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正月初一,這一天被稱為「雞日」,排名六畜之首

2020-12-12 封塵舊事

歡迎來到封塵舊事,解說民俗文化

你知道嗎?正月初一的那天在民間傳統看來,是被稱為雞日。

中國古代對新年開始的那幾天有這麼一種說法,從正月初一開始,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這些日子古人是如何定下來的呢?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世界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動物包括人,都是由女媧娘娘創造出來的。

而在女媧造人的傳說中,女媧在七天裡面每天創造出一種生物,初一的時候創造了雞、初二創造了狗一直到初七創造了人。所以在新一年的頭幾天裡面,分別被稱為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如果正月初一這天天氣晴朗,那麼來年家裡養的雞長得都會非常好。如果初二天氣繼續好,那麼家裡的狗也會養得好。以此類推,如果從初一到初七都是好天氣,那麼在新的一年裡面,全家都會幸福安康。

這種風俗是根據古代神話演變而來的。據說,東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巨大無比的桃樹,樹根向周圍伸展,足足有三千裡方圓,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元旦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

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民間更將雞視為吉祥物,開年第一天民間以紅紙剪雞作窗花,而且把這天定為「雞日」。

至於為什麼雞會排在第一位,根據漢朝民間資料《農家雜事》記載,這種排法的原因有三種:第一種是按照人類馴服六畜的順序來排列的,因為雞是人類最早馴服的動物;第二種是按照六畜的體格大小排列的;第三種是按照六畜和人的關係遠近排列的。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清楚地表明了,人類和雞、狗的關係非常親密。

小編總結,正月初一被稱為雞日,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於六畜興旺的美好願望,也代表了對自己家過上沒好日子的期盼。

