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2020-12-17 央廣網

作者:譚苑芳(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教授)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新時代面臨緊迫問題的哲學解答

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當今世界,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潮流使世界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空前加深;另一方面,世界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軍事衝突、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網絡戰爭、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加劇。在這種背景下,以零和博弈為基礎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肆意濫觴,民粹主義、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潮流粉墨登場,對人類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審視全球發展大勢,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和中國傳統智慧,對新時代的緊迫課題進行了哲學的解答。

第一,普遍聯繫的辯證思維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具體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各國從自然環境、經濟社會到國防外交,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中東的槍聲可以牽動世界的神經,華爾街的股市波動也會影響世界經濟的走勢。這種世界範圍的「蝴蝶效應」說明,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單打獨鬥,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最理性的做法是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共同的光明未來。

第二,世界歷史理論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潮流中的深入拓展。馬克思科學預見到「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的發展趨勢,認為生產的分工和交換的擴大帶來了各國、各民族的普遍交往,推進了世界歷史和經濟全球化潮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繫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在由世界歷史發展帶來的經濟全球化格局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結果。

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哲學思維的現實實踐。中華民族形成了以「和」為核心的文化精神和價值理念,既有「天下為公」「兼濟天下」的天下情懷,也有「和而不同」「和衷共濟」的「和合」思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和衷共濟、求同存異,「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上下之益,在能相濟」;提倡講信修睦、互利共贏,追求「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疑是中華民族的哲學思維和價值理念在新時代的現實實踐。

破解了國際關係領域的形上學思維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世界歷史高度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有助於化解世界上不同國家之間的利益羈絆,也有助於破解當前國際關係領域流行的形上學思維。

首先,有助於破解「國強必霸」片面性思維,打破西方學者臆造的「修昔底德陷阱」幻象。西方學界和政界一貫秉持「強權即真理」的霸權思維,堅信國家間的政治就是以實力為基礎的強權政治。美國學者艾利森依據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的論述,別出心裁地提出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以論證新崛起大國(崛起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霸權國),導致戰爭變得不可避免。這種論調為「中國威脅論」提供了理論基礎,因而在西方國家很有市場。習近平總書記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指出:「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承諾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打破了國強必霸、弱肉強食的形上學思維邏輯,展現了一種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全新哲學思維理念。

其次,有助於破解「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思維,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國際治理模式。當前,世界各國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潮流,努力構建新的競合關係,追求「雙贏」利益新格局。但少數西方國家依舊停留在「零和博弈」的舊思維裡,奉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單邊主義,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原則徹底揚棄和超越傳統的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思維,從人類共同利益的角度超越了意識形態藩籬、超越了社會制度對立、超越了發展水平差異,無疑是一種具有全局性眼光和世界性視域的發展理念。

最後,有助於破解「中心—邊緣」的不平等思維,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格局。馬克思指出,隨著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西方殖民者「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形成了以少數西方發達國家為「中心」、其他國家為「邊緣」的國際發展格局,使廣大發展中國家長期處於生產和價值鏈的末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真正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兼顧別國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助於構建更加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

凝聚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共識

從世界範圍來看,雖然國際風雲變幻,危機挑戰迭出,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我們「謀世界」先要「觀世界」,「觀世界」就需要「世界觀」,亟須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一是追求「天下大同」的共同哲學理想。自古以來,人類從來沒有放棄過追求理想世界的努力,西方的「理想國」「烏託邦」、我國的「大同世界」等都是如此。我國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天下大同」的哲學理想,不僅突出強調了不同國家相互依存、協調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也主張各國在謀取自身利益時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僅契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學主張,也彰顯了「天下為公」的價值訴求,追求「協和萬邦」「兼濟天下」的包容胸懷。

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目標共識。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共識。這一價值共識,一是摒棄「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和「贏者通吃」的強權政治,提倡各國不論大小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構建「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政治新格局;二是在尊重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及互不幹涉內政等原則下,堅持要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共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三是秉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理念,構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經濟體系;四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現實,不以高低、優劣論文化,以文明交流克服文化隔膜,以文明互鑑替代文明衝突;五是堅持生態文明、環境友好的原則,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新挑戰,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是樹立合作共贏的系統思維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面對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各種複雜問題,不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需要確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系統思維模式。一要確立世界普遍聯繫和相互依存的觀點,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連帶效應,建立符合系統思維的新型競合關係;二要構建世界各國安全與共的「系統安全觀」,打造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的協作系統;三要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體系,國家不分大小、強弱,共同參與全球治理。

