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紫千紅春滿園——如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0-12-25 人民網

  掃一掃

  掃一掃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花園。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正如一朵鮮花無法詮釋整個花園的絢爛一樣,只有不同國家、不同文明既競相展示自己的獨特魅力,又在求同存異中守望相助、共同發展,人類文明家園才能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世界大花園才會更加爭奇鬥豔、奼紫嫣紅。

  世事紛繁多元應,縱橫當有凌雲筆。當今世界多元多樣多變,如何讓世界各國在差異中謀共識、在競爭中求共贏,攜手共創人類美好未來?中國以神來之筆為世界謀,站在全人類的高度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對這一世界走向之問作出了響亮回答。

  一 深刻複雜的世界局勢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把握大勢才能運籌帷幄,胸懷天下方顯大國擔當。面對風雲激蕩的國際局勢,只有善於觀大勢、明大勢,才能在複雜局勢中撥雲見日,看清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英國文學家狄更斯這樣描述工業革命發生後的世界。當今時代,我們也前所未有地身處一個矛盾集中的世界之中。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背景下,我們既沐浴人類和平的燦爛陽光,又無法擺脫戰爭的陰霾;既品嘗發展進步的果實,又不能消除貧窮落後的根源;既分享合作共贏的實惠,又難以避免以鄰為壑的猜疑……對此,許多人感到困惑——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這個世界和平發展。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人類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幾個世紀以來,無數次的戰爭奪去了千萬人的寶貴生命,摧毀了賴以生存的幸福家園。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生活在和平環境裡的人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珍視和平的來之不易,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烈渴望免於戰亂。今天的世界,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入人心,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對話代替對抗、化幹戈為玉帛成為處理國際糾紛的主流。

  這個世界充滿希望。今天的地球「坐地日行八萬裡」,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發展進步帶來的各種積極因素在增加,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勢不可擋,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互鑑空前深入,人類文明發展到歷史最高水平。特別是信息科技進步以指數級速度增長,新科技、新發明令人目不暇接,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大大豐富了人類改造世界的方式,人類戰勝困難、創造美好未來的信心和信念無比堅定。

  這個世界不斷變革。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源於國際力量對比變化。21世紀以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近現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在這一大趨勢下,新興力量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多地參與制定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加速演進和重構。

  這個世界挑戰層出。人類的生活並不總是晴空萬裡,也時常被陰雲籠罩。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強權政治陰魂不散、金融危機餘波未了、發展鴻溝難以消弭、恐怖襲擊此起彼伏、難民危機來勢洶湧,尤其是「灰犀牛」風險危機四伏、「黑天鵝」 事件防不勝防……這些不斷刺痛人們的神經,對人類的和平發展造成嚴重威脅,成為難以撫平的世界之殤。

  人們也許要問,哪個才是真實的世界?其實,它們都是。身處這個不確定的世界當中,雖然光明和黑暗交織、希望和失落同在、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我們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世界命運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繫於各國人民的抉擇。中國人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微言

  ◆中國是全球和平發展的「穩定錨」,是世界繁榮進步的「發動機」,是各國合作共贏的「助推器」。

  ◆「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獨唱,而是沿線國家的大合唱。

  ◆世界命運應由各國同掌握,國際規則應由各國同書寫,全球事務應由各國同治理,發展成就應由各國同分享。

  ◆只有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越強大,世界越受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世界聽到了中國聲音,看到了中國方案,感受到了中國智慧。

  問答

  問: 什麼是「灰犀牛」風險和「黑天鵝」事件?

  答:「灰犀牛」風險,是指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在爆發前已有種種跡象,但卻容易被人們忽視。此類危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會出現,發酵之前往往不被重視,或者將其當作一種正常的現象來認可或接受,以致錯失了最好的處理或控制風險的時機,最後可能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

  「黑天鵝」事件,是指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非常難以預測,且影響不同尋常,通常會引起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一般來說,「黑天鵝」事件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具有意外性,二是產生重大影響,三是事後又往往被認為是可解釋和可預測的。此類事件存在於各個領域,無論是政治領域、經濟領域還是個人領域,都有可能發生。

  二 構建和諧世界的中國方案

  從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從博鰲亞洲論壇到達沃斯論壇、從二十國集團峰會到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深刻闡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清晰而明確地向世界傳達了這一理念: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概括地說,就是「五維一體」。習近平總書記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5個維度來描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持久和平是基石。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不覺,失之難存。失去和平的環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能是鏡花水月、海市蜃樓。要和平不要戰爭,是各國人民樸素而真實的願望。只有大家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堅持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才能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營造一個和諧、安定、美好的世界家園。

