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對人類意義不在探索太陽系起源,也不是氦三,難道是去玩的?

2020-12-13 騰訊網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然天體,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從文人墨客的詩篇中,還是現代科學意義上對於地球的重要影響,它都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天體,但人類為什麼要花那麼大力氣去月球上,特別是地球上到處都在戰爭,好多地區都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把錢花在虛無縹緲的月球上,到底是為了那些冠冕堂皇理由掩飾下的一己私利,還是具有真正偉大的意義?

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實科學家最懂得如何去要經費,畢竟課題的持續研究需要大把的銀子支持,因此玩得最溜的科學團隊總是會販賣各種焦慮,甚至比現在的自媒體標題黨有過之而不及!比如:

月球上隱藏了太陽系起源的秘密

這理由高大上不?全球一窩蜂的湧上月球是去找太陽系起源秘密的,另納稅人無不肅然起敬,趕緊乖乖的掏出錢來無條件的支持登月!不過這個理由確實也說得過去,畢竟地球上的因為存在水汽循環的強大風化作用,而且地殼地幔同樣也在循環,太多的秘密可能就被封印在地球這個超級大熔爐裡了,儘管也能找到蛛絲馬跡,但總是覺得月球上更容易些。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因為45億年來,除了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以及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後光顧月球的一些探測器與阿波羅登月僅有幾處人類活動痕跡外,月球上估計就只有外星人去過了,因此它保留了太陽系誕生初期最原始的資料!

人就是容易吃飽了沒事幹追溯自己的過去,更想洞察自己的未來,所以月球這個梗人類是繞不過去的,即使就只有一個起源的秘密人類就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月球上隱藏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氦三

幾乎無限能源核聚變是人類最不懈追求的,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折騰出託卡馬克以來,人類在核聚變領域已經浸淫了一個甲子不止,但到現在為止連個屁都沒放出來,各國投入的資金卻已經高達上千億美元,而且還折騰了好幾個:

磁約束核聚變:包括託卡馬克和仿星器

慣性約束核聚變:雷射聚焦點火裝置

聽起來絕對能讓人激動到睡不著覺,但其實八字還沒拿一瞥呢,而且我們用的還是最最簡單的,在比結合能曲線要求最低的氚氘核聚變,雖然說氘在海水中取之不盡(0.02%),氚也可以用聚變的中子轟擊鋰-6產生,或者在裂變堆中製造,但其實各位要知道的是,聚變堆中的氚回收極其困難,裂變堆中氚生產成本極高,每公斤超過三千萬美元,我們即使造出來,也是個超級昂貴的大玩具!

而且還有討厭的中子輻射導內壁嬗變,所以未來是削尖腦袋要高氘和氦三或者氦三和氦三的聚變,因此人類將眼光放到了月球上!因為氦三其實就是太陽的質子鏈反應中的氘和氕聚變的產物,會隨著太陽風擴散整個太陽系空間中,因為離子帶正電,還有大氣層,因此這兩類行星幾乎撈不到好處,但水星和月球明顯沒有,所以它們的接受到的量是最多的,可惜水星太遠,所以深諳厚黑學的人類就只能去月球啦!

但問題是,最簡單的氚氘聚變都搞不定,未來的氘和氦三反應將更為困難,氦三和氦三則更困難,也就是說,我們去月球上找了個超級高大上的理由,為了人類能源,但搬回來之後卻點不著!

月球對於人類真正的意義

說完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理由,咱繼續來說說齷齪的理由和真正高大上的理由!狹隘一點說,人類完全是為了好奇才去探月,畢竟好奇害死貓嘛,但人類有時候比貓好奇十倍,所以在探索這條路上獻出生命的可比貓多多了!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當然這也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所以這不算齷齪,畢竟為了人類的未來嘛!但月球存在的意義並不在於月球上有什麼,而是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地球和最近的金星距離:4150萬千米(最近)

地球和火星的最近距離:5460萬千米

為什麼說他們最近的距離呢?因為它們都繞太陽公轉,每時每刻的距離是不一樣的,所以會有一個最近,也有一個最遠的距離,火星衝日需要779天一次,金星則要584天一次。

月球多遠呢?38.4萬千米,即使橢圓軌道變化也僅僅在40萬千米左右,這對於忽近忽遠的金星和火星來說,這條件還不夠啊,而且只有金星最近距離1%都不到,多節省成本呢,所以月球對人類的意義並不是它上面有什麼,而是去月球上的學費夠低!

