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圖書館裡親子共讀的溫馨場景。)
(城中村圖書館已經成為社區孩子們流連忘返的樂園。)
(辦理借閱手續、打掃衛生、整理書籍……在城中村圖書館裡,孩子們學會為他人服務。)
在廈門安兜、西潘和高殿三個外來人口聚居區,公益項目「鳥巢計劃」攜手躬行志願者、童緣社工、欣立社工、湖裡區義工協會等多支民間公益團隊,建起了三座城中村圖書館。這裡除了是社區流動兒童的圖書館、自習室,還是社會力量支持開設「巢人學堂」,導入社工組織入駐,正在逐漸成為一個能夠提供不同公益服務的公共開放平臺。
廈門公益圖書館促進會正式進入籌備階段,城中村公益圖書館落戶福州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三個「直營」圖書館也正在招募全職館長……新的一年剛開始,「鳥巢計劃」發起人之一、廈門鳥巢閱讀文化推廣中心執行長丁勇就異常忙碌。
從2016年10月起,「鳥巢計劃」團隊就在廈門的城中村推動、激活、創建城中村圖書館項目。經過2年多的努力,在多家公益機構的聯合支持下,目前「鳥巢計劃」在廈門區域負責直接運營的城中村圖書館項目已有三個——安兜圖書館、西潘圖書館與高殿公益圖書館。同時還合作創建天一、小林後圖書館借閱點,推動馬壠、滸井、後宅城中村社區圖書館的建設。
3家城中村圖書館服務輻射近30萬人
2012年初,丁勇放下體制內的穩定工作,全身心投入社會公益事業。2014年,他參與發起成立「鳥巢計劃」,在廈門創辦中國第一家無人值守、24小時開放、讀者自我服務、自助管理的社區公共圖書館。2015年,廈門市湖裡區鳥巢閱讀文化推廣中心正式註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全力推動公益圖書館項目。
城中村圖書館項目緣起2016年10月1日的一通電話。由於資金等因素,位於湖裡區安兜村的廈門工友之家維持困難,當時的運營人向丁勇求助。
安兜村是廈門島內規模較大的一個城中村。面積不過0.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卻達到10萬人,其中本地戶籍只有3000人左右,其中4~18歲的青少年不少於1萬人。
家長忙於工作,不少人晚上12點才下班;租住的房間狹小燥熱,孩子們寫作業的地方都沒有。侷促的家庭居住環境,缺位的家庭文化教育環境,更需要公共資源的補充。於是丁勇拿著「化緣」來的近3萬元錢,在原有的廈門工友之家社區圖書館的基礎上,開始運營第一家城中村公益圖書館——安兜圖書館。
200平方米的場地,有空調、有桌椅,相對安靜,還有超過1萬冊的藏書,以少兒書籍為主,分為人文、教育、科普三大類,加上不需要任何費用就可以辦理借書證,這裡一下子就成了社區孩子們的樂園。
開放之初除了經費壓力,更大的挑戰來自他們的服務對象——流動兒童。雖然跟隨父母生活,但父母都忙於生計,孩子的自律性差,高聲喧鬧,毫無秩序,圖書亂丟放,甚至還有故意搗亂的。如何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管理,成為一個大問題。
「鳥巢計劃」團隊為孩子們建立了一套服務積分體系。他們將圖書館的一些日常館務交給孩子們自主完成。每完成一項公共服務增加相應服務積分,積分多了,就可以換取玩具和文具等獎品。比如,值班一小時積6分,打掃衛生積2分,幫幼兒園小朋友講故事積2分。「這樣的獎勵措施都為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多為他人提供公共服務,多做好事。」丁勇說道。
在安兜之後,2017年6月,「鳥巢計劃」團隊開設了第二家城中村圖書館——西潘圖書館。2018年7月,高殿公益圖書館正式開張。目前,三個圖書館項目都已進入了相對穩定的運營狀態,服務輻射人群近30萬人,其中約4萬名青少年兒童。2018年入館的讀者量達36萬人次,借閱次數近5萬人次。
導入更多公益資源做開放平臺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子舟近年來一直在關注民間公益圖書館的生存狀況。他表示,民間圖書館要想發展得好,不僅要有公益情懷,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實力。
對於項目的未來,「鳥巢計劃」團隊有著這樣的展望:它們應該是窗口和平臺,並逐步發展成為所在社區的一個更為開放性的社區文化學習中心、社區交流中心,帶動更多外部力量去關注與走進城中村,帶動激活更多的資源與力量行動起來。
去年「鳥巢計劃」決定從執行型組織向支持型平臺組織轉型,導入外界的資源。去年7—9月,他們與廈門市圖書館、「麵包書」讀書會聯合舉辦了兒童閱讀分享大賽。同時,他們也為其他公益項目提供平臺:推動全國各地關注流動兒童教育的公益組織一起舉辦了「城市·我愛你·再見」返鄉兒童系列關愛行動;助力廈門培善社工「邊緣青少年」服務計劃落地城中村;為「擔當者行動」在安兜和西潘4所民辦校的「班班有個圖書角」項目提供跟進服務。
目前,他們正在積極籌備發起城中村 圖書館發展基金會,致力於在2019—2020年間支持、推動24個廈門城中村建立圖書館。「通過推動公益圖書館的建設,在城中村這片文化沙漠開闢出一片綠洲來。通過為孩子、家長、志願者提供學習與服務體驗融合的『巢人學堂』,讓每一個生命都能發出亮光。」丁勇說道。
開辦「巢人學堂」推動社區文化教育
除了借閱圖書,更要為流動兒童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課外場所。圖書館的拓展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其內涵。
三月的第一周,安兜、西潘、高殿公益圖書館的活動就多達20場。有專門為家長們開展的鼓圈沙龍、智慧育子、親子閱讀女神節系列主題活動,有為小朋友開展的三月童話主題閱讀活動。此外,還有音樂課程、美食介紹、科技歷史、情緒管理課等活動。
「我們不僅要開一間圖書館,更要做一個能點亮未來、助力成長的『巢人學堂』。這裡不僅有孩子們的學堂,有家長們的學堂,也是志願者們的學堂。」丁勇透露。除了借閱圖書,以圖書為媒介,城中村圖書館也在努力成為社區的文化教育平臺。在廈門的一些高校和公益團體支持下,城中村圖書館的內涵不斷豐富。
2018年他們舉辦了超過513場的「巢人學堂」活動,參與活動的孩子、家長、志願者達1萬多人次。
為了影響到孩子們的父母,圖書館運營團隊希望父母帶著孩子來看書,也鼓勵小朋友們把書借回家。去年他們組織了4期免費夏令營活動,帶著孩子走出社區,外出遊學。
今年,團隊將發展家長自組織提上日程,準備成立家長俱樂部承擔成長課堂,同時成立家長讀書會。
城中村社區低齡孩子多,民辦幼兒園數量不少,但是條件非常有限。團隊也在籌劃「小小圖書館」項目,在民辦幼兒園設立「班級圖書角」,啟動民辦教育機構教師賦能計劃。
「廈門有大量的打工人群,如果他們生活在一個缺少文化的環境裡,他們很難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培養種子教師、種子家長,把社區周邊的閱讀氛圍帶動起來。以小帶大,以個體帶群體,從點點滴滴做起。」丁勇表示,「這裡不僅有知識的傳授,還可以是服務與實踐的體驗;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交互學習、交流的中心,可以助力孩子、家長、志願者們共同成長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