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古而不泥古—貴在創新

2020-12-25 蘇州工美雲

蔣喜/圖文

「師古」是指以前人為師,學習前人優秀的東西,以提高自己現有的水平;「泥古」是指拘泥於前人的陳規,而不加以變通,死板地照搬,不能活用。師古而不泥古是指師法古代的東西而不拘泥於古代的東西,即在向前人學習的同時要力求變化、力求創新。

蔣喜玉雕作品雞心佩

我認為師古而不泥古,其實質就是傳承和創新,是形似與神似的關係。我們從前輩老藝人那裡得到了最早的啟蒙,並對玉雕逐步有了不同層次的認識,同時也領悟了他們的從業精神和各具風格的琢玉技藝。《馬踏飛燕》是我在玉雕廠當學徒時製作的,雞心佩等作品都是在創立工作室以前雕刻的,通過實踐,我從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了古代雕塑中的一些美的語言以及眾多的表現形式,並努力從中去解讀古玉中所承載的一些歷史與文化的信息。

遊絲毛雕

恢復失傳的技藝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我之所以最喜歡東漢以前的玉器,是因為這一階段的玉器風格在視覺形象上渾厚大氣、立意深奧幽玄、做工規章細緻,它不但有視覺上的震撼,更有思想和人文精神的體現。「遊絲毛雕」是線的藝術。它反映了中國人清逸、內含、莊重、典雅的氣質。正如潘契茲在《論中國畫技法》中所說,其「無所不在,點中有,面中有。點是未展開的線、面是線的結合,以線生面、以線造型、以線造就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靈魂。」這種氣息上、境界上、人格上、文化上的高古,就是在我心中的古韻。

良渚文化時期就出現了遊絲雕的雛形,並在戰國和西漢時期得到了充分的運用。「遊絲毛雕」的線條是「一刀定終身的」,線條的走向與相間的距離是無法用別的手段來調整和修飾彌補的。要刻畫出深淺一樣,相間一致,曲直流暢,剛柔相濟,氣韻生動的組合線條需具有高水平的技藝,這對刻者和所處的環境有更高的要求,不能有其他噪音和雜光等不利於意念集中的幹擾,要勻呼吸,靜思想。鉈在轉,點在連,但一定要做到意念中的「點先到」,手下的「點」跟著到。只有把線的走向和氣韻真正做到「心中有點」,形神兼備的「遊絲毛雕」才會遊刃有餘,妙筆生輝。如果工藝的遺失或者傳承發生了斷裂,就會失去了「師古」的基礎。恢復已經失傳的製作技藝,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用古代的技法做玉雕,就將古代的玉雕精神保留在裡面了,遊絲毛雕等玉雕技法正是如此。由於各種原因,如今這種刀法已經很少使用。然而它在「表情達意」和「量料施藝」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這種技藝被重新發掘、傳承、創新和活用,也正是傳承了古人的技藝和智慧,保留一種當代能用的好刀法,這是我對「師古而不泥古」的再認識。

關於師古而不泥古的感悟從藝術的角度講,我更喜歡高古玉器所呈現的視覺感受和人文思想,並在實踐中力圖尋求玉石之中的陽剛之美、禮樂之美,「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追求的是一種人的內心的和諧。當然,這不只是簡單元素的堆砌,一比一的模仿,它要經過一定的揚棄。

戰國和漢代是中國玉器史上被公認的又一高峰期。從藝術風格來講,我認為那段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特點就是大氣磅礴但又「無微不至」。崇尚力量和氣勢是這一時代典型的玉雕風格,其次它在表現內容上充滿玄妙感,其間所包涵的哲學思想是深不可測的,這正是玉石這一載體所承載的主題。至漢代,隨著圓雕藝術的日趨成熟,鏤空技術的普遍使用,形成了那個時代的風格。比如對細部的刻畫,即使如今使用尖針做,也不容易做進去,它是打孔以後使用弓拉出來的。當然裡面可能會有曲曲彎彎,然後再用薄鐵片來擦,這樣的工藝在西漢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作品《龍紋雞心佩》的主體就是受以拉弓製作的玉韘(she)啟發而演變的。戰國乃至西漢早期,有很多使用S形來表現流動的美感,這樣的線條可以在很多玉器上找到。該作品就是運用不同的S形來表現遊動的意境。從設計的表達方式來看,曲線一般表達動態的美,但是很容易做軟了,因此在設計的時候要注意曲線的曲度,使之圓中帶方,只有這樣才符合表達的意境。比如作品中眼睛的線條,就是從商周的「臣字眼」演繹過來的。這也是一種方中帶圓的表達。