  普遍安全是保障。萬事安為先,安全是人類的頭等大事。當今世界面臨的越來越多的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呈現出跨國界、跨種族、跨區域的特徵。地球上沒有世外桃源,威脅面前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置身事外。只有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攜手織密安全網,才能使人們遠離危險和恐懼。

  共同繁榮是核心。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商品及資金、信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大流動,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可逆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世界經濟的汪洋大海中,只有各國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風暴,避開經濟衰退的逆流,躲過市場風險的暗礁,搭乘經濟全球化這艘巨輪劈波斬浪,讓經濟增長的成果惠及世界人民。

  開放包容是特徵。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有70多億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5000多種語言,有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多種宗教,形成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劣之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只有各種文明在和而不同中兼收並蓄,在交流互鑑中取長補短,才能描繪絢麗多彩的人類文明畫卷。

  清潔美麗是底色。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的不二選擇。幾百年來,人類工業文明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造成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環境惡化形勢日益嚴峻,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大氣汙染等時刻威脅人類生存。只有堅持環境友好的理念,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全球生態體系,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鋪就永續發展的綠色道路。

  解讀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王毅(外交部部長):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植根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波瀾壯闊的中國外交實踐,契合各國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要進步的真誠願望和崇高追求。它強調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這5個方面形成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三 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孟夏之日,萬物並秀;群賢畢至,少長鹹集。2017年5月,29個國家的領導人、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賓客,從五大洲乘興而來,聚首京華共赴「千年之約」。盛況空前的會議規模、深得人心的絲路精神、精彩絕倫的文藝演出、圓滿豐碩的合作成果……令人驚嘆,使人難忘,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帶一路」峰會的成功舉辦,是當今中國影響力吸引力塑造力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帶一路」建設成果的精彩呈現。4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熱烈響應,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目前,與中國籤署合作協議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已達80多個,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順利運行,一大批標誌性基礎性項目紮實推進,各領域人文交流深入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實踐證明,「一帶一路」倡議符合各國利益,是一條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一帶一路」建設已到了提質增速、深耕細作的關鍵時期,必須乘勢而上、集中力量、深入推進。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加強與國際區域和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抓住關鍵。「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大工程,「撒胡椒麵」不能取得預期效果,必須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推動全方位展開。要著眼突破沿線發展瓶頸,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以基礎設施國際互聯互通、能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跨國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產業核心技術聯合研發支撐等為抓手,紮實推進一批關鍵性重大工程,帶動「一帶一路」建設各領域全面開花。

  完善配套。「搭好橋梁河好過,配套成龍生產高。」只有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形成完整的協同支援體系,才能有力快速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當前,制定配套政策要特別加強與相關國家、地區建設規劃對接,促進政策規則標準聯通,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的血液。要充分發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重要平臺的作用,深化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合作,完善金融支持保障體系,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調動各方。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好政府與市場,最大限度匯集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加以推進。在發揮好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調動工商企業、民間組織、智庫、媒體等方面的積極性,打造「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民間促進」的立體格局,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好比一根絲帶,串起了沿線國家散落的珍珠。雖然「一帶一路」由中國倡導,但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只有充分調動沿線國家積極性,找到共同利益交匯點,才能推動「一帶一路」奏出和諧共贏的命運交響樂。

  四 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30多次出訪,飛行裡程約60萬公裡,累計時長200多天,走遍五大洲近60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縱橫寰宇的外交軌跡,穿越世界風雲變幻,編織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使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5年來,中國外交如同鯤鵬展翅,在世界風雲激蕩中翱翔。面向未來,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具有大國特色、大國風格和大國氣度的中國外交闊步向前。

  開拓國與國交往的新路。從首訪俄羅斯到故宮寶蘊樓茶敘,從亞信上海峰會到峴港 APEC時間,從約翰尼斯堡中非合作論壇到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過去5年,中國推動與各方關係全面發展,實現了對大國、周邊和發展中國傢伙伴關係的全覆蓋。中國將全面發展同各國友好合作,運籌好與美國、俄羅斯、歐洲主要國家、金磚國家等國家的關係,把東北亞、東南亞、中亞作為周邊外交的戰略重點,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格局,努力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球治理供給不足。」這種失衡現象被形象地稱為「全球治理赤字」。如何消除這種赤字,是全球治理的第一大難題,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將繼續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計利當計天下利。」中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隨著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以自信主動的姿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在參與戰亂維和、承擔救災援助、應對氣候變化、反對恐怖主義、防止核武擴散等國際事務中,中國從不缺席,從不吝惜。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必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古往今來,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天下一家。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向世界許諾的一個更好未來。美好前景不會自動到來,需要人類齊心協力去為之不懈奮鬥。中國將和世界各國緊緊相依、心心相印,風雨同舟、攜手同行,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