四是確立各國平等參與的大國主體意識。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歷來秉承「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的胸懷,兼顧義利平衡,追求共同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為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而不是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更大壟斷。」大國要利用其經濟、文化、外交等優勢,在國際事務中主動承擔更大責任;大國之間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大國還要尊重、扶持其他國家在信息、技術、資源的互通共享,推動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方面的有機互動。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08日 15版)

相關焦點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哲學內涵
    【摘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深厚的哲學內涵,它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也是中國傳統「天下大同」「天下為公」思想的升華。它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全球性議題和深層次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 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坐標、現實基礎與世界意義
    原標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坐標、現實基礎與世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是一種社會存在物,自人類從動物中走出來那一刻起,就過著一種共同體的生活。人只有在共同體中才能生存和發展。
  • 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政治家和戰略家的宏大視野與戰略思維,高瞻遠矚地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為新時代中國外交樹立起一面光輝旗幟。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明確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總體目標和前進方向,對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 發布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西安共識》
    人民網西安9月11日電 (記者 王比學)在近日由中國國際商會、西安市政府、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陝西省貿促會共同主辦「第二屆絲綢之路工商領導人(西安)峰會暨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周」上,以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名義對外發布了《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的西安共識》(以下簡稱《西安共識》),表示將同心同向
  • 人民日報和音:重溫《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原標題:重溫《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音)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世人更加認識到,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裡,必須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
  • 習近平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年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決議呼籲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江 山 史奎吉攝(人民視覺)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此後有大量論述。近年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不斷拓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贊同,這一倡議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策略初探
    一、引言《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收錄了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1月以來有關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的85篇文章,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關乎人類命運前途的重大課題,為新時代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 人民日報評論部:天下一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大黨之大,不僅僅在於體量大、塊頭大,更在於胸襟大、擔當大 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不僅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具有現實和深遠的世界意義 「人類是休戚與共、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唯有相互支持、團結合作才是戰勝危機的人間正道。」
  • 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版出版發行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翻譯的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收入習近平同志論述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稿85篇。該書日文版和此前出版的英文、法文版,對於國外讀者深入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刻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的豐富內涵和我國外交方針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首次亮相廣交會
    4月17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首次進駐第123屆廣交會向全球讀者推介,在展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客商高度關注。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博鰲論壇主旨演講時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共商共建共贏發展理念。在全球形成很大影響,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認同和響應。
  • ...凸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訪法國巴黎第...
    新華社巴黎5月25日電專訪:新冠疫情凸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訪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卡爾新華社記者唐霽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24日在巴黎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維護人類和平與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議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倡議,深刻回答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起到了撥雲見日的引領作用,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很高興在新年伊始就來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同大家一起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   我剛剛出席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達沃斯,各方在發言中普遍談到,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2021年新年伊始,《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主席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著名演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風險挑戰和新老矛盾問題交織並存、全球治理體系亟待完善的今天,重溫這篇演講,感悟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意義和獨特價值,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創造性開展工作,努力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時代華章,可謂正當其時,尤為必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判斷。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首次進駐第125屆廣交會
    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英文版首次進駐第125屆廣交會巡展,深受全球客商喜愛,同期展出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書籍。此次巡展單位北京崇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餘富文介紹:《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收入習近平有關重要文稿85篇。為適應國外讀者閱讀習慣,英文版在中文版基礎上增加了注釋、索引、縮略語等內容。
  • 靳鳳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共享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共享【光明學術筆談】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蘊藏著豐富思想內涵的哲學範疇,其所具備的人文意蘊,既彰顯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也為人類其他文明體所廣泛接受和認可。要想把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得更加美好,離不開生命個體之間、不同群體之間以及個體與群體之間的榮辱與共和利益共享。
  • 從人類語言的差異與共性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從傳統利益觀來看,國際社會的利益關係曾被認為是一種排他性的零和關係,然而,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問題,人們對共同命運和利益有了新的認識。在此背景下,人們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有了更深刻理解,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我們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
  • 習近平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意義之三:中國貢獻繁榮全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從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到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步履不停,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作為自身使命。 去年伊始,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回答了「中國為何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構建一個什麼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大基本問題。
  •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方略
    面對技術產業突破的危與機,面對網絡空間發展的治與亂,著眼於世界前途命運的共同關切,秉持全人類發展福祉的普遍道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首次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組委會在2019年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並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舉辦之際又發布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
  • 萬紫千紅春滿園——如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以神來之筆為世界謀,站在全人類的高度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對這一世界走向之問作出了響亮回答。   一 深刻複雜的世界局勢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把握大勢才能運籌帷幄,胸懷天下方顯大國擔當。面對風雲激蕩的國際局勢,只有善於觀大勢、明大勢,才能在複雜局勢中撥雲見日,看清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