這一點對於人類尤為重要,就像上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再到大學,假如有一個非常好的高中,但沒上過幼兒園直接跳到高中,估計這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而火星就是一個這樣的去處,假如人類沒有月球練手腳,那麼到現在為止,那麼多探測器不可能那麼容易就遨遊太陽系,所以,循序漸進對於人類有多重要!

所以說月球是人類未來深空前進基地,或者射電望遠鏡基地,或者氦三採礦,甚至月球居民區等等都是浮雲,這些不重要,因為即使將月球換成沒有氦三的天體對於人類來說意義是一樣的!

它是人類前往星辰大海的必經之路!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要到月球上去?月球上有什麼?
    比如:月球上隱藏了太陽系起源的秘密這理由高大上不?全球一窩蜂的湧上月球是去找太陽系起源秘密的,另納稅人無不肅然起敬,趕緊乖乖地掏出錢來無條件的支持登月!而且還有討厭的中子輻射導內壁嬗變,所以未來是削尖腦袋要高氘和氦三或者氦三和氦三的聚變,因此人類將眼光放到了月球上!
  • 登月工程花費巨額,為什麼人類依然如此熱衷於探索月球?
    星辰大海將是人類的宿命,而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星球,人類文明若是不想被限制在地球這樣的「一畝三分地」,就必須走出探索月球的第一步。如果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科學探索精神,把精力都花在改善生活上,是非常悲哀的。
  • 月球的存在,對人類有哪些意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在古人看來遙不可及,除了在夜晚施與微弱光亮外,似乎沒其他作用;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月亮的存在,對人類有著特殊的意義。而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裡,月球的存在讓地月系統的角動量更大,直接的影響就是減弱了地球的進動影響,使得地軸更加穩定。其中的物理原理,我們用一個簡單例子就可以說明:你原地轉圈時,把雙手抱在胸前容易失去平衡,但是當你把雙手伸開後,原地轉圈更加穩定,不容易摔倒。
  • 科學家在月球發現新型能源,足夠人類使用一萬年以上,它是什麼?
    因為根據天體理論,一顆天體要成為行星的衛星,它的質量跟行星的質量比越小越好,如果太大是很難成為衛星的,而太陽系其它的衛星跟主行星的質量比基本都在幾千倍以上,唯獨月球的質量是地球的百倍以內。月球能夠成為地球的衛星,充滿著很多的巧合和運氣,而且月球在成為地球衛星後並沒有固定一處不動,而是在不斷遠離地球。
  • 月球上存在新能源?科學家統計或將支持人類使用萬年,到底是什麼
    月球上存在新能源?科學家統計或將支持人類使用萬年,到底是什麼地球在廣闊的宇宙中,只是非常渺小的一顆行星。在人類未知的太空中,不知道還存在著多少類似地球的星球或者比人類更加先進的文明。而在目前人類的探索範圍內,地球算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智慧星球,擁有月球這顆天然的「護衛」衛星。在遙遠的古代,古人根據月亮的形狀特點,也有人稱它為玄兔或者玉盤等浪漫的名字。月球是太陽系的第五大衛星。月球有一個和衛星家族不太一樣的地方。它和地球的質量比、體積比相差較大。從行星的質量上看,月球:地球=1:80;從體積上看,月球:地球=1:49。
  • 月球上到底有什麼?值得如此多國家去探索!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人類便開始了對月球的探索計劃。 據不完全統計,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2018年底,人類共發射月球探測器122次,其中僅成功了59次。 看上去成功率很高,接近一半了,但是這其中的投入有多少,你們知道嗎? 以我國的嫦娥一號為例。
  • 月球的起源&月球的未解之謎&登月計劃的目的
    原本想聊聊關於探測器在計劃過程中的登陸、取樣、保存、月球起飛這些過程,但覺得這些東西太過硬核,而且目前還沒有進行到那一步,無圖無真相,但我還是想聊點啥,那我就聊聊月球吧。月球的起源現在最主流的月球起源理論是大碰撞理論,大碰撞理論的主角叫做忒伊亞,現在推測當初就是他撞在了地球上,那忒伊亞是從哪來的?
  • 月球上的土有啥不一樣,為何美國也想要!
    月球土壤都有什麼科研價值?據專家介紹,月壤是從月球固體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包含著相關區域的大量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 嫦娥五號挖回兩公斤土有啥用? 月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中科院專家表示,對月壤的研究除了研究月球本身,還可以研究對太陽系的空間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
  • 嫦娥5號帶回來的氦-3如此強悍,月球會不會被開發成國家級5A景區
    首先這次嫦娥5號能夠從月球上帶回2公斤的月球土壤,已經讓我國成功超越前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個帶2公斤以上月球土壤的國家,把歐洲,日本印度之流遠遠甩在身後。也是美國阿波羅計劃,前蘇聯之後,人類首次從月球帶土壤回來。意義十分重大。
  • 楊毅強:人類走出太陽系 月球將是中轉站
    12月17日凌晨,攜帶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也是我國迄今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  嫦娥五號任務的主要技術難點有哪些?任務的圓滿完成有何標誌性意義?
