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封塵舊事,解說民俗文化
你知道嗎?正月初一的那天在民間傳統看來,是被稱為雞日。
中國古代對新年開始的那幾天有這麼一種說法,從正月初一開始,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這些日子古人是如何定下來的呢?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世界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動物包括人,都是由女媧娘娘創造出來的。
而在女媧造人的傳說中,女媧在七天裡面每天創造出一種生物,初一的時候創造了雞、初二創造了狗一直到初七創造了人。所以在新一年的頭幾天裡面,分別被稱為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如果正月初一這天天氣晴朗,那麼來年家裡養的雞長得都會非常好。如果初二天氣繼續好,那麼家裡的狗也會養得好。以此類推,如果從初一到初七都是好天氣,那麼在新的一年裡面,全家都會幸福安康。
這種風俗是根據古代神話演變而來的。據說,東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巨大無比的桃樹,樹根向周圍伸展,足足有三千裡方圓,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元旦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
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民間更將雞視為吉祥物,開年第一天民間以紅紙剪雞作窗花,而且把這天定為「雞日」。
至於為什麼雞會排在第一位,根據漢朝民間資料《農家雜事》記載,這種排法的原因有三種:第一種是按照人類馴服六畜的順序來排列的,因為雞是人類最早馴服的動物;第二種是按照六畜的體格大小排列的;第三種是按照六畜和人的關係遠近排列的。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清楚地表明了,人類和雞、狗的關係非常親密。
小編總結,正月初一被稱為雞日,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於六畜興旺的美好願望,也代表了對自己家過上沒好日子的期盼。
文/封塵舊事原創,轉載請註明封塵舊事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