作品《玉韘形佩》則一改以往的設計方法,僅運用了它的一些原始元素。它利用玉料上天然的似火焰般飄動的奇特圖案,在突出「闢邪」頭部效果後,即將其餘部分虛化,以努力表達它的力度、速度和玄妙的意境。反面則虛實相間,以流動的線條來表現鳳之柔美,並同時突出其皮色和玉質之美。作品在保持玉料外形的前提下,通過弧面將薄片狀的雞心佩立體化,與玉料的外形吻合,使之成為生動可人又具立體手感的佩飾件。它既不失傳統氣息,又代表了當代人對玉器審美的新需求。

蔣喜玉雕作品龍鳳佩
蔣喜玉雕作品龍鳳佩

在內容與表現形式上推存出新先人們早已告訴我們,師古人固然很重要,但師法造化更重要。歷代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是奉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做法。「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須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因此,努力讀懂古代玉雕的創意與設計,用古代玉雕的表現元素融入現代人們的審美意識和標準,用古代的刀法結合現代的工藝,雕出古韻今風兼具的當代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推存出新,是我追求的風格所在。「龍鳳對牌」的與眾不同也正是我在傳承與創新這一命題方面的新的理解。

龍鳳合體的玉佩早在殷墟中已出現。我的「龍鳳對牌」系列作品,其創意、形式和內容的表達方式起初來源於戰國時期的龍形佩,並在淺識楚文化中的一些思想特色的基礎上將「龍鳳」這一中華民族永恆的傳統文化元素演化為對牌。「龍鳳對牌」的實質,就是要表達出有情人相互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浪漫情感和美好願望。因此,在創意和設計的實踐中,我努力以豐富多彩的設計元素,生動活潑的龍鳳形象,新穎高雅的格調演繹出不同風貌的作品的新形勢,賦予它在繼承基礎上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的解讀。

誠然,玉雕作品沒有程式化的固定模式,每件作品的構圖、造型、裝飾紋樣、虛實與疏密處理、以及雕刻技法都會傾注著製作者的構思和創意,以及對諸事萬物的感悟,從而延伸出豐富多彩的「龍鳳對牌系列」。如「龍鳳對牌系列」作品之一的「比翼」,它將代表西方男女性別符號的蝴蝶、古代玉件中的「香草、卷子頭」圖案和蘇州建築中的古磚瓦巧妙組合,表現出彩蝶在同一屋簷下翩翩起舞的意境,以闡述「龍鳳對牌」永恆的主題思想。依此類構圖法則塑造的視覺形象,凸現出「對牌」的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薄胎品茗茶具」是我在作品中體現「古韻今風」的又一次新嘗試。它以青中透綠,色質純正的青海青玉為材,以中國古代茶具中最為經典的「鬥笠形」為器型,以源於古代龍泉青瓷,應用於江南園林和中國古典家具中的經典「冰裂紋」為裝飾紋樣,在簡約莊重、勻淨質樸、清新自然中闡述了「蘇邦」玉雕「文氣、精緻、靈巧、柔美」的特色。「冰裂紋」、「鬥笠形」、「痕都斯坦」薄胎工藝這三者的溶合彰顯出現代人返璞歸真的審美時尚。

蔣喜玉雕作品 蟬

如果說「龍鳳」對牌與「薄胎品茗茶具「的與眾不同是我對推存出新這一命題上的新理解,那麼「闢邪」、「翁仲」、「八刀蟬」等設計和雕刻的變化是我對推存出新的新表述。

蔣喜玉雕作品 翁仲

《天祿瑞獸》是「闢邪」的表現形式之一。它的形體主要是通過線條來表現的,它整體效果是剛柔並濟的。牙齒、爪子、角、眼睛,體現出的是「剛」,柔則通過它整個形體的呈「S」形的流動線條來表現。每一線條都是經反覆考慮的,因為每條線都和其他線條是相關聯的,要儘量符合韻律對比、節奏等美學要求。《天祿瑞獸》造型簡潔,但細部的刻畫很詳細。比如它的牙齒,弧面和側面都是凹凸有序地,要使每個角度都體現美,不能有突兀的感覺。

