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2020年悄無聲息地送走了第47周,而這一周對於冷凍進口食品行業,無疑是抱火臥薪的一周。
「天津冷庫裝卸工人感染病毒」
「新的無症狀感染者為冷鏈車司機」
「巴西進口牛肉標本新冠呈陽性」
「阿根廷牛肉外包裝樣本呈陽性」
……
「上海、天津兩大港大量冷凍箱滯留、出入庫暫停」
「進口冷鏈食品入庫需要四證一報告」
「無核酸證明進口冷鏈食品不得上市」
病毒正瘋狂地刷存在感,國家嚴陣以待,各項舉措阻防入侵。進口冷凍食品行業迎來停擺的一周。港口大堵塞,訂好的貨櫃不是在海上飄著就是與工廠協商延期發貨,且不說貿易商們所受到的供應鏈衝擊,在這些被「軟禁」的冷鏈貨物中,不乏老百姓的剛需食品——豬肉。
01豬肉進口勢頭猛
截止到本月18日,非洲豬瘟疫情仍在德國擴散,感染豬只的數量已達153例。今年8月中國進口豬肉總量約為45萬噸,其中德國豬肉進口4.9萬噸,佔中國進口豬肉的11%,由於德國豬肉進口封鎖,這一缺口短期內無法恢復,需從其他國家增加進口來填補空缺。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中國9月豬肉進口量
西班牙環比增長14.9%
美國環比增長23.4%
巴西環比增長11%
丹麥環比增長15%
這四大國的進口增長總量加起來約 4萬噸,與此同時,九月中國進口德國豬肉4.3萬噸,可見中國對於進口豬肉的需求仍呈上升趨勢。
02華儲豬肉或已見底
華儲中央儲備凍豬肉作為我國「菜籃子」減壓的重要措施,2020年9月29日進行了今年第35次投放,今年投放豬肉共計60萬噸。但依據2018年中國豬肉消耗量5611.5萬噸,相當於如果往市場裡投入1萬噸儲備豬肉,大概只夠撐一個半小時,而至今華儲已近兩個月未曾投放,外媒分析華儲豬肉或已見底。
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對進口豬肉的目前仍屬「依賴」狀態,國內產能還無法100%滿足市場需求。
03豬肉存欄量快速恢復 但仍需時日
10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3950萬頭,連續13個月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32%;全國生豬存欄3.87億頭,連續9個月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27%。從總的產能來看,現在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已經恢復到正常年份的88%左右,預計明年五六月份,最快明年三月份可完全恢復正常。
存欄量的逐步恢復讓居高不下的豬價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回落,但年底同時也是豬肉消費高峰期,各地的醃肉臘腸,年底尾牙、聚餐的燒排骨,排骨湯,還有大家喜聞樂見的豬雜湯,豬肚煲雞…… 在存欄量尚未完全恢復,豬肉進口貿易受阻的情況下,價格能否繼續穩中有降,情況尚不明朗。
上周末天津港已可提貨,但本地冷庫仍在封存狀態,只能運往外地,濟南維爾康市場也已爆倉。更不提多地市場內冷庫禁止進口食品入庫,出庫需箱箱消殺,一一檢測。商超也開始大規模下架進口肉類食品。
國內的封存政策已經波及到海外工廠,已經接單的沒法發貨,還沒接單的擔心政策走向,暫停訂單。而運輸方面,因為貨櫃滯留在某些港口無法及時流轉,加之港口的作業效率降低,導致更多貨櫃滯留,船公司運費天天漲,運輸成本高企。同時船期的不確定性繼續影響生產計劃,紊亂生產排期。
在過去的大半年裡,進口凍品行業者負重前行,從最初的海產品到今天的肉類,屢次出現外包裝陽性等負面新聞,而各地的政策不一,大部分是談「毒」色變,基本都採取了「不可放過的」從嚴管理。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採用臨時的「應急管理」措施,可以理解。但是隨著不斷收集的實際數據增多,冷鏈帶毒的傳播性到底如何,具體的處置措施是否能夠做出調整?
畢竟,風險無處不在,絕對的「零風險」是不存在的。過於追求「零風險」,反而可能付出不必要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