  • 月球「土」特產裡寶藏多:氦-3、古老月巖石、月海玄武巖
    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為什麼國家要花大力氣千裡迢迢去月球帶些「土」特產回來?其實表面一片荒蕪的月球有很多寶藏,這些被人類帶回地球的「土」特產也有不小的用途……月壤寶藏——氦-3當你來到月球,踏上美麗的月面,首先可以隨手收集一把腳下的月壤。月壤覆蓋在整個月球表面,是由巖石碎屑、礦物顆粒、玻璃、隕石碎片、粘合集塊巖等組成的鬆散堆積物。
  • 人類只能被「囚禁」在太陽系?旅行者一號多次嘗試仍無法飛出去!
    但是儘管我們再愛惜地球,它終究不是永恆的,誰也不知道地球會在什麼時候面臨毀滅。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們人類又該如何面對? 為了讓人類能有一條後路,我們只能盡力尋找其它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離地球最近的星球當屬月球,但是經過一番探測發現,月球上面的環境非常惡劣,並不適合人類居住。
  • 「這樣的太陽系知識很有趣」為何說沒有月球,就沒有今天的人類?
    如今我們知道,月球不過是一顆普通的衛星,和地球的結構類似。隨著現代天文學的建立,在不妨礙它作為美好意象的同時,人們更多地也開始從科學的角度來審視這顆天體。月球的基本信息月球的直徑大約是3476公裡,在太陽系所有衛星中排名第五。
  • 科學家發現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 能滿足人類1萬年的能源需求
    提到月球礦藏,氦-3是一個不能不說的東西。科學家在月壤中發現了氦等放射性物質。經進一步分析鑑定,他們發現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氦-3是... 提到月球礦藏,氦-3是一個不能不說的東西。科學家在月壤中發現了氦等放射性物質。經進一步分析鑑定,他們發現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
  • 嫦娥五號成功帶回月球「土特產」 揭秘月壤的能源價值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
  • 嫦娥五號年內升空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亮上「挖土」?
    事實上,人類對於深空的探索熱情從沒有減弱過,無論是對火星,還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月球。1969年7月20日20時17分43秒,阿波羅11號飛船降落在月球靜海地區。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踩下了深深的印記,這是人類首次成功登月。為了紀念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每年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 沒有大氣層保護環境惡劣的月球,為何中美等國要不惜代價去探索?
    但是,小小的月球沒有大氣層,也註定了它無法存在生物。從而,月球上飛沙走石,完全暴露在有害宇宙射線下,環境十分惡劣。若是人類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若是沒有足夠防護措施,恐怕一刻也熬不了。為何中美等國還不惜代價的去探索?
  • 僅靠一塊月亮巖石,科學家發現了太陽系最大的秘密
    "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巖石改變了我們對太陽系的理解,改寫了太陽系的歷史。在阿波羅之前,我們真的不知道月球是如何形成的,"美國羅格斯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朱利安·格羅斯(Juliane Gros)說。但是不同的是,她和她的同事並沒不是在有探索太空,而是在探索時間和歷史。格羅斯說:"(月球)地殼基本上是一個'圖書館'。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解釋和閱讀和解釋這些歷史存檔"。格羅斯說,在這個"圖書館"中,最重要的文件莫過於地球和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 人類不再登月的真實原因,科學家發現月球一直在盯著地球看
    ,月球沒有多少利用價值,所以,美國人就不再登月了,其實,這種說法值得商榷,月球對人類來說並不是沒有多少利用價值,月球表面蘊藏有大量的氦-3,氦-3是核聚變的材料,而且純氦-3在核聚變中只會產生沒有放射性的質子,不產生任何汙染物,也沒有核輻射,屬於清潔能源,地球上的氦-3含量非常少,人類若想利用氦-3提供能源,可以到月球上去採集,月球上的氦-3含量超過了100萬噸,月球上的氦-3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是
  • 人類最熟悉的月球,來歷卻成迷,科學家也無可奈何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人類除地球外最熟悉的星球,上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下到一知半解的孩童,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按道理,人類對月球這麼熟悉了,而科學家上知宇宙的起源,下知人類的來歷,應該對月球的來歷是一清二楚的,但對於月球的來歷,科學家卻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