玉雕「翁仲」、「八刀蟬」,可謂是漢代獨具代表性的標誌性作品。我努力師古創新,將古代玉雕元素融入現代人的審美標準,用古代的刀法結合現代的玉雕工藝,體現出「古韻今風」的當代玉雕作品,努力將一系列柔靜超脫、典雅清新、簡約唯美的「翁仲」、「八刀蟬」的新形象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中國玉石雕已有近萬年的流傳,他的根基是十分深厚的,因此要學習古人,吸取精華,只有在繼承上下功夫,在傳承上求發展,以心觀物,「度物象而取其真」,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到「師古而不擬古」。玉器作品的風格特色已日新月異,但萬變不離其宗。我認為無論如何變化,其形體結構的內在規律和藝術美的評判法則始終不會變。因此努力緊跟時代,貼近當代審美標準;堅持師法自然,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有批判地傳承,有篩選地吸收,這樣的創新才是有生命力的。

相關焦點

  • 殷江林:學古而不泥古
    殷江林書法 原標題:殷江林:學古而不泥古   河南省直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殷江林二是要處理好師古與創新的關係。以古人為師,以名帖為鑑,以精品為要。只有下工夫讀臨古人的精品、吸收精華,才能從中得其精髓。師古為了創新,不為創新的師古,就失去了現實意義。創新必先師古,未經師古的創新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隨心所欲和我行我素。三是秉持藝術為人民的宗旨。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可見其讀書之精勤,學習之刻苦。 在鄭板橋看來,學貴刻苦,知識的獲得往往是「學而知之」「困而知之」,雖聖人亦不能不如此。
  • 青託成長故事(十四)陶益:繼承不泥古, 創新不離宗
    青託成長故事(十四)陶益:繼承不泥古, 創新不離宗 2020-08-03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坡子街師古齋紙莊
    坡子街師古齋紙莊長沙師古齋紙莊是民國時期省內經營紙張、印刷、字畫、糊裱業的名店。初期以木版印刷為主,繼有石、鉛印刷,並經營裁刀、裱殼、開捶、折凳等業務。前店後坊,產銷結合。紙莊開業40餘年,三易其主,各有所長,經營管理頗有特點。
  • 哲學中醫|法古不泥古,「動」「定」效益彰
    時代需求下的中醫理論創新與發展 在現代科學高度發達的背景之下,中醫理論要取得突破性發展,必須從「現象的描述和猜測性思辨」中走出,必須對中醫理論的籠統性與模糊性進行必要的整理與優化,也就是要從哲學層面上實現突破,進而指導理論、臨床上的新進展。 哲學上「整體恆動」的觀點,是指事物總是處於變化之中,應以動態的眼光看待事物。
  • 傳承不泥古 創新不離宗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強調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繼承好、利用好、發展好中醫藥的根本遵循。
  • 醬風起兮,古酒飄香|金沙古酒2020全國經銷商大會閃耀鵬城
    會場大咖雲集,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金沙縣委常委、副縣長盧志彪,中國首席品酒師、國家評委、貴州省白酒專家彭茵、貴州省釀酒工業協會秘書長黃平、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副會長陳吉福、南開大學材料化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閆曉琦,行業諮詢公司及專家代表、新聞媒體機構、金沙古酒經銷商合作夥伴等近千人出席本次盛會,參會人數創歷屆經銷商大會歷史新高。
  • 繼承不泥古!「鐵桿中醫」談如何讓中醫經典「活起來」
    如何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這是中醫藥守正創新的關鍵課題。馮崇廉師從國醫大師、中醫泰鬥鄧鐵濤,從事中醫臨床與教學工作30多年,注重運用中醫思維進行臨床指導,善於辨證使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症,曾獲「廣東省名中醫」「全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南粵最美中醫」等稱號。
  • 世界的戰古
    因為幼時驚嚇過度,4歲時,戰古體弱得厲害,養父母無奈,只好送他去千山無量觀修行,師從得道高人,成為丘處機龍門派第28代弟子,道號「嗣古」。學武,習畫,晨昏兩課拳腳功夫,午休和睡前便臨摹三國演義連環畫。及至8歲還俗,戰古已經脫胎換骨,不僅腕粗小樹能單掌擊折,書畫之道也儼然天成。9歲時由抗大小學考入瀋陽京劇團武生班,13歲畢業,戰古卻無論如何不願意在舞臺上翻跟頭做武生了,於是灑脫而走,專心學畫去了。
  • 苗族歌師顧慶基:讓更多人學會唱苗族古歌
