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論道浙江杭州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5月21日電 (方堃 徐翰文)「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目前也存在產能過剩、供需錯位這些比較嚴重的問題。供給側改革,到底應該是讓市場來主導,還是以政府來主導?」21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論道浙江杭州,浙商青年企業家、新光控股集團總裁虞江波向安格斯·迪頓拋出了這個問題。
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面對中國經濟當下的困局,僅從需求側著手已經很難有所突破,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側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才是結構性改革。
「過去十年當中,我們看到整體西方的一個經濟的下行,或者說放緩增長,非洲也是。但是其他國家做得還可以,所以在這樣一個不太良好背景之下,中國要在製造業方面像之前一樣增長是比較困難的。」安格斯·迪頓首先從世界整體經濟形勢著手,分析了當下中國的困境。
記者了解到,虞江波的新光控股集團以製造業起家,在供給側改革中,他和其他傳統企業主一樣,面對著到底應該是以市場來主導,還是以政府來主導的疑惑。安格斯·迪頓略帶俏皮地表示:「如果我在製造業,我希望政府能夠站在我的一邊,而不是讓市場來主導,因為市場是殘酷的。」
「浙江杭州是中國的矽谷,近幾年中,中國的整個電子商務幾乎佔整個國民消費的10%左右,這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破壞了很多傳統經濟原有的結構與體系。」虞江波認為,這與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異曲同工。
安格斯·迪頓認為,從過去二三十年開始,電子商務確實給出了不少啟示。「所有的創新都是一把雙刃劍。電子經濟把我們的世界和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同時影響了整個人類的購買結構,也不可避免會影響一些實體經濟。」
「如果沒有這種雙刃劍式的創新,我們不可能說比幾百年前的人們活得更好,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創新,即便他是一個雙刃劍。」安格斯·迪頓如是說。(完)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