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燉排骨是普及於臺灣市集販售的冬天豬肉進補製品,食用歷史悠久,是臺灣特有肉骨茶,但與南洋肉骨茶香料多不一樣,採用豬肋排骨瘦肉塊熬煮分碗出售,臺灣士林夜市、饒河街夜市的藥燉排骨最為著稱。藥膳的味道很濃,口味來說比較獨特,湯很清淡。下面就來分享下藥燉排骨的具體做法。
排骨選用的是豬小排,豬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層比較厚,並帶有白色軟骨,能給人們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還能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所以用小排燉湯,吃肉起來也方便,就一根肋骨,完全滿足了肉食者的需求。
紅棗6顆,當歸大約5克,川穹2片,黃芪5克,枸杞一勺,以上是中藥材的部分,建議從藥店買,又便宜又新鮮。有滿多的藥燉排骨的藥材是用到十全的配料,但是視為十全的藥味很重,有些人不太能接受,另外是太補了,有些人吃了太燥熱上火了,今天分享的這個配方是連小朋友都可以吃的溫和版本。
把枸杞先衝洗一下表面的灰塵和雜質,接著再泡熱水,一直它容易煮到過爛,賣相不好看,所以不要一開始就放進去煮,一定要到最後加入泡軟的枸杞。接下來豬小排600克,直接衝入蓋過小排的開水,浸泡約10到15分鐘,中途可以翻一下,這樣可以去除血水,讓肉質更軟嫩。撈出來衝洗一下浮沫雜質,瀝乾水分之後,放在一旁備用。
先燉煮一下藥材,用的是煮飯的電子鍋,因為電子鍋不用顧火又不怕燒焦,很方便。加入所有的藥材和清水1000克,蓋上鍋蓋選擇燉煮的功能,因為壓力式的電子鍋,最大的壓力可以到達2.0。算是很高,設定燉煮10分鐘就可以了。如果是用一般沒有壓力的電子鍋,時間加倍,大概燉煮20分鐘,那麼一般鍋加熱的朋友,時間也是一樣的,燒開之後轉小火慢燉20分鐘。所以不管用什麼方法,燉湯之前要先把藥材熬煮一下,把藥性煮出來。
藥材湯底煮好之後,加入之前燙好的小排骨,放入冰糖10克,米酒50克,一樣用燉煮的功能,計時20分鐘。一般沒有壓力的鍋大約計時30到40分鐘,喜歡入口即化的排骨口感,可以再稍微增加一下時間。時間差不多開蓋加入泡好的枸杞,再開火,慢燉3到5分鐘左右。然後加入適量的鹽,湯鮮味美的排骨就完成了。
一股濃鬱的中藥味飄進鼻腔,但是正是中藥的存在,還起到了提鮮的作用。排骨煮的很酥軟,但是不爛,啃骨頭什麼的,真的很帶勁。實在是一道不可多得時令菜餚,對人體大有裨益,這樣時節來上這樣一道菜進補,會讓人感覺暖意融融,