文/封塵舊事原創,轉載請註明封塵舊事原創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何將正月初一稱為「雞日」,說法從何而來?
    農曆正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中國民間更將雞視為吉祥物,開年第一天民間以紅紙剪雞作窗花,而且把這天定為「雞日」。
  • 有人說「正月初一是雞日,五牛六馬七為人」,怎麼回事?
    2021年的日曆已經翻過了幾天,不久與之相伴的農曆辛丑年春節也就要到來了。有人說,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為雞日,五牛六馬七為人」,這是什麼意思?咋回事兒呢?追尋這種說法的由來和時間,其實也是有其悠久歷史的。
  • 正月初一是雞日,老話說:「頭雞二犬,五牛六馬」,是什麼意思?
    以前人認為,雞是「五德之禽」,意思就是:公雞雞頭上有雞冠,就好像讀書人戴帽子一樣,稱之為文德,而且公雞非常好鬥,稱之為武德,兩隻公雞在打鬥的時候,都會拼盡全力,就是勇德,發現食物之後,雞還會招呼同伴一起來吃,是仁德,每天早上準時打鳴,就是信德。由於以前人沒有鬧鐘,每天早上都是聽公雞打鳴才起床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雞的叫聲也就意味著一天的開始。
  • 傳統年味有講究 --正月初一到初三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
  • 為什麼把農曆稱為夏曆,正月初一在各朝代的時間並不一樣
    中國是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因各朝代曆法不同,不同民族的統治者都曾經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曆法習慣確定過自己的正月初一的時間。歷史上春節曾定在子月、丑月、寅月裡,分別相當於現在農曆的十一、十二、正月。顓頊(zhuan xu) 帝和夏代都使用建寅的夏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即所謂「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使用殷歷,殷歷建醜,以農曆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即所謂「建醜季冬之月」;秦代使用秦歷,秦歷建亥,代用顓頊曆,以現在的陰曆十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亥孟冬之月」;
  • 春節年俗趣談:正月初一是「雞日」?為何要吃五辛盤?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5日電(記者 上官雲)「年初一上午忙著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擠滿了穿新衣服的農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燒賣,上酒館,買花紙(即年畫),看戲法,到處擁擠。」這是豐子愷在《過年》中,描述的一幅團圓景象。  「年初一」指的就是正月初一,也是如今的「春節」。這一天,晚輩們要給長輩拜年,準備茶點款待客人,迎接新年和春天。
  • 臘月到正月·過年習俗知多少之正月初一
    節日簡介 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 「春節」。
  • 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
    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問題: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回答:農曆正月初一(陰曆1月1日)出生的十二星座(太陽星座)有可能是水瓶座,也有可能是雙魚座。
  • 歲首和生肖的變化究竟在立春算還是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又名正月朔(「正月初一」「正月朔」下文統稱「正月朔」)。朔是指每月農曆初一,是每月起始的日子,此日地球觀測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正月朔不但是月首,而且是歲首。《史記·天官書》明言:「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此書明確了漢武帝時正月朔才是歲首的地位。隋代杜臺卿的《玉燭寶典》也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為開始之意;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宋代吳自牧《夢梁錄·正月》也寫得明明白白:「正月朔,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 我國古代的春節不是正月初一這一天
    我國古代的春節不是正月初一,立冬、冬至、大寒、立春等節氣這天都曾是過春節。到了秦朝漢朝的中期,以夏曆的十月初一為春節;到了漢朝中期,稱後來的春節為正旦,也就是夏曆的正月;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為元正,元日,元會;隋唐時期有了元日的叫法。
  •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這兩天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正月初二禁忌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都要帶女婿回娘家,稱為「回門」。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這正與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滿街巷攜夫牽兒回娘家的景象相映成趣。出嫁女回門有下列禁忌。正月初三的禁忌正月初三的禁忌是較特殊的,也很有特色。大年初三俗稱為「赤狗日」。人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會帶來不順利,因此農曆正月初三是兇日。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
    不能動刀剪等鋒利之物是怕傷到人,如有人受傷、流血,就是不祥;而不取井水是因為井中有井神,初一如取井水,會惹怒井神,帶來災害。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 關注春節:天文學家澄清農曆虎年從正月初一算起
    新華社南京2月11日電(記者 蔡玉高、周潤健)近來網上就農曆虎年該從何時算起引發了爭論:有說農曆虎年從立春日算起,有說從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農曆虎年應從正月初一,即14日零時算起。
  • 袁世凱批准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中山先生說:我不同意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即農曆新年,是農曆一年之歲首,農曆的正月初一,是傳統意義上的年節。儘管春節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這個名稱的使用,卻僅僅只有百年出頭。
  • 為什麼說正月初八這一天,天氣晴朗全年豐收,天氣陰雨天下饑荒?
    正月初八,是正月的一個年俗節日,這一天是順星節還是穀日,在中國古代,有這樣的說法:正月初八這一天,天氣晴朗,全年稻穀豐收,意味著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而天氣陰雨,則全年歉收,意味著天下會發生饑饉,老百姓可能流離失所。所以,正月初八,也往往被看作是一個可以預測全年運氣的節日,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元旦最初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那「春節」又是從什麼是開始的
    所謂的「元」,是指凡數之始,意指開始、第一;「旦」是象形字,「日」代表太陽,「一」代表地平線,組合起來如同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天的開始。元旦既是一天的開始,也是一年的開始,所謂的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因此,元旦又稱「三元」。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是最早慶祝新年的國家之一。
  • 春節後,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諱和習俗
    不能動刀剪等鋒利之物是怕傷到人,如有人受傷、流血,就是不祥;而不取井水是因為井中有井神,初一如取井水,會惹怒井神,帶來災害。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 正月初一到初七這幾天都有什麼忌諱呢?
    春節是個重要的節日,也是個古老的節日;正月又是一年之始,在民間最受重視。整個正月期間的習俗、禁忌特多。那么正月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禁忌,還不知道的,快來看!初一: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 農曆正月有哪些禁忌?
    中國農曆的第一個月一般稱為正月。 正月,又稱陬月、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而正月初一,就是我們說的「春節」,被稱為「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古稱「三朝」,即「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稱作「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 正月初一,天臘之辰
    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新年,道教有五臘良辰的信仰,正月初一是道教天臘之辰。道教認為一年中的這幾天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在民間,大年初一有很多迎接新年的活動。燃放爆竹、喝屠蘇酒、掛桃符等風俗都跟道教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燃放爆竹的意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過去的驅逐山魈惡鬼,變成了迎灶神、接祖宗、接財神的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