  深度閱讀

  1.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人民日報》2017年5月15日。

  2.習近平:《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人民日報》2017年12月2日。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02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深刻認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在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總體框架和核心要義的「十個堅持」中,「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居於靠前的突出位置,鮮明地提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總目標,理念引領作用突出,體現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楊潔篪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發出「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愈加彰顯出璀璨的真理光芒,指引著中國和世界前進的正確方向。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深刻體現歷史大趨勢的時代先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
  • 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版出版發行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翻譯的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收入習近平同志論述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稿85篇。該書日文版和此前出版的英文、法文版,對於國外讀者深入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刻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的豐富內涵和我國外交方針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策略初探
    一、引言《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收錄了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1月以來有關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的85篇文章,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關乎人類命運前途的重大課題,為新時代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 人民日報評論部:天下一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毫無保留地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經驗和診療方案,到承諾待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從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到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世界各國並肩作戰、共克時艱,始終為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一個個務實的行動,讓世界感受到什麼是大國擔當,也生動詮釋著什麼是人類情懷。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作者:譚苑芳(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教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首次進駐第125屆廣交會
    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英文版首次進駐第125屆廣交會巡展,深受全球客商喜愛,同期展出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書籍。此次巡展單位北京崇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餘富文介紹:《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收入習近平有關重要文稿85篇。為適應國外讀者閱讀習慣,英文版在中文版基礎上增加了注釋、索引、縮略語等內容。
  • 人民日報和音:重溫《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原標題:重溫《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音)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世人更加認識到,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裡,必須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
  • 習近平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年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決議呼籲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江 山 史奎吉攝(人民視覺)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此後有大量論述。近年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不斷拓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贊同,這一倡議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首次亮相廣交會
    4月17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首次進駐第123屆廣交會向全球讀者推介,在展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客商高度關注。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博鰲論壇主旨演講時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共商共建共贏發展理念。在全球形成很大影響,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認同和響應。
  • ...凸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訪法國巴黎第...
    新華社巴黎5月25日電專訪:新冠疫情凸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訪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卡爾新華社記者唐霽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24日在巴黎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維護人類和平與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議
  • 發布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西安共識》
    人民網西安9月11日電 (記者 王比學)在近日由中國國際商會、西安市政府、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陝西省貿促會共同主辦「第二屆絲綢之路工商領導人(西安)峰會暨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周」上,以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名義對外發布了《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的西安共識》(以下簡稱《西安共識》),表示將同心同向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持久和平築牢堤壩
    為了花朵一樣的孩子免受災難,為了全人類的幸福與安寧,國際社會就應該致力於傳播和平理念、維護世界和平,大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這,才契合國際和平日設立的宗旨,符合世界各國及各國人民的利益。
  • 推動落實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中國倡議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已成為我國參與世界能源治理、推動世界能源變革的響亮名片,展現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為服務人類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工業革命以來,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有力促進了人類社會繁榮,但也帶來資源匱乏、氣候變化、環境汙染、貧困健康等突出問題,嚴重威脅人類可持續發展。
  •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很高興在新年伊始就來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同大家一起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   我剛剛出席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達沃斯,各方在發言中普遍談到,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 「彰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
    新華社發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指出,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目標方向更加清晰,行動實踐更有活力。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以正確義利觀為價值導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為全球發展注入中國力量。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外交部分開宗明義宣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中國共產黨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中國外交和國際關係方面,習近平主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2020·年終專稿)
    從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到提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一攬子中國方案,從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引領全球減貧合作,中國奮楫破浪,堅毅前行,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歲末之際,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年終專稿」系列述評,聚焦大變局下中國與世界的深度互動,回顧特殊年份負責任大國的勇毅擔當,矚望後疫情時代世界的發展走向。
  • 王文:後疫情時代 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後疫情時代: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智庫專家王文人類史其實就是一部與病毒鬥爭的歷史。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一書中就論述得非常清楚。
  • 納米比亞駐華大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讓世界共贏
    中國正在推動世界的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讓世界共贏。」在中國兩會召開之際,納米比亞駐華大使伊萊亞·喬治·凱亞莫就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經濟發展和兩國合作等話題接受了新華網專訪。同時,我也希望了解中國如何貫徹這一思想。  新華網:中國與非洲國家在很多領域都有合作。比如中國企業華夏幸福正在埃及進行工程建設。那麼中國和納米比亞的合作項目有哪些進展?  凱亞莫:中國同非洲的合作項目總體取得了較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