新的文化打卡地。這也是南頭古城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為特區呈上的一個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思路的優秀答卷。南頭古城臨街的房子一層是店鋪,既有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也有商業發展,樓上則是可以長租的公寓,既穩定了原有的租房模式,也能打造一個集文化傳揚和商業發展於一體的古街。
  • 城中村迎來新生 上關村片區將出現特色民宿文化街區
    作為典型的城中村,昔日的上關村房屋雜亂無章,村道狹窄,環境衛生髒亂差。七星區為改變灕江東片區城中村的村容村貌,從2013年起啟動了對福隆園片區城中村的改造,上關村作為重點改造村屯實現了華美蛻變。為實現長遠發展,七星村委抓住城中村改造和打造鄉村風貌精品示範型村屯契機,立足資源優勢,深耕歷史文化,因地制宜開發民宿項目,利用回遷安置房,結合住地人文及灕江自然景觀,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為旅客提供住宿休閒場所,讓遊客體驗桂北特色風情,在城市中感受詩和遠方。「對於有改造經營民宿意向的村民,村委積極進行引導並提供幫助。
  • 黃金山小區探索整治新思路 城中村變身白領公寓
    這個普通的城中村經過近兩年的整治,實現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更重要的是,這一全新舉措將開闢城中村整治新途徑,即不搞大拆大建,以較小的投入換來較大的綜合效益。  據了解,這裡以前的業態沒檔次、沒品位、沒規模、沒固定消費群體,周邊交通發達,停車規劃凌亂。如今,這裡中式餐飲、西餐咖啡文化餐飲、輕便餐飲、商業類RETAIL超市百貨、精品服飾、圖書影像、鮮果菜蔬規劃有序。
  • 戈壁綠洲的「小橋流水人家」
    葛新家住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下營村,是河西走廊戈壁綠洲上的村莊。臨澤的農村家家戶戶門前種花,不時舉辦「評花賽花」活動,花種得好也成為一種榮譽。但看慣了門前的鮮花,後院破舊的土牆看起來越來越不順眼,葛新動了改建後院的念頭。
  • 城中村包圍的官渡古鎮,品獨特的市井文化,賞古老的歷史遺留
    然而有一座特殊的古鎮隱藏在一片城中村之中,別有一番風味,它就是官渡古鎮,也讓我十分想去看一看,第一看古鎮,第二看看昆明的城中村。初聞官渡古鎮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當時還以為在老家河北,就是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的地方,後來慢慢了解才知道昆明也有一座官渡古鎮。官渡古鎮這裡因臨近滇池,先民以捕螺螄為生,螺螄殼堆積如山,舊稱「窩洞」。
  • 城中村這麼亂,為什麼不全給拆了?
    第一財經周刊「城市癌症」「毒瘤」……城中村就像是城市化進程中的陰影,避不開,也總是化解不了。隨著城市擴張,原本處於市郊的村落、聚居區被包裹進城市空間,但它們沒能及時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其中的居民依然在艱難地從農耕生活和文化中尋求轉變。
  • 記憶中的北京城中村,令人揮之不去
    有人說要了解一座城,就首先得了解它的城市文化。北京有古城的千年傳統文化,也有國際大都市的現代文化。在人們的印象中,北京國際大都市文化有國貿CBD商業圈,有國家大劇院,有鳥巢。傳統文化有著名的故宮皇家歷史文化,也有北京老白姓胡同文化。大家唯獨沒有想到北京還有另外一種文化,那就是位於北京城鄉結合部的城中村文化。不過這種城中村的文化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正逐漸在消失。
  • 解讀:深圳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華麗轉身
    原標題: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華麗轉身——文化創新發展的深圳模式   創新是一個國家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座城市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經過40年的建設發展,深圳經濟崛起舉世矚目,科技創新廣受讚譽,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深圳速度」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 福田綠洲花園棚改招標實施主體,三家房企最終花落誰家?
    10月15日,福田片區的綠洲花園改造項目終於迎來新進展。項目發布改造實施主體招標公告,招標邀請單位為深業置地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健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本次招標的內容包括:綠洲花園改造項目的前期準備、組織籤約、建設開發等工作; 綠洲花園改造項目在滿足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要求的基礎上,其住宅部分除用於搬遷安置住房外,應當全部用作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具體會落到哪家公司?還需等最終公示。
  • 北侖這個城中村,探索農村物業服務新模式!
    為了滿足村民的文化需求,李軍積極向上申請走訪,村老年活動中心、村文化禮堂、村圖書閱覽室等民生工程,都在李軍的奔走中建成。「我們還想在村裡建個籃球場,年輕人可以打打球,老年人納納涼。再把這些老的村房翻新改建成廠房,租出去我們村民又能增加一筆收入。」去年,為響應街道「清潔家園」城鄉環境大整治專項行動的號召,李軍更是帶頭衝在最前面,幹著最髒的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