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詩 | 《鄉愁 》(余光中)

2021-01-20 網易

2020-12-11 15:10:11 來源: 文旅中國

舉報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創作背景:

  《鄉愁》是現代詩人余光中於1972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詩中通過「小時候」 「長大後」 「後來啊」 「而現在」這幾個時序語貫串全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愛國思鄉情感。

  賞析:

  《鄉愁》對一個抽象的、很難作出描繪卻被大量描繪所覆蓋的主題作出了新的詮釋。

  全詩語言淺白真率,以簡代繁,情感深切,「小小」「窄窄」「矮矮」「淺淺」等疊音的形容詞,用來修飾中心意象,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

  《鄉愁》不僅有著結構和韻律上的藝術之美,更因其對故鄉戀戀不捨的情懷和對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期待而有著情感之美,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於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

  記者:路雪

  責編:勾曉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余光中|鄉愁與鄉愁四韻
    鄉愁作者/余光中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鄉愁四韻作者/余光中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 《鄉愁》「把藝術當作詩來做,把詩當作藝術來做」的余光中
    老者見我帶著老母親散步,羨慕地眼神看著,然後和我交流起朗誦的感受,說每次朗誦這首"鄉愁"就會想起他已經去世的母親,說完,眼眶裡有淚在打轉。說起余光中先生的這首「鄉愁",那可謂是太經典了,他以物寄情,藉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託了自己對祖國的思念,詩中有著濃烈的思鄉之情,給人感同身受的感覺。
  • 余光中《鄉愁》原文 詩人余光中代表作鄉愁被傳頌至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14日報導,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今日在高雄醫院病逝,享年90歲。  報導說,余光中日前已傳出疑似中風住院院,肺部感染,後轉進加護病房住院檢查,今日(14日)傳出逝世消息。
  • 鄉愁余光中原文鄉愁全文完整版 閩籍詩人余光中生平簡介
    >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解讀該如何理解余光中的《鄉愁》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
  • 「寫過一千首詩」的余光中,鄉愁之外還有這些名作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宋宇晟 上官雲)據臺灣中山大學證實,臺灣著名詩人、文學家余光中於14日上午10時多病逝,享年九十歲。作為一首「寫過一千首詩,散文至少也有一兩百篇」的文學家,余光中最為人熟知的還是那首《鄉愁》。
  • 余光中遠行,留下綿延鄉愁
    余光中 記者萬強 攝  14日,著名詩人余光中在臺灣病逝,享年90歲。他創作的《鄉愁》等詩歌在海內外傳誦至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消息傳來,人們紛紛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轉發,表達對余光中先生的哀思和緬懷。  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抗戰時期在重慶讀中學。
  • 余光中最經典的八首詩,愛那首《鄉愁》,是否也能勾起你的鄉愁?
    2017年的12月14日,余光中逝世,享年89歲。余光中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詩多變,詩風因題材而異。初識余光中還是他那首最著名的《鄉愁》,這首詩是余光中1972年所寫,這是因為他跟隨父母在1949年便離開故鄉,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完成。
  • 余光中為什麼因《鄉愁》而愁
    ●汪金友很多人都羨慕余光中,羨慕他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鄉愁》。但卻沒有想到,生前的余光中,一直在為這首《鄉愁》而愁。他說:「我寫過1000多首詩,散文至少也有一兩百篇。《鄉愁》是一張名片,但這張名片大得把我的臉也遮住,讓別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有很多人對我說,我是讀你的詩長大的。結果他除了《鄉愁》之外,都沒有讀過我第二首詩。」我是從12月15日《北京青年報》的一篇報導中,看到這條消息的。可能是我耳目閉塞,以前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寫《鄉愁》的余光中,竟然還寫過其它1000多首詩。乃至這麼多年,一直都以為《鄉愁》就是余光中,余光中只有《鄉愁》。
  • 余光中走了,留下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不由得想起了我當年開始習詩的歲月。臺灣詩人中,我見過湘籍詩人洛夫、向明,卻一直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余光中。直到寫本篇文章時我才得知,他的這首《鄉愁》寫於1972年,那正是我出生的年份。我願意將這看成是我與余光中之間一個小小的隱秘的交集。想來詩這種神秘的物種有時候真是上天的一種賜予。
