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通寶,僅此一枚。
各種「洪武通寶」
2010年12月10日,文一西路雙龍村的綠城西溪誠園工地發現大量古錢幣。(相關:紫金港路挖出古錢幣 解放前餘杭縣副縣長曾住附近 西溪誠園工地挖出的古錢幣可能屬於「洪武窖藏」)
古錢幣是哪裡來的,又是誰埋下去的?熱熱鬧鬧地猜測了一段時間後,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召開新聞發布會,給出了一些答案。
78種古錢幣
貫穿西漢到明代
前期的報導中大致估算,這批出土的古錢幣有1萬多枚。因為實在太多了,精確的數字,現在還沒有清算出來。
但是,已經分出了78種。從年代最早的西漢四銖「半兩」錢,到離我們最近的明代洪武通寶,前後貫穿1500多年。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部主任王徵宇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杭州發現的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錢幣窖藏。而且,大部分錢幣保存情況較好,製作精緻,錢文清晰。
其中,元末起義軍鑄造的錢幣——龍鳳通寶、天定通寶和大義通寶,因為發行時間短、流通範圍小、存世量也少,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而龍鳳通寶在杭州考古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發現。
明朝老百姓不願用紙幣
偷偷把銅錢埋在地裡
這麼多錢到底是誰埋下的?
2010年12月13日的快報,曾經刊登了讀者的各種猜測。有人說是原先埋在平海路的淤泥裡的古錢,也有當地名門陳小華的後人說,是陳小華當年埋下的。
浙江省收藏協會錢幣委員會主任王玉則提出,這批錢應該是收藏界所說的「洪武窖藏」。洪武十六年,大明開始通行紙幣,「大明寶鈔」,朱元璋下令國內禁止流通銅幣,規定一個星期之內,老百姓必須把銅幣兌換成紙幣,否則查到的話要殺頭、坐牢。但老百姓還是喜歡用銅幣,不喜歡用紙幣,於是偷偷摸摸把銅幣埋到地下。
王玉的說法非常靠譜。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部推測,這些古錢幣的入藏時間,應該在洪武廿七年(1394年)到明永樂九年(1411年)之間。
至於是誰埋下的,說法就更多了。
王徵宇說,普通老百姓埋下的可能性應該不大,最有可能的有三類人:一是有錢人家,二是錢莊,三是收藏愛好者,因為明朝銅材匱乏,所以已經有不少收藏銅幣的愛好者。
但如果具體到某一家、某個人,目前出土的東西單一,線索也比較少,不好判斷。
龍鳳通寶最高拍賣價超百萬
元末時,農民起義不斷,先後出現幾派割據勢力,獨自稱王,紛紛鑄造發行自己的貨幣,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各地貨幣同時出現的局面。
這次出土的古錢幣有1噸多,但是元末韓林兒起義軍鑄的龍鳳通寶,只有惟一一枚。
外觀看,它和其他古錢幣區別不大,內方外圓。正面是「龍鳳通寶」四個字的繁體楷書,背後沒有其他文字。
攝影記者為這枚寶貝拍了照以後,我們去了一趟吳山通寶城,想看看它身價到底如何。
問了幾家古幣收藏店,一個老闆謹慎地說,要看到實物才能定價;另一個老闆聽了我的描述後說,保守估計也要一二萬。攝影記者給他看了照片,老闆贊,品相好。
回來以後,我又問了浙江民間收藏家學會會長蔣兆悅。
很巧,3年前,他曾收藏過一枚龍鳳通寶。當時他買進的價格是8000多元,後來用它和別人交換了瓷器。據說,「龍鳳通寶」的新主人轉手去拍賣會上拍賣了4.2萬。
蔣兆悅說,在他印象裡,國際拍賣會上,龍鳳通寶最高的拍賣紀錄是100多萬。
另外,這次發現的元末起義軍發行的天定通寶、大義通寶,目前市場上的價格都在1000-2000元。而這次所有出土的古錢幣,市場價格可能在500萬元到1000萬元。
洪武通寶越大越值錢
背後有「浙」字更值錢
這次出土的古錢幣裡,以宋代錢幣最多,明代的「洪武通寶」也佔了不少。
吳山通寶城的老闆說,因為朝代近,很多老百姓家裡都有「洪武通寶」,市面上交易也比較多。
翻了翻《2010年中國古錢圖錄》,「洪武通寶」價格相差懸殊,最便宜的兩元,最貴的是2.8萬。2.8萬的那枚,錢幣背面寫了「濟」字,存世特別少。
或許你家也有那麼幾枚「洪武通寶」,怎麼看它值錢不值錢,我專門請教了蔣兆悅。
洪武通寶,明代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開始鑄造,錢背面寫有「浙」、「十浙」、「京十」、「鄂」、「十豫」、「豫」、「濟十」、「十兩」、「五錢」、「三錢」、「二錢」等,共十一種,內方外圓。
先來辨真偽。「洪武通寶」四個字,應該是上「洪」、下「武」、右「通」、左「寶」。曾有人拿了枚「洪武通寶」給蔣兆悅看,「通寶」兩字的左右順序錯了,不用說,假的。
字體上有細節可尋。除了「寶」是繁體字,其他幾個都是簡體,而且字體微胖、娟秀、文雅,還挺有氣勢。
如果這些都沒問題,就再看古幣的大小,越大越值錢。還有,如果背後是寫有「浙」字的古幣,會比其他同類錢幣的市場價格稍高一些。
蔣兆悅說,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普通「洪武通寶」價格都在1000元左右。
如果有興趣,可以把古錢幣拿到湖墅南路103號2樓浙江民間收藏家學會,蔣兆悅說,他願意幫市民免費鑑定。
據都市快報 記者 劉雲 攝影 朱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