    顧慶基張淑芬夫婦 顧穎珍 攝今年76歲的顧慶基,是凱裡周邊遠近聞名的苗族歌師,與苗族古歌相伴一生。他的老家凱裡市凱棠鎮凱棠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村寨。在苗寨,歌師就是當地最有文化的人,每逢大事,必請歌師開歌。
  • 什邡市師古初中積極推進鄉村溫馨校園建設
    什邡市師古初中按照「通知」要求,根據什邡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結合學校實際,牢固樹立全面育人觀,優化校園環境改善辦學條件,著力推進教育創新,積極開展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工作。學校立足學生實際,在市教育局、師古鎮政府和市領導同志的領導和關心下,學校新建了運動場設施,更換了足球場草坪和跑道路面,改建、拓寬了學生浴室,解決了洗澡難問題,學生宿舍增設了衣物、毛巾晾曬設施,讓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更方便、溫暖。
  • 北京一原始古村落走紅,被「中央」提及,門票免費小吃不貴!
    我覺得大多數人對「古村落遊」或多或少都有誤解,首先,並不是所有的古村落都可以稱為古村落,所謂的古村落,一定不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且還有可以被世人研究的文物和古建築,換句話說,就是古村落的「古」,不是口耳相傳的「古」,而是古村落遊最吸引人的地方,今天我要說的是北京一原始古村落走紅,被「中央」提及
  • 古法泥爐烤肉+海鮮燒烤,正宗老味道撩不到你算我輸!
    嘗過韓國烤肉的纏綿,品過日式燒肉的小資,簡單粗暴的古法泥爐烤肉是又一股強大的烤肉勢力。
  • 山水畫家張曉文:深入傳統而不泥古、源於生活又有升華
    現為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贛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贛南畫院特聘畫家;  張曉文創作以來,作品連續參加江西省美協第五、六、七屆美展;先後獲全國及省市消防部隊書畫展一、二等獎;全國警察書畫優秀作品獎;閩、贛、皖書畫聯展二等獎;全國擁政愛民書畫展覽等藝術活動;其山水畫作品深入傳統而不泥古、源於生活又有升華;以踏實的藝術態度耕耘筆墨的土地,以開放的藝術靈感傲遊心性的天空。
  • 儋州峨蔓古鹽田:海岸鹽田古 盛夏鹽情長
    儋州峨蔓古鹽田  海岸鹽田古 盛夏鹽情長儋州峨蔓古鹽田日出景觀。  文\圖 本刊特約撰稿 羅林濤  編者按  日照充沛、海水優良的海南島,沿海地區自古就曬制海鹽,多年傳承,是海南重要的非遺傳統工藝之一。  位於海南島西北海岸線上的儋州市峨蔓鎮,一直是重要的古鹽田。
  • 日本古法鐵鍋鑄造師的真面目:中國男演員扮演,演了2年才被發現
    王海大有一番不把辛巴「打回原形」不罷休的姿態,怎麼突然「不講武德」,掉頭去「打」中國男演員懷遠了呢?一開始,網友們表示不信:這款鍋是日本名牌,在中國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再說了,人家「日本古法鐵鍋鑄造師」伊藤慧太親自代言的,難道也會有假?
  • 古茗茶飲攜手安佳亮相進博會,與世界分享喝不膩的古茗風味
    創於2010年,一直致力於為用戶打造日常化極致喝茶體驗的古茗茶飲,也在今年攜手恆天然集團旗下的安佳品牌,亮相了進博會的食品及農產品展區。「隨時隨地,只要你想,就可以拿起茶喝,每天一杯都喝不膩。」,熱火朝天的進博會現場,古茗用新鮮、茶味濃鬱、順滑爽口的茶飲,給廣大觀眾們帶來了清涼和甜蜜,體驗者絡繹不絕。
  • 2018年日本地價漲幅0.7% 東京銀座最貴北海道二世古漲幅最大
    其中,日本最貴地價是位於東京中央區銀座5丁目的文具店「鳩居堂」前面的銀座中央大街,每平方米價格高達4432萬日元,連續33年保持了日本最貴地段的身價。 分析認為,日本地價之所以保持上漲趨勢,得益於安倍晉三內閣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同時大城市的大規模改造以及高漲的訪日遊客需求帶動了地價上漲。
  • 景德鎮半刀泥——不用畫筆反用刀
    瓷器的傳統裝飾技法各式各樣,半刀泥雖不是最有名的,但一定是最特別的。半刀泥是一種陶瓷刻花技法,景德鎮將這種一邊深一邊淺的刻花技法稱為半刀泥。這種工藝技法雖然出現的很早,但具體名字的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由景德鎮高級工藝大師黃賣九創立而成。
  • 王鐸行草書法第三十一期: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
    王鐸此人博學好古,性格爽朗不拘一格。他的書法正楷師鍾繇,行草學習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是與董其昌並稱於世的大書法家。王鐸一生,生逢亂世,清兵入關,在揚州兵破南京被圍時,王鐸為了保全生命,討好清廷便開城迎降。為此「有功」於清廷,被授以禮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