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018
佛教旅遊 素食旅遊 專業專注 居士企業
廣州蟬友圈國際旅行社
《華嚴經》有云:「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是藏傳,漢傳,南傳佛教信仰文殊菩薩的人心中的聖地,亦是歷代朝聖者心中的嚮往之地。在佛旅網組織的五臺山朝聖之旅中,便包含了以下十大聖地,具體如下:
登顯通寺金頂
五臺山第一座寺院——顯通寺
臺懷鎮的大顯通寺是五臺山第一大廟,始建於東漢時期,它是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漢明帝從西域請來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在京都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中國建佛寺的開端。這一年,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五臺山,法眼識聖地,立即看中五臺山的風水,並奏明漢明帝在這裡破土建廟,揭開了五臺佛國歷史的第一頁。
二塔並存·此處加持力不可思議
塔院寺:供奉佛舍利與文殊發舍利殊勝之處
塔院寺內主要建築以舍利塔為中心,排列著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建築。藏經閣內木製轉輪藏共33層,各層放滿經書,現存經書兩萬多冊,是名副其實的藏經殿。院內的舍利塔,又稱大白塔,全身雪白,高約56.4米。大白塔聳人云天,在紅牆、琉璃瓦殿頂的陪襯下,顯得巍峨壯觀,為五臺山的標誌。
大白塔轉經
在大白搭東側,還有一座高兩丈餘磚構文殊發塔,外抹白灰,通體白淨,狀如寶葫蘆。相傳文殊菩薩顯聖遺留的金髮,就藏其中。大白塔底坐碹洞裡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長1.6尺,寬6寸,足心有千幅輪相和寶瓶魚劍圖,十個足趾有華紋字。據下部碑文解釋,釋迦去世前站在一塊大石上,對弟子阿難說:「我最後留此足跡,以示眾生。誰見到此足印,瞻禮供養,就能免罪消災。」唐玄奘取經時,把這佛足印也拓下帶回,唐太宗敕令將佛足刻在石上,立於祖廟。
菩薩頂·廣州素食學校兩位校長的朝聖之旅(ps:旁邊的兩位團員神配角呀)
五臺山十大黃廟之首——菩薩頂
菩薩頂位於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的靈鷲峰上,是五臺山十座黃廟(喇嘛廟)中的首廟。由於它的建築雄偉、金碧輝煌,遠看好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因此人們又把它叫做喇嘛宮。菩薩頂是滿族語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這裡是五臺山朝聖祈福必到的寺院之一。
宏偉多彩的黃廟建築
因為菩薩頂在靈鷲峰上,從峰下仰望,菩薩頂前一百零八級陡峭的石階,如懸掛在空中的天梯,上面是梵宮佛國,瓊樓玉宇。108級臺階,代表著108個法門,如果能夠不回頭地登上去,就意味著從此踏入法門,消除煩惱。
三步一拜大智路
小朝臺——黛螺頂
黛螺頂,在臺懷中心寺廟集群區東,位於陡峭的半山脊上。從山下仰望,只見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間又聳起一座小山。山頂寺宇的山門和牌樓圍在樹木之中,常有雲霧繚繞。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頂寺宇名為大螺頂,又稱黛螺頂。黛螺頂供五方文殊菩薩,是五臺山朝聖的重要之地。
人們常說:「不登黛螺頂,不算朝臺人。」黛螺項就是人們所說的「小朝臺」之處。五座臺項各有一尊文殊菩薩法像,人們轉遍五座臺項,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薩,叫「大朝臺」。黛螺頂把五座臺頂文殊菩薩的五種法像集中塑在一起,來到這裡也就等於上了五座臺項,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薩,所以就叫「小朝臺」。
鑽佛母洞·洗盡鉛華獲重生
佛母洞——洗盡鉛華獲重生
佛母洞又稱千佛洞,它是一個石灰巖洞,坐落在山西省南臺東南支脈接近山頂的地方。從臺懷寺廟集群區沿公路南下二十裡到白雲寺,轉向西入溝登山路五裡,就到了佛母洞。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頂處有一段巖壁,右側有天然大山洞,是五臺山朝聖遊學的重要聖地之一。
佛母洞即為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三世佛母隨緣教化顯應之處。五臺山朝聖,到此朝禮佛母文殊菩薩,鑽佛母洞。入洞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洗盡煩惱,得佛力加持,實現今世重生。
東臺望海寺 主供聰明文殊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東臺頂上「蒸雲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如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於海拔高,臺頂氣溫低,盛夏之時節,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西臺法雷寺 主供獅子吼文殊
西臺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臺「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有詩讚曰:「西嶺巍峨接遠蒼,回瞻鄉國白雲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蹟,巖谷常浮五色光。」
南臺合影
南臺普濟寺 主供智慧文殊
南臺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頂若覆盂,圓周一裡,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華,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著名詩人元好問賦詩讚曰:「沈沈龍穴貯雲煙,百草千華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
北臺佛光
北臺靈應寺 主供無垢文殊
北臺名葉鬥峰,海拔3058米,五臺最高,「華北屋脊」,臺「頂平廣,圓周四裡,其下仰視,巔摩鬥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讚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鬥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中臺演教寺 主供儒童文殊
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臺「頂廣平,圓周五裡,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讚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餘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
時間:7月14日—18日
黛螺頂三步一拜全景·清涼聖境
五臺山,文殊菩薩應化道場。其名見於佛經,東土第一佛國,兩千餘年來,香火綿延,大德雲集;文殊菩薩,智慧第一,為過去七佛之師,億萬菩薩之母。朝禮聖跡,享受清涼,增益福慧。
蟬友圈國旅五臺山朝聖行程以五臺最殊勝之五寺、五峰、五洞為核心,融素食養生、朝聖祈願、學習交流為一體,悟文殊五智,感悟無上加持。此條朝聖線路自開通以來受到廣大朝聖者的好評,線路歷時五天四夜,於太原機場集合、解散。【詳細行程】
蟬友圈佛旅網
禪遊天下 知了人生
蟬友圈國際旅行社
www.china84000.com
微信·china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