  •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連接臺海最有名的詩,就是余光中的詩《鄉愁》,每到佳節倍思親,總會有人提起這首詩,簡單,直接,卻觸動了我們的心弦,那就是思念,深入骨髓的思念,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這份思念,輕輕一碰,就淚如泉湧
  • 余光中《鄉愁》被完美演繹,感動了千萬人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 難忘「鄉愁」 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
    「右手寫詩,左手寫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1950年隨家人遷居臺灣。曾任臺北師大、政大外文系教授,1974年至198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任教。1985年後定居高雄,在中山大學任教,去年退休。    余光中擅詩、散文、評論、翻譯,他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
  • 余光中今世今生全文 解讀閩籍詩人余光中鄉愁情懷
    余光中今世今生全文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但這兩次哭聲的中間
  • 余光中《鄉愁》之外的至情至性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先生寫的這首《鄉愁》道出了無數海外遊子的心聲和願望。而余光中先生的一生,正是那一代中國人顛沛流離的真實寫照。他的心中對於俠客志氣的嚮往,一如詩中所言,「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這白茫茫的「月光」便如同詩仙李白的詩一般,而「劍氣」則是李白的「俠客志氣」。
  • 余光中走了,你可知道鄉愁之外的他
    △ 余光中接受新京報專訪。本期照片均攝於2012年9月,北京。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文學家、著名詩人余光中今日病逝,享年89歲(1928—2017),其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影響廣泛。  提起余光中,有太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那首《鄉愁》。但余光中並不僅僅是《鄉愁》裡的余光中,他作詩千餘首,也不僅僅都在訴說鄉愁。
  • 賞析杜甫和余光中詩歌裡的鄉愁
    今天我們就來讀兩首關於鄉愁的詩。一首是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一首是杜工部的《月夜憶舍弟》。我們先欣賞一下杜工部的《月夜憶舍弟》。二《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三鄉愁詩一般包含的內容為思念故鄉的親友,眷戀家鄉的草木與故土,懷念家鄉的美好風俗人情。杜甫在這首詩裡懷念的是他的幾個兄弟,因為戰亂社會動蕩不安,為兄弟們的安危憂慮。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秋邊」兩個字有版本為「邊秋,意思就是秋天的邊塞,或者是邊塞的秋天。
  • 猶記12年前元宵節:余光中背著鄉愁歸蜀
    四川在線消息(川報觀察記者 曾東平)今天中午,驚悉余光中先生駕鶴西歸,不勝悲慟!古人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今人可以說:凡有華人處,皆能詠餘詩。最深的鄉愁在臺灣。而臺灣寫鄉愁最多且最好的,是余光中。遙憶2005年成都武侯祠詩會,有幸聽先生現場誦詩,有幸當面採訪。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余光中,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他那首《鄉愁》,寫出來多少人的心聲,特別是海峽兩岸統一的美好願望,感動著無數人,「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分裂離別之苦躍然紙上。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
  • 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鄉愁》不朽 鄉思不絕
    臺灣著名詩人、文學家余光中病逝 生前至少來過大陸50多次余光中:《鄉愁》不朽 鄉思不絕▲12月14日,余光中母校南京五中內,電子屏正在介紹余光中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寫下《鄉愁》這首詩的臺灣著名詩人、文學家余光中,昨天上午10
  • 余光中去世 還記得那首兒時的記憶《鄉愁》嗎?
    據臺灣媒體消息,12月14日,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先生在臺灣高雄辭世,享年90歲。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從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開始,他先後出版詩歌、散文、評論和翻譯著作50多部,在海峽兩岸和香港出版著作逾70種。  馳騁文壇 涉獵廣泛  余光中擅詩、散文、評論、翻譯,他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